34.發揮優勢 積極推進 不斷改進 全麵提升(2 / 3)

(三)組織專題學習

針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結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立足學校改革發展大局,定期組織教職工的專題學習,是保證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經常化的有效途徑。如組織觀看和學習《中國高等教育麵臨的機遇和挑戰》、《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WTO有關知識問答》等,形成了“引起來、走出去”的學術研究氛圍,充分發揮教職工的積極和創造性,以學促建,以評促建。

(四)實施通報製度

學校通過行政辦公係統,定期向全校教職工通報學校改革發展的大事、教職工關心的大事。特別是在廣大教職工關心的福利、工資、住房、晉級等敏感領域,學校始終堅持“三公開”原則,及時溝通、及時公布、及時反饋。如2008年4月23 日 -ll月17日,針對學校住房一事,校工會、津發小區建設工作小組、津發小區業主委員會籌備委員會先後以《津發小區建設信息公告》的形式,19次向全校教職工通報情況、征求意見,進行溝通和協調,以維護學校教職工的合法權益。

三、始終堅持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基層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是基層。隻有深入基層,才能把握主動性;隻有深入前沿,才能貼近第一線。為此,學校的做法是:

(一)實行校長接待日製度

學校在每學期的校長接待日,安排主要校領導現場辦公,了解教職工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難,傾聽教職工的建議和意見,並盡快作出處理。特別是針對個別事件、特殊個案,都一一進行調解和答複,力爭做到“不讓教職工的思想包袱放到明天”,讓教職工能夠“健康工作、幸福生活、樂於奉獻”。

(二)堅持定期調研製度

麵對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口徑大、渠道多、事務雜的特點,學校點麵結合、定期與不定期結合,多次進行院係、科室調研工作,了解教職工思想政治的基層狀況,積極安排解決方案,妥善處理各種思想苗頭。從1992年起,學校一直主動參與全國八省市思想政治教育滾動調查,前後曆時十年;此後,又將年度調研工作固定化,由學生工作部、教務處、組織人事部等職能部門,專門組織實施,取得了連續性的、跟蹤性的數據資料,為開展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決策參考依據。

(三)充分發揮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的職能

學校支持各群團組織定期舉辦高雅藝術進學校、民間藝術體育進校園等文藝、體育活動,豐富廣大教職工的業餘生活,陶冶教職工的情操。工會、婦聯等群團組織在大齡未婚青年問題上,積極與外校聯誼,先後舉行4次郊遊、聯誼會等多項活動,搭建平台,熱心促成其婚姻問題的解決。

(四)推廣申訴處理製度

2005年,學校成立了申訴處理委員會。申訴處理委員會下設教職工委員會,實行雙主任負責製,由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擔任主任,分別在涉及相關事務時行使主任職權。副主任則由校紀委、校法律事務室等職能部門和相關學院的負責人組成。成員廣泛、運行規範、公正處置、決議權威。申訴處理委員會隨時接受教職工的申訴,確保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使教職工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

四.逐步營建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網絡化

網絡的迅猛發展,為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陣地,也提出了新的挑戰和機遇。為此,學校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積極占領製高點r開辟新窗口、新陣地。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建立以校園網為引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宣傳新平台

從1999年起,學校在主頁開設了向廣大教職工提供法律服務的欄目。2001年起,在學校的統一規劃下,學校及學校各單位、部門(係),都有了網站(網頁),都有了教職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

(二)推動教職工思想政治工作進前沿、進前線工程

學校利用網上黨校、網上團校,對要求進步的教職工進行一對一輔導,解答他們關心的問題,並根據其實際困難,安排或指定專人負責,以“傳,幫、帶”的形式,加強了黨組織、團組織的引領作用。2005年以來,100多名教職工先後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和團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