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非營利組織篤守的價值理念(3 / 3)

非營利組織的自律也是非營利組織發展和規範中的一個重要問題。自律需要在自由和責任的促動下形成自治能力後方能得到圓滿實現。透明度則有利於這一目標實現。清華大學的王名同誌曾在一個國內的研討會上告訴大家他的理解,認為紳士在拉開窗簾後,才可以實現自律,其中的道理一目了然:自律在許多時候,對大多數群眾和幹部,是要依賴適當的外控才能實現,而透明度,或者說拉開窗簾後,外控才能發揮作用。執行了透明度的組織,可以在陽光照耀下茁壯成長,才能真正在正確的軌跡上任重道遠。

筆者曾在許多場合和非營利組織的人士探討關於透明度的問題。大多數人士的看法是:透明度的實現需要適宜、完善而寬鬆的法製環境。有一位基金會的秘書長曾這樣告訴我:如果你希望蝸牛舒展開自己的身軀爬行,你必須首先讓它感覺到安全才可以。在生存條件複雜,法製環境不理想的狀態下,要求非營利組織透明,不但不現實,而且不人道!在許多時候,不透明實際上是一種保護措施,如果你強製她透明,就像是要剝掉她的衣服!甚至是剝掉她的皮膚!!

的確,在目前,由於規範非營利組織的法規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一套係統的適合非營利組織運作特點的財務會計製度和稅收優惠製度,非營利組織的內部運作尚處於相對模糊和混亂的狀態,對於何為違規,何為合法都缺少一個清晰的認識。在這樣的條件下,如果不首先建章立製,而一味要求非營利組織透明,隻能會扭曲非營利組織對透明度價值的理解,從而損害對這一價值的信仰。這對於尚處於發育階段的中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是不利的。

四、多元化

多元化是個時尚的概念,也是人類永恒的理想,對於弱小的個體或者群體更是如此。多元化總是和自由、繁榮等價值聯係在一起,是自由、繁榮的結果,同時也是更自由、更繁榮的原因。在政治層麵上,多元化意味著對霸權、獨裁這類概念的挑戰和否定,意味著自由、民主,意味著不同文化、信仰、政黨、利益主體在同一個社會中相容共生,意味著對人的尊嚴、其自由和權利、其責任的珍視。在組織的層麵上,多元化意味著水平的組織網絡,意味著多中心的秩序。多元化表明了這樣一個人類的理念:個體、群體對於自己的事物有能力也有責任進行自治、自理,不能自治、自理的事務大家有必要也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解決。在心理的層麵上,多元化意味著相互的尊重和寬容。

大家都知道英國的梅因有一名言: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哈耶克很欣賞這句話,但他同時指出,將身份和契約對應容易造成誤解,真正與身份相對應的是一般而平等的法律,就是希臘詞privi-leges(特權)向leges(法律)的進步。實際上,他們所談論的都是主體多元化問題。多元化的真正價值是利益多元化、意誌多元化、決策主體多元化,國際社會強調多極化是如此,歐洲聯盟強調韻輔助原則是如此,聯邦製強調的主權分享是如此,民族國家內部出現的地區衝突以及明智的國家實行的地區自治和權力下放趨勢也均緣於斯。

多元化的核心是自治,因此,多元化社會對於社會自理機製的要求比傳統權威社會的要求更高。其中的道理是顯而易見的:圍繞一個中心形成秩序往往要簡單的多,多中心秩序的形成則需要複雜而完善法律機製。在人治條件下,社會隨著領導的改變而改變,隨著領導注意力和方法的改變而改變,這樣的社會條件無力支持組織和價值的多元化,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中主張多元化導致的結果隻能是普遍的混亂和無窮的災難。

非營利組織篤守多元化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首先,非營利組織構成了不同於政府組織(第一部門)、市場組織(第二部門)的獨立的第三部門,從而豐富了社會組織的構成,促進了社會組織的多元。其次,非營利組織是公民利用自身和社會的力量去從事社會公益事業,每一個非營利組織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滿足著不同的社會需要,形成了不同的個性特點,“非營利組織沒有中心,每一個非營利組織都是中心。”。第三,非營利組織蘊蓄著思想方法和生活方式的多元化,社會價值的多元化,促進了公眾的參與意識。非營利組織中專門進行決策建議和價值舉倡的非營利組織,更是代表了不同社會利益主體的要求和期待,積極地參與公共決策的製定或者建議。非營利組織是天生的多元化的組織,這些組織的存在和發展又成為進一步促使社會多元化的重要力量。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人這樣總結:非營利組織最重要的作用與其說是促進民主的發展,不如說是促進組織的多元。

非營利組織要求並強化自主領域的多元化以及在這些領域內和領域間行動的自主機構的多元化。這種多元化對法製框架的要求是:應當接受利益和理想的多樣性,允許個人及機構追求多樣化的目標,但又不允許不擇手段地追求這樣的目標。

(作者單位;國務院法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