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從科學發展觀看我國民間組織管理工作
趙泳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一科學的發展觀,蘊含著深遠的理性思考,彰顯著鮮明的時代特征。科學發展觀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指針,也是做好民間組織管理工作的根本指針。
一、要從發展的觀點謀劃民間組織管理工作
要做好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必須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促進民生,維護民權。在這方麵,民間組織管理工作有著大有可為的廣間天地。
什麼是以人為本昵?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具體到民間組織管理工作而言,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依法維護憲法賦予公民的結社權等基本權利出發,並把它作為整個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是硬道理”。應當從發展的角度,來整體考慮、定位、謀劃民間組織管理工作。
發展有兩個方麵的含義。發展首先是數量的增加,沒有數量就沒有質量,但又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因此,在民間組織發展問題上,對符合登記條件的申請,隻要是社會發展需要的,對經濟、社會發展有利的,就要依法批準、予以登記。同時,又要做到分類型、分層次,有重點、有規劃。目前,應當按照十六屆三中全會的要求,重點發展“按市場化原則規範和發展各類行業協會、商會等自律性組織”,也就是要重點發展真正按市場經濟要求建立的行業中介組織、社會公益和服務性民間組織。這樣的發展,才是科學的發展,才是真發展,才不是簡單的數量增加。另一方麵,發展還意味著質量的提高、素質的提升。發展是不斷的揚棄自身,不斷的否定自己。民間組織要發展,要揚棄自己、否定自己,就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用“誠信”外塑形象,以“自律”苦練內功。登記管理機關要指導民間組織建立以章程為核心的內部管理製度,逐步建立完善民間組織的自律機製。這樣,民間組織的素質才能提高,能力才能增強,才能承擔起社會賦予它們的職責,民間組織才能得到真正的發展。
發展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使民間組織的發展有利於“五個統籌”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利於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麵發展。為此,必須充分認識民間組織在黨和政府工作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必須認識到民間組織在我國社會、經濟等領域已經並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積極作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支生力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必須認識到,發展民間組織,就是維護民權,發揮民間組織的作用,就是促進民生。在此基礎上,要認真研究我國民間組織的實際,製定培育發展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同時加大監管力度,打擊違法、查處非法,對極少數害群之馬,要依法打擊,絕不手軟,維護社會穩定,為民間組織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使民間組織能夠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與黨和政府同心同德,以人民的利益為重,找準定位,提高素質,發揮作用。
二、以發展的眼光,更新思想觀念,研究解決問題
發展意味著變化,意味著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地產生,同時更意味著不斷地解決問題,使事物向著積極的方麵轉化。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民間組織管理工作必然會遇到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有些還是深層次的難點問題。需要我們以發展的眼光、改革的精神,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求真務實的態度,來看待、研究、解決這些問題。這也是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
要更新思想觀念,首先要梳理管理工作的實際,找出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主要矛盾。把它們的關係厘定、分析清楚了,就能幫助我們較好地清理那些不合時宜的、陳舊的思想觀念。筆者認為,在當前一個時期,有這麼幾對矛盾關係,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一是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的關係。培育發展和監督管理並重是我們的管理方針。但在過去的實踐中,重管理輕發展的觀念較重。沒有認識到發展是目的,管理是手段,管理的目的為了培育發展,是為了規範民間組織的活動和行為,使它們在法律政策規定的範圍內活動,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教的公共服務,從而促進民間組織自身發展的。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我們對民間組織的認識還有偏差,長期以來有那麼一些同誌總是把民間組織作為一種異己的力量來看待,而投有認識到民間組織是我們整個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組成部分,危害社會穩定的和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的民間組織,隻是極少數。現在是改變這一觀念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