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關於建立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的構想(2 / 3)

具備上述特征的非營利組織,按資金來源和提供的服務劃分,可分為三大類:第一,主要資金來源於向會員收取會費的組織——社會團體;第二,資金主要來源於捐贈的組織——基金會;第三,主要資金來源於提供服務所收取報酬的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

二、關於構築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

我國民閱組織現行會計管理體製是按照1987年財政部發布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中的規定,把民間組織視同非國有事業單位對待,參照執行《事業單位會計製度》。經過十餘年的運轉,這種會計管理體製帶來的問題很多,亟須調整。借鑒國外經驗,結合我國現階段實際,建立行之有效的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是當務之急。

(一)國外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

在國外,由於非營利組織的不斷發展和服務範圍的不斷擴大,其會計核算越來越複雜。正由於此,各國會計準則製定機構都把非營利組織會計問題作為工作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或單獨製定會計準則,或在相關的會計準則中對非營利組織會計予以特別規範。以美國為例。根據美國財務會計基金會的分工,民闖的非營利組織由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製定會計準則予以規範,州和地方政府創辦和運營的非營利組織作為政府單位由預算會計準則委員會製定會計準則予以規範。至於聯邦政府創辦和運營的非營利組織,則由會計部署等聯邦會計管理機構製定會計準則予以規範。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製定的若幹會計準則中,除明確規定其中15個會計準則不適用於非營利組織外,其餘會計準則均適用,但專門針對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準則有三個,即《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16號——捐贈收入和捐贈支出的會計處理》、《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17號——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報表》和《財務會計準則公告第136號——轉讓資產給非營利組織或為他人募集或持有捐贈物的公益信托》。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還決定,至少在今後十年裏將專門針對非營利組織發布一些會計準則。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及其他會計組織對非營利組織會計問題所作的一係列規定,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非營利組織組織公認會計原則體係。

(二)借鑒國外經驗,構築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

在我國,對於非營利組織,我國一直沒有專門製定會計製度予以規範,在實際工作中,這些單位一般是比照《事業單位會計製度》進行會計核算。看來單獨構築非營利組織會計體係,既是國際通行做法,同時也是我國的現實需要。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經驗,考慮我國實際,建立我國非營利組織組織體係,該體係應涵蓋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三類單位。為此,我國財政部已經作了一些工作。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2002年9月,財政部印發了《非營利組織會計製度(征求意見稿)》,在全國範圍內廣泛征求意見。目前正緊鑼密鼓地進行修改和完善,預計不久將正式印發《非營利組織會計製度》,並於2004年1月在全國範圍內實施。

筆者認為,目前財政部正在研究製定的《非營利組織會計製度》需要考慮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會計製度模式的選擇,二是注意與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的協調。會計製度模式有兩個方案可供選擇:第一個方案是比照《企業會計製度》的模式,建立涵蓋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三類單位的會計製度,並統一三類單位的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第二個方案是比照《金融企業會計製度》的模式,先建立一個總的非營利組織會計製度,在此框架下,再分尉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製定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第一種方案有利於統一所有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政策,增強可比性,但不能體現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三類單位會計核算的特點,並且工作難度相對較大。第二方案有利於盡快解決非營利組織會計管理的缺位問題,並能充分體現社會團體、基金會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等三類單位會計核算的特點,但不利統一非營利組織會計政策,實現各非營利組織之間會計信息的可比性。與預算會計和企業會計的協調,一方麵,要注意吸收預算會計中一切合理有效的會計方法,另一方麵,也要注意借鑒企業會計中成功的做法,比如,會計假設(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貨幣計量)、會計核算原則(如權責發生製、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專款專用、重要性原則等)方麵應盡量與其保持一致。但在會計要素的概念和定義方麵與企業、預算會計有所區別,新製度盼製定要體現非營利的特點,建立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費用五大會計要素。引入企業會計的權責發生製和現金流量表,以準確反映非營利組織的收入、費用和現金流人、現金流出及現金淨流量等信息。此外,還應注意體現非營利自身的特點,例如,非營利組織通常會接受資金提供者提供的資金,接受的資金有些是永久限定用途的,有些是有暫時限定用途的,有些是沒有限定用途的,這樣,在淨資產的分類、收入的核算等方麵,可能就要區分永久限定、暫時限定和非限定用途這三種情況,進行會計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