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毛彥文,紅塵幾回傷往事(1 / 3)

4.毛彥文,紅塵幾回傷往事

·表哥,俺就喜歡你·

在民國年間提到毛彥文,如果用現代之流行語言表述出來,就是"比她漂亮的沒她聰明,比她聰明的沒她漂亮"。

先說聰明:其一,她是中國第一位女留學博士,文憑由美國最牛的大學之--密歇根大學頒發,絕對不是現在的某些所謂"名流"弄的野雞學校畢業證。而且她主攻的是教育行政與社會學--能同時涉獵這兩大領域的女子,可謂鳳毛麟角。其次,她的丈夫是第一任民國總理熊希齡,人稱"湖南鳳凰",絕對不是"鳳凰男",因為熊是鳳凰縣人,且頗有才名,故得此雅號。清末那會兒熊希齡在湖南響應維新鬧得風生水起,聲勢之大幾乎與梁啟超並肩,光緒帝特意召他人京,也算是曆史造化,這哥們兒走到半路病了,拖延了幾日,結果北京維新六君子被慈禧老太後斬了。後來熊希齡回憶此事:"向非一病,當與六君子同命成七賢矣。"袁世凱當上民國正式大總統後,熊希齡由民主選舉當上總理,組建"第一流人才內閣",所請之人個個都是名流。後來老袁要稱帝,熊憤而辭職。才女看中的"鳳凰",自非尋常。

另外談美貌,大學者吳宓曾被毛彥文迷得神魂顛倒。老吳也是狂的可愛,迷上毛美眉後,也不管自己已經是三個孩子他爹了,成天嘟囔著要跟老婆離婚,追著毛彥文四處留學,毛到哪裏他到哪裏,從中國到美國,在從美國到歐洲,就差沒來個環球旅行。

獲悉毛彥文與熊希齡訂婚後,40歲的吳宓傷痛欲絕,在報紙上發表了愛情詩《吳宓先生之煩惱》,還在課堂上向學生朗誦:

吳宓苦愛毛彥文,三洲人士共驚聞。離婚不畏聖賢譏,金錢名譽何足雲!

作詩三度曾南遊,繞地一轉到歐洲。終古相思不相見,釣得金鼇又脫鉤。

賠了夫人又折兵,歸來悲憤欲戕生。美人依舊笑洋洋,新妝豔服金陵城。

奉勸世人莫戀愛,此事無利有百害。寸衰擾攘洗濁塵,諸天空漠遮色界。

人家都要結婚了,吳宓還鬧得滿城風雨,同樣迷著林徽因的哲學家金嶽霖實在看不慣老吳這瘋態,上門去勸:"老吳,你的詩如何,咱不懂,但是,內容是你的愛情,並涉及毛美眉,這就不是公開發表的事情。這是私事情,私事情是不應該在報紙上宣傳的。我們天天早晨上廁所,可是,我們並不為此而宣傳。"老金的意思是,咱也喜歡林妹妹,可咱愛得比你老吳高雅多了,愛得比你深傷得比你狠,也僅限於發乎情止乎禮。吳宓氣在當頭,才不領情:"我的愛情不是上廁所。"金嶽霖隻好說:"我沒有說它是上廁所,我說的是私事不應該宣傳。"

毛彥文大名很一般,小名卻很美麗:月仙,洋文名字更是頗具浪漫情致:海倫。沒錯,就是與引起希臘、特洛伊十年長戰的美女海倫同名。

上天送一件禮物的同時,一定會拿走一些東西,這話用在美女、才女兼任名嬡的毛彥文身上,相當貼切。她於1898年生於浙江省江山縣,爺爺是舉人,本來家庭環境還不錯,可惜父親是個富二代,蓄不住銀子;母親是個大家閨秀,知書達理,偏偏生了5個女兒。

接下來的事情很容易猜到了:父親經常尋花問柳,後來與小三生了個兒子,奶奶笑眯眯張羅將對方當妾娶進門,母親則帶著五個女兒受丈夫跟婆婆的氣。

毛彥文自幼由外婆撫養,母親經常以自己的不幸教育孩子們:男人們都靠不住!一定要自強自立,自己靠自己!母親的提醒對毛彥文隻起到了一半的作用,她的確很自強自立,加上天資聰穎,孜孜求學成績優異;另一半則相當悲催了,小姑娘在外婆家長大,與表哥朱君毅青梅竹馬,不知不覺芳心暗許。據說這朱君毅也是個才子,3歲背論語5歲談《孟子》,還出了幾本《論語心得少年版》,引起一時銷售熱潮。不過這娃子性格自私,自幼就喜歡將心愛的玩具鎖在抽屜裏,唯獨對這天上掉下的表妹很好,隻肯給她玩。

大戶人家的表哥與表妹最容易發生朦朧之戀,這兩位也是,成年後偷偷私定終身。表哥博學多才,輕而易舉考上清華,受到新思潮影響,眼光也逐漸開闊。毛彥文自然不甘跟情哥哥拉開距離,民國建立後,江山縣發起"天足運動",鼓勵婦女從封建家庭裏麵走出來,還成立了一個"天足基金會"。毛彥文積極參與,人家都是捐幾文錢,她一出手便是幾塊大洋,另外還到處參加演講,一時間成為縣裏的活躍分子。

當時傳統思想還很濃鬱,女孩子拋頭露麵總有人指指點點,毛彥文不在乎,可她的老爸卻不得不在乎--尚在女兒幼年時,他就將毛彥文許配給了生意場上的朋友之子,條件是減免三千元債務。要是女兒繼續瘋下去,人家不娶她過門了咋辦?老爹生意虧得一塌糊塗,家裏五個千金,可是一筆重大資產啊。

父親時常勸導毛彥文多學學女紅,少跟一些不良少年遊行演講喊口號,救國豈是你們這些人做的事!

毛彥文才不理會,動輒頂嘴:"當年嫌棄咱母女六個,現在想五朵金花待價而沽啊?"論口才,父親當然不是對手,而且本來就是他自己不對在前,毛彥文一搶白,老爺子就麵紅耳赤,幾次三番,索性由得她了。

·想逼婚,咱私奔·

16歲那年,毛彥文考取杭州女子師範學校,本來想繼續深造將來讀大學,父親卻到學校將她騙回家。這老爸也真有意思,騙閨女說:你母親病重,趕快收拾下跟我回去,別晚了看不到人了。

毛彥文當時眼淚就出來了,母親一生還真是不幸,就因為生了五個女兒,一直忍氣吞聲......

可回去一看,不對嘛,這家裏怎麼高朋滿座正在行令猜拳呢?莫非有啥喜事。

老爸這才說了實話,你婆家那邊發話了,女孩子書讀多了思想會變壞,現在人家要娶你過門,彩禮都送來了,咱還欠著人家銀子......

毛彥文氣得不知說什麼好,苦苦哀求母親別把自己嫁出去,並說已經有了心上人,就是表哥朱君毅。

姑媽疼內侄,而且小朱這孩子俊俏機靈,遠比丈夫相中的那個富家子弟強多了,加上女兒珠淚漣漣,當母親的自然心就軟了,讓毛彥文先別著急,在家老實待一段時間,先跟朱君毅取得聯係。

毛彥文當即給在清華大學讀書的表哥寫了一封30多頁的長信,商討應對辦法。

毛彥文字裏行間情真意切,朱君毅讀信後感動得稀裏嘩啦,連他的同學兼死黨吳宓也跟著鼻涕眼淚一大把。朱君毅甚覺奇怪:"我表妹受委屈,你哭啥?"吳宓說:"我是被你表妹的才氣感動的啊!"

朱君毅堅決支持表妹抗婚,並說她的婚約一解除,自己立刻上門提親。毛彥文同時也提出了疑慮:"表哥,現在學堂裏都說近親不宜結合,咱們有未來麼?"朱君毅慷慨陳詞:"人言何足畏。"並信誓旦旦地說:"須水(江山縣的一條河)郎山(江郎山),亙古不變。"

毛彥文也被表哥的一番誠心感動,與母親定好計策:假裝同意父親安排的婚事,先使他放鬆警惕,等到花轎來的那天、大家忙於張羅的時候,找個機會從後門逃走。

一切按著計劃行進,毛彥文在家循規蹈矩,父親見她老老實實,以為經過自己的開導這倔丫頭終於開了竅,甚為得意。直到男方花轎進門,父親才知道女兒溜了。

毛彥文成功逃婚,父親弄得灰頭土臉,不僅退了彩禮還了舊賬,還賠了一千大洋"損失費"。更滑稽的是,此事迅速傳遍全省,大戶人家紛紛以毛彥文當反麵典型教導女兒,說所謂的女子學堂,盡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看那毛彥文,居然幹出私奔這等醜事。還有好事者寫成小說《毛女逃婚記》,在當時的八卦雜誌上連載。

女兒逃婚已經成事實,名聲已經傳出去了,再許配其他人家也困難,毛父盡管憋氣,卻毫無辦法,正好大舅子(朱君毅的父親)上門提親,冷嘲熱諷一番,也就同意了毛彥文與朱君毅的婚事。

如果事情就此結束,一定就是童話般的結局:從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可毛彥文並不幸福,因為她不是公主,隻是個名嬡,更重要的是,她的表哥不是那個王子。所以,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1916年,毛彥文考入吳興湖郡女校,這是一所教會學校,有洋老師教英文,毛彥文天資聰穎,對語言頗具感悟力,英語成績相當好,如果當時有托福,她準能考出國。當時還有個女生的英語成績也挺厲害,她便是朱曦-一民國超級鳳凰男熊希齡的內侄女,二人興趣相投,情同姐妹。多年以後,毛彥文成了好姐妹的嬸娘。第二年,朱君毅、吳宓等北京清華學堂留美預備生到美國深造,毛彥文與表哥相約,以"仁、義、禮、智、信"五字為通信編號,每年用一個字跟數字序號編排,五年用完,朱君毅回國完婚。讀書期間,毛彥文與表哥經常鴻雁傳書,互訴衷腸。朱君毅得意之際,往往將情書拿出來向吳宓顯擺。吳宓本是個書呆子,在綿綿情話中不斷臆想著毛彥文的容顏風采,甚至認為毛是最能匹配才子"紅袖添香夜讀書"式的紅顏。

吳宓由此想接近毛彥文,盡管她是哥們兒的未婚妻,可現代知識告訴咱近親不能結婚,如果朱君毅跟毛要是將來不在一起,如此佳人豈能便宜別人?吳宓心思一起,沒想由此造成了自己的悲喜劇。

當時有個叫陳心一的女生與毛彥文在同一所學校讀書,陳心一的哥哥陳烈勳(朱君毅、吳宓的清華同窗)曾郵寄過幾本《清華周刊》給妹妹,陳心一讀到大才子吳宓的詩文,很是愛慕。陳烈勳當然想促成妹妹的與吳宓的好事,於是多次跟吳宓提起一吳宓想了個主意,委托朱君毅讓毛彥文考察一番陳心一,看是否合適。

毛彥文並不清楚吳大才子在擇偶方麵的個人好惡,見是表哥相托,也就認真去辦,一番接觸後,給吳宓的考察報告很客觀:"不知吳君選擇對象都有哪些條件?陳女士係一舊式女子,做賢妻良母最合適。皮膚稍黑,但不難看,中文清通,西文從未學過,性情似很溫柔。倘若吳君想娶一位能治家的賢內助,陳女士很適合。如果想娶善交際、會英語的時髦女子,則應另行選擇。"

吳宓心裏想著毛彥文,但毛心中隻有表哥,根本沒拿正眼看自己,心灰意冷之下,覺得陳心一也不錯,起碼是賢妻良母,後來娶了陳心一,雖喜歡妻子的"辛勤安恬"、"謙卑恭順",卻又不滿她缺乏文學造詣,因為在"精神領域無法共鳴"。吳宓與陳心一的婚姻勉勉強強維持了八年,宣告破裂。毛彥文看人可謂相當準。

·須水永清,郎山安在·

1919年,北京學生鬧起了聲勢浩大的"五四"運動,吳興湖郡女校的學生們也要上街遊行聲援,洋校長出麵阻止,說民主自由、反帝反封,那都是大老爺們兒的事兒,你們這群女孩子跟著起哄幹啥?要是被協警抓了咱還得出麵去說情。毛彥文當時就火了,組織學生開會抗議,並與朱曦、張維楨(後來嫁給了羅家倫)等6名美女兼才女作為代表正式同校方交涉:救國人人有責,豈因男女而別之?英國有提燈女神南丁格爾,法國有自由女神聖女貞德,到咱們中國為啥就不行呢?

洋校長很快敗下陣來,最後聳聳肩,總結了一句:千萬別跟中國的女孩子鬥嘴。此後,吳興女校的女生們浩浩蕩蕩舉辦了一次遊行,清一色的白衫黑裙"五四裝",個個英姿颯爽,甚是引入注目。第二年,毛彥文從湖郡女校畢業,報考南京高等師範學院,本來毛的成績相當好,上南京高等師範學院絲毫沒問題,可學院卻一口謝絕,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收教會的學生。南京高等師範學院自恃清高沒啥,惹毛了毛彥文就不妥了,她當下北上,報考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輕鬆拿了個第一。這還不算,她還給著名教育家、時為南京高等師範學院師教務長的陶行知寫了封公開信,嚴厲批評南京高等師範學院"勢利眼",此文當時刊載於上海的《時事新報》上,引起輿論嘩然。一些好事者紛紛撰文支持毛彥文,其中不乏學者名流,後來弄得陶行知麵子上擱不住,親自寫信解釋,並婉轉提出,雖然校規對考生苛刻,但毛彥文現在已經是北高師學生,可以轉學來南高,他表示熱烈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