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鋼鐵在熔爐中煉成“--談組織親和力、文化力(2 / 3)

一是員工,二是用戶。要不斷地為員工創造一種發揮價值的氛圍。"海爾認為:尊重每個人,不僅體現在生活上關心,更重要的是要創造一種激勵機製,充分挖掘每個人的才智和潛能。海爾提出"人人是人才,賽馬不相馬"的觀念,但有一 些員工認為自己學曆不高,不可能排在人才之列,海爾就想方設法讓這些員工打消這種念頭。員工的發明創造,或技術革新,海爾就在全公司公布,並以他的名字命名這項革新成果;對招標攻關成功的項目成果,則由總裁簽發該集團對人才最權威的獎勵'海爾獎"、"海爾希望獎",以此來創造一種技術革新的氛圍,激發員工的工作創造性。重獎和用員工的名字命名發明創造,這是對員工主人翁地位、勞動價值的確認和尊重。員工在發明創造中印證了人的智慧、才能和本質力量,看到了自己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海爾的管理理念及其實踐功效,體現了一種情感管理--人本管理的親和力。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內心體驗和態度,包括內部生理變化與外部行為表現。在企業,情感則是員工對企業的一種極其微妙的心理體驗。情感是有社會性的,對人的工作積極性、人際關係以及企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一位企業家曾說:"在新世紀中,情感資本將成為大企業資產負債表中的一項重要資產。"成功的企業都非常注意員工情感上的細微變化,實施恰當的感情誘導,精心培植員工感情,積極滿足情感需求,努力增強企業的親和力、凝聚力。

情感產生的原因是客觀現實的。由於客觀事物與人們需要之間存在差異,人對客觀事物就會產生不同的心理變化和外部表現。對同一句話、同一件事,由於人們的見解不同、觀點不一,也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和情緒反映。健康、穩定的情感因素是促進管理優化、提高工作效率、實現組織目標的內在驅動力。可以說,情感管理是以走動管理為主的直接親近組織成員的一種開放式的有效的管理方式。情感管理注重人的內心世界,根據情感的可控性、傾向性和穩定性等特征進行管理,其核心是激發組織成員的積極性,鼓勵人們去取得成功。正如許多企業員工親身感受的--"取得優異成績的因素,遠遠不隻.是金錢";"上台接受同事們的讚揚,比接受一份裝在獎包裏的貴重物品重要得多。"

"感人之心,莫過於情。"我們應努力實現人的素質的現代化,即現代化的意識觀念和思維方式、現代化的思想感情和文化性格特征;應立足企業,強化和塑造與國家、民族、社會、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生死與共的情感,從而在更高的層次促進情感和情感管理的升華,進一步體現人本管理的親和力。這一親和力又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通過情感的雙向交流和溝通,推動有效管理的實現。高新技術企業競爭激烈,風險大,更需要這種情感管理,更需要造就和發展親和力。

文化力的作用

文化是由一定的組織、群體共享的理想、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形成的,使個人行為能為組織、群體所接受的共同準則、規範、模式的整合。文化的本質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會和人自身的活動的成果。先進文化是推進經濟發展、引導社會進步的旗幟,具有統一意誌、凝聚人心、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凸顯出很強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可以說,文化是一種力量,稱之為"文化力"。

文化力是在經濟與文化有機結合發展出來的、以人為主體所蘊涵的物質力與精神力多層結合整體表現的一種綜合力。文化力包括科技、教育、智力開發、優秀傳統文化、敬業精神、價值觀念、優良情操等等對組織發展所起的作用力。就企業領導和管理者而言,戰略思維、戰略創新、開發企業文化力,是永恒的主題。

文化力,從表麵上看是社會發展的精神動力,因為,文化的基本屬性是人的意識,是觀念的東西。但是,從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以及經濟文化一體化發展趨勢來看文化的嬗變、演化,文化力實質上是以新的物質生產形式和現實生產力構造為它的本質屬性的。經濟的文化力既屬於人類的精神力量的範疇,又屬於社會的經濟、技術、物質力量的範疇;而且,文化力依一定的物質實體形態和物質條件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現實生活中,經濟文化、商業文化、企業文化、技術文化、科學文化發展的差異性就充分說明了文化力的綜合性、層次性以及複雜性。現代市場經濟需要增強文化底蘊,需要文化力的激蕩、推動和支持,文化力需要在市場經濟的潮流旋動中獲得蓬勃發展的生機。

文化力並不能直接作用於經濟,它必須通過人才能對經濟活動產生作用。離開了人的群體,文化力便不複存在。文化力的實踐性也決定文化不能離開實踐,離開作為實踐主體的人,沒有了實踐也就不存在什麼文化力。文化力雖然也是一種客觀存在,但它不是自然力,它有自己特殊的客觀存在方式,它的作用方向、作用力大小,完全取決於人的主觀因素。文化力的作用隻能通過人的實踐、通過文化的手段來實現。

文化力是能夠最持久、最頑強地發揮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種最終能夠製勝的力量。進行市場競爭,憑借文化的力量才能取得最大、最終的勝利。經濟越發展,科技越進步,文化力就越顯得重要。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總經理說:"昨天的客戶買房子,今天的客戶買綠化,明天的客戶買文化。"有同行反問:"你怎麼知道明天的客戶買文化?"這是企業家的悟性,企業家的感覺。這個悟性,這個感覺,是從客戶的需求及其發展趨勢中來的,是從觀察、捕捉這種消費潮流的變化中來的。深入地說,物質在它的初級階段也許不需要文化,但物質財富一旦積累到一定階段,我們必須用文化來支撐。房地產是人生最大的財富積累形式之一,加之它本身的開創性,因此對於文化的要求也更強烈,樓盤的文化品味也變得越來越明顯。開發商就要廣泛學習建築以外的文化知識與理念,積累、築就自己的藝術經驗與心靈體驗,從而深化樓盤的文化內涵與文化韻味。這樣,"明天的客戶買文化"也就順理成章了--這就是文化力的體現和作用。

文化力對於經濟社會的全麵進步、對於區域經濟的穩定增長、對於企業經營的持續發展,都是一種強大的內在驅動力。它給企業帶來有形的和無形的、經濟的和社會的雙重效益,說明文化力是獲得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是企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和智慧之源。要發揮文化力的作用,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提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離不開創新,創新是企業不斷發展的重要源泉。充分發揮文化力的作用,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營造規範高效、鼓勵創新、民主和諧、公開公正的文化環境,形成尊重創新、激勵創新、弘揚創新的良好創新文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