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燕人導行“與“大禹治水“--談行為疏導的藝術(3 / 3)

"你可以改,我是改不了啦!""這是誰說的?""人人都是這樣說。""說這種話的人,說明他自己有問題。"一席話,情深意重,這個職工很感動,寫了一封很長的信給黨委書記,訴說自己心中的苦衷,經過多次交心,終於使這個職工由後進轉變為先進。

這個故事說明,以情感人,是疏導的第一步。如果對人沒有愛心和耐心,不是從關心人、尊重人、體貼人出發,而是居高臨下,抱著我來教育你、改造你的態度,是很難走上疏導之

路的。但是,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必須曉之以理,以理服人。

動情而不明理,往往流於平庸粗俗,難於提高,"左"的遺害之

一.就是把理論變成空洞說教,以致"理論無用論"流行於市。比如現在有的人"講究實惠",認為經濟建設時期,就是要有"經濟效益"就是要"賺錢",可以不學理論,不講理論。其實,正是這種謬誤使得某些搞經濟工作的人缺乏正確的理論和思路,導致"短期行為"和企業"短命"。有位使幾個瀕臨倒閉的企業扭虧為盈的企業領導介紹他的"群體協作創新經營法"時生動地說:"有思路才有出路。"他的思路就在他充滿辯證法的經驗報告中。這思路,就是很好的理論,是理論的創新。所以,不是理論無用,而是你是否真懂如何去用,是否理真意切。馬克思說過:"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著名青年思想教育家劉吉與青年的對話,就是用生動的語言,把道理(理論)講得很透徹:

問:你幹工作的動力是什麼?

答:信念與抱負。

問:你的信念是什麼?

答:共產主義。

問:你能見到共產主義嗎?(笑)

答:共產主義作為一種運動,我們正在實踐中;作為一種社會形態,我見不到,你們也見不到。但它是客觀真理,我們都要去為之奮鬥。(鼓掌)

問:你的抱負是什麼?

答:我所幹的事情都想爭第一。(鼓掌)

問:你信守的格言是什麼?

答:一個工廠要有名氣,一支隊伍要有士氣,一個人要有誌氣。

問:你喜歡的名言?

答:"隻能用愛來交換愛,隻能用信任來交換信任。"這是 馬克思說的。

問:你不喜歡的"格言"呢?

答:躲為貴,混為高,湊湊合合是上招。

我們有不少"老政工"都深有體會,五十年代送溫暖,幾 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打動人心。受惠者會不約而同地說:"感謝 黨,感謝領導的關懷。"而現在就很難聽到這樣的話了,這裏有 的是情不真,意不切,多數還是因為我們有段時間,重物質獎 勵,輕思想教育,以為多發點獎金,多解決物質利益,就能調 動人的積極性,忽視了"人心的管理"造成的結果。

聯之以利,喻之以責馬克思曾經說過:"人們奮鬥所爭取 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思想'一旦離開'利益', 就一定會使自己出醜。"無論是動情還是明理,都要和人們的根 本利益、切身利益聯係起來。革命戰爭年代的"打士豪,分田 地",抗日時期的"救國圖存"、抗美援朝的"保家衛國"就是 聯係了人民大眾的根本利益,動員起億萬軍民齊集在黨的旗幟 下英勇奮鬥,贏得了八年抗戰、打倒"三大敵人"、創建新中 國、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今天,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設 文明、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我們在做人的工作 時,要從他們關心的切身利益出發,引導他們與現代化建設大 局聯係起來。要注意把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國家利益聯係起 來,三者有矛盾時,要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國家利益,還 要把利與責聯係起來,明確個人與集體的責任。

有位黨委書記在對職工進行形勢教育時,就頗有創意。他出了一張布告:今天有兩個會,全廠職工每人可選擇其中一個參加,一個是形勢報告,一個是菜籃子工程討論會,結果大家都跑到菜籃子工程討論會去了。在討論到"現在是菜籃子豐富了,還是不豐富"時,有位青年工人說:"菜籃子是豐富了,但我的口袋不豐富;買一斤螃蟹就要80元,可我一個月工資買了米,交小孩子學費,就買不起一斤螃蟹。"有個老工人說:"誰叫你小子不勤快點,現在黨落實多勞多得政策,你努力幹,多動動腦筋,為廠多做點貢獻。一個月多得百把塊錢不成問題,吃兩斤螃蟹足夠了。"青年工人服了,第一個月就實現了"吃螃蟹的願望",年終還得了個"先進"。這是一個既把國家、集體、個人利益聯係起來,又把利與責聯係起來的好例子。

導之以行,考之以績 由動情、曉理、聯利,引導到明確責任,都還隻是觀念上的,更重要的是要落實到行動上,這是行為疏導最關鍵的一環。一般來說,在一個組織(企業)裏,每個人的職責都是很明確的,甚至是明文規定的,但是要做到盡職盡責,取決於職工的認識程度、職業態度和職業能力。要通過職業培訓,領導示範,傳、幫、帶,新老互學互幫形式來提高認識,端正態度,增強職業能力。一個對自己擔任工作的價值有深刻理解、並得到尊重與幫助、能力強的人,是會兢兢業業、創造性地做好工作的。但仍須檢查、督促、表揚、獎勵來強化其職業行為,並做到經常考核,公布成績,使責任人及時了解自己工作績效及存在問題,則可起到促進責任落實和鼓舞激勵作用。

以身作則,情境激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在行為疏導中,更顯出它的重要作用,領導與管理人員一定要以身垂範。在戰場上指揮員的模範行動是一種無聲的命令。在經濟建設時期領導與管理人員能做出個好樣子,是無形管理;能夠敢於說"照我這樣做"的領導是最得人心,是能夠引導職工產生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行為的。但是,要特別注意防止把領導、管理人員和職工簡單的劃等號:"群眾流多少汗,領導流多少汗,群眾一身泥,領導也是一身泥。"這是一種"左"的傾向,不可取。領導應該做領導的事,要盡自己的職,負自己該負的責。領導最重要的是讓被領導者都積極行動起來,挖掘潛能。如果一個單位每個人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又做到相協互補,這必然是一個先進單位。這樣單位的領導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為職工創造好的工作環境、文化生活環境、學習環境。一個好的人際關係、人文環境,會使人的心靈得到淨化,思想受到啟迪,行為得到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