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春風 細雨 園丁--樹立領導形象,提高影響力和統禦力(2 / 3)

領導形象是社會關注的焦點 良好的領導形象,對企業內部來說,可帶來上下關係融洽,工作作風民主,各項決策更具科學性和正確性,各項工作比較順暢。對企業外部來說,與相關單位和有關部門以及廣大客戶的關係比較良好,會得到支持與協作。"得道多助",企業因此穩定發展。形象良好的金業領導者,可建立起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並代表社會發展前進方向,相反,一個形象欠佳的企業領導者,可以使企業文化停滯不前,甚至毀於一旦,危及企業的生存。因此,企業領導形象是企業的寶貴財富,萬萬不可輕視。

領導形象的最終評判者是廣大被領導者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廣大企業員工是企業領導形象的直接感受者,與領導者交往次數越多,感受就越深,了解就越透徹,也就越具有評判資格。雖然企業員工眾多,各人的接受程度不同,在企業中的所在位置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和理解問題的深度存在差異,對領導形象的評價也存在差異,但大多數人的評價往往能客觀公正地反映領導者的真貌。"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是真理。作為領導者,一旦有機會遇上"領導形象民主測評",如果大多數被領導者表示不滿意,那真得勸誡自己:"不怨天,不怨地,要怨隻有怨自己。"如果隻有少數人不滿意,那也得提醒自己:"聽聽那些少數人的意見,是否真的沒有一點道理。""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領導形象的樹立 良好的領導形象,不能從上司那裏獲得,也不可能在被領導者沒有充分了解的情況下,由被領導者贈與。一個人走上領導崗位,是外部環境給自己提供了一個展示個人知識、才能和品德的機會和平台。領導形象的樹立,靠領導者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盡心盡力;在與下屬的交往中,春風滿麵,平易近人,尊重他人,和風細雨地關懷著被領導者;在充當公仆的實踐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像園丁那樣辛勤勞動,努力工作,為民造福;在任職期間努力為下屬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既確保一方平安,又力促一方發展。領導行為研究提出領導塑造自身形象,可以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1."二律背反"o既像個領導,又不像個領導,做到平易近人在領導工作中,有膽、有識、運籌帷幄,寬嚴有度,言傳身教,"像個領導";在平時,關心人,體貼人,愛護人,春風滿麵和顏悅色,笑容可掬,給人以親近感、安全感、平等感、愉悅感,像磁鐵一樣,把群眾都吸引到自己周圍,把你看成是尊敬的上級,又是可親的知心朋友,正如古人所說的: "善人者,人亦善之"(《管子》)。人們把領導者對自己的尊重視為是社會對自己的尊重,把這種尊重視為是一種榮幸和榮譽。被領導者得到領導的尊重後,會更加敬重領導者,更加支持、擁護領導者,同時會在各種場合自覺維護領導者的形象,會更加努力地去工作。

禮賢下士,把部屬當成主人,以禮相待,也就會得到部屬以禮相敬。

禮貌待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孔子言簡意賅指出"不學禮,無以立"(《論語·季氏》);"上好禮,則民易使也"(《論語·憲問》,易使,意指容易指揮)。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孟子早有勸誡: "迎之致敬以有禮,則就之;禮貌衰,則去之"(《孟子·告子下》)。對於人才,古人有"禮賢下士"的要求。《南齊書·陸慧曉傳》對陸慧曉有這麼一段記載:"慧曉曆輔五政,治身清肅,僚佐以下造詣,趣起送之。或謂慧曉日:'長史貴重,不宜妄自謙屈。'答日:'我性惡人無禮,不容不以禮處人'。"在等級森嚴的古代,身為長史的陸慧曉,可謂位高權重,能如此有禮貌地對待來訪的下級官吏,應該說是難能可貴的。

現在的企業領導者,業務範圍廣,交往多。很多領導者都能對來訪者熱情接待,包括熱情地請坐、上茶,認真地聽取來訪者的陳述,親切地與來訪者交談,在來者訪離開時,送行、話別,很有禮貌地話別。但是,官氣十足的機關作風也存在,"三難"現象亦不少,即: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

被列為美國最適宜工作的100強企業之一的美國CDM計算機服務公司,其高級管理人員,會不厭其煩地與低層員工打招呼。一個領導人遇到員工打個招呼,問聲好,握握手,再交談上幾句,關心一下員工所關心的某些熱點問題,這位領導者在基層員工的心目中的形象無疑將會是良好的。

千古國魂的周恩來總理,身居要職,卻一生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給人民群眾留下了許多佳話。

"同誌,沒關係,這有什麼呢。"1956年秋的一天,周恩來隨毛澤東到機場迎接一位來訪的國家元首。上百名中外記者為獲取毛澤東與外國元首握手的鏡頭,紛紛擁向前"搶占有利地形"。有一名中國記者,為拍到這珍貴的鏡頭,將攝像機的長鏡頭從前麵一位領導人的肩上伸了過去。這位領導人為了配合記者,竟然一動不動,直到記者按了幾次快門,收回長鏡頭時,才側過臉來。這時,記者則吃一驚:"啊!足總理!"正當記者想說點什麼時,周總理已經搶先親切地說了:"同誌,沒關係,這有什麼呢。"周恩來總理的高大形象又一次在記者和周圍的同誌們心中升起。

"我等一下沒關係。"1956年12月的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走進了王府井大街南麵的中國照相館。星期天的照相館顧客較多,一見周總理進來,人們驚喜萬分,紛紛向總理問好。一位戰士在照相師的指點下正在調整姿勢,見總理走過來,馬上立正敬禮,並堅持讓總理先照。周總理親切地說:"你先照。我等一下沒關係。"待戰士照完相後,周總理又親切地與他交談起來。這個照相館的攝像師還是頭一次為總理照相,難免有些緊張。總理發現後,親切地說:"不要緊張嘛,一切聽你們的。"總理春風般的話語,使攝像師的緊張心理很快平靜下來。照完相後,總理又親切地與照相館所有職工一一握手,連聲說: "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人們又一次親眼看到了周總理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風采。

周總理平易近人、平等待人的佳話很多,他永遠是我們的各級領導者學習的榜樣。

《財富》雜誌進行過一項調查,美國的J.M.斯馬克公司,90%的員工說,管理層"從心底裏把我當成一個人,而不僅僅是一個雇員。"因此,這家公司職工的自願離職率僅為40%,有31%的人已經在這個公司工作15年以上。勞動力市場環境下能有這個效果並不容易。股份製的美國'TD工業公司,雇員都持有一定的股份,公司不是把員工視為一般雇員,而是把他們視為"合夥人"。91%的員工認為,無論他們身居什麼職位,他們都被高層管理者當作正式的股東看待。我國的許多企業,通過改革成為股份製,職工持有股份,TD公司的管理方式值得參考。

2.雙重責任。"對上級負責又要向下級負責",一般來說前者容易做到,難在能負起雙重責任 任何領導者都肩負著"既對上負責又對下負責"的雙重責任。領導者都知道,這"雙重責任"的對上、對下兩方麵是一致的,其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實現整體目標,其實質都是對下負責,為民造福,為人民服務。

待人處事有兩個基本原則,一是滿懷熱情,如"細雨潤心田",愛民愛兵,關心下屬,為人民服務;二是實事求是,敢於負責,腳踏實地,為民造福。

在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行軍路上,為救一個奄奄一息、隻剩一口氣的病孩,命令醫生用僅存的一盒盤尼西林為病孩注射,病孩被救活了,而醫生為領袖備用的藥品卻沒有了。毛澤東視群眾的生命比自己生命還重要。戰爭時期,朱德親自用自己的綁帶為受傷的戰士包紮,親自下廚為炊事員過生日準備飯菜;為讓戰士休息好,晚上自己親自為戰士站崗放哨;在街上看見一婦女帶著三個光身的娃娃沿街叫賣,娃娃被凍得渾身發抖,心裏非常難受,將自己準備買鬥笠的錢全部送給這位婦女,叫她買點布做件衣服給娃們穿。戰爭時期,臨戰前,彭德懷宇可自己吃用粗糠熬的粥,也堅持將自己的口糧送給戰士們做飯吃。在戰爭時期,周恩來、朱德、賀龍為了讓受傷的戰士及時得到治療,都親自抬過擔架。

新中國建立後,這些功勳卓著、身居要職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一如既往,保持著艱苦奮鬥的傳統,以滿腔的熱情關心著部下,愛民愛兵。毛澤東一生隻睡簡易木床,極少用香皂,沒有裝修中南海的住房,堅持用竹筷子,不用銀筷子和象牙筷子,不吃山珍海味,經常用自己的稿費資助身邊的工作人員,用稿費來幫建黨初期為黨籌集資金作出貢獻的人士"還債",把稿費拿出來作為身邊工作人員外出調查研究的旅差費。周恩來一條浴巾用了20年,正反兩麵補了14塊補丁,卻用自己的工資資助困難戶和烈士子女、親屬,以每次3000元、7000元的高額向黨組織交黨費。許多德高望重的老黨員、老領導,解放後"解甲歸田",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現在人民群眾的麵前,繼續關愛著人民群眾。老將軍甘祖昌,1927年參加紅軍,是我軍第一批授銜的將軍,以自己在戰爭時期大腦受過傷,不適合繼續留在部隊工作為由,拒絕組織上在大城市為他安排住房,堅決.要求回鄉。他到江西蓮花縣農村落戶,一住就是近30年0 1925年參加革命的俞傑,建國後曾任商業部、糧食部正部級副部長,離休時,放棄優厚待遇,回到湖南平鄉縣橫訓村;生產隊缺耕牛,他送上100元;生產隊修保管室,他送上600元;村裏修機耕路,他給200元;有一個婦女難產,他給了60元;中學缺經費,他捐500元;辦電站,他給了14900元......而上級給他分配的一輛上海牌小轎車,他交給了縣老幹局;全國政協送他一台彩電,他原封不動地退回。

在老一輩革命家的言傳身教和為人民服務宗旨引導下,各級領導幹部和普通黨員中湧現了許許多愛民愛兵的先進典型,如雷鋒、焦裕祿、楊水才、李國安、吳天祥、陳金水、fL繁森等。他們都是先進人物的代表,"細雨潤心田",永遠受到人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