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迎著困難前進--談怎樣對待挫折
覃 明 肖 嘉
人生的曆程充滿著矛盾,人們在為滿足自身的需要、在實現奮鬥目標的征途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有順利也有逆流,成功與挫折總是兼而有之。行為科學挫折理論研究為我們如何正確對待各種挫折,戰勝困難,提供了有益啟示。
在戰勝挫折中創造輝煌業績
行為科學認為挫折( Frus Cration)含有兩層意思,其一,挫折是一種"情緒狀態",也就是一種心理現象;其二,是指阻礙和幹擾個體,使之遭受挫折後所引起的心理行為狀態。我們著重研究後者,我們須認識到挫折的客觀性(普遍性不可避免)、兩重性(消極作用與積極作用),在對待挫折可能產生的行為中選擇正確和有益於戰勝困難的行為。
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裏,隻有那些不怕挫折,而又勇於戰勝困難的人,才有成功的希望。民營企業家W先生是在解放軍這所大學校裏鍛煉成長起來的。他以健康的心態、頑強的毅力、創新的精神,不斷地挑戰挫折,搏擊商海20年,成為當代中國億萬富豪之一。
W擅長寫作,1981年退伍回鄉,當了一名公安人員,負責宣傳報道工作。改革開放初期,他辭職下海經商。先是養雞,但一場雞瘟使2000隻雞一夜之間死個精光。接著與縣廣播局協商合辦一家廣播開發公司,因對方中途退出而關閉。W又辦起水泥預製板廠,因質量上不去銷路打不開,隻好解散。後又迅速成立一家俱樂部,一開張生意興隆,但麻煩事接踵而來,他接受主管部門多次檢查過了關。當地的一個壞頭頭帶一幫閑散青年上門鬧事,把歌舞廳桌椅設備砸壞,俱樂部夭折了。以後,W辦起電子管廠、食品廠,但都相繼失敗。1985年秋天,W重新奮起,帶領8個兄弟,湊了800元錢南下闖深圳,承包商場。他們注重商品質量,價格合理,服務一流。經營初獲成功,惹起旁邊一家"商場"的妒忌,雇人挑釁,百般刁難,商場被攪亂,生意冷清起來oW深入調查冷靜分析,使用法律鬥邪惡和保護自己。騷擾解除後,W利用賺來的錢做電冰箱生意,經營有方,受到商家和用戶、報刊的讚揚,商場名聲大噪,東北的客戶紛紛來訂貨,不久C市政府正式委派W出任某公司總經理。但是,因不了解政策而違反有關規定,被罰款100萬元,短短幾個月公司幾乎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因用人不當,策略失誤受到通報批評,負債50萬元。C市政府援手相助,W又辦起招待所,並把原來的兩個商場擴充為3個,還辦起了彩色印刷包裝廠,淨賺300萬,使公司站穩腳跟,資產越做越大。他把握時機,經營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賺了錢0 1987年,投入300萬成立了新工藝生產的食品加工廠,滿足潮水般的流動人口需要;隨後又引進外資,在C市利用本地畜農資源建立真皮加工廠。在某公司W占大股的水晶宮大酒樓拔地而起,生意興隆0 2000年他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為中國內地50位富翁之一,排列第26位①。
行為科學告訴我們,人們從事任何事情,都有自覺的意圖和預期的目的。需要產生動機,由於人們的需要不同,支配人們行為的動機也就各式各樣。但是,人們的活動是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條件及其規律的限製,並非每個人任何時候都能達到自己預想的目的,有時需要的滿足處於受阻或中斷的狀態即挫折。挫折具有二重性,一方麵會使人失望、痛苦、消極、頹喪、一蹶不振,或引起粗暴、對抗行為,意誌薄弱者因此失去對生活的希望,造成嚴重的人身事故,於公於私帶來損失;另一方麵,挫折又給人以教育,使人變得聰明,使犯錯誤者醒悟,接受教訓,砥礪人的意誌,可增強個體的心理素質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人們以更好的方法去滿足需要。W君就是屬於後者,他經曆了十幾次挫折和失敗,善於從中吸取教訓,廣開思路,增長才幹,終於創造輝煌業績。
正確對待挫折的態度和方法
挫折是客觀存在,人們對同一樣挫折的主觀反映所產生的挫折感卻不相同。
為什麼會產生挫折感呢?無非是兩個方麵,即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前者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是由外界事物或環境阻礙人們達到目的而產生挫折;後者包括個人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是指由於從事某種活動的個人認知上的錯誤、決策失誤或能力不夠等引起挫折。阻礙人們達到目的而產生的挫折,由於挫折的產生主要是由人的需要受阻而引發的,因此,我們在分析人們受挫的原因時,主要應從其社會需要的性質特點,及其滿足需要的客觀可能性人手去進行分析。這樣,我們可以將挫折分成三類,即由正確的需要引起的挫折;由正確但不現實的需要引起的挫折;由不合理的需要引起的挫折。人受挫折會產生攻擊、固執、冷漠、認同、妥協等一係列反映。在這裏,主要研究人受挫後如何進行心理調適。
一般來說,人受挫折後,會采取兩種對抗措施,即理智的對抗與非理智的對抗。前者是一種積極的辦法,或者是改變策略再作嚐試,或者將"挫折"合理化,以擺脫壓抑的消極情緒;後者是一種消極辦法。人受挫後應該采取理智的積極的辦法對付挫折,使情緒迅速恢複到正常狀態。行為科學研究者黃曙暉在《人才受挫的心理調適》一文中認為,作為具有特定概念的"現代人才"對待挫折的態度和辦法,應該是:
必須培養頑強的挫折容忍力 所謂挫折容忍力,是指人才受挫時免於行為失常的能力,也是承受環境打擊或經得起挫折的能力,它標誌著人才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行為科學研究認為,人對挫折的容忍力主要受人的生理和社會經驗對挫折的知覺判斷以及性格等條件的影響。但是這種容忍力不是天生的,是後天養成的。因此,加強學習和鍛煉,是提高挫折容忍力的主要途徑。首先,人才必須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覺悟高容忍力就高,反之就低;其次,人才必須有充分的遭受挫折和戰勝挫折的思想準備,要有戰勝挫折的意誌,把挫折當成磨煉自己的機會;再次,人才要有意識的適度地去挑戰挫折情境,以便從中獲取經驗;此外,加強體育鍛煉並參加一些競技活動以保持身體強壯,增強頑強拚搏精神,這是增強戰勝挫折意誌力的一個重要因素,身體好的年輕人比起老弱病殘,一般來說對挫折容忍力、毅力都強。這些因素的綜合量大小,直接決定著人才對挫折的容忍戰勝能力。
增強受挫折時的心理張力 由於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個人因素的作用,挫折對每個人來說是無法避免的,對於人才來說,當然也不例外。有的人,由於有充分的受挫折準備,一旦遇到挫折其容忍力就大;有的由於受挫準備不夠,一旦受挫其容忍力就小,這是正常情況。但是,人才的受挫常常是出乎意料之外,這樣,首先就要求人才受挫時必須具有較強的心理張力。所謂心理張力包括兩方麵的情況,一是受挫者一旦碰到出乎意料的挫折,必須有寬容的態度,立即告誡自己:"這不要緊',"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無論出現哪種情況都不要責備和埋怨自己;另一方麵,受挫者還要有大海一樣的胸懷,如果受挫的原因不是來自自身,而是來自社會或他人,也要有寬容的態度,可以采取諒解和不屑一顧的方式對待。其次,必須冷靜分析原因。受挫後應該立即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需要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行性,看看究竟是環境引起(客觀原因)還是個人失誤引起(主觀原因)。總之,要找出受挫折的原因,采取相應措施,或改變需要對象,或改變實現需要的方式方法。再次,要善於把受挫化為動力。有人說挫折是人類行為的動力,這句話其內涵十分深刻,充滿辯證法。縱觀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發展的曆史,不都是從各種挫折失敗中螺旋式發展進步的嗎!問題的關鍵是否能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是否將挫折化為前進的動力。現代人才應該看到,"失敗乃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挫折和壓力不應使人屈服,反而還應化為神奇的力量。貝多芬耳聾,成了大音樂家,欒菊傑手臂被刺破,反而戰勝了對手成了世界冠軍......前麵介紹的W,在下海搏鬥中不也是經曆了多次挫折失敗後才取得成功的嗎!此類事例舉不勝舉。因此,作為現代人才必須看到挫折有益的一麵,將它化為戰勝困難的動力。
必須強化受挫後的補償力 當我們確定的目標與社會要求相衝突或者受到條件限製而無法達到時,就應製定另一種目+標替代原來的目標。W的成功就是很好的運用了轉換目標的思路,一次失敗了,吸取教訓,再換一個目標,直到成功。我們把這種轉換目標能力叫做人受挫後的補償力。補償力實際上也是人們消除挫折獲得成功的一種積極力量。現代社會風雲變幻,競爭激烈,矛盾複雜,人受挫不可避免,又多種多樣。這樣采取某種形式的轉變、替代、妥協、遷移,是為了化解挫折,因此,這一切都是必要的合理的。比如生活遭到不幸,事業獲得成功的例子很多。那麼,如何強化這種補償力呢?行為科學認為,受挫者應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采取不同的辦法,但是應該記住這樣一些原則:一是替代的可行性。受挫後在尋找新的替代目標時,必須對新替代的目標有比較全麵深刻的認識,它必須具有化解挫折的可能性,否則就會使受挫者又受新的挫折。二是目標的有效性。就是說受挫者確定的替代目標應該具有這樣一種效能,即能夠使人的需要得到補償,滿足目標的實現。三是動機的單一性。一個人同時產生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機,彼此相互矛盾無法同時滿足,使人舉棋不定,難以抉擇,這就造成動機的衝突。個人動機的衝突是構成挫折的主要原因,因此,受挫折者在尋求補償時,應該注意動機的單一性,不可發生新的衝突。把握了這三條原則,受挫者就能從新的目標中得到補償。
必須改變和消除受挫情境 人的心態總是和一定的情境相聯係的,因此,要從三方麵改變受挫情境:一是如有可能受挫者要設法避開受折的環境,以免"觸景傷情"使情緒得不到平複。同時受挫者要盡量忘記和避免那些曾經造成挫折的事物,麵向未來,以一種全新的心態出現,開始迎接新的挑戰。二是受挫者注意改善人際關係,自覺地成為集體的一員,充分感受集體的溫暖。同時還要設法避開那些可能造成新的挫折的因素,做到人際關係和諧協調,互相關心,互相愛護和幫助。三是受挫者可以采取精神宣泄法,這也是改變情境的一個重要方麵,就是說受挫者可以創造一種情境,自由地表達出受壓抑的情感,把這種感情發泄出來以後,受挫者就能恢複理智的狀態。精神發泄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給造成挫折的當事人發函或打電話,傾訴自己心中抑鬱,以求得心理撫慰與解脫;可寫日記,傾瀉自己壓抑的情緒;還可以到曠野森林去散心......總之,可以有多種途徑進行精神宣泄。隻是要記住一點:在你進行宣泄時,不可傷害他人,以免產生新的矛盾。當然,如果受挫十分嚴重,造成身心巨大創傷,除了進行心理谘詢治療外,必要時還應該去就醫,輔之以藥物治療。
戰勝困難要有意誌和本領
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科技日新月異、生存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作為現代人,特別是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沒有權利退縮和自甘平庸。因為我們已經站在時代激流之中,不進則退,不勝則敗。時代沒有給我們留下停滯不前的餘地,因此,追求成功已成為我們時代每個人的曆史使命。要成功,要實現·人生價值就要不斷地為之奮鬥。
人生的意義就是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奮鬥。要奮鬥,就必然會遇到挫折和各種困難。前麵我們已經論述了對待挫折的態度和方法。這就保證在各種情境下保持一種樂觀健康的心態,誠然,這是人才成功的重要前提。但是,要成功,要奮鬥,要戰勝挫折和各種困難,一是要有堅強的意誌,堅強意誌來自高度的政治思想覺悟和長期的艱苦磨煉。二是要懂得所從事的工作對象的客觀規律,有相應的科學知識和技術,也就是要有相應本領,本領是一種力量。如何提高自已的本領,如何發揮意誌和本領的力量取得成功呢?讓我們細心觀察那些有成就的殘疾朋友吧!他們要比健全人付出數倍甚至十倍數十倍的努力,才取得某項成功。讓我們認真的觀察那些為祖國奪取世界冠軍的體壇明星吧!請您不要隻看到他們站在領獎台上高奏國歌、升起國旗的光榮、豪邁、激動的時刻,特別是要看他們日常的千萬次的艱苦錘煉。這是最鮮明的最使人為之感動的,用不著多舉例說明,人們都能想像出來。那些著名科學家、文學家、假如我是一位企業領導--談企業領導行為的幾個問題張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