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2 / 3)

人們正在觀望的時候,有一個人走出來說:"我來試試吧。"說著,他扛著木頭走到了北門。商鞅又派人傳出話來,賞給扛木的那人50兩黃燦燦的金子。

這件事情立刻被民眾傳了出去,舉國轟動。老百姓們說:"左庶長的命令不摻假。"

這也正是商鞅所期望的結果,他的命令已經發揮了作用o於是他就把變法的內容頒布了出去。

通過商鞅變法,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起來。

得到民眾的支持使秦國變得強大。同樣,得到員工的支持使企業變得興旺。民心是個好東西,一旦聚合眾人之力,那將足無人可敵的。

當我們買東西,會經常看到有些商店裏說"童叟無欺""公平交易"等等,有了這些,消費者才會感到自己購物時,心態坦然。如果你這樣標榜了,也必須做到這一點。

一般來說,一個人一旦失信於民,他的事業或江山就不會保住,到頭來必會被人們所拋棄。一個人要想取信於民,就需要有良好的個人品質,對此在第四章巳有詳細介紹。一個人怎麼樣才算取信於民呢?他首先要以大局為暈,自己承諾給民眾的事情,一定要去踐行。否則,民眾一旦對你有一種上了當的感覺的話,你的發展還會長遠嗎?

在群雄逐鹿的三國時代,吳、蜀和魏互相攻伐交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三個國家盡管戰事頻繁,但各方卻能夠維持生存。後來,司馬氏建立晉國,晉滅了蜀國以後,天下就分為晉和吳兩個國家了。

晉武帝司馬炎雄心勃勃,一心想吞掉昊國。他派重臣羊祜掌管荊州的一切軍事,駐軍在寰陽。羊祜到了襄陽以後,卻不把武力討伐放在重要地位,而是高瞻遠矚,專以寬大仁愛安撫遠近的吳國軍民,對被俘的吳國士兵,毫不虐待,有願意回家種田的,一律放回。另外,他還讓士兵大力墾荒種田。!不過一年,羊祜軍中就已經囤積了十年也吃不完的軍糧。

自從晉滅蜀後,吳國大為震驚,知道哪一天滅亡也將輪到自己的頭上,所以吳在邊境線上嚴陣以待,而羊祜卻好像無意動武,每次作戰從不使用陰謀詭計,像偷襲、埋伏從不使用:,羊祜的手下屢次獻計,羊祜總是以盛情款待,獻計的人還沒有說完就就被羊祜灌醉了。

羊祜休閑時,便常常和手下的將領外出打獵,他們隻在晉國的邊境線內打獵,有時碰巧獵物是吳人先打傷的,逃到這邊來,羊祜就命人把獵物送給吳人。一次行軍打仗的時候,進入了吳國的地盤,軍中缺糧,羊祜便割吳人的麥子,然後按照市場價留下絹帛給以賠償。

時間一長,吳人對羊祜施行的安撫政策大為感動,吳人稱呼羊祜也發生了變化,直接稱他為羊公,吳國的軍士歸降者源源不斷。

當時是吳國的大將軍陸抗鎮守邊境,羊祜經常派兵到陸營通信致意,陸抗也以禮相報,兩將的信使往來不斷,陸抗常對手下說:"羊公專做仁義的事情,如果我們卻以非禮相待的話,這仗不用打,我們其實就已經失敗了。"於是也嚴禁將士去侵擾對方的地盤,隻是謹慎地鎮守住自己的地盤而已。

吳主聽說邊境兩將友好往來,便下詔責備陸抗,陸抗上書說:"在鄉村和城鎮之間還要講誠信,何況我們大國之間呢。"陸抗非常欽佩羊祜的為人,常把他以樂毅和諸葛亮相比。據說有一次,陸抗生病,派使者向羊祜求藥,羊祜就把藥交給了陸抗,陸抗剛要服用,眾將勸告他不要吃,以防遭到敵方陷害,陸抗笑道:"羊祜哪有毒害人的動機?"於是毫不猶豫地服下了藥,不久便痊愈了。

其實羊祜表麵上不動聲色,暗地裏卻訓練士兵,打造兵器。等到時機成熟後,便上奏朝廷,要求發兵攻吳。但晉國的大臣基本上都是主和派,沒有采納羊祜的建議,而失去了一次滅吳的時機。後來羊祜病重死前,還讓晉主平吳"羊祜死後兩年,晉國大將杜預平定了吳國。這時,得到吳國大片疆土的晉武帝流著淚說:"這都是羊太傅的功勞呀!"他派使者來到羊祜的靈位前宣讀捷報,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沒有動人心魄的陰謀,沒有高深的算計,隻是安撫J,吳人的民心,便使晉國在沒有重大傷亡和沒有遭到抵抗的情況下,輕而易舉地平定了吳國。由此可見,民心的歸附勝過千軍萬馬的征討。

-個企業也是這樣,也要做出一些取信於人民的實際事情,比如捐款賑災,多做一些有利於人民的事情,讓人民看到企業對社會的貢獻;另外,想要取信於民,就必須具有良好的管理製度,生產出過硬的產品,售後服務要做得周到細致,讓人們切切實文地感覺到這個企業的貨真價實n

唐朝賢相魏征更足把取信於民作為自己施政的大綱,他時刻銘記隋朝滅亡的曆史教訓,以自己的忠貞把大唐民眾的心牢牢抓在手裏;曹操率軍打仗時,絲毫不讓馬兒踐踏莊稼,違令者斬,在百姓的口中也留下了好名聲。

▲ 學會聚攏人心

人一旦有了民眾的支持,就會感到底氣足,做事有勝算。很多成功人物都是靠著民眾的支持才得以發展提高的。學會協調各成員之間的關係,學會聚攏人心.爭取民心的支持.這才是獲得成功的關鍵。

一件事情的做成,往往需要很多的因素,它離不開眾人的支持。其實那些有很大成就的人,與其說是個人的成功,不如說是集體獲得的成功。就像解放戰爭時期著名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陳毅元帥曾經動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山東人民用小推車推出來的。"強人的人民群體才是新中國的締造者。還有,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數百億美元的財產,如果沒有眾人的配合,他自己能得到這些嗎?

既然民眾的力量這樣強大,我們要時時調整員工們的積極性,使他們相信自己的付出必會獲得大的回報。

在聚攏人心方麵,飛將軍李廣可以說是做得不錯,他能時時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染和影響部下,使他們死心塌地跟著英勇殺敵。據說這個飛將軍李廣,在行軍打仗的途中,如果遇到水源和吃的東西,如果不見士兵喝水和吃東西,他不會近水邊,也不會自己先吃飯。很多人都知道他為十兵吸毒療傷的故事,他對士兵可以說足寬緩不苛,一係列的行為,使李廣得到士兵的強烈擁護,士兵都願意為他效力。

聚攏人心方麵,古代的一些帝王則是行家裏手。他們最懂得如何聚攏人心,劉邦在張良等人的點撥下,做得就非常到位。

劉邦奪得天下後,分賞了很多的皇親國戚。而那些為他出生入死、功勳赫赫的大臣很多,他們都沒有得到封賞。這引起了他們的強烈不滿,大臣們天天表功,都說自己的功勞如何如何大,應該得到什麼封賞。一時之間,朝廷上下議論紛紛,人心浮動。這令劉邦心中十分不快,他把張良找來研究對策。張良說:"大家對您遲遲不封賞功臣意見很大,甚至他們準備要造反了,造反的人甚至也包括陳平和曹參在內。"劉邦一聽,心裏很急,忙問張良怎麼辦?張良說:"陛下是靠這批功臣得了天下,現在封賞的大都是皇親國戚,將領們怕封賞輪不到自己。還有您平定天下鏟除的都是一些平常怨恨.的人,而這些將領哪個都不敢保證自己平時沒有一點過失,怕您趁機懲罰他們。"劉邦說:"這如何是好呢?"張良反問劉邦:"在這些人中有沒有陛下最不喜歡的人?"劉邦說:"當然有了,雍齒曾多次跟我過不去,我早想把他除掉,隻是他功勞挺多,一直沒有忍心下手。"劉邦清楚得很,知道當前最要緊的是安定人心,在這節骨眼上,雍齒就徹底改變了命運。劉邦按著張良的對策,當天就擺下宴席,把雍齒封為三千五百戶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