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待人處世(2 / 3)

我可以選擇如何反應--卻控製不了事情發生。--米亞(Mia)

世間有很多事是我們無法控製的,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怎麼麵對已經發生的事,選擇要不要繼續受到控製。你控製不了天氣的陰晴,但是你可以先準備好雨傘;你控製不了別人怎麼想,但是你可以選擇不管別人怎麼想;你控製不了愛情,但是你可以選擇為愛而付出;你不能控製,但你絕對可以選擇。如果你快樂,那是因為你選擇快樂;如果你痛苦,那也是因為你選擇痛苦。

世間男女的第一個問題不是學習,而是洗掉學習心得。--葛洛利亞·史坦能(美Gloria Steinem)

我們很容易因為某些經驗,而有定型的偏見。星座的流行,使得我們在與人相遇的開始,就先幫那個人定型。或者從別人那兒聽來對那人的評價,而產生偏見。就拿上課抄筆記來說好了,雖然是上同一個老師的同一門課,但是相信如果拿同學的上課筆記來比較對照,每個人的筆記一定都會不一樣。

很多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憑經驗來判斷你所麵對的部分,會流於武斷。洗掉學習心得,是要讓自己永遠都用學習的心態來麵對事情,去發現不同的地方,摒除自己先入為主的觀念。

要想了解一個人的思想,不能看他說什麼,而要看他做什麼。--埃薩克·巴什維斯·辛格(波蘭裔猶太作家1904-1991)

我們總是說得太多,做得太少。而且說的要比做的容易得多,我們說得到的,未必做得到;但是做得到的也未必說得出。要了解一個人的思想,就去觀察他的言行舉止、待人接物,要看他怎麼做,而不是隻相信他說的。戀愛中的人尤其更要注意,甜言蜜語固然是戀愛的一種語言,但是開了太多空頭支票的人,才是你未來真正要麵對的人。生活最能檢驗出一個人的思想,要看他怎麼生活,才是你真正要認識的人。

沒有什麼比忠告更令我們難以接受。--約瑟夫·愛迪生(英1672-1719)

所謂忠言逆耳,曆史上能容納諫言的君主,少之又少,大部分都是聽信小人的讒言。畢竟甜言蜜語,人人都喜歡,尤其是戀愛中的男女,誰聽得進忠告呢?沒有自己親自嚐試,吃到痛苦、嚐到滋味、受到挫折、遇到失敗,怎麼會接受忠告呢?

因為大家都不想得罪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所以大部分的人都無法聽到真正的聲音,當你在聽到忠告的時候,反而更要去珍惜願意忠告你的人,不論他說的對不對,都要試著聽到心裏去,再檢驗自己是不是真的這樣。

每一個人都會憤怒,這很容易。但要做到以合適的方式和程度,在合適的時間,為適當的目的,向合適的人表達憤怒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亞裏斯多德(希臘Aristode西元前384-322)

每個人都會有脾氣,隻是有沒有去控製的問題。憤怒之前,先衡量自己的情勢,掂掂自己的斤兩,問問自己,發泄了憤怒的情緒對事情是不是能有什麼幫助,還是隻讓人留下一個EQ很差的印象。憤怒也可以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但是要用合適的方式,在對的時間,為了適當的目的,用在對的人身上。更重要的是,憤怒不代表動怒,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而不是去發泄情緒。

無論你站在爭論的哪一邊,你都會發現有一些你希望站在自己這邊的人卻站在另一邊。--傑斯卡·海費茨(俄1901-1987)

在求學的過程中,每當要選班級幹部而你被提名的時候,都會發現有些跟你不熟的同學會投票選你,但是你以為應該要投票給你的同學反而是投給其他人。再親密的關係,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尤其在爭論的時候,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考量的重點與立場,但這樣並不能代表朋友背叛你,隻能說是你們在這件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我們總以為朋友就該跟你站在同一陣線,但是要看事情,於公的立場要客觀,而不是一味的狹昵。肯表明不同立場的朋友,才是正直的朋友。

如果感到生氣,開口前先數到十;如果非常生氣,就數到一百。--托馬斯·傑佛遜(美Thomas Jefferson)

根據醫學的實驗,容易生氣的人容易得到心髒病,長期會嚴重影響健康。健康是生命的寶藏,我們都知道吸煙者會抽二手煙會容易得到肺癌,所以為了保障個人的健康,我們勸人少抽煙,也拒吸二手煙。生氣也是一樣的道理,除了健康的理由之外更會影響到你的人際關係,所以能不生氣,就盡量不生氣,如果真的感到生氣,就慢慢的深呼吸,數到十;如果非常生氣,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平複情緒,所以就數到一百。

保持冷靜,憤怒並不是爭論。--丹尼爾·韋伯斯特(美Daniel Webster 1782-1852)

爭論很容易流於意氣之爭,愈爭氣就愈盛,最後雙方都動了肝火,場麵就很容易失控。憤怒的時候,不是解決問題的時候,應該讓雙方都先冷靜下來,找出爭論的核心,針對問題理智的討論、分析。保持冷靜有幾種方式:先深呼吸,如果還是怒氣難平,不如先各自離開現場,等到能心平氣和再回來,再不找個沙袋捶一捶,把心裏憤怒的感覺釋放出來。找出能讓自己冷靜的方法,才是解決憤怒的健康之道。

交談時,所以會覺得他人都是不講理和不懷好意的原因,就是多數人一味地隻想表達自己的意見,卻不去聽聽對方的談話。--拉·羅休弗克(法)

在與人交談時,我們常常都隻將意念集中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覺、自己的意見、自己的利弊;這樣並不是交談。所謂的交談,應該是雙方都能有交集的談話方式,有交集的談話就是雙方都有各自要說的部分,但是要去找出雙方都關心的話題,而不是自己一廂情願的講,卻怪對方沒反應,或是怪對方的態度不夠友善。交談前要先學會傾聽,然後找出雙方交集的部分。

信任他人,比不信任他人所犯的錯要少些。--康彌洛·迭·卡伏爾(法)

信任他人有助於良好關係的保持與進展,不信任他人,就會處處提防,小心謹慎,深怕自己會吃虧。在職場上,很多公司會有一些不尊重隱私的作法,例如電話錄音、郵件監看。不信任他人,隻會拿著放大鏡去巡視對方,讓對方覺得動則得容,不但自己神經質,別人也會被你弄得緊張兮兮,互相的猜忌,互相的不信任,最後隻會落得不歡而散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