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培養一種愛好,比如打球、跑步等,這樣可以讓運動趕走抑鬱。
③每天給自己安排一點簡單的事情。
④也許事情很簡單,但能讓你有一個好的心情,比如給朋友打個電話,聊上幾句,這樣心情才會好起來。每天按時作息,晚上盡量能和親人聊聊,一起打牌,也可以一起去外麵散步,麵對困難平靜一些,心態平和一些,這一切都會好起來,沒有什麼病不可能治好的,要有自信心。
最後,總結起來,就是好的心情+服藥治療+好的作息時間+好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擺脫抑鬱,找回從前那個快樂的自己。
五、走過抑鬱
前段時間接到王女士的來電:現在得抑鬱症的人越來越多了,前幾年我得了嚴重的抑鬱症,生不如死,曾有過自殺的念頭。後來我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把抑鬱症治好了。現在我想把對付抑鬱症的經驗給抑鬱症的朋友介紹一下。
王女士,今年34年,健談,性格開朗,似乎完全看不出她曾經是一位嚴重的抑鬱症患者。然而三年前,完全是另外一個人。三年前她一直冷著臉,連笑也不笑。
"2003年的時候,我整天心事重重,不想說話,總覺得做人沒意思。"
2003年5月,愁眉苦臉的王女士被確診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2003年10月,她吞下了十幾顆安眠藥。"那時我並沒有想過死,隻是想好好睡一覺,解脫一下。"在病床上,她昏睡了三天三夜之後,王女士終於睜開了眼睛。"如果醒不過來怎麼辦?"想起兒子,王女士越想越後怕,"這件事給了我一個教訓"。
於是,她開始麵對病魔,開始征服病魔的自我治療曆程。治療是從一個笑話開始的,那天,在上班的路上,王女士無意聽到了一個笑話。聽完之後,她會心一笑,"笑完之後,我覺得心裏很愉快,很輕鬆。"之後她開始有意地尋找笑話,並且時常聽聽音樂,為了尋找笑話,她開始翻閱各種報紙,起初,隻是看看笑話,漸漸她又開始留意關於抑鬱症的文章。
"得了抑鬱症的人喜歡追憶過去,甚至有時還能想起很早很早以前的細節,想得很多,往往就會把自己禁錮起來,最後往往就會與社會脫節了。多讀報紙,既可以開闊自己的視野,又可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又可以避免把目光僅僅鎖定在自己身上。"
努力征服失眠的王女士說,抑鬱時最讓她感到痛苦的就是失眠。所以她對付抑鬱的第二步就是從克服失眠人手。"那個時候,隻要一躺下,一閉眼,我就開始胡思亂想。沒辦法,隻好起來看電視了,經常看到淩晨一兩點鍾,想到第二天還得上班,隻好強迫自己去睡覺。為了防止自己瞎想,隻好開著電視,聽著聲音睡覺。也不知聽了多久,可能是聽得久了也就睡著了。但睡到一半,又總是被電視的盧音吵醒。有時一晚上可能要醒好幾次。"
晚上不能睡好覺,白天的精神可能就會很差,心裏也會顯得煩躁,王女士決定把電視關掉。剛開始的時候,很不習慣,又要回憶過去。後來,她想了個辦法,把窗簾稍微拉開一點,躺在床上盯著窗外的燈光看,聽外麵的聲音,隻是盡量不想自己的事。"眼睛閉得越緊就越無法入睡。如果眼睛半閉半開,腦子就會覺得累,這樣就不會想太多別的事情。"
經過了幾個星期的調節,她再也不需要電視催眠了。
適當鍛煉身體。她每天早上起來後的第一件事是鍛煉十多分鍾。"得了抑鬱症的人情緒比較消極。早上起來做做操就會感覺自己在做一種運動,感覺在對自己的心裏暗示,覺得自己是在積極地麵對人生。"
"要和別人聊天",王女士說,"得了抑鬱症的人往往比較消極,那段時間感覺自己是萬念俱灰,心灰意冷,整日懶懶的,隻想一個人待著,連跟別人聊天的興趣都沒有,看到熟人隻想繞道走,人也變得孤僻起來。"
"後來有意找人接近,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朋友們聽,朋友們聽完總會安慰我,幫我出主意,所以每次聊完之後,我的心情就會輕鬆一段時間。"
現在,王女士有三五個比較要好的朋友,隻要幾個人一有時間,就會聚到一起聊聊天,唱唱歌。
"抑鬱症患者的毛病總是賴在床上,一到床上躺著就會胡思亂想,想一些不合實際的事,所以我建議大家能不賴床就不賴,多出去走走,可以散散心,也可以多和朋友、親人溝通溝通。"
再者就是家裏的輕鬆氣氛。
2004年5月10日,王女士下崗了,那年,兒子讀高三,她在不斷調整自己心態的同時,也主動為兒子排解心理壓力。
"兒子兩周回一次家。回到家,我總會對他說看看電視,輕鬆一下。兒子聽到後,總是會笑笑,然後打開電視,家裏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輕鬆起來。家裏的氣氛好了,有說有笑,兒子吃飯時也給我講在學校的趣事,我的心情也會好很多。"
2005年,王女士的兒子考上了省重點大學。
"我覺得,我在和兒子一起進步。"王女士說,現在她的心態比以前患病時好多了。以前總覺得家裏經濟條件不太好,所有吃的一般很省,連水果都不能常吃。
"現在我想通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王女士說,現在每天家裏的水果都不會斷,睡前一般要吃一個水果。"補充維生素很重要"。
定期和醫生交談。盡管已經恢複得很好,王女士依然定期去看醫生,不僅僅是為了配藥,更多的時候是和醫生聊聊天,自然最多的話題就是抑鬱症。
"你對抑鬱症了解得越多,你的心態就會越平和,就會越好。 2003年的時候,我尤其反感抑鬱症這個詞,但是現在聊到這個話題時,我覺得很坦然,沒有絲毫的壓力和恐懼感!"
總之,人抑鬱時,心境總是灰暗的。
但心境的主動權在於自己,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心境,從點點滴滴做起。讓我們每天醒來便在心中灌注愉悅的思想。
想著好的一天,感謝好的一天,計劃好的一天,祈禱好的一天,創造好的一天,帶著信心出發。
六、名嘴崔永元走出的抑鬱之路
2005年3月,中央電視台著名節目主持人,《實話實說》的名嘴崔永元突然自曝驚人內幕:早在幾年前他已患有重度抑鬱,多次有自殺的念頭。他吃下了無數的安眠藥,也許對於正常人來說3天都不能醒來,而他隻能勉強睡兩個小時,因為抑鬱症,他不得不離開《實話實說》。
一石激起千層浪,當年的報紙紛紛報道,卻很少有人關注他的治療過程。那麼,他作為一個名人,是如何走出抑鬱的呢?
(一)父母揪心,兒子又患抑鬱症
1996年6月,央視重組新欄目《實話實說》,有人推薦崔永元,他主持兩期節目後,領導非常滿意,拍板讓他主持《實話實說》。
崔永元以他從容瀟灑的氣質、幽默經典的連珠妙語、縝密的思維和不動聲色的引導以及控製現場的能力,成為對談話類節目主持人的最好詮釋。半年後,這個年輕人就成了家喻戶曉的名嘴。《實話實說》的收視率一路飆升,成為央視的名牌欄目!1998年,崔永元正式調入中央電視台工作。
熒屏上的崔永元揮灑自如,侃侃而談,一副光彩照人的樣子,但光環背後,他付出的艱辛和汗水卻鮮為人知。每期《實話實說》都要準備半個月,而且是同時準備三期,他一天休息時間也沒有。而且他經常為查某些資料,很晚才睡。每期節目下來,崔永元幾乎要掉一層皮。
這種痛苦並快樂的日子一晃就是3年。 1999年,全國模仿《實話實說》類的談話節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欄目的收視率由此下降。崔永元覺得自己有能力扭轉這種局麵,然而他和同事的努力並沒有阻止收視率的下滑。這讓崔永元感到了恐慌和焦慮不安。
崔永元的父母得知兒子的情況,趕來看望,見到兒子麵容憔悴疲憊,消瘦了許多,父母的心裏像壓了一塊千斤巨石一樣。兩位老人隔幾天就熬雞湯給兒子喝。每見到兒子一次他們的心就會沉重一分。崔永元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常常呆呆地望著窗外出神,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因為睡眠不足,他的眼圈全是青暈。
得知兒子吃安眠藥才能睡兩三個小時,父母流下了傷心的淚水。兒子早產,從小身體虛弱,崔永元有過抑鬱症的病史,高三那年,崔永元就曾得過一次抑鬱症,好不容易才治好,難道現在兒子的病又發作了?兩位老人的心感到一陣陣的痛......
(二)相依相侵,父母與兒子共同抗拒抑鬱症
由於崔永元由睡眠障礙發展到嚴重的抑鬱症,吃了很多抗抑鬱症藥物之後,他的身體已經開始產生抗體,這類藥物對他再也不能起作用了,於是他開始了徹夜失眠。
那是崔永元一生最痛苦的時光,與他一同痛苦的還有他的家人。
崔父每天晚上守著兒子,不敢入睡,直到崔永元白天上班後,他才能睡一會兒,年邁的父親被折磨得疲憊不堪。
崔永元的精神幾近崩潰,父母"強迫"兒子暫時離開了工作崗位。
2002年6月,崔永元正式離開了他為之奮鬥7年的《實話實說》。
幾天後,崔永元在父母的陪伴下,找到了著名的心理醫生劉教授。劉教授診斷,崔永元是由於精神壓力大,對人生的期望值過高,而造成情緒焦慮、心理恐慌,醫學上將這類病稱之為情緒抑鬱症。這種病非常可怕,有導致精神分裂症的可能,甚至自殺。
針對崔永元的症狀,劉教授采用了藥物治療和音樂治療相結合的方式為他治病。每周父母都要陪著他接受4次音樂療法,每次l一2小時。做第一個療程時,崔永元每天能睡一兩個小時,3個療程以後,他能睡四五個小時了。睡眠有了改善,崔永元氣色有了好轉,精神越來越好,父母心裏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
音樂療法結束後,劉教授告訴兩位老人,抑鬱症患者更需要親人的幫助和支持,兩位老人決心用父母博大無私的愛幫助兒子徹底擺脫抑鬱症的陰影,重新做一個正常健康的人。
(三)親情療法,父母帶他走出抑鬱
為了讓兒子徹底告別抑鬱,父母經常帶他一起回憶小時候的快樂時光,談談他取得的輝煌成績。讓他漸漸找回自信,兩位老人讓兒子以愉悅的心境麵對每一天。
兒子漸漸快樂起來,父母為了轉移兒子注意力,減輕其壓力,每周都會給兒子寫信,或重溫舊事,或展望未來,或鼓勵他。父母無聲泣血的呼喚,使崔永元的內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在父母無邊的溫暖下,他內心的冰開始一點點融化。
2003年過年,父母讓崔永元回老家過年。北國的雪花讓他的心一下子開朗起來。在那裏心靈不用設防,沒有工作壓力,沒有塵世的紛擾,崔永元的心境像被水洗過一樣。原來生活可以如此舒適和愜意。
在父母的親情療法下,崔永元的抑鬱症越來越輕,2003年7月,他重返工作崗位,主持新節目《小崔說事》。父母為讓兒子不沉迷於工作中,讓兒子下班後回家幫忙裝修房子,每天累過之後就會安然入睡。
而崔永元隨著身體的康複和抑鬱症的漸漸痊愈也逐漸找回了工作的狀態。
崔永元就是在父母的無私關懷和偉大的愛下重獲新生的。
崔永元的故事講完了,結尾時筆者想對抑鬱者的家人、朋友說,多給抑鬱的人一些幫助和關懷,他們的病情就會減輕許多。讓世界多一份無私的關懷和愛吧!
七、抗擊抑鬱 自助者天助之
我的一位谘詢者,在得抑鬱症之後也曾彷徨,也曾苦惱,但現在他已走出了抑鬱,這裏提供一些他的經驗,大家不妨參考一下。
我現在的抑鬱好多了,特別開心,走路時都是精神抖擻,心情愉快!
我是2006年3月,因為一些生活應激出現的抑鬱,剛開始很嚴重,並且經常性地產生幻覺!失眠,早醒,剛開始我吃安眠藥入睡。我的情緒非常糟糕,找不到任何可以使自己高興的事,我覺得渾身無力,我特別渴望讓自己快樂起來,但我盡力了還是做不到。我害怕了,到處尋醫治療,希望自己能很快擺脫抑鬱的陰影,我甚至到醫院去做檢查,看看自己是不是得精神分裂症了。
我喜歡踢足球,在一次的業餘比賽中,我們落後對方一分,當時隻有十分鍾的時間了,隊長振臂一呼,全場緊壓!無意中我們失掉的鬥誌一下子被激起來,立刻情緒高漲,整個隊伍就這樣被帶動起來。那天的比賽我們竟然逆轉了,而轉折點就是隊長的一聲鼓勵,一次激勵!回到家後我在日記裏寫下這樣一句話:我自己找到了抗擊抑鬱的方法,運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情緒,我要抗擊抑鬱。從那以後,我每天都會去踢球,在帶球跑動時,我似乎看到自己遠離了抑鬱,體會到運動給我帶來的快樂!
另外就是朋友的幫助。
得知我得了抑鬱症,朋友們出去玩時總會喊上我,我和他們一起野餐,一起飆車,一起去河裏抓魚,那段痛苦的日子多虧了朋友的幫助,他們的援助之手把我從抑鬱的泥潭裏拉了出來。
此外,還要靠自己的努力。
這主要歸功於自己一直對心理學的關注,在自己知道心理出了問題之後以積極的方式去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平時就比較關注心理學,曾訂過《心理月刊》,在生病時還看了許多有關抑鬱的文章,自己也很受啟發,還經常讀《青年心理》、《心理醫生》等雜誌,讓我對抑鬱多了一些了解,開始坦然麵對抑鬱。另外我還讀了關於人際關係的書,這使我在外麵與人交往時不會陷入被動,也避免了影響自己的抑鬱情緒,有一句話"抗擊抑鬱的最好方法是讓自己投入到現實中,到工作中去,不要給自己太多思考的時間";我還讀了許多鼓勵方麵的書,從書中許多名人的自勵中找到了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總結了幾點抑鬱的自助方案,我覺得很有必要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一日之計在於晨,營造一個愉快的早晨,比如讀讀報紙,聽點美妙的音樂,讀點笑話或幽默的文章。
2.運動抗抑鬱,動作可以創造情緒。
3.多吃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可抗抑鬱,比如穀類、豆類、複合維生素B片。
4.吃摔抑鬱,美國的一位著名節目主持人吃掉了抑鬱,我剛抑鬱的時候,很不開心,醫師就鼓勵我多吃辣、甜食品,另外,我讀到的一些書中說香蕉也抗抑鬱。
5.音樂可以抗抑鬱,心情不好時可以聽一些高昂的歌曲宣泄一下。
6.光照,每天l小時左右的光照對緩解抑鬱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7.寫作,寫日記傾訴,很多不方便對別人講的心裏話完全可以寫在日記上。
8.忙碌消除抑鬱,可以完全把精力投入工作或學習中去,這樣就可以除去一部分的抑鬱情緒。
我覺得我現在做的各方麵努力對自己的抑鬱情緒都有所控製,比如在工作學習中,有時候我會主動去處理一些比較棘手的問題,不會讓自己沉浸在抑鬱的情緒中,而生活對我也有很多啟發,完美的東西是沒有的,不追求完美,而在以前我可是個做事講究完美的完美主義者。
目前,我的情緒好多了,晚上不必吃安眠藥來催眠了,人際關係方麵也沒有什麼不好處理的,朋友也很多,對自己來說沒有什麼壓力了,自己對自己的一切太了解了。
最後對得了抑鬱的朋友們說,自助者天助之!在抗擊抑鬱的路上要堅持不懈,相信陽光總在風雨後!
八、作繭自縛走不出抑鬱
張××,男,1 8歲,某中學高二學生。生於一個知識分子世家,由於在解放後的曆次運動中親人接連受到迫害,父親在"文革"中多次患精神分裂症。因此他就受到別人歧視,小時候一聽到別人說,"這孩子可憐,爸爸得了精神病",他就有一種見不得人的想法,覺得"世上怎麼會有我這樣不幸的人",升入初中,覺得父親有這種"病"是"家醜",不讓他參加家長會,由於張××學習不好,老師經常罰他,並封他為班裏"第2號呆子",他非常恨那個老師,同時也加重了他的自卑心理。初二時,他得了慢性胃炎,不得不休學一年;重新回到學校後,成績依舊很差,身體也一直不好,不能像其他男生那樣生龍活虎,總覺得自己離班級、同學越來越遠。隨著年齡的增長,看到同學們各有所樂,更覺得自己是一個無用的人,周圍的人都看不起他,又認為周圍的同學、老師都是小市民心理,不能理解自己,身體狀況也沒有改善,腰酸、背痛、頭暈、頭痛、渾身無力,但又不願去醫院治療。初三時就產生了輕生的念頭,雖然設計了各種方案,但卻沒有勇氣付諸行動。
進入高中後,一切都沒有太大的改善,對社會、家庭、人生、自己悲觀失望,提不起精神去上學,也不想去上學,認為自己是世界多餘的人,生不如死。他說:"我從小就受別人歧視,性格比較內向,自卑又自尊,身體、成績、家庭,我什麼都不行,同學們對生活充滿希望,我就是很悲觀;總覺得世界上小人太多,話說多了就會遭到別人歧視;我不敢正視別人,見到人總是低頭就走,我要學會保護自己,我是身體不太好,可那又怎樣?達爾文說適者生存,我不適應就把我淘汰了吧,我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上什麼學,上學也沒什麼意思,死了最好。但我的母親對我很好,我不想死在她前麵,我要為母親好好活著。"
張××是典型的抑鬱症狀並且持續了多年,表現為持久的情緒低落、悲觀失望和對生活的無意義感,並且伴有輕生的念頭,他身體不好,有其慢性病的原因,也有伴隨抑鬱症狀產生的軀體障礙,還可找到明顯的社會環境因素不良影響。
張××的治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麵人手解決:
1.傾訴
任其充分宣泄壓抑多年的苦悶,他很長時期的壓抑,認為沒有人理解,對自己的母親也沒有訴說過。第一次來谘詢,是老師因他不上學送來的,他對谘詢人員不信任,或長籲短歎,或低頭不語。後在谘詢人員的誘導下,打開了情感的閘門,分3次6個小時談了他的經曆,每次總會泣不成聲。
充分的宣泄感情使他的抑鬱情緒有所緩解,後幾次都是他主動要來的。對張××來說,谘詢人員的耐心傾聽,還起到了一個作用--讓他認識到世界並不是那麼灰暗,還是存在溫暖的。用他的話說就是,"我從來也沒有想到過,會有人這樣同情地聽我講語無倫次的話,既不指責也不嘲笑我"。
2.引導他相信自己
谘詢人員又對他講了很多例子說明他的遭遇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慘的,因為讓他明白精神病和生理疾病一樣,任何人都有發生的可能,這種病也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病,不要因此看不起自己的父親和家庭,同時,也讓他認識到如何去客觀評價和對待自己。讓他明白,人不是被動地被環境所決定的,鼓勵他勇敢接受現實,勇敢地麵對現實的挑戰。
3.鼓勵他振作起來
為他製訂一係列活動、生活計劃,增加運動量;讓他明白慢性胃炎是可以治療的,以科學的態度對待身體,體力的增強會影響到精神狀態,建議他到醫院診治,同時,我們還請他幫助整理一些關於抑鬱症的資料,使他感受到自己生活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4.同家長、學校聯係,盡可能地完善他的外部環境
張××的母親因為家庭諸多問題的困擾,所以對他的情況並不是很清楚。與她聯係後,她既吃驚又擔心,和兒子好好談了談,對家庭的不幸做了分析,谘詢人員還向張××的學校提出了一些建議。希望能給他多一些關心,給他創造一些展現自己的機會,並且要注意他在班級中不要被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