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晉國內亂平息,重耳得以回國,一雪前恥,成為晉文公,大封有功之大臣。而介之推是個淡泊名利之人,他並沒有主動向晉文公邀功請賞,而是帶著母親隱居綿山。
晉文公想讓介之推出山輔佐自己治理天下,便親自帶人到綿山尋訪。介之推得知後,背著老母親避到深山老林。晉文公求人心切,便命人放火燒山,但是大火整整燒了三天三夜,也沒能將介之推逼出來。大火熄滅後,人們才發現他和老母親抱著一顆柳樹被燒死了。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綿山修建了一座廟宇,聯中有聯曰:
主辱臣憂,當在外從亡,一飯已經肝膽碎;
功成身退,問諸君食祿,千秋留得姓名無。
峨眉靈岩寺幽默聯
在眾多的寺廟楹聯中,有許多以偶像自嘲的對聯。這些對聯明則取笑玩味,實則表露出令人深思的哲理,以勸誡世人。四川峨眉山靈岩寺的一聯,馳筆雋永,蘊意深邃,讀之使人難以忍俊。聯雲:
開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
大肚能容,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
豐子愷故居的題聯
緣緣堂是豐子愷在浙江崇德縣石門灣的故居。豐子愷是著名的漫畫家,他也擅長演奏鋼琴,曾與弘一法師李叔同皈依佛門。撰有《護生畫集》、《子愷漫畫》、《豐子愷音樂講堂》等書。
1933年,他親自繪圖設計的緣緣堂,本是一幢三開間的南向樓房。他錄王荊公的詩句為聯曰:“草草杯盤供語笑;昏昏燈火話平生。”抗日戰爭時期,這樓房被日寇燒毀。子愷痛惜之餘,撰寫了一篇《還我緣緣堂》,向日寇算賬。
重建的緣緣堂,由三楹高樓和一個小院及後園組成。從東邊牆門走進小院可見到正廳上麵葉聖陶手書的“緣緣故居”匾額。小院中栽著子愷喜愛的牽牛花和數株芭蕉。緣緣堂的兩旁懸掛李叔同書的對聯:
欲為諸法本;心如工畫師。
緣緣堂另有豐子愷自己撰寫的杜甫的詩句:
暫止飛鳥將數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徐州市戲馬台楹聯
江蘇省徐州市戲馬台位於市區戶部山上。徐州古稱彭城,公元前206年項羽號稱西楚霸王,建都於此。戲馬台為項羽觀賞士卒演練兵馬之台。戲馬台聯雲:
彭城千古秀;西楚一時雄。
此聯為女書法家蕭嫻揮毫書寫。蕭嫻,字雅秋,號蛻閣,別號枕琴室主。早年隨父親蕭鐵珊學書,後拜康有為為師。蕭嫻書法以遒勁凝重、灑脫飄逸、大氣磅礴而著稱。
西楚霸王廟宇楹聯
安徽和州北去三十裏,便是烏江之畔,這裏有座項羽廟。後人在項羽廟中題了兩副對聯,評價了他的得失。第一聯是:
八千子弟隨流水;百二河山委大風。
此聯的意思是:想當年項羽率領八千家鄉子弟揭竿而起,東征西討,所向披靡,滅了秦朝;到後來卻因婦人之仁,不聽範增之言,在鴻門宴放走了死對頭劉邦,最後奔逃至烏江,自刎江畔,把秦川百二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高唱“大風歌”的劉邦。單單一個“委”字道盡了無限的惋惜之意。
另一副是:
辜負重瞳,老範老韓皆不識;空生兩臂,學書學劍兩無功。
聯中“重瞳”意為眼睛有兩個瞳孔,相傳古代舜帝也是重瞳,後來人多用“重瞳”來形容出類拔萃之人。上聯說的是,項羽眼眸成雙,又力大無窮,勇猛有餘,卻不能“識人”。他既沒能重用韓信,又沒能殺掉劉邦,致使敗在他們之手;下聯說他徒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武功和舞劍高歌的意氣豪邁,但最後卻文武兩不成。
蘇東坡真武廟題聯
真武,即道教徒所信奉的神。相傳,古代淨樂國王有一個太子,有騰雲駕霧的本領。當太子飛經我國東海時,恰遇天神,天神賜給太子一柄寶劍。之後,太子在湖北武當山中修煉道術,經過42年得道成仙,威鎮北方,號稱玄武君,為避宋諱,改稱真武君。
據說,北宋元符三年,蘇東坡被貶官到海南儋州,途經廣州時撰寫一聯:
逞披發仗劍威風,仙佛焉耳矣;有降龍伏虎手段,龜蛇雲乎哉?
這是我國較早的一副題廟祀聯。此聯不同凡響之處在於,以凝練的語言描繪了真武君的神通。真是下筆有神驚“仙佛”,揮毫無敵鎮“龜蛇”!
紹興戒珠寺名由來
在浙江紹興古城內,有一座山,名叫蕺山,這座山高不足百米,山腳下有一戒珠寺,戒珠寺裏麵的擺設也與其他寺院不大相同。在通常供奉佛像的地方,赫然塑著一尊王羲之的坐像,坐像左右兩側有兩個童子,一個手執拂塵,一個懷抱雙鵝。寺院大門兩旁還有一副詼諧的對聯:
此處既非靈山,畢竟什麼世界?
其中如無活佛,何用這樣尊嚴。
相傳戒珠寺是當年王羲之來這兒當官時所購置的別業。而關於這副對聯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呢。
據說,王羲之平日除了寫寫書法之外,最大的愛好就是養鵝了。他在院子中養了一大群鵝,個個白毛如雪,體型高大,十分威武。誰知這些鵝卻弄出一樁冤案。
王羲之曾出高價買來一顆珍寶,十分愛惜,時常拿出來觀摩把玩。這天,他發現珍寶突然失蹤了。非常著急,馬上讓所有仆人尋找,最後也沒能找到。他開始懷疑寄居在他家的和尚見財起意,偷走了珍寶,但是又不好明說,以後卻對那和尚開始冷淡起來。
這個和尚十分聰明,雖明白此事,可是因為性格孤傲,不願意主動申辯,竟絕食而亡。
過了幾天,有好友上門拜訪,王羲之殺鵝款待時,才發現珠寶被白鵝吞咽到肚子中了。王羲之這才明白誤會了那個和尚,心中愧疚不已,便把這座房子送給佛門作為寺院。從此,蕺山被稱作“戒珠山”,而這座房子就被稱為“戒珠寺”。
古戲台楹聯多異趣
江蘇省高淳縣以“高淳老街”最為著名。老街始建於宋代,又名“一字街”。吳氏宗堂位於老街一端,宗堂戲樓為磚木結構,分上下兩層。戲樓“觀樂台”聯雲:
鑒今證古,舞台小天地;繼往開來,天地大舞台。
說到戲台聯,民間還有一則關於戲台楹聯的小故事。有一次,清朝乾隆皇帝與幾位大臣看戲,見戲台上沒有楹聯,便要同來看戲的大臣當場題寫一副,貼到上麵去。很快,有大臣出聯雲:
按律呂,點破炎涼世態;借衣冠,描盡古今人情。
乾隆聽了,覺得此聯太雅,遂自己吟出一句上聯:
三五人可作千軍萬馬;
這時,坐在他身邊的大臣劉墉隨即對道:
六七步走遍四海九州。
古戲台大多建在寺廟、道觀、宗堂及會館裏麵,一般麵向主殿,雕飾華麗。古戲台楹聯豐富多彩,或言戲劇特點,或闡述生活哲理,亦莊亦諧,如: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裝誰像誰,誰裝誰誰就像誰。
能文能武能神鬼,數十人千變萬化;
可家可國可天下,二三步四海五洲。
曲者曲也,雅曲內寫盡人情,愈曲愈直;
戲豈戲乎,遊戲中傳出物理,越戲越真。
慶升平,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
喜豐登,看古人觀今人,看古觀今人看人。
鼓浪嶼魚腹浦楹聯
鼓浪嶼位於福建省廈門西南隅,是一個美麗的小島。這裏四季如春,山水秀麗,風景如畫,曆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為它寫了不朽的詩篇。
傳說,很早以前,有兩個遊人來這一帶遊玩,他們都是白發蒼蒼的老人,由於體力不支,走走停停,最後在魚腹浦停下來小憩。他們抬頭觀天,發現天空中有一層薄霧,經久不散,將那連天山水籠罩其中,朦朦朧朧,妙不可言。一個年長者開口吟道:
霧鎖山頭山鎖霧;
另一位望著水天相接的景象對道:
天連水尾水連天。
這又是一副回音對,正讀反讀意思都一樣,頗有趣味。
南京莫愁湖的楹聯
江蘇省南京市莫愁湖公園內有一座勝棋樓,始建於明洪武初年。關於此樓的名字由來,這裏還有一個故事。
傳說,明太祖朱元璋酷愛下棋,經常召丞相徐達下棋。徐達雖然棋藝高明,但是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為了顧及皇上的麵子,他常常故意輸棋。朱元璋雖然知道徐達故意讓他,但依舊樂此不疲。
一天,朱元璋召徐達在莫愁湖畔下棋,並讓他除去顧慮,並許諾隻要他能贏棋,便將莫愁湖賞給他。這徐達也酷愛此處的風景,此刻皇上開口,他如何能不把握機會呢?
一局下來,朱元璋輸了棋,心中不快,麵露慍色。這徐達是何等聰明之人,他暗叫不好,急忙跪下來說:“請皇上再觀棋局。”朱元璋仔細一瞧,原來徐達用棋子擺出了“萬歲”二字,不由轉怒為喜,依言將莫愁湖賞給徐達,並下令在湖畔建了一座樓,取名“勝棋樓”。
啟功為勝棋樓書聯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