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一般在8月份栽培,不能連作,也不宜在辣椒茬後種,否則根係生長很差,產量很低,質量很差,甚至死苗。一般玉竹2~3年收獲最好,所以要間隔3年種植。
在前作物收獲後,立即耕翻,深30cm以上,耙碎土塊,做畦。我國南方多采用高畦,一般畦寬130~160cm,溝寬33cm,深17~20cm。北方多采用平畦或低畦。將畦造好後,畝用堆肥、土雜肥等約2500~3000kg撒於畦麵,再翻入土中。
3.繁殖方法
以地下根莖繁殖為主。於秋季收獲時,選當年生長的肥大、黃白色的根芽,留作種用,隨挖、隨選、隨種。一般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栽種,最遲不超過11月上旬,過遲會影響當年新生根的發育。栽種時,應選陰天或晴天栽種,於畦上開橫溝,行距30cm,溝深17~20cm,種莖距離(株距)13~17cm。種莖排放方法有雙排並栽和單排密植。
(1)雙排並栽法即將種莖在橫溝內擺成"八字形",其芽頭,一行向右,另一行向左,放於溝中用土壓實,並注意在畦兩邊的芽頭,應向畦內為好,以免長出畦外。
(2)單排密植法 即將種莖在橫溝中順排擺成單行,芽頭一左一右,其優點是植株長出土麵發展平衡、易受陽光照射、促進光合作用、有利生長、提高產量。依照上述方法栽完第一行後,隨即蓋上腐熟幹肥,再蓋一層細土與畦麵齊平,然後照前法栽種第2行。
4.田問管理
(1)中耕除草 玉竹栽後當年不出苗,第二年春季出苗後,及時除草,第一次可用手拔或淺鋤,以免鋤傷嫩芽,以後應保持土麵無雜草。到第三年根莖已密布地表層,隻宜用手拔除雜草。
(2)追肥玉竹栽後當年冬季,在行間開淺溝,畝用人畜肥800~1200kg施入,然後蓋土過冬,於第二年苗高7~10cm時,再施肥一次。至冬季倒苗後,在行間淺鬆表土,撒施腐熟幹肥(牛糞、土雜堆肥)一層,畝用量約4000~5000kg,施後培土7~10cm,此外,如加蓋青草或枯枝落葉,可增加肥效,保持表土疏鬆濕潤,促使新莖粗大肥厚色白。並能防止雨水衝刷及防止新根露出土麵,到第三年春季出苗後,施人畜水肥,畝用1000~2000kg,然後培土上廂,到秋季即可收獲。
5.病蟲害防治
(1)病害及其防治
①玉竹葉斑病。葉斑病也稱黑點病,病原體是一種半知菌。主要在高溫的夏季發生。受害葉片上常受葉脈限製而形成條狀病斑,病斑褐色,中央色稍淡,有灰褐色絮狀物。
防治方法:以預防為主,入夏時用退菌特800倍液噴殺,每7~10d噴1次,連續2~3次。
②玉竹鏽病。玉竹鏽病是在葉莖上產生圓形病斑,呈黃色,葉前生育黃色環狀小粒(為病原菌鏽子腔)。常發生於5~7月。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及時剪去病株燒毀,大麵積成片蔓延時用25%粉鏽寧1000倍液噴灑。
(2)蟲害及其防治危害玉竹的害蟲主要是地老虎、蠐螬和青蟲。
防治方法與措施:種植前,翻地時每畝施25~30kg石灰粉,撒於土麵時翻入,以殺死幼蟲;施用充分腐熟後的有機肥;采取生物防治;以熒光燈進行誘殺;當發生青蟲病時,用20%滅菊酯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用菜籽餅50kg磨碎炒香後,加入90%晶體敵百蟲750~10009,做成毒餌,每畝撒5kg進行誘殺,效果好。四、采收加工
1.收獲
玉竹種植1年後即可收獲,但產量低,大小還不到規格。2~3年生的玉竹收獲最好,產量高,質量好。4年生的產量更高,但質量下降,纖維素增多,有效成分下降。
收獲季節一般在8月上旬。收獲時先用鐮刀把地上莖割去,然後用鋤頭(最好是兩齒鋤)從前往後退著挖,這樣可以減少地下莖的損傷。挖出後要及時留下種根莖,再去掉泥土和剩下的地上莖。如果土壤幹燥板結則要用竹簽子等工具把土去掉,分枝可以不連在一起,但要盡可能使每根玉竹條保持最大長度和降低彎曲度。
2.加工
(1)曬毛坯將收獲的玉竹分放在幹淨的水泥地上曬,曬的時間長短依光照強度、玉竹堆放厚度、照射時間而定,一般曬2~4d,曬到較柔軟開始出現皺紋即可。曬的時間過長會使玉竹條有皺紋不飽滿,影響質量。但曬不透就揉不出糖汁。如遇雨要移到通風幹燥處,嚴防潮濕,防止受傷部位發黴變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