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用植植物栽培 第八節 玉竹
一、概述
玉竹[P01ygatum 0d0ratum (Mi11) Druce. var. p1urif10rum (Miq.)0hwi]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見彩圖10-8),別名尾參、玉參、萎蕤、鈴鐺菜等,以根狀莖入藥,是傳統的大宗藥材。同屬植物熱河黃精(P01yg0natum macr0p0dium Turcz)、小玉竹(P01yg0natum inv01ucra-tum Maxim)、毛筒玉竹(P01yg0natum inf1atum K0mar.)也同等人藥。
玉竹含生物堿、強心苷(為鈴蘭苷、鈴蘭苦苷等)、黏液質,經水解後產生果糖、葡萄糖及阿拉伯膠糖。此外還含有白屈菜酸、菠酸、維生素A類物質及十餘種氨基酸、多種微量元素,並有顯著的生物堿反應。
玉竹性平、味甘,具有養陰清熱、生津止咳等功效。醫學上用作滋補藥品,主治熱病傷陰、虛熱燥咳、心髒病、糖尿病、結核病等症。《本草拾遺》載"主聰明、調血氣、令人強壯"。《日華子本草》載"除煩悶、止渴、潤心肺、補五勞七傷、虛損、腰腳疼痛、天行熱狂"。胃有痰濕氣滯者忌食用。並可作高級滋補食品、佳肴和飲料,年需求量在100萬千克以上。
二、特征特性
1.植物學特征
玉竹多年生草本,高40~65cm。地下根莖橫走,黃白色,直徑0.5~1. 3cm,密生多數細小的須根。莖單一,自一邊傾斜,光滑無毛,具棱。葉互生於莖的中部以上,無柄;葉片略帶革質,橢圓形或狹橢圓形,罕為長圓形,長6~12cm,寬3~6cm,先端鈍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麵綠色,下麵淡粉白色,葉脈隆起。花腋生,花梗長1~1. 4cm,著生花1~2朵;花被筒狀,長1. 4~1. 8cm,白色,先端6裂,裂片卵圓形成廣卵形,帶淡綠色;雄蕊6,著生於花被筒的中央,花絲扁平,花藥狹長圓形,黃色;子房上位,具細長花柱,柱頭頭狀。漿果球形,直徑4~7mm,成熟後紫黑色。花期4~5月份,果期8~9月份。生於山野林下或石隙間,喜陰濕處。全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並有栽培。下列同屬植物,亦同等人藥:①熱河黃精;②小玉竹,分布於我國東北及河北、河南,山西等地;③毛筒玉竹,分布於吉林、遼寧等地。
2.生物學特性
玉竹性喜陰濕、涼爽氣候,適宜於在微酸性黃砂土壤中生長。
玉竹適應性較強,根莖出苗適溫在10~15℃,18~22℃時蕾開花,19~25℃時地下根莖增粗,為幹物質積累盛期,溫度下降在20℃以下時,果實成熟,地上部分生長減緩。一般情況下,在我國的南部地區於2~3月份出苗,4~5月份開花,6~8月份地下根莖迅速生長,8~9月份果熟。北方地區則相應推遲一段時間。
水分對玉竹生長較為重要,一般全月平均降水在150~200mm時地下根莖發育最旺,降水在25~50mm以下時,生長緩慢。
玉竹對地理環境的適應性較強,在歐亞大陸的溫帶地區均有分布,故在南北方均可種植。喜涼爽潮濕、有一定蔭蔽度的環境。在不太寒冷的山地和平坡都可栽植,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但又能常保持濕潤,土質微酸性的黃、紅色砂壤土為好。
玉竹在我國分布很廣,主產於河南、江蘇、遼寧、浙江等地,此外,安徽、江西、廣西、四川等省(區)亦產。其中以廣東的連縣,湖南的邵東、祁陽,河南的洛陽、浙江的新昌,江蘇的海門、南通產為好。過去玉竹多為野生,現以栽培為主。
三、栽培技術
1.選種
玉竹通常用根狀莖繁殖,繁殖速度很快。根狀莖每年長一節,可用來判斷生長年限。每個節可生長2~3個分枝,2年可生長6~9個分枝。要選當年生、芽端整齊、略向內凹的粗壯分枝。瘦弱細小和芽端尖銳向外突出的分枝及老的分枝不能發芽,不宜留種,否則營養不足,生活力不強,影響後代,品質差,產量低。也不宜用主莖留種,因主莖又大又長,成本太高,同時去掉主莖就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不易銷售。
2.選地整地
玉竹喜陰濕涼爽氣候,適宜於在微酸性黃砂土壤中生長,色澤好,產量高,采挖不易折斷。玉竹地下莖因向四周生長,不易中耕鬆土,所以不宜在黏土中栽培。主要以黃色,微酸性砂質壤土,土層深厚,肥沃疏鬆,排水良好,向陽坡地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