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用植植物栽培
【學習目標】
1.了解藥用植物的特點與經濟價值。
2.明確常見的藥用植物的生物學特性和藥用部位、食用部位及方法。
3.掌握藥用植物的生長發育特點,規範化栽培技術與初加工技術。
泱泱中華民族自神農嚐百草,始創燦爛輝煌的中醫藥文化。五千年曆史長河,相繼湧現了黃帝、扁鵲、華陀、張仲景、葛洪、孫思邈、李時珍等中醫藥名家;《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千金方》、《本草綱目》等中醫藥經典,是數千年華夏文明傳承中的精華,藥用植物引種栽培是中藥資源保護、擴大、再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目前生產的主要方法。我國可供藥用的植物已鑒定的有9000多種,其中常用的500多種,需求量大,主要依靠栽培的200多種,年產量約2.5億千克,占中藥材收購量的30%左右。野生引為家種的如天麻、黃芩、細辛、甘草、五味子、桔梗、半夏、百合、何首烏、山茱萸、梔子、絞股藍、石斛等;引種國外的如顛茄、洋地黃、蛔蒿、番紅花、水飛薊、小蔓長春花,特別是南藥如金雞納、白豆蔻、丁香、馬錢、安息香、古柯、兒茶,過去依賴進口,許多已引種成功。近年來,一些保健藥、強壯滋補藥發展迅速,這也是祖國醫藥之所長,更是趨於老齡化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