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彩雲之南的教育明星——昆明市第一中學篇(2 / 3)

(一)以人為本從細節著眼

“細節就是教育”,創造平等和諧的校園氛圍需要點點滴滴的積累,多年來,昆明市第一中學承擔著招收昆明郊縣區學生的指標任務,為了讓來自農村的貧困學生感受平等的學習氛圍,昆明市第一中學校園不設小賣部、小超市,引進的唯一一家糕點廠隻允許按市場價的九折出售產品。在眾多學校改學生宿舍為公寓的大環境中,昆明市第一中學住校生仍住在收費較低的學生宿舍,貸款1 400萬元新建的宿舍樓,還是定位為學生宿舍。相反,對於占全校學生總人數17%的貧困生,學校每人每月發放的人助金最高能達到200元。今年組建的新班子還承諾,每年增加10萬元的人助金。“家庭無法選擇,後天努力是可以成功的”。昆明市第一中學以人為本的著眼點,體現在教育的點滴細節中。

“硬件建設可以貸款,但軟件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名校優勢的延續,重在師資隊伍建設。”趙燦東校長說,這是自己肩上最重的擔子。學校現有特級教師12人,高級老師和一級教師140多人,校長的功能和職責,就是調動這支隊伍的積極性和刨造性。趙燦東校長認為,盡管學校提供給教師的待遇並不算最好,但大多數教師更在乎精神的動力,更珍惜學校這塊展示才華的平台,更看重自身事業的發展。這正是穩定師資隊伍的凝聚力所在。為此,學校除積極為教師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外,還發揮“名師工作室”的輻射作用,在校內組建“名師工作站”,多種形式培養師資隊伍,並重點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通過教師之間、班主任之間“結對子”、“一幫一”傳授教學管理經驗,促使新老教師之問取長補短、新老交替平穩過渡。針對學校停招初中生後,一批師資麵臨轉型提高的難題,學校穩妥推進在崗進修,讓部分教師通過自修、指導,承擔起高中教學的重任。趙燦東校長相信,隻要以身作則創造良好的辦學氛圍,老師們就會想方設法去努力。例如,高三年級組為了共同的教學目標,相互協調、緊密合作,就特別讓童校長感到欣慰。

(二)校園文化——大氣、靈氣、誌氣

成績優異早已是昆明市第一中學學子不爭的事實,然而,成績並不是他們唯一的特質。正如一些家長說的那樣,就算不穿校服,不同學校的學生站在一起,你總能從中認出誰是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學生,這種有別於人的“特質”就像血緣一樣,隻要植人生命裏,就再也抹不去。校長趙燦東把這種特質歸納為:大氣、靈氣和誌氣。

1.大氣——塑大氣之態,育大器之才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要說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大”首先展現在她的客觀映象上,過去,昆明市第一中學曾占地達到200畝以上,時至今日,近半個世紀過去了,在寸土寸金的鬧市中其依然獨據一方。走進校園,滿眼的綠頗為養眼,隨之點綴的五顏六色的花朵又忍不住讓人心神蕩漾。鬆樹青翠,灌木茂盛,草地嫩綠,你看那幾棵挺拔的桉樹,它們曾被周總理的手愛撫;那幾株不太起眼的聖誕樹,卻承載著日本老兵對中國人民真誠的歉意。正是這片都市中的綠色小島,以容天地於胸中的襟懷,為所有的角色留下恰當的位置。樹猶如此,何況人哉!在那汪碧綠的清池旁,也許留下了大哲學家艾思奇的思緒;那塊熟悉的運動場上,也許留下了康佳總裁侯鬆容拚搏的身影;那宿舍樓後的一池碧水,曾托起世界冠軍熊曉銘的冠軍之夢……曆經百年,這裏的一草一木都有說不完的故事,積澱百年,這裏的一磚一瓦都是道不完的傳奇。

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大”遠遠不止體現在校園上,更體現在一種博大的胸襟,以及濃濃的愛意中。也許你會覺得奇怪,在這樣一所以成績著稱的名校裏,放學後你幾乎很難看見埋頭苦讀的學生,他們有的活躍在運動場上,有的跳動在舞台上,還有的在演講台上高談闊論……校長趙燦東認為,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生活更美好。所以,在這裏學習總是伴隨著快樂,快樂總是伴隨著成長。

這樣寬鬆、和諧的育人氛圍彌散在這裏的每一個角落,讓人處處感到溫暖。化學組李勤老師還記得自己剛當班主任的時候,生怕自己不夠威嚴,一上課就不由自主地板起麵孔,直到有一天一名同學告訴他:“老師,其實你的微笑很美麗,為什麼不在課堂上把這份美麗賜給我們呢?”一句善意的提醒,讓李勤頓悟,把微笑帶進課堂,讓課堂灑滿人性的陽光;每天把自信投射給學生,讓學生日日滋長著自信;每天把尊重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天天有尊嚴地成長;每天把激勵和賞識注入學生心田,讓學生時時體驗著學習和生活的快樂。

2.靈氣——借文化活動,養學生靈氣

“我不知道為了這次音樂劇我流了多少淚水,有激動的,有無助的,有傷心的。淚水並不苦澀,反而甜滋滋的,它滌蕩著我的心靈,激發了我的鬥誌。雖然這次音樂劇沒有取得特別優異的成績,但是我在巨大的壓力下成功了,完整地結束了表演。對我來說這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在這次表演中成長了。在我看來,成長比成功更重要。”至今,高一年級的佟璐瑤仍然對自己第一次在音樂劇中的表演印象深刻。

“校園之春”藝術節係列活動是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傳統項目,由高一年級音樂劇比賽、高二年級課本劇比賽、文藝彙演等多個部分組成,很多學校都開展了各式各樣的文藝活動,但像昆明市第一中學一樣,把課本劇、音樂劇納入課程的中學恐怕就比較少見了。從剛開始的腳本選擇、編排劇本,到角色設定、舞台彩排,從一句台詞、一個動作,到精美的服裝、細致的道具,無一不是學生精心設計,無一不傾注學生們的激情。正因如此,很多同學認為自己的演出超越了專業的演員,付出了努力,舞台上的故事又怎會不美?

“校園之春一藝術節係列活動不僅為同學們提供了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更為同學們創設了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有的同學在表演音樂劇、課本劇的過程中加深了對戲劇這一藝術形式的理解,並且充分享受人間最美的感情;有的同學在組織參與排練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協調各種關係,調動更多同學參加的積極性,同時同學之間的情誼和班級凝聚力,也隨活動的不斷推進而加深。

昆明市第一中學的校園文化活動之豐富已經形成製度,形成係列。從年級文藝彙演到個人藝術技能大賽;從課本劇、音樂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到“五四”係列活動;從春風杯足球賽、排球賽到冬季運動會;從迎新大會到18歲成人儀式、畢業典禮等,為學生張揚個性、全麵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校園成為了學生全麵發展的樂園。

學生會、管樂隊、腰鼓隊、校園電視台、校園廣播站、軍事活動小組、記者團、起航文學社、愛樂社、心樂琴社,半夏文學社、經典靈動樂隊、暮薇電影社、動漫社等,這麼多的社團名稱聽起來新鮮豐富,讓人難以相信在中學裏能開展這麼多活動,創辦這麼多社團。學生們正是通過在社團組織中培養能力,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加快成長,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朝氣蓬勃的學生社團活動,已成為校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看到這麼豐富的學生活動和校園氛圍時,就不難理解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學生除了學習成績外,為什麼其他方麵一樣優秀。當你麵對昆明市第一中學的學生時,總會被他們身上的氣質所打動,無論是得體的談吐,自信的笑容,豐富的學識還是驚人的才藝。靈氣,積澱於悠久的教學傳統,貫穿在昆明市第一中學的教育模式中,展現於莘莘學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