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彩雲之南的教育明星——昆明市第一中學篇(1 / 3)

21.彩雲之南的教育明星——昆明市第一中學篇

一、名校名片

昆明市第一中學是雲南省一級一等高級中學。學校創建於1905年,是雲南興辦新學成立最早的一所中學。前身為雲南省會中學堂,1908年與師範傳習所合並,設立雲南府中學堂。1911年與高等學堂(前身為方言學堂)及其附設實科中學合並,稱省會中學校。1912年稱雲南省立第一中學校。1932年合並省立五中(前身為私立承德中學),更名為雲南省立昆華中學,1950年與龍淵中學、昆師附中及南箐中學並校,改名為雲南省昆明第一中學,1984年定名為昆明市第一中學。

在雲南省教育廳對一級完全中學的教育教學質量綜合量化考評中,2005、2006、2007、2008、2009年昆明市第一中學連續5年被雲南省教育廳評為教育教學質量優秀學校,榮獲雲南省高中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連續兩年重點率名列全省第一。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麵發展為主線,以德育為先導,以向高等學校輸送優秀人才為具體目標,構建具有個性化,能充分發揮學生特長的具有昆明市第一中學特色的教學體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學校曆年高考上線率、優秀率均名列省、市前茅,7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重點大學。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校園成為同學們學習、成長,張揚個性,發展特長的樂園。

二、百年薪火不絕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曆史上,眾多著名教授、學者曾薈萃昆明市第一中學執教,其中有聞一多、楚圖南、吳晗、蔡希陶等,他們嚴謹治學的風範,靈活的教學方法和理論聯係實際的學風,形成了優良的傳統,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造就了諸如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著名哲學家艾思奇、數學教育家熊慶來、作家張天虛、詩人柯仲平、太陽能專家方寶賢、畫家袁曉岑、體育專家楊伯鏞、馬克堅、打破世界紀錄的海模運動員許建峰、計算機語言專家馮誌偉、地質專家王秋明、中科院院士董韞美、工程院院士戴永年、康佳集團總裁侯鬆容、北京2008年奧運會奧林匹克公園設計者之一林霖、三屆殘奧會世界冠軍熊曉銘等一大批優秀人才。

在奧林匹克學科競賽、青少年科技發明創造、小論文評獎等國際、國家、省、市組織的各類比賽中,昆明市第一中學捧金摘銀,頻頻獲獎。近年來,學校師生獲國際獎勵26人次,獲國家級獎勵835人次,獲省級獎勵1844人次,獲市級獎勵3021人次。學校被國家環保總局確定為雲南省第一所“GLOBE學校”,被省科協、省教育廳授予“雲南省科技教育一級示範學校”。在2005年全國中學生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中,王種、張揚兩位同學榮獲全國金獎,創造了雲南省中學生奧賽的最好成績,刷新了雲南中學生奧賽零的記錄。

學校在體育工作方麵有著優良的傳統,是省、市體育傳統學校。學校足球隊、遊泳隊、武術隊、田徑隊等在全國和省市比賽中捧金摘銀,多次奪冠。校足球隊在全國“幼苗杯”和“希望杯”賽中多次獲獎,為國家隊輸送運動員14人,為省市隊輸送運動員100多人,3人破世界紀錄,5人破國家紀錄。學校遊泳隊連續9年榮獲昆明市中小學遊泳比賽團體總分第一名,在泰國舉辦的遠南運動會上熊曉銘同學在遊泳項目中獲6塊金牌。在第十一屆殘奧會上,學校獲得兩塊金牌並破世界紀錄。武術隊連續9年榮獲全省中小學武術比賽冠軍。校網球隊連續3年全市團體總分第一名。

近年來,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教育係統先進單位”、“全國依法治校先進單位”、“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學校”、“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全國創建綠色學校先進單位”、“全國校園文化藝術建設先進學校”、“全國首屆學校文化建設金獎”、“全國中小學科研興校示範基地”、“中西部中小學網絡示範學校”、“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文明學校”、“雲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示範基地”、“雲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範學校”等。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的全麵發展為主線,以德育為先導,以向高等學校輸送優秀人才為具體目標,努力構建具有個性化,能充分發揮學生特長的具有昆明市第一中學特色的教學體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學校形成了“好學上進、全麵發展、勇於探索、特長明顯”的辦學特色;“愛國、求真、自信、勤奮”的校風;“樹德、修業、嚴謹、進取”的教風;“立誌、勤學,善思、踐行”的學風。

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個性特長,堅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讓校園成為同學們學習、成長,張揚個性,發展特長的樂園,努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基礎紮實,思維敏捷,潛質卓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素養的合格高中生。從各具特色的班級才藝展示到多彩的年級文藝彙演;從“春之聲”三獨(獨唱、獨奏、獨舞)比賽到“秀自己”個人藝術技能大賽;從課本劇、音樂劇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到“校園之春”藝術節、“五四”係列活動、“昆華講壇”係列活動,從“春風杯”足球賽、排球賽、籃球賽到冬季運動會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經形成製度,形成係列,為學生張揚個性、全麵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學校重視學生社團組織的建設,注重讓學生在自己的社團組織中培養能力,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加快成長。學校管樂隊、腰鼓隊、校園電視台、校園廣播站、軍事活動小組、記者團、文學社、愛樂社、心樂琴社、經典靈動樂隊、暮薇電影社、動漫社等近30多個學生社團組織朝氣蓬勃,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注重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堅持向過程管理要質量、要效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學校曆年高考上線率、優秀率以及各類學科競賽、文藝體育比賽等均名列省、市前茅,學校畢業生德、智、體、美全麵發晨,能很快適應升學和就業的需要,具有很強的發展後勁,受到用人單位和高一級學校的一致好評。

三、“領羊吃草”的辦學模式

中學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使學生通過三年的努力成為一個有利於家庭、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的有用之人。作為一所百年曆史名校,我們要用學校百年曆史文化涵養學生、讓同學們感悟生命價值的意義;在知識的海洋中,磨礪和超越自我,感受學習的樂趣;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學會自主、自律和創新,體驗青春成長的幸福。

——昆明市第一中學校長趙燦東

“領羊吃草”,是社會對昆明市第一中學辦學模式的評價。前任校長童吉仁認為這種評價是真實的。他說,知識好比是一塊大草原,教師們就是把學生領進草原,教會他們怎樣吃草,鑒別什麼是能受益的草,從而提高自己吃草的水平和能力。這種相對於“放養”和“圈養”的辦學模式,正是昆明市第一中學學生在走進社會後,能夠較快適應且可持續發展能力較強的原因。

童校長接觸過部分昆明市第一中學的校友,不論是順利成長或是艱難創業,都對母校曾給予過的寬鬆成長環境心存感激。由此啟發,學校至今仍然堅守免費開放運動場所、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房等。“設備擺爛不如用爛”,收費就有可能限製學生尤其是貧困生學習發展的願望。同時,學校鼓勵興趣小組、社團開展活動,並把智能機器人、生物學、管樂隊、合唱團等社團活動納入校本課程,讓學有餘力、有愛好特長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展個性,培養團隊精神。

2009年高考成績揭榜,昆明市第一中學,這所曆經百年的名校,再次沉穩地交上了一份傲人的成績:全校參加高考人數831人(實考),其中600分以上120人,占雲南省600分以上人數的11. 72%,達到重點(一本)錄取線的有650人,一本率達77. 84%,居雲南省高中第一,全年級上線率達99. 64%。2010年高考,魏曉字同學以高考708分的好成績名列雲南省理科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