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麵向學生未來發展創造最適宜學生的教育——成都七中篇
一、名校名片
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南一環的磨子橋旁,有一座綠樹掩映、亭台點綴的花園學校。春雨淅瀝,粉潤的桃花與依風搖擺的楊柳相映成趣;夏日綿綿,仿佛聽得見墨池裏遊魚的低語;秋風送爽,曦園的夕照是校園最美的風景I冬陽暖暖,校園裏總彌漫著淡雅溫潤的臘梅的幽香。這就是全國著名的成都七中,她坐落在天府之國,是巴蜀學子心目中夢寐以求的神聖殿堂。
創建於1905年的成都七中,已走過了百年的風雨滄桑。這所在廢科舉、興新學的潮流中誕生,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成長,在“五四”運動的號角聲中前進,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硝煙和烽火中跋涉,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發展的學校,雖然曆經挫折和磨難,卻始終堅持自己的辦學方向,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和優良的辦學傳統,成為一所享譽西部,走向世界的著名中學。1994年,當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同誌視察成都七中時高度評價說:“我看七中最高興的就是學生的全麵發展。”
2010年,成都七中的高新校區建設完工,並正式投入使用。成都七中現已擁有兩個校區(林蔭校區、高新校區),總占地麵積近300畝,總建築麵積160 000餘平方米。兩校區教育資源共享,一體管理。
二、“成都七中”——享譽巴蜀的金色品牌
成都七中的前身是由墨池書院和芙蓉書院合並創立的成都高等小學堂。1906年,學校改名為成都縣立中學。1950年與成都縣立女子中學合並。19 52年改名為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學校。1978年成為四川省重點中學。1986年,該校被四川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省級重點中學之一。同年,被確定為教育部在四川的定點聯係學校。2000年,首批被四川省教育廳評定為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並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建設項目樣板學校。
建校百年來,成都七中形成了“啟迪有方,治學嚴謹,愛生育人”的辦學傳統,積澱了“以做人教育為基礎,以立誌成才為主線,培養自主學習,創設多樣課程,發展豐富活動”的,適應學生差異性發展的“三體”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成都七中始終憑借其良好的教學質量和聲譽,在巴蜀地區名列前茅,形成了享譽巴蜀的“成都七中”品牌。
七中百年,成就輝煌。學校以突出的成績和良好的聲譽先後榮獲全國計算機教育先進集體、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全國課外科技活動先進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後勤管理先進單位、全國中小學外語教研工作示範學校、全國特色語文示範校、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中國科協青少年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優秀項目實驗學校、四川省首批校風示範校、四川省文明單位、四川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中國中學生體育學會排球分會會員校等榮譽稱號。
七中百年,人才輩出。成都七中為國家和社會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中學畢業生。一大批校友在教育科研部門、重點企業、國防單位和政府機構擔負了重要工作,成為學術大師、興業英才和治國棟梁,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貢獻,為成都七中爭得了榮譽。知名人士孫震、田家英曾就讀於成都七中,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陳家鏞、李蔭遠、蒲富恪、唐明述、沙國河、葉尚福、彭堃墀等也先後畢業於成都七中。
成都七中,俊才薈萃。成都七中每年有400餘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市以上等級獎;在五大學科競賽中,每年獲國家級(賽區)一等獎的總人數約占四川省的1/3,約占成都市的1/2。截至2010年,七中學子已奪得國際中學生學科(數學、化學、生物、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金牌9枚。學校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畢業生考入北大、清華、複,且、中科大等國內著名高校,錄取比例名列全國前茅。每年還有近百名學生被哈佛大學、麻省理工、耶魯大學、劍橋大學、斯坦福大學、新加坡同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著名大學錄取。
成都七中是對外開放和交流的窗口學校,是四川省首批漢語言對外交流基地學校和對外開放窗口學校,先後與美、英、法、德等十幾個國家建立了師生互訪或交流教學的友好合作關係。每年有百餘所國內著名中學來校交流。
隨著社會發展,素質教育的推進,“成都七中”品牌的質量在不斷提高,尤其在學生的高分多能,特長發展,學科競賽突出,素質培養全麵等方麵,深受廣泛稱讚。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優生突出,多能多才;名牌高校招人增多,學科競賽成績突出;教改科研成績斐然,專家、特級教師、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成長湧現。“成都七中”品牌在學生教師的成才成功中得到了“質的提高與量的認同”。近年來,學校除高考上線率、重點大學上線率、名牌大學上線率等指標居同類學校前列外,學科競賽、網校發展、特色學校建設等方麵尤其引人注目。同時“成都七中”品牌也在學校教育現代化方麵得到創新和擴展。
成都七中國際部走出了“學生走向國際化發展”的嚐試。成都七中遠程直播教學網校使學校的優質資源借助信息化得以優化和均衡擴展。它運用衛星技術作為信息傳輸平台,充分發揮遠程教育跨時空的優越性,實現了“四個同步”,即異地同步教學、同步備課、同步作業、同步考試。采用的是“四位一體”的教學方式:即把關教師、授課教師、技術教師、輔導教師協同作業,共同完成課堂教學。“四個同步”“四位一體”使成都七中網校贏得了高水平的教學質量和良好的社會聲譽,現已發展到四川、西藏、雲南、貴州等省區60多個遠程教學點,在全國居於領先水平。成都七中育才學校成功地使薄弱學校在改製與名校的合作支持下,創造佳績,已成為譽滿蓉城的初中品牌。成都七中嘉祥外語學校通過成都七中真誠的合作和幫助,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已成為成都地區民辦學校的優質品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正在成都西部崛起,為實現再造一個“成都七中”而努力成為民辦學校中又一個名牌。成都七中初中學校以炫目的亮相,展現又一個出色的初中品牌。合作一個,成功一個的“七中現象”再為“成都七中”品牌推波助瀾。
極富魅力,獨具特色的“成都七中”品牌已然成為巴蜀地區乃至全國的頗具影響力的金色品牌。
三、“三體教育”——麵向學生未來的成都七中教育思想
先進的教育理念以一種文化氛圍、一種精神力量陶冶著全校的教師和學生;以一種價值期望、一種理性目標引領著學校的發展方向。一百多年的辦學曆史,成都七中傳承了“啟迪有方,治學嚴謹,愛生育人”的辦學傳統,積澱丫“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三體”教育思想,闡發了“主體更加積極,集體更為和諧,個體顯現特長”的“新三體”教育主張。
成都七中地處巴蜀文化腹心地帶的四川省會成都。巴蜀文化是華夏文化大家庭中富有特色的一部分。啼鵑的望帝,述說著巴蜀文化曆史的悠久;神秘的三星堆,閃耀著巴蜀先民智慧的光輝;古老的都江堰,見證了人與自然相依相處的和諧;文翁石室,開啟了地方政府辦學的先河……成都七中深深浸潤在這塊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之中。
一代又一代的成都七中人,艱苦奮鬥,默默耕耘,在漫長而複雜的理想和現實交融互動的過程中,一直堅持著銳意改革、不斷創新的精神,開發課程模式,豐富課程內涵,敦厚校園文化。
“三體”教育思想萌芽於高考競爭相當激烈的20世紀80年代。成都七中大膽突破在高中階段不敢實行教改的禁區,提出了成都七中學生素質的培養目標,這一目標體係包括思想政治素質、主體創新素質、知識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五個方麵。在成都七中人的不斷探索與進步中,成都七中不斷蛻變,在中考和高考中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天府之國開創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他們不會滿足“升學率”帶來的光環。升學率是最能衡量學校成功與否的重要標尺,成都七中對於升學率有另一種解釋:如果僅僅重視單一的升學率,而忽略學生的個性發展,不重視學生的全麵發展,這必將成為一個學校創新發展的製約瓶頸,也將把學生推向一個“高分低能”的應試教育之路。如何突破這個瓶頸,成都七中人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和沉澱,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本著“讓每一個人充分發展”的教育理想,以實現“人的自身發展為目的”的教育價值,為更好地體現出“真誠、公平、平等、友愛”的教育境界,並逐漸總結提煉出了“著眼整體發展、立足個體成才、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辦學理念(簡稱“三體”教育思想),紮紮實實地推行素質教育。“三體”教育思想是成都七中優秀辦學傳統和教育教學實踐與現代教育思想相結合的產物,是成都七中人心血和汗水的結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