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人才沃土院士搖籃——重慶南開中學篇
一、名校名片
重慶南開中學是著名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創辦的南開係列學校之一,1936年建成。初名南渝中學,1938年更名為重慶私立南開中學。1953年,學校由私立改為公辦,更名為重慶三中。1984年,學校恢複南開校名,由鄧穎超同誌題寫校牌。
重慶南開中學創辦70餘載,致力於創辦“中學裏的大學”。其“大”,不局限於數百畝的宏闊校園,不僅僅在於錯落有致、巍峨壯觀的大樓,也不止是培養了數以百計的大師、大家,而更在於她大氣、大度的精神氣質和像大學那種開放式的學習氛圍。學校積極開展彰顯自主辦學特色的課程設置改革,紮實推進素質教育。
二、重慶南開中學之“大”
置身於重慶南開中學,我們可以感受她的大胸襟和大氣魄。一是校園大,數百畝麵積在全國中學界少有;二是名氣大,學校風雨曆程與中國革命、新中國的成長緊密相連;三是傑出人才多,重慶南開中學培養的學生中,有院士33人,還向政界、軍界、學術界、藝術界等輸送了大批傑出人才;四是今日的重慶南開中學,在已有的成績上更上一層樓,用實實在在的成績去贏得社會的尊敬,成為重慶市數十萬中學生“夢寐以求的知識殿堂”。
作為重慶市教委直屬重點中學,學校是全國體育後備人才試點學校,中共青少年黨史教育活動基地,重慶市園林單位。學校早在私立時期,即以校園美、辦學水平高聞名於世,成為著名的模範學校。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十分重視這所曆史名校,1953年即定為重慶市重點中學。1957年周總理訪問亞、非、拉的11國歸來,與賀龍副總理到校視察。1960年被評為全國百麵紅旗,傅震垣校長代表學校出席了全國教育係統群英會。學校在五六十年代教育質量一直名列省、市榜首。重慶南開中學辦學74載,成績卓著,聞名海內外,是重慶市的窗口學校。
近年來,學校高考屢創佳績。重慶南開中學高考整體實力已經連續多年位居重慶市第一名,理科重點率80%左右,文科重點率50%左右。學校同時具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著名高校的多個保送名額。自1997年重慶市直轄以來,學校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輸送了600名學生。重慶南開中學也不乏優秀學子考取耶魯、劍橋等海外名校。此外,學校初中辦學也成績突出。在中考中,重慶南開中學的高分人數,上聯招線比例和考取重點中學人數都位居全市前列。
重慶南開中學不隻注重升學要求,也注重能力培養。學校的體育、藝術、科技活動豐富多彩,成果突出。在各級體藝比賽中,學生獲獎數百人次。女子籃球、田徑、排球、足球、網球、乒乓球、跆拳道、國際象棋等運動隊,在各種競技中屢創佳績。女籃和田徑隊多次榮獲全國冠軍,代表中國參加世界大賽。藝術方麵,合唱、民樂、管樂、舞蹈等團隊有著很高的表演水平,多次獲獎。科技活動豐富多彩,摘取了首屆、第二屆、第三屆及第四屆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自2005年以來57人次獲國家級科技創,新獎項,205人次獲重慶市科技創新獎項。
重慶南開中學是院士校友最多的巾學之一,校友中有20餘位國家和省部級領導,有33位院士,有將軍、教授、藝術學家和經濟學家。國家領導人鄒家華,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中國工程院院長朱光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任張存浩,著名科學家鄒承魯,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茅於軾,著名理治家鄭必堅,著名詞作家閻肅,南極科考隊隊長顏其德,“大愛鑄忠魂”的中華信仰楷模馮理達,中華骨髓庫跨國捐髓第一人吳渝,抗震救災中“最美的微笑”盛於峰,踐行對總書記的承諾,放棄北京高薪到農村支教的宏誌畢業生庹藍蘭等,都是重慶南開中學的學生。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南開校訓是南開學校創辦人張伯苓先生製定的。其目的為培養建國人才,“以雪國恥,以圖自強”。所以南開辦學思想以“為國家謀富強、為人民謀福利”為宗旨。
“公”,是公心,是愛祖國,愛人民,愛事業,在學習和工作中奉獻的情懷;“能”即能力,是理論聯係實際,學以致用的工作能力。用今天的話說,就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本領。張伯苓在1916年9月給學生所作的題為“打破保守,努力進取,建設新中國”的演講中指出了“日新月異”的含義。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就是受教育者的時代使命,是自強不息,永攀高峰,麵向祖國、麵向世界、麵向未來,奮勇走在世界發展大潮的前沿,為建設偉大祖國而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