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中國的“伊頓公學”——福州第一中學篇(1 / 3)

18.中國的“伊頓公學”——福州第一中學篇

一、名校名片

福州第一中學是福建省教育廳唯一直管的中學,原國家教委確認的中國名校,長期以來一直是福建省基礎教育的一麵旗幟。其前身可追溯至清嘉慶年間(1817年)創建的“鳳池書院”和同治年間(1870年)創建的“正誼書院”,1902年兩院合並更名為“全閩大學堂”,是福建最早的公立學校,1951年定為現名,迄今已有193年的曆史。

“前人的智慧火花是後人照路的明燭,昨天生命組歌的華章是今天進行曲的基調”。走在曆史前進的道路上,福州第一中學保持著與時俱進的姿態,不斷開拓創新,不僅賦予校標“moral(道德)、modesty(謙遜)、multi-plicity(多樣化)”新的含義,強調育人理念是注重學生品質與個性的綜合發展,還逐步確立了福州第一中學育人宗旨的八大支柱,即“國家責任、獨立人格、學會學習、健體怡情、服務意識、國際視野、實踐能力、自力自治”,特別強調學生的道德和文明行為,重視科學精神、創新意識的教育和實踐教育。

二、冠絕東南的福州第一中學

引領時代教育潮流的福州第一中學,早在20世紀初,就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1921年,著名教育家杜威在福州第一中學做專題演講,為世矚目;1938年,學校被列為全國最優秀的十所中學之一,受到當時教育部的傳令嘉獎;1940-1944年,連續四年參加全國會考,成績被各大學公認為全國中學之冠;1957~1959年,連續三年獲得全國高考紅旗;1960年,獲“全國文教係統先進單位”榮譽稱號;1963年6月5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題為《堅持不懈地好好組織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的社論,對福州第一中學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給予高度評價;1979年,學校以辦學成績優異受到國務院通令嘉獎;1986年榮獲“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7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教育部再次授予“全國教育係統先進集體”光榮稱號;2009年1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室、教育部辦公室授予“國家級排球傳統校”的光榮稱號;2009年8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授予“福建省2006-2008年度文明學校標兵”光榮稱號;2009年10月,確定為“教育部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實踐基地”,李迅校長被聘為指導教師;2009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授予“2009年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百年來,福州第一中學曆任校長一直都堅持著當時最先進的辦學理念,知名的校長中有前清溥儀的帝師陳寶琛,有被聯合國亞太教科文組織列為當代教育家的陳君實,有被評為福建省科技管理專家、部級勞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朱鼎豐,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我國基礎教育界獲此榮譽的第一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並被評為省優秀專家的現任校長李迅。學校名師薈萃,一批學者型、專家型的教師已構成師資的核心力量。

百年薪傳,英才輩出。校友中有為民族解放而獻身的仁人誌士,如林覺民、陳盛馨等;校友中有13位院士,11人先後當選兩院院士,他們是鄧拓、馮端、陳彪、田昭武、唐崇惕、陳可冀、林群、王乃彥、王任享、劉應明、李幼平,此外還有中央研究院院士吳憲、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黃周汝吉;校友中還湧現出許多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麵的傑出人物,如林紓、陳衍、朱謙之、梁遇春等;校友中有多人人選IEEE院士,如程代展、林間、盧建宇、姚新等。

福州第一中學在學生曆年高考成績以及參加國內外各項競賽成績始終保持領先的情況下,始終注重學生各項素質的全麵提升,重視教師教育視野的不斷拓展,積極創造既統一而又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深入探索獨具特色的新課程體係,廣泛開展國際教育交流合作。學校成功主辦或承辦了“2003亞洲城市數學邀請賽”、“2004全國中學數學青年教師說課大賽”、“2006中國數學奧林匹克”、“2007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等多項大型教育賽事,在海內外贏得了很高的聲譽。

三、超越高考的福州第一中學

任何一所當代的中國高中,高考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關鍵詞。對於福州第一中學來說尤為如此,20世紀50年代連續3年獲得全國高考紅旗,獲教育部通令嘉獎,省首批重點中學……如今,在福州家長的心目中仍然一致公認,中考邁進福州第一中學的大門,就相當於一隻腳跨進了重點大學的門檻。所以,年年高考,福州第一中學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

但是高考隻是一場考試,其中有太多的偶然因素,100%與99%上線率的區別真的就那麼大嗎?事實上,福州第一中學背負的社會各界的期望,猶如一把沉甸甸的枷鎖。

“我們從源頭上重視高考,但在結果上實行嚴格管理下的相對寬鬆。”福州第一中學的曆任校領導都如是說。多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一個傳統,高考拿了第一是分內的事,既不獎勵學生也不獎勵老師;高考沒拿第一也不嚴加指責,隻是讓老師們自己進行總結。因為學校的發展目標從20世紀80年代就確定了,要為21世紀培養有創造性的勞動者,而不是高考狀元。

2010年,學校領導帶領教師赴英國的伊頓公學學習他們在音樂、體育、美術教育上的先進經驗。在教育改革上眼光放得更遠了,他們常常先人一步。

(一)PK高考:不能回避,那就全勝

“一中的學生愛讀書,這是培養出來的。因為愛讀書的孩子才懂得怎麼自學。”福州第一中學語文特級教師陳日亮這樣說。20世紀五六十年代福建省圖書館就在學校隔壁,第三節自修課,省圖書館裏座無虛席,全是福州第一中學的學生在自習。學校190周年校慶演出排練時,學校請了歌舞團的老師來指導學生訓練,沒輪到節目排練的學生每人手上一本書坐在台下看,老師們從來不用為學生的自覺性而頭疼。

都說其他學校的學生是老師“抱”著教出來的,而福州第一中學的學生靠的是自覺和勤奮,懂得怎麼才能學得既輕鬆又有效率。很多家長都知道,福州第一中學周末不給自己的學生補課,也從不拖課,下午第二節課後時間都交給學生;節假日不會提前上課或者推遲放假;學生自習課時間絕不能占用。“因為這是學生自己的時間和空間,沒有時間哪裏有進步的空間?”老師要充分信任學生,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我們的目標是:學得不比人家苦,考得不比人家差。”陳日亮老師介紹說,正因為學校具有這種濃厚的讀書空氣、自學氛圍,投入的教學成本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當然這也得益於三個方麵的因素;首先是曆屆校領導的支持,規定了不允許補課、拖課、占用課時;其次是教師隊伍的“傳幫帶”,以前新老師上課的教案必須經過老教師的簽字批準,保證45分鍾的教學質量,如今學校還特別重視讓老師出國進修或交流培訓,開闊視野;第三,不可否認的是,福州第一中學能夠收到最好的生源,“好學生十好老師’’很快就能實現教與學的磨合。

(二)應試也是一種素質教育

“一中的學生從來不怕考試,一周不考學生還會催你!”朱鼎豐校長如是說。

“我們不否認會考試也是一種素質,而且一中的成功實踐也證明了,我們的學生完全能在高考中考好。”陳日亮老師說,但學校始終更強調的是培養素質。這“素質”不是一個空洞的詞彙,它包括:激發學習的興趣、培養良好的習慣、發展科學的思維方法,總而言之,是要具備自覺學習的能力。“很多學校準備高考複習時都像老農一樣三犁三耙,複習安排一輪又一輪,一中強調的是單元過關,把雙基打紮實了,無論什麼樣的考試都可以應付自如。”·一位74屆福州第一中學高中畢業生回憶說,他在校期間正是十年“文革”甚囂塵上之時。可就是在那種壓抑、緊張的形勢下,當時一中的老師們又走上講台,拿起教案,憑著知識分子的良知認真授課,努力恢複被破壞的正常教學秩序。這位畢業生清楚地記得,高一新學期開學,發下的《語文》、《數學》、《化學》、《工業基礎知識》、《農業基礎知識》課本裏,居然夾有一疊印有“短測紙”字樣的便箋大小的測驗紙。在當時一般學校都不敢舉行考試,最多實行走過場的開卷考。可是慣於嚴格教學、狠抓質量的福州第一中學的老師們不僅恢複期末公開的考試製度,還都是閉卷考;在每周周末測試各科所授新課的學習情況,用的就是開學初發下來的那疊“短測紙”。

回憶起30年前的往事,陳日亮老師記憶猶新,為了讓學生把雙基打紮實,當時他給學生測試聽寫詞語:塑料、蒼蠅、老鼠……還打“擦邊球”給學生講《桃花源記》、《嶽陽樓記》、《魯迅文集》。1977年全國恢複高考製度,福州第一中學比其他學校考進大學的學生多出許多,在全國聞名遐邇,得益於用每周短測的方法了解教與學的效果,學生的基礎知識才能打得紮實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