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辦“優質加特色”學校育“素質加特長”學生——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篇(1 / 3)

17.辦“優質加特色”學校育“素質加特長”學生——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篇

一、名校名片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簡稱莆田一中,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東大路217號,創辦於1906年,原名興郡中學堂,後易名為興化學校、福建省立十中、福建省立莆田中學等,1952年始稱為福建莆田第一中學。1953年被省教育廳定為省首批重點中學,1973年定名為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學,1978年再次被確定為省首批辦好重點中學,1994年初被省教委確認為“一級達標中學”。

莆田一中現有高中部40餘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 600多人。學校師資素質較高,專職教師100%本科畢業,其中研究生21人,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59人,一級教師54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15人。教師中有全國模範教師1位,全國優秀教師2位,省優秀教師4位,市拔尖人才1人。近三年來,教師有100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CN和ISBN刊物上發表。

學校原有校園麵積60多畝,建築麵積3萬多平方米。為了擴大辦學規模,已另征地150多畝,用於高中部辦學。現已建有教學樓、綜合樓、實驗樓、學生公寓和食堂,建築麵積4萬多平方米,配備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設施。新校園環境日趨優美,具有園林特點。學校為進一步挖掘現有教學資源,走教育產業化之路,於1999年創辦了民辦初中分校—一擢英中學,現有在校學生3 000多人,教職工近百人。

二、莆田一中人的絢麗風采

莆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植根於這方沃土,官立興郡中學堂自此教澤綿長百載.杏壇長青一個世紀。幾番風雨,擢英春秋。這裏,永遠是教育的殿堂,棟材的苗圃,莘莘學子向往的地方。

建校以來,莆田一中人不懈求索,取得了輝煌成績,學校曆來以“辦一流學校、育一流人才”為宗旨,學校的綜合教育質量一直穩居全省前列。“文革”前曾有三年獲得全省高考第一名,學校體育底蘊深厚,體育成就飲譽海內外。曆史上曾以全國“高考紅旗”而聞名遐邇,校名曾載人《中國教育大辭典》和《中國名校》。

自1998年秋季起,莆田一中改為高級中學,是曆屆“省級文明學校”,還獲得“省德育先進學校”、“全國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省教改先進單位”、“全國基礎教育名校”等榮譽稱號,2005年更榮獲“全國百強中學”稱號。學校自創辦以來,已畢業學生三萬多人。校友中有林蘭英、閔桂榮、黃維垣、楊錦宗、蔡自興等中科院院士;有郭風、俞元桂、朱維幹等一大批著名的文學家、曆史學家和藝術家等;有劉玉煌、翁康強等國際級體育明星。

肩負百年老校再創輝煌的重擔,學校現任領導班子積極構建充滿活力的和諧校園,學校以“為全體學生負責,為學生終身負責,為中華民族負責”為辦學理念,以“迸德、力學、求實、超越”為校訓,使學校具有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師資、一流的校風、一流的質量、一流的效益,把培養一代“素質十特長”的學生,造就一支“博學十敬業”的教師隊伍,創造一套“特色十適用”的辦學經驗,建設一個“優美十現代”的全新校園,帶動一批“薄弱十後起”的市內學校作為現階段的五大辦學任務。

為了實現辦學月標與完成辦學任務,學校領導班子提出“以學習提高人、以理論武裝人、以製度管理人、以情理感召人、以人格率領人”的治校方略和“德育為根本,教學為中心,體育為基礎,科研為先導”的辦學策略,努力把學校辦成兼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世界先進文化的“全國示範學校,國際知名中學”。

三、莆田一中的德育特色——為學生打好生命底色

可以說,學校良好學風的形成主要得益於學校的德育工作,即嚴明的管理製度和全麵的培養機製。

莆田一中把德育工作真實擺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學校創辦伊始,就將“尊敬師長,自省修身,待人謹慎,親睦同學,衣著整齊,不汙損公物”等內容列入學生規約和禮節規條,設置專職舍監,對學生的道德標準作出規範性要求,進行習慣訓練和日常管理,對違規的學生予以警告、記過、記大過處罰。百年來,學校秉承優良傳統,著重於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修養形成教育,將個人品行、意誌情趣、儀容儀表列入學生操行評定內容。以德育促智育,將學生德育工作視為重中之重。社會上各方都對莆田一中的德育工作大為讚賞,紛紛讚歎“莆田一中學生有素質”,而學校也本著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一代接班人的宗旨,以德育工作為莆田一中的“王牌”,為把學校建成和諧校園、文明校園而努力。以學校政治處為中心的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常年緊抓狠抓,已經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管理體係。

1.獨特的校園精神文明督導隊

說起莆田一中的校園精神文明督導隊,它的權力可是很大的,負責一切評比事宜,溝通各班與學校管理層。督導隊的賞罰分明,有效地提高了學校管理水平,也促進學校精神文明風氣的形成。

這支政治處領導下的督導隊成員取自各班主要班委,由高一、高二各班正副班長和團支書組成,共32支小組,每班正班長擔任小組組長。身為班級核心幹部,他們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能為同學們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同學心中有一定的威信,是承擔校精神文明督導工作的不二人選。

身為校精神文明督導隊成員,他們發揮著“交警”的作用。每天早上都由當天值班的督導組在早讀課前15分鍾協助校行政領導進行校徽佩戴、不準穿拖鞋、男生不準留長發、衛生等各項檢查,他們認真檢查同學們文明常規的同時也督促學校老師佩戴校徽,養成良好習慣,樹立莆田一中嚴明的紀律。他們執“法”如山,評比過程嚴格按照政治處製定的細則執行。早讀期間,他們對每個班級衛生情況以及報刊放置、窗鉤等進行進一步的檢查。課間的衛生及中午的校徽佩戴也都由這支隊伍負責檢查。

總之,巡視校園衛生,對各班精神文明情況進行檢查就是精神文明評比隊的天職。各督導隊員認真負責,膽大心細,不講私情,不懼挑戰,不畏艱辛,協助政治處抓亂紀現象,共同為構建莆田一中和諧校園而努力。

為了更好地進行學校德育管理工作,政治處每兩周召開小組組長會議,每月召開全體督導隊員例會,及時了解評比過程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根據督導隊員反饋的問題了解各班情況,考評班主任工作情況。一支公平嚴格、奮發向上的精神文明督導隊不僅能有效反饋各方麵存在的細致問題,協助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更體現了百年名校的風采。

政治處還製定出精神文明評定辦法,每周由督導隊員對各班的精神文明進行評比,分數都記錄在案,每月評出各班精神文明總分,各年段最高分班級頒給“月流動紅旗”,以此激勵班主任工作。這種激勵機製是學校的核心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