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闊步高歌,爭創國內頂尖、世界一流中學名校——華中師大一附中篇(3 / 3)

華巾師大一附中的回答是:多元優質發展。學校把發展方向一致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教學,采取行政班級管理製。普通高中課程改革賦予學校課程設置的自主權為這種改革提供了可能。

目前華中師大一附中共有9種類別的班級:理科實驗班、人文實驗班、科技實驗班、美術特長班、體育特長班、常規平行班、出國留學預科班、常規國際部、國際留學實驗班。

而華中師大一附中課程改革則始於20世紀80年代,經過長期不懈的課程改革探索之後,學校從最初的課外活動課,到社會實踐必修課,最後在全校範圍內形成選修課程製度,逐步建立起素質教育課程體係,並呈現出鮮明的課程特色:多樣性、立體性、選擇性。

華中師大一附中的課程分為國家規定必修課、學校自設必修課和選修課三個方麵。在課程結構上,學校將《湖北省普通高中課程設置方案》中規定的8個學習領域、15個科目增加為9個學習領域、20個科目,將德育課程中的校會、班會和心理健康教育設定為必修課程,賦16學分,每個學生必須達到160學分方可畢業。同時,在教學組織形式上,打亂原來的行政班級編製,實行“走班”製,讓不同班級的學生,在一起上同樣的課程。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各自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校本課程,學校將根據報名情況,將他們分到一起。這樣,就完全打亂了原有的班級編製,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可以認識到更多的夥伴,學習積極性也更高。

從1996年起,華中師大一附中就開始在全校範圍內,開設除國家課程之外的校本課程。當時開發的課程涉及廣泛,有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和學科類。如音樂欣賞、美術欣賞,也有心理保健、健康教育等。如今,原來的一些校本課程,現在已經設立為國家課程,如書法篆刻、遊泳、籃球等課程。

除學科選修課外,學校還將開設多種類型的校本課程,如需要動手的實踐課烹飪、園藝等。由於選修課程多,而專業教師精力有限,學校決定,課程實行公開招標,學校所有部門包括後勤集團在內的全部工作人員都可參加投標。

目前,已有60門校本課程被老師們投標。其中,學校食堂30多歲的廚師徐小安、李愛紅都已被確定開設烹飪課程,還有打理花壇的花農也報名參加投標,準備開設園藝課。校長張真說,學校將根據投標者的課程設計,為其創造條件,支持其開展課程。此外,借助環境優勢,學校還與武漢東湖開發區內眾多企業合作,推出“光穀課程”。學生在選課後,學校將根據課程特點與相應企業聯係,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如開設汽車設計課,與周邊的一個汽車4S店協議,讓選課的學生進入該店學習,不但要學習開車等技能,還要學習汽車設計等一係列知識。

從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實踐來看,選修課的開設貫穿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創造了更加寬鬆、自由的育人平台,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做自己想做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促進文化課的學習。十多年下來,學校培養的全麵發展的學生越來越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得到張揚,湧現出一批“小發明家”、“小舞蹈家”、“小作家”。

與此同時,華中師大一附中高考成績、學科競賽、科技創新連年雄踞湖北省榜首,高考重點率、高分率、名校率在全省遙遙領先;每年考取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的人數,占兩校在湖北招生總數的四分之一強。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學校學子斬獲15枚金牌、2枚銀牌、1枚銅牌,涵蓋化學、物理、數學、信息學、生物、天文等各個學科;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學生獲得專利500多項,7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體育競賽異軍突起,2008年、2009年學校田徑隊兩次取得全國中學生田徑錦標賽第三名的佳績,男子籃球隊更是勇奪全國高中籃球聯賽亞軍。

可以預見,在教育國際化、信息化、產業化的大潮中,圍繞創新人才的培養,華中師大一附中必將躋身於全國頂尖、世界一流中學名校的行列。這所學校將會不斷創新、不斷改革、不斷發展、不斷書寫新輝煌。

六、華中師大一附中啟示錄——筆者手記

秉承“讓學生得到多元優質發展”的辦學理念,早在1996年,華中師大一附中就在全國率先推行素質學分製。截至目前,學校開設的選修課已達百餘門,學生不僅能選擇自己喜歡的選修課,還能為順利畢業“掙學分“。如今,這一理念已經貫穿在學校人才培養的每一個環節。

1.多樣化辦班模式打造個性化學習集體

“傳統的‘千人一麵,的教育模式無視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針對學生基礎、需求各異的現狀,我校努力創新多樣化的辦班模式。”華中師大一附中校長張真這樣說。

學校的理科實驗班自1996年創辦以來,創造了多項全國之最:獲得國際學科奧賽金牌最多,獲得一流高校保送學生名額最多,考取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人數最多,被媒體稱為最“牛”班級。然而,隨著學生人數不斷增加,理科發展不再是學生的唯一選擇,還有許多學生愛好人文、藝術、體育、科技等;高考也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不少學生希望出國深造。如何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優質發展路徑?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回答是:多元優質發展。學校把發展方向一致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教學,采取行政班級管理製。

在多元優質發展目標的指引下,學校的辦班模式呈現出多類化、生動活潑的新局麵。目前,該校共有9種類別的班級;理科實驗班、人文實驗班、科技實驗班、美術特長班、體育特長班、常規平行班、出國留學預科班、常規國際部和國際留學實驗班。“理科實驗班開設科技創新課程,分組學習討論中還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專題交流和論文答辯;人文實驗班開設口才與辯論課程,與大學教授一道探討文化熱點;科技實驗班的科技創新項目研究實行雙導師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了解現代科技發展最新動態;國際留學預科班的英美文化課程、海外浸濡課程為學生打開了另一扇窗,看到了整個世界……”說起各個班的特色,校長張真如數家珍,“合適的教育才是公平的教育,也才是真正優質的教育。多樣化的辦班模式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最合適的教育。”

2.多層化教學方式創建個性化學習平台

同一門課,不同教師來講授,學生自行選擇,這是分層走班製;針對學生常見的疑難問題,教師掛牌“坐診”,學生不分班級自由選擇教師“就診”,這是教師掛牌服務管理係統……近年來,各種形式的教學改革在華中師大一附中層出不窮,多層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建了個性化的學習平台。

學校國際部主任汪魯強是教師掛牌服務管理係統負責人,他形象地用“掛牌、揭牌、攤牌、洗牌”來描述該係統。“學生在學習過程巾通常會遇到疑難點,每個疑難點就是一個課題,不同的教師遴選不同的課題,‘掛牌’供學生選擇。學生選擇課題的過程,就是‘揭牌’。當選擇某個課題的人數超過10人時,教師將針對這些學生專門組織輔導和訓練,這一過程猶如‘攤牌,。所謂‘洗牌’,就是對教師掛牌服務的效果做出評價。”汪魯強說。

學校還在6個理科平行班近400名學生中進行理化a、b、c分層走班製教學試驗,實行教師固定、學生流動的管理模式,教學過程的針對性得到進一步加強。此外,作業的布置堅持“一統一,兩分層”的原則,即統一一布置,分層要求、分層批改。

多樣化的培養和評價模式,為學生創造了多元的優質發展之路。10多年來,學校教育碩果累累,不僅曆屆高考高分率、名校率、重點率均位居湖北省前列,還有10餘名學生在國際奧賽中摘金奪銀;從2001年起,該校先後有7名學生在國際工程大賽中獲獎;學生們完成了230多項發明創造,獲國家專利達170多項;體藝方麵的獎項也源源不斷,湧現出一批“小發明家”、“小舞蹈家”和“小作家”。

3.多元化課程設置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

2010年初,華中師大一附中正式啟動了“光穀課程”,即利用學校地處光穀腹地、高新企業較多的地域優勢而推出的全新選修課。和以往單靠本校教師講授不同,“光穀課程”全部和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企業合作,將課堂放到工廠,將企業家請進課堂,並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全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如汽車設計課,學校與周邊汽車4S店協議,讓選課的學生進入該店學習汽車設計等一係列知識。

讓學生從校園走向社會,從書本走向實踐,這是學校實施多元化教學的內容之一。

課程設置和教師配備如何更好地滿足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華中師大一附中出了一個“妙招”——選修課全麵實行“課程招標”,全校教職員工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申報課程。

從“540”教學改革到素質學分,從特色課“超市”到在高中導人大學課程……這一個個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印跡的“第一”,不僅沒使學生的學業落下,反而激發了更大自信心的學習激情,高考考場更顯精彩。“永立潮頭,特色發展,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走過60年,華中師大一附中的更高目標是:不僅要代表湖北,還要代表中國的基礎教育,躋身世界一流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