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金牌學校的傳奇最牛班級的誕生——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篇
一、名校名片
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簡稱華東師大二附中,是上海的最頂尖的重點中學之一,也是教育部直屬的中國重點中學。在各項理科競賽中經常獲獎而聞名。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創建於1958年,是華東師範大學的教育實驗基地。1963年成為上海市重點中學,1978年成為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中學,是經教育部批準有高中理科實驗班辦學資格的中國四所中學之一。2005年被評為上海市首批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學校是上海市文明單位、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上海市二期課改整體實驗研究基地學校、上海市科技特色學校、全國科技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實驗學校、2049中國青少年科技素質培養計劃試點學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APEID)成員單位。
學校位於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內,投資2.7億元,占地150畝。校園布局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充分展示人與自然,人與科學,人與環境高度融合的思想。校園內綠草青青,樹木成蔭,景色優雅,為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現有高科技創新實驗室:數碼互動生物實驗室、科技探索館、學生影視製作中心、機器人創新實驗室、生物組織培養實驗室、天文台等。現有高中教學班30個,學生1 400多人;首席教師8人,特級教師13人。自1991年至今有17位學生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巾榮獲了20枚金牌,號稱“金牌學校”。學校在國際上享有盛譽,是上海最早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巾學之一,1999年成立國際部。學校與美國、日本等國十餘所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
二、牛氣的華東師大二附中
華東師火二附中自建校以來,一貫重視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教學改革,形成了“勤奮、求實、開拓、進取”的校風和“嚴謹、紮實、靈活、創造”的教風,有效地促進了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發展。
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校全麵實施上海市課程教材整體改革試驗方案。製定了“追求卓越、培養創造未來的人”的辦學目標,形成了“堅持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相結合、堅持共性要求與注重個性發展相結合、堅持學科教學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辦學策略。
華東師大二附中十分重視學生德育工作,強調學生的自我教育和主動發展,成立青年黨校,近年來共有75位學生光榮加人中國共產黨。學校對不同年級學生提出不同層次德育目標,構建了“寓德育於教學之中”的育人模式和基礎型課程、拓展型課程、研究型課程相結合的課程結構,重視因材施教,提倡研究型學習,開展社團活動,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華東師大二附中重視國際交流。1986年起先後有美國、日本、澳大利亞、韓國等外國留學生來校學習,成為上海市最早招收外國留學生的中學之一。1999年經上海市教委批準成立國際部。學校與美國、日本、英國、澳大利亞、法國、德國、新加坡等國十餘所中學建立了友好關係,有一百多位教師和數百名學生先後赴國外考察、進修或短期留學,拓展了國際視野。
江澤民同誌為華東師大二附巾的題詞“尊師重教”激勵著廣大師生追求卓越,再創明日輝煌,決心把學校辦成在國際、國內中等教育界有重要影響的一流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實驗校,輻射素質教育成果的示範校。
1.“最牛班級”
做一班學生,成一流人才。這是華東師大二附中2010屆1班博客上最醒目的一句話。50多個花季孩子也用他們的表現證明了這一點:目前該班54個學生中,31個獲清華大學保送資格,15個獲北京大學保送資格,餘下的8個學生也分別獲得了上海交大和複且大學的保送資格。
2.良好環境、腳踏實地最關健
“最牛班級”的54名成員,由49個男生和5個女生組成。他們基本上都是因學科競賽和創新大賽中的優異表現而被名牌高校相中的。
許多人認為,這些“牛班”裏的“牛人”應該都是聰明絕頂的天才,讀書對他們來講猶如探囊取物般容易。實際上,成就“最牛班級”的秘訣除了天資聰明外,良好的學習“小環境”和腳踏實地的學習更為關鍵。
“我堅持認真地上好每節課,記好每一次筆記,這相當於老師幫助你把厚厚的教科書變薄了。”何笑添是“最牛班級”的勞動委員,一當就是三年。選擇苦差事,是他認為自己應該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件事。因為在數學競賽中的出色表現,他獲得了清華大學的保送資格。
周彥棟是班級的日常規範部部長,卻不喜歡太多束縛。他對“最牛班級”裏互幫互助的學風印象深刻:“有哪個同學去書城看了好的書,回來都會和大家分享,共同研究。”班長蔣林浩還和一起參加信息競賽的同學們自發製訂學習計劃和教案,每次由一名同學主講,完全靠的是自覺。
“我不喜歡看答案。”獲得清華大學保送資格的張碩平的學習方法有點特別。他認為,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答案,有些難題寧可自己想破頭。當然,同學間會有交流,如果大家感覺一個人的解題思路很獨特,自己也會得到啟發,以後可解決類似問題。
3.都是多麵手而非競賽機器
每隔一段時間,“最牛班級”都會舉行一次“生日會”,給在那前後過生日的同學送上祝福。最近一次,“最牛班級”還聯係了校食堂,大家齊動手包了五六百個餃子。
“最牛班級”的每個成員都參加了不同的社團:軍事社、動漫社、棋研社等。學校藝術節也是他們的“秀場”,“最牛班級”排演了一幕音樂劇,大家周密策劃、傾情演出,連道具都由擅長西洋水粉畫的同學出馬製作。
“最牛班級”的學生除了抓緊時間學些大學課程之外,還在分頭忙兩件人事。一部分學生自願報名參與華東師大二附中“曆屆理科班學生人生軌跡跟蹤調研”,對象是該校過去15屆理科班的700多名學生。調研的內容歸結起來是兩個問題:“理科教育對他們的影響”和“這些曾經的理科班學生,其個人經曆對大家的成長是否有啟迪”。
另一部分班級成員則擔負起了更加艱巨的重任。他們將進行“當代中國各行業領軍人物人生軌跡調研”,選取了全國各行各業的100多位領軍人物,通過前期的文獻研究,再努力聯係采訪,最後歸納出成功人士的共性。
不管是過去在學校叱吒風雲的“牛人”,還是如今在中國叱吒風雲的“牛人”,“最牛班級”的成員都希望找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為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找到一麵鏡子。
三、華東師大二附中的“煉”校之路
華東師大二附中在發展曆史上,有過兩次騰飛。自1958年建校起,華東師大二附中就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育質量提高,1963年一躍成為上海市重點中學,實現了華東師大二附中辦學史上的第一次騰飛。
第二次騰飛始於被教育部命名為部屬重點中學的1978年。乘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東風,華東師大二附中率先在中學教育領域進行學科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多方麵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出了一批名教師,一批好學生。華東師大二附中的學生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摘金奪銀,並逐漸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校園文化精神。
在全麵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華東師大二附中正在醞釀著第三次騰飛。東遷浦東高標準現代化校區後的華東師大二附中,將依托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研和張江高科技創新人才群體的優勢辦學,積極探索青年英才在中學階段的成長規律,發現並發掘學生的潛能,促進每一位學生的最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