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奧賽金牌的搖籃英才培養的沃土——江蘇省啟東中學篇(2 / 3)

啟東中學一直把建設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名校和培養素質全麵、視野開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作為發展遠景和辦學宗旨。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啟東中學就遵循人才成長規律的客觀要求,確立了“全麵發展,培養特長,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總體教育發展目標,在抓好常規教學的基礎上,啟東中學開展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實驗研究。學校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大膽打破傳統的教育模式,成功開創了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思維為核心,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為特色的素質教育新路子。學校注重因材施教,強化活動課程,建立了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創新能力為目標取向的課程體係;對在某些學科方麵確有特長的學生,依據發展潛力和發展需求,獨立編班、單獨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教學中適當滲透大學和競賽內容,以開拓學生視野。建立教練員製度,邀請專家學者為特長學生作輔導,為特長學生專設圖書閱覽室和實驗室。

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啟東中學逐步形成了“全麵十特長”的特色教育品牌,學校除了高考持續高位走強,數理化學科競賽頻頻摘金奪銀外,在體育、文藝、小發明、小製作等方麵都湧現出了不少特長學生。

學校有一名學生曾贏得了世界中學生鉛球冠軍,並打破中學生世界紀錄。學校連續多年蟬聯上海“東麗杯”國際馬拉鬆比賽男女4.1千米組冠軍。啟東中學的學生在國際國內發明展覽會上頻獲大獎,其中陳駿馬同學的“低阻水風力驅動裝置”獲得2003年首屆國際中學生發明展覽會金獎,張天鷺、陳添木分別獲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黃澤軍、盛榮榮等同學還被選為中國少年科學院院士。陳莉莉同學獲全國少兒音樂比賽第一名。啟東中學特色教育的成功經驗,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素質教育與高考質量的矛.盾,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與教學質量的和諧發展、同步提高,得到了同行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實現了學生“在全麵發展的基礎上提攜優秀,在合格的基礎上鼓勵拔尖”。

2.培養金牌精神

什麼是“金牌精神”?啟東中學校長王生這樣詮釋,“金牌精神”就是啟東中學的學校精神,它包含了自立、自強、為國爭光的誌氣,鍥而不舍、頑強拚搏的意誌,勇於進取、勇攀高峰的精神。“金牌精神”,實際上是一種敢為人先、敢爭第一、敢創一流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啟巾人勇奪金牌,不斷創造教育奇跡的不竭動力。

從20世紀90年代起,啟東中學就以學科競賽為突破口來培育“金牌精神”。1995年7月6日,在澳大利亞堪培拉大學禮堂,年儀17歲的高二學生毛蔚代表中國參加第26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賽便一鳴驚人,成為該項賽事開賽26年來第一個獲得金牌的女學生。此後,啟東中學一路過關斬將,在國際中學生學科競賽中已摘取13塊金牌2塊銀牌,啟東中學被稱為“金牌學校”,“金牌搖籃”,王生校長被稱為“奧賽金牌夢之隊”總教練、“金牌校長”。這對於生源隻限於百萬人口的一個縣級市學校來講,不能不說是創造了教育界的奇跡。國際奧賽獲獎使學生看到登上頂峰、成就事業並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隻要努力奮鬥,一切皆有可能。作為重點高中的學生,不能滿足於考一所普通大學,尋一份謀生的職業,而要有成就一番事業的誌向。正是這些在國際學科競賽中摘金奪銀的學生的典型事例,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形成了“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學習氛圍,促進了學校教育質量的全麵提高。

十多年來,啟東中學高考成績、本科率、重點大學上線率始終名列江蘇前茅,每年考取清華、北大的人數都在15名左右。一所普通的縣城中學,能連續不斷地在國際中學生學科競賽中摘金奪銀,在高考中創造一個又一個輝煌,絕非偶發之因。這是啟東中學全麵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堅持正確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大力培育“金牌精神”而結出的成果。

3.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育質量的提升關鍵是教師素質的提升。啟東中學實施“三個工程”強化教師隊伍建設,開展“師表工程”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他們樹立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典型,通過廣播、電視、報紙及文藝節目等形式,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大力弘揚他們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精神,樹立起啟中教師的嶄新形象。學校還開展“青藍工程”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業務水平。早在20世紀80年代啟東中學就建立了師徒結對製度,簽訂師徒合同,頒發導師聘書,評選優秀師徒。堅持集體備課製度,每一節課都堅持做到一入主備,集體討論,補充完善,形成共案,資源共享。注重二次備課,發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促進了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開展“名師工程”,鼓勵教師爭當啟東、南通乃至全省、全國的知名教師。學校製訂了教師在職學習進修獎勵製度,為教師參加各種在職培訓、學曆進修創造條件。學校先後選派了50多位教師赴國外學習考察,40多位教師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有50多位教師參加研究生課程進修,並有計劃吸收大批碩士學曆的青年教師,全麵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學校通過理論學習、專題講座、撰寫學習體會等形式組織教師學習有關獻身教育事業、遵守職業道德方麵的事跡。學校編寫了《啟東中學教師職業道德讀本》和《啟東中學教職工崗位職責》;頒布了《關於加強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若幹規定》、《關於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通知》、《關於開展“樹師表形象,刨最佳業績”活動的意見》等文件,幫助教師明確在現代化建設中人民教師肩負的曆史責任以及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操守。

學校重視教育科研在師資建設中的促進作用,提出了“教學科研一體化”的口號。江蘇省“十五”立項課題“中學特色學校建設的實驗與研究”和“社會轉型時期中學班主任工作研究”圓滿結題。“十一五”期間,學校又申報了國家級課題3個,省級課題2個,南通市級課題2個,啟東市級課題10個,其中“示範性高中的示範作用研究”,被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中教創新教育研究會列為重點課題。啟東中學還堅持以特長生教育為突破口,培養教師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優秀青年教師當“領頭雁”。學校確立了高中三個實驗班為教改實驗基地,選派優秀的青年教師擔任實驗班的教學、教改工作。經過幾年的努力,隨著實驗班教學成果的不斷湧現,一批在省內外有高知名度的青年名教師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