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靠自己去表現給命運做個主(2 / 3)

主動敲門。即不等別人打開大門歡迎你,你也要勇於闖進去。

主動握手。要在別人還沒有伸出手之間,以此表達你的熱情和力量。

勇搭自己舞台。當代正在湧動創業潮。為何要創業就是覺得他人搭的舞台太小,或對自己不合適,所以要搭自己的舞台。

人的主動性,總是通過選擇體現出來。選擇是自主的靈魂,要學會選擇。必須知道: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對許多人來說,要做選擇是一種很難的事,他們麵臨必須選擇的時候,總是下不了決心選擇。那麼,這樣的結果會如何呢?

你不能不選擇,因為不選擇也是一種選擇,而且往往是一種最壞的選擇——選擇任人宰割和欺淩、任機會喪失、任事情惡化……一言以蔽之:這種不選擇,實際上是選擇足以導致損失和毀滅的被動。

抉擇就是你無法麵麵俱到——要抓住這一方麵,就必須放棄另一麵,這必須有一種決斷!自己站起來 魯迅先生說:“偉大的胸懷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厄運,用百倍的勇氣來應付一切的不幸。”

1994年II月23日晚,人民大會堂近萬人沉醉在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伊紮克·帕爾曼的精彩琴聲中。伊紮克雙腿因患小兒麻痹症而不能站立,演出結束後卻出人意料地拒絕別人的攙扶,堅持自己拄著雙拐站起來接受鮮花,並向觀眾致意。第一次,他失敗了;第二次,他還是失敗了;第三次,他依然未能成功。他麵對觀眾笑一笑,笑容裏充滿了歉意;第四次,他終於站了起來!大廳裏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伊紮克對采訪他的中央電視台記者說:成功來源於自己,世界上沒有什麼事足不能做的,隻要你想做。

日本青年乙武洋匡,是個失去手腳的殘疾人,在輪椅上長大,競能與普通孩子一同上完幼兒園和小學、中學。他學會了跳繩、遊泳和打籃球,登上了高山,拍過電影,並以優異成績考入赫赫有名的大學。對他來說,殘疾隻是人生的“記號”。他認為隻要主動參與,就能體現自我的存在價值;隻要保持奮鬥的勇氣,就不會虛度此生。乙武洋匡的父母很愛他,但愛的方式是讓他自己鍛煉,凡是自己能幹的事情,盡量讓他自己幹。在幼兒園,他學會了側頭把鉛筆夾在臉和僅有10多厘米的殘臂之間,一一筆~劃地寫字:他把盤中的刀叉交叉起來,利用杠杆的原理,靠殘臂平衡用力,從盤中吃飯……

伊紮克自己站起來,乙武洋匡的自我鍛煉,使人看到一個人生理上有缺陷並不可怕,隻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就能超越自我,積極補償,表現出強者的姿態,使缺陷成為前進的動力: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器官功能不足和它的生理補償》中說:“如果人的生理器官功能不足或者有了缺憾,就會遇到許多困難,必須另找途徑來彌補以更好地適應環境。”他指出,有許多對我們文化有重大貢獻的傑出人才有生理上的缺憾,他們的健康往往很差。然而,這些奮力克服困難的人卻作出了許多驚人的貢獻。個中道理並不複雜:因為有缺憾,便想法彌補缺憾,就可能把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潛力和智慧充分調動起來,以頑強的意誌與命運抗爭,以致創造奇跡。

讀達爾文、康德、拜倫、培根、亞裏士多德等人的傳記就會明白:他們的優秀品質和光輝成就,從一定意義上說,都是其缺陷促成的。心理學有所謂“拿破侖情結”或“矮人綜合症”,、就是指一個像拿破侖那樣身材矮小的人,因自卑感通過自我補償機製發展成為叱吒風雲的傑出人物。想幹大事先閉嘴 我向來認為我們做事成功時,說話少、用力多是原因之一。凡是把事辦砸了的,原因之一便是嘴張得大,話又多。

嚴肅的沉默是力量的積蓄,是信心的強化,是成功的征兆。

著手做一件大事,尤其是需要使用大氣力的事,往往必須閉上嘴,憋足了勁兒。舉些通俗的例子說:上至盤古開天,女媧補天,大禹治水,下至劉邦斬蛇,武鬆打虎,以及運動員的舉重、賽跑、打球,大都是閉著嘴幹的,意在集中精神和體力。若是一邊幹正經事一邊搞解說,搞評議,搞自我張揚,注定要失敗。

建築工程中的修路、架橋工程,“接軌”往往是關鍵時刻,此時必須十分聚精會神,十分用心用力;尤其需要閉上嘴,少說廢話。若是一邊搞工程一邊搞演講,說相聲,那工程很可能弄成豆腐渣工程。成功,自然是一句空話。

我向來認為我們辦事,幹得成功的,說話少、用力多是原因之一。凡是把事辦砸了的,原因之一便是嘴張得大,話又多。

“文革”的事太老了,本可不再提起,但還有一種“景觀”也可以提一提。“文革”最熱鬧的事,除了打砸搶的土匪勾當之外,就是十億人的大說、大寫(即大批判、大字報),這種“本領”絕對堪稱世界第一。一時間,好像我們中國人都成了思想精英、理論精英,足以“笑看天下誰能敵”。

結果怎樣?事事不如人,轉過頭來倒退為崇洋媚外的人也不少。現在,我們要做“世人”、“與國際接軌”的事了,我看我們自己要是不徹底改掉這種毛病,太樂觀是不成的。這種毛病就是用嘴用得太勤,話太多。基此而牽連出的習慣是:許多本來是實打實的事,卻把一大半心思和精力用之於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