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靠自己去表現給命運做個主(1 / 3)

第九章靠自己去表現給命運做個主

有自主力的人,絕對不被動地聽從命運的擺布,而是主動地去創造自己的命運,當自己命運的主人。

中國有句成語:獨立自主。其實,對這句話的根本理解是:不獨立焉能自主——獨立是自主的前提

剪斷“心靈”臍帶。所謂“心靈臍帶”,就是一種在心靈上依賴別人提供營養、力量的“管道”o“臍帶”是人出生之前,在母親肚子裏時惟一供給營養的管道。一個人一出生,第一件事就是剪斷生理上的臍帶,開始生理上的獨立。但有些人,生理上的臍帶早已斷了,但心靈上還停留在依賴他人提供營養和力量的階段,其心靈上還沒有自立。

既然我們已經出生,你就得接受生命的挑戰與饋贈。要自立,就要接受你已經完整出生這個現實,不僅從生理上剪斷“臍帶”,而且從心靈上剪斷“臍帶”。

學會自主承擔。自主的體現,總是從承擔開始的。一個人,從別人為你承擔轉為開始自我承擔,這就是自主在行動上的關鍵一步。

擁抱“美麗的孤獨”。雖然獨立是自主的基礎,但獨立是很不容易的,關鍵的一點,在於許多人難以接受孤獨。

其實,對生命而言,一切的智慧,是在麵對孤獨、寂寞的自己時才開始的。20世紀的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對個體的存在有一個很好的表述:是“不可替代”的和“不可重複”的。通俗地解釋:“不可替代”,就是說你隻能作為你來活,你不能代替別人活,別人也不能代替你來活。“不可重複”,是指你與自身相區分,此時的你與過去的你和未來的你,也不一樣。

要真正“成為你自己”,就得全然接受你的這種獨一無二性,就必須學會善待孤獨。生命的核心問題之一,也是一個如何處理孤獨的問題。因此,它遵循這樣的次第:善待生命必須善待心靈,必須善待孤獨。

換言之,隻要你能夠善待孤獨,就能善待心靈;隻要你善待心靈,就能很好地對待生命。

要實現自主還必須在根本上有一種“成為你自己”的心力。而“成為你自己”的關鍵,就是要尋找和塑造“自己的自我”。

這個概念來自於哲學家克爾愷郭爾。對自我的重要,人們也經常提起,但是還得警惕:這個人們常說的“自我”,還不是真正的自我,而是別人賦予、認為你所應有的“自我”。或者,雖然這似乎是你所認可的自我,但實際上,還是一個沒經過自己認真思考,而是按別人的標準所塑造的“自我”。

那麼,“自己的自我”到底有何要求呢?我們認為,應該包括:獨一無二的自我、最能體現你的潛能與個性的自我、自己把自己生下來的自我、自己真實認可的自我、自己和自己同在同行的自我。

發掘你的“獨一無二”o世界上沒有一片葉子和別的一片葉子相同,更沒有一個人與別人完全一樣。要成為你自己,就必須找到你與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即獨特之處。而且,這種發掘,還不能靠他人,而隻能靠自己去尋找。因為誰也不會比你更懂得自己。

不當巨人第二。這不僅是要充分挖掘你的潛能和獨一無二性,而且在麵臨有機會很快接近另一位巨人那樣的水平時,也寧當第一的自己,不當巨人第二,從而,在這個世界上占有自己獨特的一席。

曆史是一個不斷進取的過程。倘若力爭成為真正的“自己”還不能超過前人,也就不會產生貝多芬、拿破侖、愛因斯坦了。

培養自足性。所謂自足性,就是在根本上,你完全可以通過你的認知、感受、意誌、行動等自我滿足。你給自己確定滿足的標準,你向自己提供滿足的條件,即使這個世界把你剝奪得隻剩下你自己,你也能從自身找出存在的價值、生活的意義,創造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快樂與成功。你為自己“立法”,你的選擇、決定和價值判斷的出發點,在根本上屬於自身內部.他人的觀點你應該盡可能參考,但是判斷的基點,並不是依賴他人。

自足性是與對比性相比較的。一個缺乏自足性的人會一切按別人製定的標準,比較自己與他人的距離而行事。如別人坐上了高級轎車,自己沒坐上就認為失敗;別人登上了某一高位,擁有了很漂亮的妻子,自己沒有,也認為自己白活了,全然不看自己的優勢與自己的弱點。

在談到這點時,最值得一提的是“笑人無、氣人有”情結。這是一種在中國人中比較普遍存在的情結。“笑人無”者,是當自己擁有某方麵自認為重要的東西而看到別人沒有時,就瞧不起別人。“氣人有”是看別人擁有的而自己沒有擁有時,就對別人生氣和妒忌。這就是缺乏自足性的表現。

當然,上述幾點都是在對方與你同一陣營的情況下,假如是對手,如出使敵國的使節,遇到影響本國尊嚴的情況,那麼可能就要不惜代價、全麵維護國家尊嚴了。

有自主力的人,絕對不被動地聽從命運的擺布,而是主動地去創造自己的命運,當自己命運的主人。

機會意識的另一麵——“舍我其誰”。為命運做主,在相當程度上體現為具有機會意識。在表述機會意識時,人們總是偏向機會的重要,而忽略機會意識的另一麵,即當事人與機會的關係。

其實,真正的機會意識,還包括這一點:“麵對機會,舍我其誰”——“這不僅是一個機會,而且更是屬於我的機會”o於是,他們抱著當仁不讓的態度,緊緊地將機會抓在手裏,從而取得一般人難以取得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