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與人為善,有容乃大善意,使你生命更精彩
善意的力量是無窮的,它帶人進入崇高的境界,所以,不如“秀”出你的善良來!
善良是一荊良藥。從善意出發,你的表現將會更加精彩,生命將會更加有意義。
有位在日本稅務署服務的小林先生,為人忠厚、質樸。有一天,他去紫菜店收稅,主人不在,大概是到江灣去采紫菜了。他沿著堤岸走到江灣,果然,他瞧見木村一家人在忙著。年老的木村夫婦赤足泡在冬天的海水裏,三個念小學的孩子,還有念中學的木村長女也都卷起衣袖,不惜裸露兩隻嫩白的手臂在海水裏幫助采摘紫菜。
“多冷的天氣啊。”心地善良的小林不禁想,“不管怎樣美麗的手,那樣泡在冰冷的海水裏,不粗糙才怪!市麵上有長統膠鞋,但為什麼沒有長統膠手套呢?——對啦,難道不能製造防水手套嗎?”
他開始閱讀有關書籍。正好他有個朋友在附近三興化學公司服務,於是他到工廠去參觀,吸收工藝知識。後來經過刻苦努力,經過反複更改,小林終於製出了膠皮手與套的樣品,並送給木村一家試用,征求改進意見。後來,三興化學公司采用了小林的發明。那年底,他獲得了一筆巨額賞金。
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時的目的是要讓“家家戶戶都點卜電燈”。所以,從一開始他對自己提出:發明的電燈必須簡便、通用、便宜、耐用、無臭、無煙、無毒。他用1600多種材料做試驗,發現白金燈絲效果較好,但是,他想黃金就夠貴了,白金更貴,普通老百姓是絕對用不起的,於是他放棄了白金燈絲,繼續尋找更合適的燈絲。
在我國曆史上,也有許多以為人類造福為出發點而獲得成才機遇的例子,北魏賈思勰寫<齊民要術》、明朝宋應星寫《天工開物》、李時珍寫《本草綱目》等等。
在一個多雨的午後,一位老婦人走進費城一家百貨公司,大多數的櫃台人員都不理她,但有一位年輕人卻問她是否能為她做些什麼。當她回答說隻是在等雨停時,這位年輕人並沒有推銷給她不需要的東西,也沒有轉身離去,反而是拿給她一把椅子。
雨停之後,這位老婦人向這位年輕人說了聲謝謝,並向他要了一張名片,幾個月之後這家店東收到一封信,信中要求派這位年輕人往蘇格蘭收取裝潢一整座城堡的訂單。這封信就是這位老婦人寫的,而她正是美國鋼鐵大王卡內基的母親。當這位年輕人打包準備去蘇格蘭時,他已升格為這家百貨公司的合夥人了。
這個年輕人的成功,就在於他比別人付出更多的關心和禮貌。
<聖經>上說,有個人招待了一群衣衫破爛且長相醜陋的客人,等客人離去,才發現他們原來是上帝派來的使者。從此,做父母的就教導孩子們說:碰到衣衫破爛或長相醜陋的人,切不可怠慢,而要幫助他。因為他可能是天上的仙人。
這是一個帶有宗教色彩的故事,但紐約首屈一指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理喬治·波爾特卻有著相似的真實經曆。
那是一個刮風的雨夜,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走進一家旅店。那男的對旅店夥計說:“別的旅店全客滿了,我倆在貴處借住行嗎?”
一個年輕的夥計說:“城裏同時在開三個會,所以全城到處客滿。”他看著兩位老人的不妙處境,很同情地說:“不過我也不忍心看你們二位沒有落腳處。這樣吧,我把自己的床讓給你們。我自己?不礙事,在櫃上搭個鋪,就行了。”
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錢時,對夥計說:“年輕人,你當得了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興許過些日子我要給你蓋個大旅館。”
兩年後的一天,這個年輕的夥計收到一封信,信裏附著一張到紐約去的雙程飛機票,邀請他回訪兩年前那個雨夜裏的客人。
年輕夥計來到了車水馬龍的紐約。老人把他帶到第五大街和三十四街交彙處,指著一座巍然聳立的高樓說:“年輕人,這就是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當經理。”與
這位當上經理的夥計就是波爾特,那位老人則是威廉·奧斯多先生。
我們好心幫助那些求助於我們的陌生人,可能正幫助著自己——喬治·波爾特正是如此獲得意外收獲的。
善意的力量也是無窮的,它帶人進入崇高的境界。
善良是一劑良藥。從善意出發,你的表現將會更加精彩,生命將會更加有意義。
請看維生素C的發明經過。
C是發明者喬瑟夫·哥勒特·巴卡博士名字的第一個字母。哥勒特·巴卡出生並成長於紐約東區的猶太人街,他的家被不斷降臨的疾病與死亡的恐怖包圍著。他的父母開一家雜貨店,他們把一切希望寄托在聰明的長子——巴卡身上,期待他做個出人頭地的人。但是,這個18歲的年輕人目睹周圍人們的痛苦,立誌要當醫生,想盡力做點事幫助他們。他說服了父親,考進了醫學院。在貝爾威醫學院,他十分用功,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所有科目,卻帶著迷惘畢業了。因為,他在學習中了解到,醫學上的未解之謎太多了。當個混飯吃的醫生,賺錢自然不是難事,而他下決心要不斷地研究那些尚無法救治的疾病的原因,發現新的治療方法,以便救治那些為疾病所折磨的人們。
他進入美國公眾衛生局,30年來安於每年1600美元的微薄薪俸,全身心地投入了“謎”一般的各種疾病的研究:黃熱病、猩紅熱、傷寒、白喉以及意大利麻風病等等。尤其意大利麻風病,病因及治療方法的發現完全是他的功績。為了救治病人,他甚至用自己的身體做試驗,為此他感染了熱病,有兩次幾乎喪命。當紐約市新建保健所時,40歲的喬瑟夫被推薦為所長的第一個人選。如果他答應了,那麼貧困的生活便可結束,可是他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決不改變初衷:幫助染病的普通人。於是他到意大利麻風病流行的南部地區去了。喬瑟夫就憑著這種精神,發現了意大利麻風病的病因和治療方法,同時發現了,維生素Co他的苦鬥精神來自幼年時居住在猶太街所獲得的體驗。在他看來,幫助人類免除疾病的痛苦,是比金錢更高貴的事業。 善良,是一生的功課 心在哪裏,命運就在哪裏——不論遇到怎樣的困難、怎樣的逆境、怎樣的迷恫,都要相信這句至理名言。不論何時何地,隻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靈,就能像磁鐵一樣,吸引到有用的資源、美好的事物以及幸福的生活。
孔子的弟子仲由在集市閑逛,見一買主與賣主爭吵,就走了過去。隻聽賣主說:“我一尺魯縞價三錢,你買八尺,共二十四錢,少一個子也不行。”買主爭辯道:“明明是三八二十三,你多要一錢是何道理?”仲由覺得有趣,笑著對買主說:“三八二十四才對,你錯了。”可買主固執己見,並問仲由敢不敢打賭。仲由性烈,當即以新買的頭盔做賭注。買主也不合糊,賭注居然是項上人頭。二人擊掌為誓,然後去找孔子裁決。
孔子問明情況後,笑著對仲由說:“子路,你錯了,快把頭盔輸給人家吧。”買主得意地拿著頭盔走了。仲由大惑不解地問:“老師,分明是三八二十四,您為何判他對呢?”孔子說:“你輸了,頭盔還可以再買,若是那人輸了呢?”仲由猛然醒悟。
用一個頭盔換一條性命,這是智者的善良。很多時候,我們需要權衡輕重,如果與原則無關,不妨退後一步,給人一個台階。表麵上看,你吃了虧,但你的心靈會得到淨化。
有個美軍少尉從拍賣會上買了一箱上好的威士忌酒,海明威知道後,請求賣給他6瓶,多少錢都行。少尉想了想說:“這樣吧,我用6瓶酒換你6堂課,教我成為一個作家。”海明威笑道:“我可是花好幾年功夫才學會幹這行的,你賺大便宜了。好吧,成交。”如願以償的少尉趕忙遞上6瓶威士忌。
接下來的5天裏,海明威如約給少尉講了5堂課。少尉很得意,他用6瓶酒換得了美國著名作家的指點。海明威說:“你是個精明的生意人。現在我想知道,那箱酒你已經喝了多少瓶?”少尉回答:“一瓶也沒喝,我留著開酒會呢。”
海明威有事要出遠門了,少尉到機場送行。在飛機的轟鳴聲中,海明威給他講了第6堂課:“在寫別人之前,自己先要成為一個善良和有修養的人。”少尉說:“這和寫小說有什麼相幹?”海明威說:“這對做人至關重要,不論幹什麼事,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海明威一邊走向飛機,一邊大聲地對少尉說:“在為你的酒會發請柬之前,最好把你的酒抽樣檢查一下。”回去後,少尉打開一瓶又一瓶威士忌,裏麵裝的全是茶水。他這才明白,海明威早已知道實情,但隻字未提,依然踐約為他講了6堂課。
偽善往往喋喋不休,而真普無需表白。麵對惡意的傷害,表白是愚蠢的;麵對無意的傷害,表白是多餘的。海明威說得好,重要的是做人。智者知道何時沉默和如何沉默,一個心地善良的人即使不說一句話,我們也能聞見人性的芬芳。
有一位仁慈的富翁,在建房時特意將屋簷修得很長,好讓那些無家可歸的人暫時在簷下遮陽避雨。房子建成後,果然有許多人聚集到大屋簷下麵,他們打牌、喝酒,甚至擺起攤子做買賣,支起爐子生火煮飯。嘻雜的人聲和刺鼻的油煙味使富翁的家人不堪其擾,經常與屋簷下的人發生爭吵。有一年冬天,一個老人在大屋簷下麵凍死了,大家紛紛指責富翁為富不仁。
一場罕見的颶風襲來,別人家的房子安然無恙,富翁家的房頂卻被掀掉了,因為它的屋簷太長。於是,人們幸災樂禍地說,惡有惡報。
富翁很傷心,但他心底的善念沒有改變。重修房頂時,他把屋簷修得和別人家一樣長,而用省下來的錢在別處蓋了一間小房子,以容留那些無家可歸的人。盡管小房子所能蔭庇的範圍遠遠不如以前的大屋簷,但它四麵有牆,是棟正式的房子。所有在那裏逗留過的人,無不感念富翁的恩德。漸漸地,富翁成了一個德高望重的人。
屋簷畢竟隻是屋簷,與房子相比,它是不完整的,就像簷下人的尊嚴不完整一樣。直接而強烈的對比,讓屋簷下的人產生一種仰人鼻息的自卑感,由自卑而生敵意,善心被湮沒了。助人是高尚的善行,但不要讓被幫助的人感到在接受施舍。
一位老師給大一新生上了這樣一堂課:
他拿出一隻裝滿了沙子的大紙盒,一邊展示給大家看,一邊說:“這些沙子裏攙雜著鐵屑,請問你們能不能用眼睛和手指從中間把鐵屑挑出來?”
大夥兒搖著頭。
老師看著疑惑的孩子們,笑笑說:“我們無法用眼睛和手指從一堆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就像我們很難從茫茫人海中找到我們的顧客一樣。然而,有一種工具能幫助我們迅速地從沙子中間找到鐵屑。大家可能都想到了,這種工具就是磁鐵。”
說罷,他從包裏掏出一塊磁鐵,把它放在沙子裏麵不停攪動,在磁鐵的周圍很快地聚集了箭鏃似的鐵屑。老師把那一團鐵屑舉給同學們看,他說:“這就是磁鐵的魔力,我們用手和眼睛無法辦到的事,它卻能夠輕而易舉地做得很好。”
老師說:“如果說這一盒沙子就像我們麵對的生活、挫折和枯燥的書本,那麼,這塊磁鐵就是一顆充滿愛的心。如果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那麼,它會在你的書本裏、在你的生活中尋找,從中找到許多有益身心的知識,就像磁鐵能吸出鐵屑一樣。但是,一顆不懂善良的心卻像你的手指,它在沙子裏麵找呀找,可怎麼也找不到一點點鐵屑。同學們,隻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靈,你就總是能夠發現,愛,是一種循環 愛,給予別人,不見得有直接的回報,但最終也會循環到自己身上。如果每個人在愛護自己的同時,也考慮愛護別人,那麼最終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愛護。
有一所學校,我們要就讀一生;有一門功課,要陪伴我們一生。這所學校叫社會,這門功課叫愛心。“天雨雖寬不潤無根之草,佛門雖廣難度不善之人。”愛心是人生的根,根深才能葉茂。也許愛心無法使你在世俗的意義上獲得更多,但她能給你良好的食欲、安穩的睡眠和如花的笑靨,難道這還不夠嗎?
從前有個人,他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饑渴難忍,瀕臨死亡。可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終於找到了一間廢棄的小屋。這間屋子已久無人住,風吹日曬,搖搖欲墜。在屋前,他發現了一個汲水器,於是使盡全力抽水,可滴水全無。他氣惱至極。忽又發現旁邊有一個水壺,壺口被木塞塞住,壺上有一個紙條,上麵寫著:“你要先把這壺水灌到汲水器,然後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這壺水裝滿。”他小心翼翼地打開壺塞,果然裏麵有一壺水。
這個人麵臨著艱難的抉擇,是不是該按紙條上所說的,把這壺水倒迸汲水器裏?如果倒進去之後汲水器不出水,豈不是白白浪費了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這壺水喝下去就能暫保自己的性命。他權衡良久,忽然一種奇妙的靈感給了他力量,他決心照紙條上說的做,果真汲水器中湧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休息一會,他把水壺裝滿,在紙條上加了幾句話:“請相信我,紙條上的話是真的,你隻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嚐到甘美的泉水。”
2003年春季,我國不幸遭遇非典,疫情出現後,一位香港母親送兩個孩子到英國上學。孩子要被送走先隔離10天,她很難過。但她說:“我的孩子為此很煩惱,但不管怎樣,我認為這對學校好,也對學校其他學生好。”
而把非典傳染給英國第6例患者的那位香港商人,3月30日從香港飛到慕尼黑,再從慕尼黑飛到巴塞羅那,在那裏他已出現了非典症狀,但他為了生意,接著再飛法蘭克福,直到4月5日才飛回香港人院治療。現在,香港當局不得不全球通報,呼籲他乘坐的7個航班上的乘客和機組人員都趕快與醫生聯係,留意身體狀況有無變化。
非典時期,曾經有很多人嘲笑香港人戴口罩是過度緊張,但香港人說,第一,我戴不戴口罩,關你什麼事?第二,我戴上口罩,不光是為自己,也是為別人。
有一回,日本歌舞大師勘彌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當要上場時,一個門生提醒他說:“師傅,您的鞋帶子鬆了。”
他回了一聲:“謝謝你呀。”然後立刻蹲下,係緊了鞋帶。
當他走到門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處時,卻又蹲下,把剛才係緊的帶子又弄鬆。
顯然,他的目的是,以草鞋的帶子都巳鬆垮,來表達一個長途旅行者的疲勞。演戲能細膩到這樣,確實說明勘彌具有我們影視明星不具有的泰鬥素質。
正巧,那天有位記者到後台采訪,親眼看見了這一幕,戲演完後,他問勘彌:“您該當場教育那位門生,他還不懂演戲的真諦。”
勘彌答道:“別人的親切必須坦率接受,要教那位門生演戲的技能,機會多的是。在今天的場合,最要緊的是要以感謝的心去接受別人的親切,並給予回報。’
愛,是一種循環。愛,給予別人,不見得有直接的回報,但最終也會循環到自己身上。如果每個人在愛護自己的同時,也考慮愛護別人,那麼最終自己也能得到更好的愛護。 誠實,是一種力量 誠實有時如同謙遜,甚至如同幽默,這是被大人物的光環虛化的誤讀。誠實是一個人走向人生頂峰時所自然呈現的坦誠,是一種堅韌的力量。在他們那裏,一切謊言虛飾都變得毫不重要,甚至可憎。
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讚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畫。人們會越發稱讚,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齊白石從古人與造化中看出自己能力的細微,是接近真理時的謙遜。
巴金也曾經說過:在我不會寫作……聞者驚詫不已,巴金不會寫誰還會寫呢?但如果認真地讀他的作品,感到巴金的確隻把非說不可的話說出來,技藝也居末位。
牛頓也說過:在宇宙的秘密麵前,我隻是個在海邊拾揀貝殼的兒童。
愛因斯坦被推舉擔任以色列首屆總統,被謝辭。他說:我隻適合從事與物理學相關的一些工作。
這些高明人士的嘉言懿行,以往都被當作謙遜的美德加以讚揚。其實,真正的謎底是在於他們的坦誠、真實。
誠實有時如同謙遜,甚至如同幽默。這是被大人物的光環虛化的誤讀。誠實是一個人走向人生頂峰時所自然呈現的坦誠。是一種堅韌的力量。在他們那裏,一切謊言虛飾都變得毫不重要,甚至可憎。
在缺少力量的人的眼裏,往往離不開虛假,像沒有力量走路的人離不開拐杖那樣。
誠實是一種力量,一種美的力量。
和誠實的人打交道,令人心儀。他們的平靜以及坦白,初聽起來有一點意外。突如其來的真話甚至像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