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述的例子可見,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一個人的一生,而得看他對於這一切賦予什麼樣的意義,也就是說他的自信程度,這就決定他的現在也決定他的未來。
因為信念能夠創造奇跡。
再讓我們看兩個反麵的例子。
大象是世界上最強壯的動物之一。當一頭年輕的野生大象被抓到時,獵手們會用金屬圈套住它的腿,把它用鏈子捆到附近的榕樹上。自然,大象會一次又一次地試圖掙脫,但盡管它做出了巨大努力,它還是不能成功。幾天掙紮並且傷了自己之後,它意識到它的努力是徒勞的,最後它放棄了。從此刻起,這頭大象再也沒有掙脫過,即使人用的隻是一條小繩和木樁。
研究者發現在一種被稱為梭魚的魚類中也存在僵化的傾向。通常情況下,梭魚會就近攻擊在它範圍內遊泳的鰷魚。作為一個實驗,研究者們把一個裝有幾條鰷魚的無底玻璃鍾罐放入一條梭魚的水箱中。這條梭魚立刻向罐子裏的鰷魚發動了幾次攻擊,結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壁上。幾次慘痛的嚐試之後,梭魚最終放棄,並完全忽視了鰷魚的存在。鍾罐被拿走後,鰷魚們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處遊蕩,即使當它們遊過梭魚鼻子底下的時候,梭魚也繼續忽視它們。
有多少這樣的死結在阻礙著你?
人類大腦和神經係統可以被比作一個安裝在燈座上的燈泡,燈泡通過一根線連到無盡的電源。燈泡的亮度與它使用的電力功率成比例,或者是15瓦、60瓦,或者是100瓦、200瓦,每個燈泡都發光。那些燈泡隻是從電力網中取得它們在工作時所需要的適量電力。
你從你的個人電源中取出了多少電力?你在你的成功係統裏安裝了15瓦特的燈泡還是200瓦特的?記住,你的白我展示就是你最終從自己那兒得到的。 生活的態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積極思維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但並不能保證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態度則必敗無疑,實行消極思維的人必不能成功。從來沒見過抱消極態度的人能取得持續的成功。
他是一個冷酷無情的人,嗜酒如命且毒癮甚深,有好幾次差點把命都給送了,就因為在酒吧裏看不順眼一位酒保而犯下殺人罪,目前被判終身監禁。
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一歲,其中一個跟他老爸一樣有甚重的毒癮,靠偷竊和勒索為生,目前也因犯了殺人罪而坐監。
另外一個兒子可不一樣了,他擔任一家大企業的分公司經理,有美滿的婚姻,養了三個可愛的孩子,既不喝酒更未吸毒。
為什麼同出於一個父親,在完全相同的環境下長大,兩個人卻會有不同的命運?在一次個別的私下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況的原因,二人竟然是相同的答案:“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麼辦法?”
我們經常以為一個人的成就深受環境影響,有什麼樣的遭遇就有什麼樣的人生。這實在是再荒謬不過了,影響我們人生的絕不是環境,也絕不是遭遇,而得看我們對這一切抱持什麼樣的態度。
還有一個故事,發生在洛杉磯市的蒙特利公園橄欖球隊身上。當時有幾位球員出現食物中毒的現象,經推斷可能是販賣機裏的汽水出了毛病,因為這些人都是在光顧了那台販賣機之後才發現有異樣的。隨之喇叭便開始廣播,警告人們注意別去買販賣機裏的飲料,因為有人病了,同時還描述發病的症狀。頓時整個觀眾席便發生恐慌,有人開始反胃,有人昏厥,甚至於有的隻是經過販賣機而什麼都沒買的人都覺得不對勁了。
那天救護車飛馳於球場和醫院之間忙著載運病人,後來經過證實販賣機沒有問題,奇怪的是先前的病人竟然都不藥而霍然痊愈
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信念可以使人在前一刻得病,而後一刻又不藥而愈。
記得一篇文章中有著這樣一段話:當麵對一堵很難攀越的高牆時,不妨把你的帽子扔過去,然後你就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翻過高牆到那一邊去了。
“把自己的帽子扔過牆去”,這就意味著你別無選擇,為了找回自己的帽子,你必須翻過這堵圍牆,毫無退路可言,這就是給自己施加壓力.讓自己永遠不要有退縮的念頭,戰勝困難,爭取成功。
米盧教練有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一切”,說得很精辟,他說的態度就是責任心。責任心對工作質量、對事業的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這素質那素質,責任心是最基本的素質。缺乏責任意識,心思和精力不用在工作上,即使能力再強、水平再高,也不可能把工作幹好。有了強烈的責任意識,就會出使命感、出工作思路、出高標準、出嚴要求。責任心不一樣,精神狀態、工作標準和工作質量也不一樣。
成功人士與失敗人士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製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和支配的。
有些人總喜歡說,他們現在的境況是別人造成的,環境決定了他們的人生位置。這些人常說他們的情況無法改變。但如何看待人生,可以由我們自己決定。納粹某集中營的一位幸存者維克托·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最常見同時也足代價最高昂的一個錯誤,就是認為成功依賴於某種天才,某種魔力,某些我們不具備的東西。
可是成功要素其實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成功是正確思維的結果。一個人能飛多高,不僅有著人的其他因素,更重要的是受他自己的態度所製約。
下麵這些常見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我們的失敗:
1.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
2.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
3.我們在剛開始時的態度就決定了最後有多大的成功,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
4.人們在任何組織中地位越高,就越能找到最佳的態度。
難怪有人說過,我們的環境——心理的、感情的、精神的,完全由我們的態度來創造。
當然,有了積極的思維並不能保證事事成功。積極思維肯定會改善一個人的日常生活,但並不能保證他凡事心想事成;可是,相反的態度則必敗無疑,實行消極思維的人必不能成功。從來沒見過抱消極態度的人能取得持續的成功。 自尊是人生的底價,自立的基礎,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棄。你尊重自己,所以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你相信自己,所以最終才超越了自己o
1914年冬天,美國加州沃爾遜小鎮來了一群逃難的流亡者。好心的人們給這些流亡者送去飯食,他們個個狼吞虎咽,連一句感謝的話都來不及說。隻有一個年輕人除外,當鎮長傑克遜大叔把食物送到他麵前時,這個骨瘦如柴、饑腸轆轆的逃難者問:“吃您這麼多東西,你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幹嗎?”
傑克遜說:“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你來做。”
這個年輕人的目光立刻暗淡下來,說:“那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吃您的東西。”
傑克遜想了想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你幫忙。不過,要等你吃過飯,我才給你派活兒。”
“不,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傑克遜隻好說道:“小夥子,你願意為我捶背嗎?”
於是,這個年輕人迅速彎下腰,十分認真地給傑克遜捶背。
後來,這個年輕人就留下來在傑克遜的莊園裏幹活,並成為一把好手。兩年後,傑克遜又把女兒瑪格珍妮許配給他,且對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一無所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果然不出所料,20年後,這個年輕人真的成了億萬富翁,他就是美國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我讚賞傑克遜的慧眼。一個人在窮困潦倒、逃難流亡之際,仍堅守著自己的原則,捍衛著個人的尊嚴,還有比這更可貴的嗎?實踐證明,他沒有看錯,給小夥子一個機會,小夥子便回報他一個驚喜。
我更欽佩這個小夥子的誌氣。自尊是人生的底價,自立的基礎,到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守,不能放棄。他尊重自己,所以也得到了別人的尊重;他相信自己,所以最終才超越了自己。
自尊是一種廣告。走到哪兒,就會帶到哪兒。想當初,哈默如果和其他逃難者一樣,見了水就喝,接過飯就吃的話,他能結識傑克遜嗎?能找到這份活兒嗎?更不要說娶人家女兒了。其實,人的一生都是在推銷自己,所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都是自己的廣告語。
自尊也是一種力量。如今,許多人都苦了碰不到伯樂,找不到機遇,長歎無人識,空有回天力。但他們卻忘了,手中還有自尊這件武器。杭州有個勤工儉學的大學生,到一家麵包房推銷黃油,和老板約定第二天上午10點見麵。第二天,那個大學生準時到達,但等到下午4點,老板才慢慢趕來。大學生厲聲告訴他:“你可以不買我的黃油,但不能傷害我的尊嚴!似這樣言而無信,你一輩子也成不了大老板。”老板驚得滿頭大汗,但很快就豎起了大拇指,不僅自己和這個大學生簽訂了長期合同,而且給他介紹了很多生意夥伴。
自尊更是一種高尚。因為自尊總是建立在平等之上,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人格,就必須首先尊重別人的人格;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勞動,就必須首先尊重別人的勞動。尊重必然換來尊重,尊重也必然帶來溫暖。隻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才能變成美好的人間。
和哈默一樣,世界上的許多成功者,都是從自尊開始。自尊者自成,自尊者自立。如果你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那也不妨從自尊走起。征服你自己 懂得征服自己,是一種清醒,善於征服自己,是一種智慧。征服自己,改造主觀世界,促進了自我修煉和完善,促進了自我提高和升華,使人真正走向成熟,贏得一種內在的力量,從而推動人生走向成功,趨於圓滿。而一個從不主動去征服自己,一味“跟著感覺走”的人,便很難去征服世界,很難奪取人生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