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同伴感悟(1 / 3)

第九章 同伴感悟

堅守個性,不懈追求

首先,我覺得姚麗娟老師是一位有個性的老師。

一個人,無論他缺乏獨立性、自主性,還是缺乏創造性,這都將被視為一種個性的缺失,如哲學家康德所言:“‘他有個性’,這在絕大多數場合下不單是談到他,而且也是在稱讚他,因為這是一種激起人家對他的敬重和讚歎的可貴性質。”而姚麗娟老師恰恰就是一位常被稱為“有個性”的老師!

和姚老師在同一學年共事過幾年,集體備課時,非常有主見,不入雲亦雲。在主備人介紹完教學設計之後的片刻寂靜中,率先打破寂靜、提出建議的常常是姚麗娟,針對一個環節與領導爭論得麵紅耳赤,讓你下不來台也是常有的事,所以手下有這麼個“兵”,並不是件舒坦的事,不敢憑主觀經驗辦事,而需要精心準備每一次的集體備課。

也和姚老師一起研究過幾節觀摩課,像《隻有一個地球》、《圓明園的毀滅》,都曾在省市區各級教研活動中取得過不錯的成績。說她有個性,不隻是說在課堂上她是如何充滿激情、富有智慧的,而是在“磨課”的過程中。我常常希望她全盤接受我的方案,但欲說服她接受你的方案,你的方案必須更富創造性,更具挑戰性,即便如此,在最終的觀摩課課堂上還經常不按“既定方針”辦,常有即興發揮……這就是姚麗娟。但就是在這種對業務的近乎苛求之中,她不斷地完善著自我,記得在上完南崗區教學風格展示課《圓明園的毀滅》之後,我們都長出了一口氣,我開玩笑地對她說:“在圓明園的廢墟上,一個新的姚麗娟又站了起來!”玩笑中包含著對姚老師敢於超越自我的佩服。

實際上,文化的魅力就在於個性,文化的乏味則在於雷同,人的獨特也在於個性,個性的堅守是對自己、對朋友、對事業的一種責任感,個性的豐滿是在堅守的前提下不斷地吸收與超越。

另外,我覺得姚老師是一個有追求的老師。

“生命的最高境界就是生活在自己的情懷裏,這是隻有有清晰的自我認識,有積極的自我形象,有高度統一的自我和生活哲學的人才能做到的。”肖川說得多好啊!隻有清晰的自我定位,才有切合實際的追求。姚麗娟老師就是這樣一個有追求的教師,不斷追求生命的境界,不斷追求為人師的境界。

她知道課堂是什麼。課堂是師生雙方共同的生命曆程,在姚老師的課堂上常常會有真情的自然流露,會有朋友般的真誠交流,這一點在她常態課的教學中體現得尤為突出。記得聽過她指導的學生課外閱讀《抱愧父親》一文時,她訴說著自己對父親的懷念,同學們的心靈被姚老師的真情深深地觸動了,回到家裏也都紛紛給父親寫信,在記憶中尋找曾經被習慣與被忽視的生命中的感動。風格有時也許是可以表演出來的,但人格必須是自然流露的,在姚老師的生命課堂中則是沒有掩飾的。

她知道課程是什麼。課程有時是一種無形的存在,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這就需要有眼光,有課程眼光,隻要用課程的眼光來看,課程便無所不在。在春風中,姚老師常帶領同學們到江邊放風箏;在陽光下的操場上,她帶領孩子們吹泡泡;在飄雪的日子裏,姚老師和她的學生們在操場上盡情地享受著白雪帶來的快樂;秋天的植物園留下了她和孩子們發現的足跡、歡樂的笑聲……記得一位家長曾在反饋信中這樣寫道:“姚老師所給予孩子們的,就像陽光,那是孩子們生活中最需要的。”不一樣的課程眼光,展現的是姚老師所追求的是一種不一樣的課程意識與人文素養。

她知道教育的幸福是什麼。教育的幸福就是不斷追求教育人生的價值,就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這伴隨著對於自我的、痛苦的、不斷深化的完整認識。她由繼紅小學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成長為形成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的過程,說明了她追求的是對自我的不斷超越。最主要的是,她的追求中還包含著感激與分享。幾年前,姚老師就著手把自己多年來在教育教學方麵的探索與心得彙編成實踐集《十年的路》、反思集《我的心語》、隨感集《心靈的橋》,這三本書凝結著她的智慧與才情,凝結著她對於教育的激情與夢想,以及不懈追求中的苦苦思索,她把這些書送給了和她一起研究過的同事們,分享在追求教育人生中的苦辣酸甜。在一個功利與浮躁的社會裏,人們每日腳步匆匆,不知不覺間又被複製成了千人一麵,哪裏還有時間靜心思考自己的獨特性,自己的生命境界與人生追求?而姚老師思考了也追求著。姚老師很多年前就在畢業班中發出過一個倡議——“二十年後再相遇”,我想,當二十年後,當姚老師與畢業生相約在繼紅,與學成歸來的學子相擁在繼紅時,姚老師一定會為自己所追求的,幸福著並快樂著…

“因為懂得,所以包容”,替有個性的姚老師高興,因為在“繼紅”這樣一所富有文化魅力的學校,姚麗娟老師的個性得以張揚;替有追求的姚老師幸福,因為在“繼紅”這樣一所富有人文精神的學校,姚麗娟老師的追求得以實現。因為“繼紅”懂得她,所以如大海般包容她,感謝命運,感謝繼紅!她是我師傅真快!轉眼間,“師傅師傅”地叫了十年!今天拿起筆要寫寫我眼裏的師傅,忽然覺得很難很難,生怕不能寫出我心裏全部的敬意和熱愛,還有一份愧疚!十年間的一幕幕,師徒間的一段段,隻有在這樣一個深夜慢慢自心海浮現。

別樣的關心別樣的支持

還記得在教學上剛剛起步的我,每日忙碌著,也茫然著,對自己即將開始的教育生涯毫無規劃。那時還不是我師傅的姚老師和我同在一個學年,就在每日放學整理教室的間隙提醒我,在兩個人一起批改作業的時候詢問我,指引我。我才知道,不能這樣盲目地隻是一味地完成工作就好了!你對自己得有期待,未來得有目標,你想成為一名什麼樣的教師,你有什麼特點,你希望可以在哪一方麵發揮你的特長?……就是那些最初的淡話,引領我思考,朦朧中,我開始期待自己,漸漸的,我喜歡和姚老師聊天,喜歡被她問問題,哪怕被問得啞口無言,帶著問號繼續思考;喜歡看她井井有條地規劃自己的工作,一條條一件件,有序,高效,居然有一種幸福的成就感!

她的關心不是噓寒問暖,卻以一種堅持,一種積極的力量溫暖著我,鼓勵著我。

離開這個學年的時候,我是放不下的,是因為所喜歡的孩子們,是因為已經熟悉的學年夥伴,還是因為對自己努力的一種否定。我哭著離開,整理物品時,淚流滿麵,好朋友們和我一起難過,卻為難地不知如何勸我。那是我最低沉的一段時間,對自己也產生了懷疑,“你還可以再做這份工作嗎?”我暗自質疑自己的職業選擇。

師傅沒有勸我,和學年的兩位熟悉的同事請我吃飯。當時的我,何等灰色的心情啊!她講自己的努力,講我的優勢,講我要好好帶現在的班級。一席話下來,我才發現,這就是工作,這就是教師,本來就不是應該委屈和懷疑的事情!努力,才不會後悔!教師,幹的就是良心活!我們要對得起自己班裏的那些孩子們!

當我第二天可以輕鬆麵對新的工作,可以幸福地對孩子們微笑時,我知道自己找回了工作的意義,找回了信心。這就是師傅對我的支持!

我們是孩子們的陽光

姚老師是陽光型教師,她的愛總是那麼溫暖,那麼熱烈。她和孩子們在春日裏放風箏,和孩子們在陽光下吹泡泡,和孩子們互相鼓勵著做快樂的讀書人,和孩子們互相信任著做十年後的約定……她的愛包容著班裏所有的孩子,越是家裏有困難的、不夠自信的孩子,她便愛得更多一些!就在今年,姐姐的一位學生家長在誇獎孩子高中老師的時候,不忘稱讚孩子的小學老師,連連說“我的孩子盡管體弱多病,可一直都能遇到好老師。孩子的小學老師,那可真是……。”那位家長講到動情處,眼睛裏就泛起了淚花,原來師傅在教這個孩子的時候,因為孩子常常生病,她就一直用自己的業餘時間為孩子輔導,家長多少次想要回報她,都被她拒絕了。我想,那是她的一種給予,是絕對不需要回報的。她是在為孩子的一生以愛的底色!正如她的一位家長寫的“姚老師所給予孩子們的,就像陽光,那是孩子們生活中最需要的。”

是啊,我們做老師的,就是孩子們的陽光!我們的愛,才會溫暖他們的童年!

教育是需要忘我的

那個教室,我一次次路過,有時我會習慣地推開門走進去,看那忙碌的身影,卻總掛著滿意的淺笑;有時我會不忍進去打擾她,隻在門外默默地看她投入地在黑板寫啊,對著空教室一遍遍空講……。她的教育時時有一種忘我的東西讓人為之動容!這是我可以看到的,還有我看不到的,備課到深夜,寫稿子至天明……她是鐵人嗎?不是!她很不喜歡別人說她是拚命三郎,覺得那不是她,覺得那不夠溫柔。我理解她的不喜歡,那不是一種拚命,那是一種忘我,因為熱愛所以投入!這就是她,愛與憎同樣分明的師傅,為了喜歡的事情,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去努力!

這樣優秀的師傅,常常對我的不夠勤奮表示她的不滿。就在學校沒安排師徒上課、聽課的時候,她也會常常督促我,見到我會問一句“我什麼時候去聽你一節課,好讓我學習學習呢?”常常會把我問得誠惶誠恐,師傅有時候為了聽我一節課,常常要“跋山涉水”,因為不在一個教學樓,要下幾層,跑一段,再上幾層。有時候坐在教室裏,人已經氣喘籲籲了。記得那次講《草原》的課上,聽課的隻有師傅,她坐在後麵,跟著我們的音樂,麵露笑意,緊張的我才鬆一口氣。盡管那隻是一節普通的家常課,我和孩子們卻卜得酣暢淋漓。下了課,還有點興奮的我問師傅什麼時候評課,師傅認真地說,咱倆也沒時間坐下來好好說,這樣,我寫給你。於是,師傅回去以後發給我一篇評課。仔細閱讀後,我更加細致地回味這節課的各個環節,每個設計意圖,除了喜悅,師傅的建議引領我更深入地思考。

去年我準備翱翔杯的課,上完後效果不是很滿意,師傅幾乎是憂心忡忡地離開。下班後,我和朋友們去吃飯。師傅打來電話,聽說我已經走了,不由得埋怨我太不上心了。因為時間緊,師傅就在電話裏和我說課,細致的程度如耳提麵授。那一夜,我把師傅的意見細細地整理、消化,第二天又重新調整教學再試教。如果說我在教學上還有些進取勤奮的長處,那麼我想,這要歸功於師傅的不斷督促和榜樣示範!是她讓我懂得,教育是需要一種忘我精神的!

生活是需要用心經營的

師傅很勤奮,但感覺不是很辛苦。她是特別的女子,能在繁忙的工作中體會生活的快意。她的愛好廣泛,旅遊、攝影、打球、看電影、讀書,有時候還會琢磨一些好吃的,下廚展示她的烹飪藝術,並和大家一起分享。她把生活調劑得活色生香,使生活充實又從容,忙碌又愜意。我們一班年輕老師,總喜歡在空閑時間拉她一起出去聊天,聽她講工作的方法,也聽她講對生活的態度,和她學習做事的果斷,也和她學習為人的學問。從中,我們體會到一個用心經營的師傅,她用心經營著她的家庭,她的工作,她的朋友……。心思用到了,付出便沒有悔意,因此,你時時會看到她爽朗的笑,聽到她爽快地說,這樣快意的人生,也許是更值得我們學習的!

她是我的師傅,教會我很多東西。我的這些文字完全沒有辦法表達我內心的全部感受,那個明眸善睞,明媚如春的女子,洋溢著智慧,充盈著熱情,走近她,你也會如我一樣滿懷敬意,時時感受到春天般的溫暖。我,正是在這個“春天”悄悄地、慢慢地抽芽成長,於是有人告訴我,“燁子,無論什麼時候,記得你的師傅姚麗娟,你從她那所汲取的要遠遠比你想到的多得多!”我鄭重地點頭認同,此刻卻羞於拿出這樣一篇不大成形的文章。有的人,要用心品味,卻難於用文字去表露,抑或,我的文字實在太匱乏了。

姚老師,讓我們幸福的是這個春天我們依然一起努力一同分享,送給我亦師亦友的師傅!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2007年7月16日,在畢業典禮上,麵對著台下激動呐喊的孩子們,麵對著那一雙雙充滿熱切期盼的眼神,姚老師緊緊地握住我的手,激動地對孩子們說:“新苗五年一班的孩子們,開學的時候,我答應過你們,畢業典禮的時候,我一定會把劉老師給你們領到這個舞台上,今天,我信守了承諾,看!我把你們的劉老師帶來了!……”“姚老師、劉老師,我們愛您!!!……”聽著孩子們的高聲呼喊,看著身旁親切的、我最敬愛的姚老師,我的心中湧動的是無盡的感慨與激動,淚水奪眶而出,我隻有拿著話筒,一遍又一遍地說著:“謝謝你,姚老師!姚老師,謝謝你……”

時間又回到了2006年,我所在的五學年組長任老師因病休息,由我暫時接任學年組長工作,雖然平時我也負責接手學年的一些任務,但工作都落下來時,還是覺得很瑣碎,經常忙得腳不沾地,總覺得時間不夠。當時姚老師剛來我們學年,教一個班級的語文,從事語文教學的研究工作,她在辦公室看到我忙乎著整理學年資料,走過來對我說:“豔娟,我看你怎麼那麼累呢?忙乎什麼呢?”我對著她發了一頓牢騷,她笑了,說:“幹組長要講究方法,會合理安排,都像你這麼幹,還不累死了?”接著她教了我一些方法,比如資料怎麼收集,給大家開會應該怎樣布置工作,如何分配時間才不窩工,並讓我把這部分工作交給她管理,聽了姚老師的話,我的心裏像吃了定心丸一樣,情緒也穩定下來,接下來時間裏,果然,這樣有序的安排讓我感覺輕鬆了不少,在姚老師的幫助下,學年工作也受到領導的好評。隻要有時間,我就跑到姚老師那向她取經,我很珍惜向她學習的機會,當時,她已經被評為南崗區十大名師了,但我們無論誰向她請教,她都毫不推辭,雖然,對姚老師丁作認真的態度,治學嚴謹的教風我早有耳聞,但這樣近距離的接觸後,我還是被震驚了。她對工作的那份敬業讓人肅然起敬,你隨便到她班聽一節課,哪怕是堂練習,都能看出她對學生進行的全麵訓練,都能想到她課下得花賈多少精力備課,連我們都會經常偷一次懶,都有沒那麼認真備過課的時候,你在她身上,一次都找不到,我私下裏問過她,你都是名師了,還那麼較真幹什麼?她卻嚴肅地說:“什麼時候最應該較真?就是上課的時候,一定要對學生負責任!”這番話讓我們很是慚愧,於是,她所教的班級天天得上“公開課”,因為大家一有空就坐到她們班聽課。不僅上課如此,她的工作方法也讓人無可挑剔。她其實有很多事,可從沒看過她手忙腳亂過,不僅注意自己的身體保養,還總提醒我們多喝水,還向大家推薦了養生方麵的書籍,但她照樣每樣工作都做到前麵,你都不知道她什麼時候完成的。我跟姚老師學到了很多“招”,那個學期是我工作最多、但卻感覺最輕鬆的半年,因為,學年裏有了姚老師的陪伴,我早已把她當作自己的大姐,可以說工作、生活、家庭的關係處理都受到她很大的影響。還記得,有一次到辦公室,看到大家都手捧大杯在喝水,我開玩笑地說:“怎麼喝水還喊一二一呀?”一位老師說:“還有你的呢,姚老師把咱們的水杯都打滿了。”我的心裏一動,對正在打字的姚老師說:“大姐,謝謝你。”她卻擺擺手,“快喝吧,看把你們忙的,趕上總理了,再忙也要記得喝水。”那一刻,大家都手捧杯喝著水,無語,眼神中都是暖暖的笑意。每一天都是如此,隻要你的杯在辦公室,什麼時候都是滿的。這就是名師光環下的姚老師,你見過這樣的名師嗎?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到了2007年3月,又一個新的學期開始了,我卻因為懷孕有流產征兆在家休息,這個班不能帶下去了。我很沮喪,這時候隻剩半學期就畢業了,誰能接手呀?接了也不會出成績,畢業班事還多,誰都不會願意接,我對學生和家長該怎麼交待呢?正在這時,領導給我來了電話,聽了之後讓我又驚又喜,姚老師同意接我的班!這是真的嗎?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不是給姚老師添堵嗎?這半年她等於是停止了自己的語文教學研究工作,去給人家當“後媽”!我忐忑不安地給姚老師掛了電話,那頭卻是她爽朗的笑聲:“保住孩子是重要的,大姐也幫不上別的忙,你就放心在家休息吧,什麼都別想,學生有我呢!”放下電話,我心裏的那份激動,無法表達,連日的劇烈反應似乎都減輕了不少。姚老師在和我通話後,很快接手了班級管理,每一周我和她都通幾次電話,每次她總是輕鬆、愉快地跟我曆數學生的點滴進步,而且報喜不報憂,因為她總對我說:“多聽點高興的事,對寶寶胎教好。”她沒跟我有過任何抱怨,包括她頸椎病犯了,我都一點不知道,後來才聽別的老師說每天她都請醫生到辦公室來給她按摩,一天假都沒請。我知道後,愧疚地對她說怎麼不休息兩天呢?她卻又是那開玩笑的語氣:“啥事沒有,你這‘親媽’不在孩子們身邊,我這‘後媽’可得當好啊!”記得剛剛開學後,每一天,都有一個學生給我打電話,問寒問暖,跟我彙報當天的班級情況,我很高興,孩子們都沒忘了我,而且從他們的語言中,我能感受到他們對姚老師的敬佩和仰慕,我覺得他們越來越懂事了。直到有一天,一個孩子對我說了他們的秘密。原來,姚老師開學第一天就對他們說:“不能忘了劉老師五年來的教育之恩,她為了你們這麼晚才要寶寶,一定要讓她在家呆得安心,你們按學號每天給她打個電話,給她個驚喜。”這時,我才恍然大悟。畢業前夕,學生在書寫“師恩難忘”的作文集時,她也讓孩子們都寫劉老師,把對老師的愛變成文字送給劉老師做紀念……姚老師的這種感恩教育真的讓我永生難忘,真的讓我萬分感動,在她的帶動下,直到現在都畢業很長時間了,我和那個班的孩子與家長一直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一提到姚老師,家長們都交口稱讚。我想,她對學生的那些點滴教育,會讓他們受益終生的。這就是生活在我身邊的姚老師,你見過這樣的名師嗎?

時隔一年,我又重新回到班主任崗位上,雖不再與姚老師同學年工作了,但我時刻提醒自己,做一個像姚老師那樣的好老師,做一個對學生、對自己、對家人都負責任的好女人,因為,榜樣就在身邊,我從她的身上讀懂了堅強、樂觀、智慧與責任。

有了繼紅這樣一片沃土,能將工作熱情發揮到極致;有了姚老師這樣的名師做朋友,做戰友,能將人生演繹得近乎完美,足矣。

路在腳下和姚老師第一次見麵是我來繼紅校試講,當時姚老師身懷六甲。要說對她的第一印象還得從她的學生說起,我試講的內容是數學《反比例》,當時很是緊張,緊張得把題目寫成了“正比例”,自己卻渾然不知。我講課時喜歡把手放在桌沿邊,她們班坐在第一桌的小女孩悄悄地用手握緊我,還不停地寫著什麼,我邊講話邊用眼神來搜索她的目光,她努著小嘴怯怯地說:“反比例”,還不停地用眼睛斜視黑板。我順勢領孩子們讀讀今天數學課的題目,回指的一瞬間我才被赫然的“正比例”嚇出了一身的冷汗,忙掩飾地說:“老師好緊張,連題目也寫錯了,同學們做題時可要審好題目,確定是正比例還是反比例再來做題。”孩子們雀躍地笑了,那笑是那麼善意和寬容。課的內容順利地結束了,孩子們那種自主學習的熱情深深地感染著我,讓我不時地用眼睛去欣賞他們的班主任——姚麗娟老師:她盤著一個簡單的發髻,穿著一套隨意的孕婦裝,但很利落,沒有孕婦那種邋遢和慵懶。她目光很堅定,在學生有與眾不同的發言時,她總是停下手中飛馳的紅筆送去讚許的目光。我那時雖然不知道姚老師是何許人也,但是她的做派和她所帶學生的熱情、積極、主動讓我對“班主任”這個崗位有了最初的一種期待……

來到繼紅小學的我在事業上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還記得第一次當上班主任媽媽,想著將成為五十幾個孩子的領導,那受寵若驚的感覺至今仍記憶猶新。於是,我凡事身體力行,掃帚倒了,我來扶;窗台髒了,我來擦;地上有廢紙,我來撿。當了一年“棒棒班主任”,班級評比告訴了我,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太差。我吸取了教訓,開始對學生完全放手。活動來了,由學生策劃承擔;工作來了,讓學生去幹;有了問題,學生商量解決。由於沒有做好引導工作,學生如一群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當了一回“神仙班主任”,這樣的實踐告訴我,也不行。於是,在丈量生命的時候,我開始用金錢和事業做等量,比較得與失;我開始用花費的精力和時間做對比,來衡量多與少。而就在這個時候我收到了至今讓我愛不釋手的姚老師用心凝結的文集《十年的路》。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紅燭,是春蠶,是人梯,以前我常用疑惑的眼光打量著這樣的比喻,以為欺騙,以為是阿Q的精神勝利法,而今天我深深地認同了這句話,因為我讀了姚老師的《十年的路》。在一般人眼中,教師在社會上無地位,經濟上不優裕,而在她寫的文字中我分明能看到一顆執著的心,一種淡泊的品質,她傾心自己的崗位,十年如一日。“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父親總在我耳邊吟誦諸葛亮的名句,可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在讀了《十年的路》後才大徹大悟。

我漸漸地開始關注姚老師的身影,感受著她成長的足跡。她的課自然流暢,在課堂上非常關注學生對詞語的積累運用,對文本的感悟理解。她又是一個充滿激情,收放自如的語文老師。老師有時如同演員,演員最大的悲哀就是被定型,老師亦如此。而姚老師的與眾不同在於她的“善變”,《盧溝橋的獅子》、《圓明園的毀滅》中的凝重;《落花生》中的智慧;《林海》、《黃山奇石》中的親切;《向往奧運》中的激情……曆數她的每一節課,我有一種感受,她真的如同一名演員用心演繹著文本中的每一個角色,她更高於演員的是她在推廣母語的同時讓聽者感受著漢語言的魅力,讓它在幼小的心靈中紮根…

姚老師很有靈性和悟性,在提倡做“研究型教師”的今天,她又做回學生,研讀枯燥難啃的理論書籍,教育理論是她的衣衫,可愛的學生是她學習的動力與源泉。在《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中,我看到了姚老師的又一個飛躍。在這篇傳統課文的講解中,她注入了“多媒體”與“質疑”。整節課學生在懸念的吸引下自主的學習文本,在質疑中不斷探索,又在多媒體的演示中去感受自然界的美和神奇。真的很感謝姚老師能把自己多年的經驗和教學中的靈感頓悟用文字記錄下來,它對於我真的就是一本語文教師的“秘籍”。不是特意地誇大其詞,更不是阿諛奉承,我是用一顆誠摯的心表達著最真切的感受。

姚老師經曆了絕大多數教育者都曾經曆過的酸苦辛辣。初人教壇的興奮,取得成績的榮譽感,乃至蓬勃的朝氣與活力,隨著教齡的不斷成長而漸漸老去。一日又一日,咬嚼著文字;一學期又一學期,重複著昨天的故事;一年又一年,重複著生命的輪回。當“職業倦怠”寫進許多教師的生涯中時,姚老師最大的享受——在學生的活潑嬉笑中,在芬芳的課文裏,在稚嫩的作業本上。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學,隻要在繁重的家務之後,坐下來,讀兩頁書,思考一兩個小問題;隻要把塵世的喧囂挪開一兩米,給自己一點安靜的時空,靜靜地把心洗一洗,把思維理一理;隻要麵對可愛的孩‘子們,拋開蠅頭小利,誰說我們看不到前方的路?路就在自己腳下….鏗鏘玫瑰俠骨柔情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將登太行雪滿山,欲渡黃河冰塞川,閑來垂釣碧溪上,忽複乘舟夢日邊。”

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走來,清風為伴,背後是一顆冉冉而上的旭日,明亮,滾圓。仿佛是肩上背了一頂碩大的草帽,但這草帽太耀眼,以至背它的人倒看不清了麵目,隻是一條玲瓏的曲線,足底生風,步伐矯健。

正是九月時節,天高雲淡,一派清爽景象。河水已漲得滿滿的,山也裹上了濃豔的衣衫,就連偶爾擦身而過的野兔都是肥頭大耳,肚鼓腰圓。一路走來滿眼是摘果的摘果,收糧的收糧。忙碌了一年,暫時忘卻了播種的不易,保墒的艱難,看到一樹火紅,一片金黃,農民知足了——土裏刨食兒的人沒有那麼多的昨天和明天。

一切都像在說:“留下來吧,別走了!還要到哪裏去呀?這不就是天堂?有吃有穿……”但,這可挽不住她的手,嫣然一笑,繼續向前。

她知道自己從哪裏來,本來也知道該向何處去,便這樣走了十幾年。一身好武藝,腰間三尺劍,這一路不知斬斷了多少水,劈開了多少山,她感到很充實。她就願意做事——為別人做事——做了心裏就踏實。為人做了事,仿佛自己的天地便不再是周遭的天地,儼然成了一個清明世界,於是她更是英姿勃發、急公好義。

漸人林中,景致越發宜人。千萬隻不知名的鳥兒在啁啾婉轉,萬千朵不知名的花兒在爭妍鬥豔。從樹木身上散發出的氣息,乘著每一絲風,飄著,舞著。腳下的草軟軟的,宛若一品搖曳的古琴,托著她款款而行。

走累了,便在一方小石上歇歇。摘下腰間的劍,緩緩抽出,頓時精芒四射。她愛惜地撫摸著它,擦拭了這一麵,又翻過來輕拂那一麵。別人的劍好,是緣於鑄造,而她的這把不然:這本是件尋常器物,拿著它隻因她需要一把劍,可這劍是越用越利,越砍越堅。無數次拚殺後,劍仿佛與人通了血脈,每每出招已不是她在用劍,而是自己翻飛靈動,變幻無窮。她不曉得這是不是傳說中的人劍合一,反正她已把劍當成了自己的一部分,走到哪兒都不忘精心地將它擦拭一番。

抬起頭,她發現不遠處的山崖上有一棵小鬆樹斜斜地伸展著纖弱的腰身。看樣子,這株樹不過三四年樹齡,至多不過五年。經得多了,她對許多事都有極準的判斷。“它也和其他的小苗一樣得經風沐雨,甚至得頂得住電閃雷劈,才能擁有剛強的肩膀。不過一旦挺過來了,就可以在那兒屹立百年千年,要比人的壽命不知長多少倍……”她久久地望著小樹,陷入了沉思。

隱隱的,一種不祥之感籠罩上來,她說不出原因,卻分明感到有什麼不對,於是她慢慢站起來,向山崖走去。

愈近就愈能發現小樹的細弱,剛長出幾根柔柔的枝條,在風中搖晃著。根紮得很淺,其中有一些還露在外麵,有些伸出好遠,才又扒住一道岩縫……岩石!她猛然知道那“不祥”是什麼了,原來每隔一會兒,都會有幾顆零星的碎石從岩縫中滾下來,不多,不引人注意,但她知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脫落的石頭隻會越來越多,不會慢慢長上去。山崖就在路旁,小樹在生長,樹根一定會需要更大的空間,那就要使勁向岩縫中擠,隙縫會變大,大到承受不住巨大的岩體,那一天如果恰巧有人從這裏經過……

她不敢再想下去,也不準備再想下去,她要馬上解決這個問題。

飛奔到林中,挑選,拔出心愛的劍。劍光舞處,落葉紛飛,一株大樹轟然倒下。寶劍上沾滿了木屑,汙跡斑駁。她可顧不了這些,拖、拽、推、撬,絆倒了,摔傷了,流血了,汗水浸透了衣衫……她畢竟也是個弱女子,一身俠骨怎麼也變不成無窮之力。但是她沒有停,一分分,一寸寸……終於把那木樁挪到了崖邊,再吃力地將它立起,頂住危崖的根基。再搬來幾塊大石,抵柱木樁,推了幾推,撼了幾撼,看看紋絲不動,她才長噓了一口氣,坐下來休息,再看看自己的手,早已血肉模糊了。

她不會流淚,整理好衣衫,擦幹淨佩劍,消失在殷紅的暮靄之中。

獵獵山風,唱吟不斷:“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於2008年4月6日午夜感悟著你快樂著我

在很多人的眼中,姚老師是一位被各種光環所籠罩的名師,但是在我的心中,她卻是一位可以傾訴的朋友,可以給予我幫助的朋友。無論是工作中的壓抑,生活中的麻煩,甚至一個短信,一個笑話,她都能與你共同分享。

也許大家常常看到的是講台上激情四射、聲情並茂的姚老師,也許提到姚老師大家會想到《隻有一個地球》、《圓明園的毀滅》中精彩的教學片段,但是今天我更想描述的是講台下姚老師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