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印象
記我人生的啟蒙者
蘇君竹
早春的北京風很大,不過桃花已經開了,鳥兒也漸多,歡快啼唱。在學校忙著畢業論文,無暇醞釀心情仔細賞春,但一閑下來,卻禁不住靜靜回憶往事。
初見那時
記得小學報到的時候,跟母親去看張榜公布的分班結果,從頭找到尾終於在最後第十個班級裏看到我的名寧。小小的我還挺不高興,跟媽媽的同事解釋說:“‘十’隻是編號,不是代表最後一名”。大家都“嗬嗬”地笑我童言無忌——可我當時很認真。
見姚老師的第一麵,腦海中還依稀有圖像:黑框的眼鏡,白皙的皮膚,利落的動作,清晰的談吐……很幹練的女青年(這不是當時的感覺,當時隻覺得老師很年輕,離我們很近,而其他班級的班主任就有奶奶般年長的,不如姚老師那麼有青春活力了)。所以我的小學生活現在回憶起來都是躍動和歡快的。我至今性格中的樂觀開朗,不僅與家庭的溫馨和諧有關,也與小學生活打下的基礎分不開。
雖然我現在在北大學習心理學,也不能解釋為什麼人的回憶總是片斷式的,所以再後來的印象就是第一堂課了。
姚老師告訴我們要背過手去聽課,腰板要挺直,身體要坐正,舉手發言要端平上臂並與小臂成直角,發言聲音要洪亮。現在想起來,這些都是從一點一滴地開始規範我們的言行,對於日後個人形象的塑造極為重要。這又讓我想起我剛上初中的時候,才發現班裏有的女同學竟然還有人不能當眾講話,而且一緊張就語無倫次,她雖然長得很漂亮,但是我卻覺得她的頭腦很令人惱火……,講話這種最基本的能力不是小學階段就應該培養好的嗎,那時我已經發覺到人與人之間相差不少。
營造“動”的課堂
在小學的班級裏,課堂氣氛重於知識本身,這對於個別天才同學可能並不重要,但是對於整個集體或者說大多數同學卻非常必要。因為小學階段,大家都處於人格開始形成的階段,這時候培養學習興趣比學會某個字或某個公式對於以後的人生道路影響更加深遠,尤其在今天這個講求終身學習的社會。姚老師激發我們學習興趣的方法很直接,但也很有效:那就是要求我們大膽發言,不怕犯錯。這種教育理念在今天看來也很先進,西方多采用這種啟發式教育來鼓勵大膽創新。也許我們會提出傻傻的問題,答出一些不著邊際的話,但是班裏的同學都因此而開朗勇敢,老師一個問題問下去,幾十雙手齊刷刷地高舉著爭奪老師的肯定,我敢說總統大選熱鬧也不過如此(開個玩笑)。當時很多其他班級的老師都喜歡用我們班級的同學來做公開課,科任老師也喜歡我們班!不得不承認,對於那個年級的孩子來說,受人歡迎是最大的褒獎了,而活潑聰明的孩子,誰不喜歡呢?
其實,今天北京大學的教學改革之中重要的一個內容,仍然是增強學生和老師的互動,這種有反饋的教學方式已經被所有教育學家證明是有效而必需的了。我雖然已經快本科畢業成為研究生了,但是仍然有感於大學裏某些課堂裏麵老師不會充分調動課堂氣氛,以至於老師講老師的一套東西,學生想自己的另一套問題,兩者沒有互動,知識怎麼可能被很好地理解和接受呢,更難以教學相長了。這顯而易見的道理,常常被心急的教者忽略,實在不應該。
勤奮“練兵”
任何一個軍隊,即使再團結、再有幹勁兒,基本功不紮實,打仗一樣要吃敗仗。我們的“無敵十班”從來不甘人後,各門成績經常名列年級之首。“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誰不知道這個道理呢,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個?姚老師一畢業開始就工作,當十班的班主任期間,在二年級的時候因為生病住院,離開過一段時間,後來一直到送我們畢業。整個過程可謂頭一回,但憑著她的幹勁十足、認真努力、備課、批改作業和批改試卷從不鬆懈,班裏同學的語文和數學功底就是這樣一級一級壘起來,至於後進生,老師也是從不放手,功夫沒有白下,對我個人而言,識字和運算能力在我之後的學習道路上一直十分必要而且有用。
練習就是要反複,要下笨功夫,哪裏可以取巧呢?至今,一種勤奮和鑽研的精神,還時刻作用並體現在我的科研和學習中。
啟蒙性情人生
“語文教師應該有一個飽滿的情感世界,有文學激情、熱情,而不僅僅具有寫作能力。”一個著名的語文教師如是說。我想把它改編成: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應該能與學生分享心情,有人之常情、仁愛之心、理想信念,而不僅僅具有教學技巧。
姚老師在我們麵前流露真情,總是很動人,她從不訓斥我們,交流情感時待我們像朋友。這是對一個孩子的莫大信任,至高尊重,而老師那時也不過是一個大孩子而已。
至於畢業的那個約定,更是讓人感觸於師生情深。“10年以後我們再聚首,相約校園,相約2007,一位美麗的老師在這裏等待你們。”這個浪漫的十年之約,正如老師美麗的青春和純淨的心,如鮮花般兀自綻放,香氛彌漫了畢業的心情、彌漫了整個校園、彌漫了全班70餘學生日後至今的人生。
結語
畢業的暑假,我想回去看老師。雖然教學樓已經舊貌換新顏,一些熟悉的人事不再,我仍願去拾起回憶中的點滴,丈量自己的成長腳印,重溫童年真摯的感受。2007年回去那次,老師依舊年輕的容顏不僅令人慨歎無情歲月也奈何她不得,更讓我感到美麗心靈對於時間有著永不折舊的抵抗力。我在心中默默祝福老師。我的小學老師
小學的日子很好玩,不用充斥著滿腦子的方程式,沒有做不完的researchprojec:t。大家都是傻裏傻氣的小孩子,圍著一個人轉。誰?當然就是小學的班主任嘍。
姚老師就是我小學的班主任,現在想想,老師一定是一個有耐心與愛心的人吧,因為天天麵對我們這些麻煩的小鬼們,居然還可以常常笑,真是讓我無比佩服。前一陣子回學校看到姚老師,雖然我長高了很多,但是老師居然沒怎麼變樣,除了發型的改變,她依稀還是當年的樣子,大概是歲月忘記了她這個人了吧。
這裏就不得不提到一個約定:十年之約。在我的小學相冊裏最後一頁,還可以看到一個美女,風姿綽約地站在繽紛的花樹叢中,展顏微笑,照片的後麵,依稀寫著:十年之後,再次相聚……這是老師與他的學生們的約定,約定畢業之日10年以後,仍舊在校門口,大家相聚。當然,作為她愛著的與同樣愛著老師的我們,自然時時都記著這個約定。盡管10年之後,最遠的身在大洋彼岸,有著十幾個鍾頭的時差。但是他們都盡量地趕了回來。我卻因為要考試的原因,在北京沒法趕回來參加,真是好可惜。聽說大家玩得很開心,老師也很欣慰。看著當初的這些學生們現在已經在探尋自己的道路,走上自己的人生,姚老師一定特別自豪吧。
感激的話都是一樣的,而且我想作為指引一個人走上求知道路的啟蒙老師,作為從品格上教育學生的人格榜樣,作為在一個人如同白紙般的童年時期給與其幫助鼓勵,在上麵記下記號,指導其成長的老師,也許起碼以我現在淺薄的文字功力,是不足以表達內心的感激與崇拜的。
說到崇拜,我想我是在一千小鬼之中最崇拜姚老師的吧,也許已經崇拜到了依戀的地步了。那時我每天總是傻傻地跟在老師後麵,老師看我乖,也就讓我當個小班幹什麼的。我便頤指氣使起來,仗著老師的喜愛,“作威作福”,不是不是,是幫老師“排憂解難”,管理班級,當時可是老師的得力助手呢。現在依稀記得老師當時的表情,每次考完期末考試的時候都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幫助老師登錄成績,排排名次什麼的。每到這個時候老師的特別待遇總是能滿足小孩子的小小虛榮,而更令我開心的是能和崇拜的老師私下裏接觸,能看到她不在講台上,不作為60幾個學生共同的老師的時候,隻作為我一個人的老師和朋友的時候的樣子,讓人感覺倍加親切。私下裏接觸多了,就覺得姚老師不但是一個在學習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的老師,她還是一個很溫柔,挺要強,又很感性的一位好老師。
在我五年級的時候,她結婚了,當時她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不讓我知道。還記得那天早上突然看見姚老師燙著滿頭卷發,穿著鮮豔的衣服走進教室,我發懵了一陣,她笑嘻嘻地給我們發喜糖,我才知道是怎麼回事,這就是老師,做什麼事情都這麼瀟灑……當時我們全體同學還跟老師喊了一句:“祝老師新婚快樂!”老師是一個優秀、善良的人,應該得到幸福的,這是我們全體學生的心願。
老師還有一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的地方:好強。是的,就是力爭上遊,不輕易言敗的精神。姚老師是我的第一個老師,而我們又是老師的第一批學生,要強的性格使得老師在學習上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所以我們班級的成績在全學年10個班級中一直是第一名,從班級中出去的同學在各個方麵都是很出色的。這種力爭上遊的精神也從小被老師種到了我們的骨子裏,所以在今日,當我們再聚首的時候,都為自己能夠遇見姚老師,都為她是我們的啟蒙老師感到慶幸,因為我們知道,我們今日所取得的一點點成績,都離不開老師為我們刻在骨子裏的那份不服輸的精神。
絮絮叨叨,毫無頭緒地寫了好多,往事的回憶已經像開了閘的賽馬比賽,衝出來拉也拉不住了。老師的麵容與點點小事似乎越回憶變得越不是特別清晰,但是老師的微笑與她上翹的嘴角卻分明地逼近在眼前,讓自己也不免跟著癡癡傻傻地笑起來,仿佛回到小時候一般。我一生都會感激崇拜姚老師的,她是一位出色的教育者,用自己的學識,堅韌,拚搏,慈愛,關懷等等她所擁有的一切在我們這些白紙上麵打上了端端正正的格子,才讓我們得以書寫好自己的人生。
姚老師十班的學習委員同時也是姚老師永遠的學生張明瑞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於香港理工大學人生回首,是情是愛但凡有節日可過的基本上都是弱勢群體。仔細想想似乎真是這樣。比如“三八”節,很多婦女在這一天都可以“揚眉吐氣”,倒是沒聽過有男人節;再如“兒童節”,兒童是真正需要保護的一類,反之成人節就不存在;大樹總被砍,所以有“植樹節”;消費者總被宰,因此出現了“315”;諸如此般……大概覺得自己很辛苦,近兩年父親們也混上了“父親節”。以此類推,從職業角度考慮,教師應該算是最辛苦的一群。
收到老師的委托,有些驚訝。其實一直想寫點東西,但每每提筆,卻不知道寫些什麼。不是不願,隻是擔心自己拙劣的文筆,表達不出自己的情感,但又轉念一想,但凡我真誠,我用心了,也許就可以彌補我笨拙的言辭,略表我的真摯了,索性動筆了……小時候我有些自卑,不善於表達,回憶也淡忘了很多,隻是記得那時候就總為寫作文苦惱。現在我想開了,隨意而寫吧……
本不想寫成回憶錄的形式,但一些思緒還是湧了出來,不得不說。
一年級快結束時,姚老師檢查出胸腔積水,聽說不能再教我們了,全班哭成一片。當時學校的條件不好,我們十班和另外一個班一起在學校的綜合活動室上自習。我們在這邊哭,他們在那邊笑,很奇怪的場景呢。小孩子都很可愛,不會遮掩自己的情感,尤其是在那樣一個純真的年代,隻記得當時很傷心,真的很傷心。二年級的一次體活課,我們在外麵嬉戲,學校的水房透過玻璃可以看到操場,姚老師就站在那裏一直望著我們,後來我被老師叫進去,當時隻知道問老師什麼時候回來教我們,竟然沒說“老師我很想你”,當時好傻,隻知道玩,並不多想些什麼。現在我知道,老師是把我們當作她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
三年級,老師康複後重新回來帶我們,她是舍不下我們的。那時我父親病重,母親每天都在醫院看護,一些親戚輪流來照顧我。說照顧,其實隻是照顧我的生活。那時我的思維是遊離的,小孩子不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原來小小的自卑由於父親的去世而迅速膨脹起來,占據了我的全部。由於一些財產問題,原本就受到打擊的母親變得更加虛弱,家庭境況落入低穀,那時的天空真的很暗,很暗。我學會了逃避,別人談論自己的家庭時我會遠遠地躲開,我不敢承認父親離去的事實,我害怕同學詢問關於父親的一切。我厭惡學習,厭惡和別人接觸,厭惡這個世界。那時才9歲的我並不堅強,經常顫抖著從噩夢中驚醒,獨自在黑暗中哭泣。後來經過很長時間,得到很多關懷,我才真正走了出來。老師是那時始終站在我身邊的一個人,沒有驚天動地的場景,沒有值得大書特書的事件,有的是一如既往的關愛,有的是一雙溫暖的手,將我包裹起來,不再受傷害,把我從墮落的深淵拉了出來。我在她一點一滴地幫助下開始回到正軌,這個人讓我有能力重新活過來。不能想,也不願想,沒有她,現在的我會是什麼樣子。
五年級的時候,老師懷孕了,卻仍然堅持給我們上課,記得畢業時肚子已經挺得很高。那時老師的情緒不好,經常說不想再教我們。就好像有些母親總說不想要自己的孩子一樣,又有誰真的舍得自己的親生骨肉呢?她放不下我們。
回憶到這裏戛然而止,這不是讚美詩,她不完美,她會犯錯,但她真正詮釋了教師這個角色,她和她的學生之間深知彼此的特殊,平凡又不平凡,簡單又不簡單。
我知道在過去的時光,這個人其實一直陪伴在我身旁,雖不厚重但卻無比清晰,讓我不曾忘,不會忘,不能忘。
請允許我用行動來回答您的教導,用成就來保護您的驕傲。
2008年3月30日於燈下回憶姚老師
看看我們五年一班的班徽——一隻拚搏的海燕,在麵對大風大浪時奮勇拚搏,勇往直前,就可以看出姚老師對她的學生們都是怎麼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