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之患從明初以來就一直存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日本正處於封建割據的南北朝時期。早在元順帝至元二年(1336).打進京都的足利尊氏廢黜了後醍醐天皇,另立天皇,自任征夷大將軍,設幕府於京都。後醍醐天皇南逃吉野,建立朝廷,史稱南朝,在京都的朝廷被稱為北朝。後醍醐天皇為了恢複王權,推翻幕府,派他的兒子在九州設征西府。除了南、北兩個朝廷外,還有許多割據勢力——守護大名。他們掠奪財富,除互相爭戰之外,還常常支持和勾結海盜商人騷擾和擄掠中國沿海地區,形成了元末明初的倭患。
朱元璋即位後,連續派使者到日本,以恢複兩國關係,更重要的是為了消弭倭患。但由於日本處於分裂對抗狀態,幾次派使都毫無結果,倭寇侵擾日漸繁複。北起山東,南到福建,到處受到劫掠。
嘉靖時期,隨著東南沿海一帶商品經濟的發展,官僚豪富下海經商的人日益增多,他們之中的一些人如汪直、徐海等與倭寇勾結,組成武裝劫奪集團。一些明朝官僚也與這些寇盜建立了聯係。嘉靖二十七年(1548),明朝派朱胯巡撫浙江,兼提督福建軍務,朱胯到任後,封鎖海麵,擊殺了通倭的李光頭等96人。朱胯的海禁觸犯了通倭的官僚、豪富的利益,他們指使在朝的官僚攻擊朱胯擅殺,結果朱胯被迫自殺。從此,罷巡視大臣不設,朝中朝外,不敢再提海禁之事。倭寇更加猖獗起來。
戚繼光(1528~1587),字元敬,山東牟平人。嘉靖年間,任都指揮僉事,在山東備倭。他曾用“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詩句表達自己消除倭患的決心和誌向。
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從山東調到浙江抗倭,他看到衛所官軍毫無作戰能力,而人民卻英勇抗戰,於是招募義烏等地的農民和礦工3000人加以訓練,組成戚家軍。戚家軍紀律嚴明,戰鬥力旺盛。戚繼光注意到綏寇的倭刀、長槍、重矢等武器的特點,創造了新的陣法鴛鴦陣,使長短兵器相瓦配合,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在抗倭戰鬥中,屢建奇功,戚家軍名聞天下。
嘉靖四十年(1561),倭寇幾千人襲擊浙江台州、桃渚、圻頭等地,戚繼光率部隊在人民群眾的配合支持下,先後九戰九捷,殲滅大量倭寇,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盧鏜、牛天錫也在寧波、溫州火敗倭寇。浙東的倭寇被全部掃除。
第二年,倭寇大舉進犯福建,從溫州來的倭寇與福寧、連江的倭寇一起攻陷壽寧、政和、寧德,自廣東南澳來的倭寇與福清、長樂等地的倭寇攻陷玄鍾所,並延及龍延、鬆溪、大田、古田、莆田。倭寇在距寧德5公裏的橫嶼,憑險固守,官軍與倭寇相持一年多。新來的倭寇又在牛田,興化築營固守,互為聲援,使福建頻頻告急。戚繼光又率軍進入福建剿寇。戚繼光攻下橫嶼,斬首2600人。又乘勝攻下牛田,搗毀倭寇巢穴。
倭寇逃向興化,戚繼光乘勝追擊,連夜作戰,連克6 0營,斬首無數。戚家軍進入興化城,受到了人民的熱烈歡迎。戚繼光回師福清,又殲滅登陸的倭寇200人。
戚繼光返回浙江後,大量倭寇又進擾福建,並包圍興化城。明朝命俞大猷為福建總兵官,戚繼光為副。倭寇攻占了興化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戚家軍再次進入福建。明朝軍隊在平海與倭寇戰鬥,戚繼光率軍隊率先登城,殺敵2200人,並救出被掠人口3000人。戚繼光因戰功而升為總兵官。
第二年,倭寇又糾集餘黨萬餘,圍攻仙遊,戚繼光先敗之於城下,繼而又追擊餘寇,殲滅大量倭寇。其後戚繼光又在福寧大敗倭寇,並與俞火猷一起最後掃清了福建境內的倭寇。
俞火猷也是一位抗倭英雄。在福建境內的倭寇被平定後,廣東倭患嚴重。廣東的倭寇主要是由俞人猷平定的。他在任廣東總兵前,就招收過漳州農民武裝6000人,到廣東之後,先後調汀、漳等地軍隊l萬多人到廣東,其主要部分就是他任福建招收的那支隊伍,到廣東後,俞大猷又招募和組織農民武裝力量,在抗擊倭寇的戰鬥中獲得很大成功。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在海豐附近的戰鬥中,農民武裝“花腰蜂”等英勇殺敵,取得了勝利。俞大猷領導廣東軍民殲滅了廣東境內的倭寇。至此,東南沿海的倭患被最後平定。
收複台灣
台灣是中國第一大島嶼,島卜物產豐富,土地肥沃。自古以來,中國勞動人民就在島上生活。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入台灣,對島上居民進行殘酷的掠奪和野蠻的殖民統治,激起中國人民的無比憤怒。鄭成功收複台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的。
鄭成功,初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出生在荷蘭殖民者侵占台灣那一年。他在少年時代,親眼看到荷蘭侵略者對沿海人民進行掠奪和燒殺,對侵略者十分憎恨。
1661年4月21日,鄭成功親自率領將士兩萬餘人,分乘戰船350多艘,由金門出發,攻入澎湖。4月30日黎明,在台南的鹿耳門登陸。鹿耳門地勢十分險要,外圍有幾十裏的淺沙灘。荷蘭殖民者在這裏沿水邊設置許多炮台。鄭成功不顧地形險峻和敵人的嚴密防守,親率船隊迂回前進,直趨台灣北港。
他的隊伍在距赤嵌城北約5公裏的地方,迅速登陸。台灣人民爭先恐後前來迎接,提水擔飯,協助運輸。鄭成功部隊在台灣人民大力支持下,士氣更為高漲。荷蘭海軍司令官彼特爾倚仗著精良的火器負隅頑抗,妄想阻止鄭成功的部隊。鄭成功部隊冒著敵人的炮火勇猛直前,打得荷蘭殖民者棄械而逃。
接著,鄭成功連續打敗敵人多次反撲。五月初攻下赤嵌城,迅速控製台灣全境,迫使荷蘭殖民者退守熱蘭遮城。 但是,龜縮在熱蘭遮城的荷蘭侵台總督科業特,倚仗糧草充足,妄想固守該城,等待海外援助。荷蘭艦隊也屢次從海上進行反撲。鄭成功率領英勇的水師,在台灣人民的密切配合下,同荷蘭侵略軍展開激烈的海戰。荷蘭艦隊在淺水外行動笨拙.而鄭成功的小型戰船卻轉動靈活。鄭成功軍隊在海戰中,給了荷蘭侵略軍以毀滅性的打擊。1662年2月,荷蘭殖民者被迫在投降書上簽了字。荷蘭在台灣的所謂“總督”科業特和他的殘兵敗將狼狽地從台灣撤走。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台灣,終於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鄭成功收複台灣後,不久便病逝了。他的子孫統治台灣20多年。1683年,清軍進入台灣,在那兒設立了台灣府,加強了那裏的邊防。
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鄭成功收複台灣的壯舉將永垂史冊,而他作為一個民族英雄,也將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闖王李自成
明末農民起義首先爆發於陝北。這裏土地貧瘠,生產落後,賦稅和徭役非常嚴重,加之連年發生災荒,終於引起農民起義的爆發。
1627年,陝北白水縣農民王二率領教百農民殺死知縣張鬥耀,揭開了明末農民戰爭的序幕。陝北巡撫得報後,因怕受到朝廷怪罪,充耳不聞,起義隊伍乘機迅速擴大。1628年,王嘉胤、王大梁、高迎祥和王左卦等紛紛起兵響應。李自成、張獻忠約在1630年前後也加入了起義軍的隊伍。
李自成,1606年出生在陝西米脂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當時正是明朝末期,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天災人禍不斷發生。
連續多年鬧災荒,土地都被皇親貴族、地主豪紳霸占了。千百萬農民身上無衣,口中無食,受著統治階級殘酷的剝削和壓迫。李自成從小就因欠債被迫給姓艾的地主牧羊。2 l歲那年,他打傷了地主,逃到銀川當一名驛卒。當時,全國到處都有農民起義爆發。1630年,張獻忠在陝西米脂十八寨起義,自稱“八大王”。李自成也殺死貪官造了反,在他舅舅高迎祥領導的起義軍中當“闖將”。1635年,明朝派洪承疇出陝西,朱大典出山東,兩麵夾攻起義軍。鬥爭的實踐教育了起義軍,他們深深感到,隻有聯合作戰才有力量。1635年,各路起義軍會師於河南榮陽,共13家.72營,在一起共商對敵之策。
傑出的農民軍領袖李自成提出聯合作戰、分兵出擊的方案,受到大家的支持。
高迎祥是明末農民戰爭早期的一位傑出領袖。1636年,他不幸被俘,英勇就義。起義軍把“闖王”這個英雄稱號推讓給屢建戰功、聲望很高的李白成。從此,李自成作了“闖王”。李自成領導著起義軍繼續和明朝作戰,成為中國曆史上一位傑出的農民革命領袖。
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英勇善戰,南征北討,聲威大震,使腐朽的明統治階級聞風喪膽。他們每到一處,都是砸官府,開糧倉,對官僚、地主堅決鎮壓,把糧食和財物分給勞動人民。他常向群眾宣傳:“我們殺掉欺壓窮人的貴族地主,就是要解除你們的心頭之恨。”因此,李白成很受群眾歡迎。當時在民間廣泛流傳這樣的歌謠:“盼闖王,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迎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闖王”領導的起義軍,經曆了艱難曲折的過程。1637年,李白成起義中了敵人埋伏,隊伍被打散。李白成、劉宗敏等十幾個人被迫隱伏在商洛山中。但他並不灰心,同將士們白天耕田練武,晚上讀書思考,吸取曆史上各次農民起義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研究鬥爭策略,總結自己的鬥爭經驗。
1639年,他率眾出山,又受挫折,被困於巴西魚腹山中。後來,李自成隻率50騎人馬突圍,闖入河南。這時,河南大旱,斛穀萬錢,饑民爭相參加起義軍者數萬人,一個更大的革命高潮出現了。起義軍獲得迅速發展,人數達到5 0萬以上。
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糧”的革命綱領。均田就是把十地分給農民;免糧就是取消封建的賦稅剝削,把農民從封建壓迫下解放出來。
李自成還特別注意農民軍的自身紀律約束。他規定:戰士不準收藏白金;繳獲物品歸公;行軍不住民房,自帶帳篷宿營,損壞莊稼,嚴厲處罰;“公平交易”,“平買平賣”,不濫殺人,不奸淫婦女。他提出:“殺一人如殺我父,淫一婦如淫我母”的口號。
李自成本人作風民主,上下平等,大的決策都和部下討論決定。平日生活簡樸,粗茶淡飯,食無兼味,每人早晨隻喝小米粥,與戰士同甘苦,始終保持勞動人民本色。這些正符合被剝削、被壓迫勞苦大眾的願望,對部下是極大的鼓舞。
1643年,李自成在人民的擁護下做了“新順工”,在襄陽正式建立了革命政權。改襄陽為襄京。這年10月,攻下西北陝、甘、寧地區為根據地。第二年春天,革命政權中心遷到西安,“闖王”改稱“大順王”,年號“永昌”,還頒布了新的曆書,鑄造“永昌”錢幣,平抑物價,招撫流亡,鎮壓地主豪紳,廢除“八股文”,選拔官員接管地方政權。這時,李自成的起義軍已經是雄兵百萬了,開始向明王朝發動了總攻擊。
起義軍取得了節節勝利,消滅了大量的明朝官軍,迅速攻下太原、大同、宣化、居庸關、昌平。1644年3月17日,起義軍包圍了明朝統治集團的老巢——北京。19日,李自成軍隊勝利地開進了北京。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地主老爺,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風,一個個狼狽逃竄。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今景山)的一棵樹下。統治中國276年之久的明王朝,終於被李自成領導的偉大農民革命推翻了。
農民軍進了北京城,內部發生很大變化。許多將領犯了嚴重錯誤。有的將領被勝利衝昏頭腦,產生驕傲自滿、麻痹輕敵的思想,忽視了地主階級猖狂反撲的危險。有的進城後開始蛻化,不能抵製金錢酒色的侵蝕,逐漸消失原來的革命意誌。
也有些士兵,以為革命已到盡頭,盼望同家務農。特別是混進革命隊伍的地主階級分子牛金星乘機破壞,勝利果實被滿族貴族和漢族地主官僚篡奪了。1644年5月,原明朝三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占領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繼續在河南、山西,陝西一帶戰鬥。1645年4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縣九宮山地方察看地形,遭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年僅39歲。
清、近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