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滿腔忠義,熱愛自己的祖國和人民,對金兵恨之入骨,“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抒發了他抗金報困的壯誌,他是金國的心腹大患,因此兀術派使者送密信給秦檜,要他除掉嶽飛。
秦栓接到金朝主子的密信後,就跟他的老婆王氏於密室中謀劃,設計陷害嶽飛。秦檜先唆使他的同黨向朝廷上了一道奏章,汙蔑嶽飛驕傲自人,捏造了嶽飛在金兵進攻準西的時候,擁兵不救,放棄陣地等許多“罪名”。嶽飛意識到秦檜跟他過不去,而朝政由秦檜把持,高宗昏庸,自己無處辯駁,就主動要求辭去樞密副使的職務,高宗馬上批準。秦檜還不肯善罷甘休,他知道大將張俊原是嶽飛的上司,見嶽飛立了大功心生妒忌,對嶽飛不滿,就勾結張俊,唆使嶽家軍的部將王貴、王俊,誣告另一個部將張憲想占據襄陽,發動兵變,幫助嶽飛奪回兵權,還誣告嶽飛的兒子嶽雲曾經寫信給張憲,秘密策劃這件事。秦檜根據王貴、壬俊兩個奸徒的誣告,先把張憲抓起來送進大理寺大獄,用盡酷刑,嚴刑拷打,張憲寧死不招。
秦檜又奏請高宗下令逮捕嶽飛、嶽雲,到大理寺受審。嶽飛胸懷坦蕩地說:“上有天,下有地,會證明我是無罪的。”當嶽飛看到張憲披拷打得遍體鱗傷,渾身是血,不成人樣時。心裏又難過,又氣憤。審問嶽飛的人拿出王貴、王俊的誣告狀,放在嶽飛麵前,厲聲問:“為什麼要謀反?”嶽飛說:“我沒有什麼對不起國家的地方。你們掌管國法的人,可不能誣陷忠良啊!”
秦儈又派禦史中丞何鑄審問,嶽飛一句話也不回答,他扯開上衣,露出脊梁讓何鑄看,隻見嶽飛背上深深地刺著“精忠報國”四個大字。何鑄大為震動,不敢再審,就把嶽飛押回監獄,他義看了一遍案卷,覺得說嶽飛謀反確實沒有證據,隻好向秦檜照實回報。秦檜認為何鑄同情嶽飛,不再讓他審問。秦檜一心要置嶽飛於死地,就叫人羅織罪狀,反複拷問嶽飛等三人,用盡酷刑,硬說嶽雲寫信給張憲,布置奪軍謀反計劃,逼嶽飛寫供詞,嶽飛在紙上隻寫下八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凡大膽上奏替嶽飛伸冤的,都遭秦檜陷害。老將韓世忠忍不住親自去找秦檜,責問他:“說嶽飛謀反,到底有什麼證據?”秦檜蠻橫地說:“嶽飛給張憲的信,雖然沒有證據,但是這件事奠須有(就是‘也許有’的意思)。”韓世忠氣憤地說:“莫須有’三個字,怎能叫天下人心服!”秦檜無法使嶽飛招供,是否立即殺掉嶽飛,心中十分猶豫,他的妻子比他還狠毒,她冷笑著說:“要知道縛虎容易放虎難啊!”秦檜聽了王氏的話,馬上親手寫了一個紙條,秘密派人送到監獄。公元1142年一月的一個夜裏,這位年僅3 9歲的民族英雄在風波亭被害,和他一起被害的還有嶽雲和張憲。可惜嶽飛十幾年來馳騁疆場,率領“嶽家軍”克複中原大片領土,令金兵聞風喪膽,但壯誌未酬,朝堂之上昏君誤國,以致遭到秦檜等賣國奸臣的陷害,製造了一起入神共怒的千古冤獄!
宋高宗死後,嶽飛的冤獄得到昭雪,人們把嶽飛的遺骨改葬在風光秀麗的西湖邊的棲霞嶺上,後來又在嶽墓的東麵修建了嶽廟。嶽飛一身戎裝的塑像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上方懸掛的匾額上刻著嶽飛親筆寫的“還我河山”四個大字,使人肅然起敬。在嶽飛墓門對麵,還放著用生鐵澆鑄的秦檜、王氏反剪雙手的跪像,有副對聯寫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表達了人民對民族英雄的景仰和對賣國賊的憎恨。
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國勢弱小,北方蒙古族於1271年結束了內部爭奪皇位的自相殘殺局麵,建立了元朝,接著把侵略矛頭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顏統20萬大軍攻下襄、樊,以此為突破口,順江而下,兩年不到,便後臨南宋首都臨安的近郊。蒙古兵所過之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農田荒廢,百業凋敝,這足‘場空前殘暴的野蠻侵略戰爭,南宋麵臨著亡國滅種的嚴重威脅,文天祥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出現的抗擊侵略的偉大民族英雄。
1275年1月,因元軍大舉進攻,宋軍的長江防線全線崩潰,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立即捐獻家資充當軍費,招募當地豪傑,組建了一支萬餘人的義軍,開赴臨安。宋朝廷委任文天祥知平江府,命令他發兵援救常州,旋即又命令他馳援獨鬆關。由於元軍攻勢猛烈,江西義軍雖英勇作戰,但最終也未能擋住元軍。
景炎二年(1277),元軍大舉來攻,文天祥在率部向海豐撤退的途中遭到元將張弘範的攻擊,兵敗被俘。文天祥服毒自殺未遂,張弘範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說:“我不能保護父母,難道還能教別人背叛父母嗎?”張弘範不聽,一再強迫文天祥寫信。文天祥於是將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過零丁洋》一詩抄錄給張弘範。當張弘範讀到“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兩句時,不禁啞然,再也無話可說。
南宋滅亡後,元世祖令張弘範將文天祥解送到大都,軟禁在會同館,決定勸降文天祥。元世祖首先派降元的原南宋左丞相留夢炎對文天祥現身說法,進行勸降。文天祥一見留夢炎便怒不可遏,留夢炎隻好悻悻而去。元世祖大怒,於是下令將文天祥的雙手捆綁,戴上木枷,關進了兵馬司的牢房。文天祥入獄十幾天,獄卒才給他鬆了手縛;又過了半月,才給他褪下木枷。
元朝丞相孛羅親自開堂審問文天祥。文天祥被押到樞密院大堂,昂然麗立,隻是對孛羅行了一個拱手禮。孛羅喝令左右強製文天祥下跪。文天祥竭力掙紮,坐在地上,始終不肯屈服。孛羅問文天祥:“你現在還有什麼話可說?”文天祥回答:“天下事有興有衰。國亡受戮,曆代皆有。我為宋盡忠,隻願早死!”孛羅大發雷霆,說:“你要死?我偏不讓你死。我要關押你!”文天祥毫不畏懼,說:“我願為正義而死,關押我也不怕!”
從此,文天祥在監獄中度過了3年。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隻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願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氣節。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己至此,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
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指南後錄》第三卷、《正氣歌》等氣壯山河的不朽名作都是在獄中寫出的。元世祖日見威脅利誘都不能使文天祥屈服,遂召見文大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仍然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有強迫他下跪,隻是說:“你在這裏的日子久了,如能改心易慮,用效忠宋朝的忠心對朕,那朕可以在中書省給你一個位置。”文天祥回答:“我是大宋的宰相。國家滅亡了,我隻求速死,不當久生。”元世祖又問:“那你願意怎麼樣?”文天祥回答:“但願一死足矣!”元世祖無奈,於是下令處死文天祥。
次日,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場。監斬官問:“丞相還有什麼話要說?同奏還能免死。”文天祥喝道:“死就死,還有什麼可說的?”他問監斬官:“哪邊是南方?”有人給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說:“我的事情完結了,心中無愧了!”於是引頸就刑,從容就義。死後在他的口袋中發現一首詩:“孔日成仁,孟日取義,情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文天祥死時年僅47歲。
元、明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遼及北宋時期,在蒙古高原上分布著幾個強大的遊牧部落,如蒙古、塔塔兒、篾兒乞等,其中最強盛的、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部落集團,是漠北中部的克烈部和西部的乃蠻部。蒙古各部貴族為了搶奪草原、財產和奴隸,相互間展開了長期的、激烈的部落戰爭。大約在金及南宋初期,在蒙古諸部戰爭中,蒙古乞顏氏貴族組成了貴族聯盟。合不勒汗被乞顏氏貴族推舉為第一位大汗,“統轄了全部蒙古”。合不勒汗及其繼任者俺巴孩汗、忽圖刺汗,都曾與東麵的塔塔兒部、北麵的篾兒乞部以及金朝進行過多年的戰爭。忽圖刺汗死後,蒙古部落聯盟分裂為泰亦赤兀惕(《元史》作“泰赤烏”)和乞顏兩大部落。蒙古乞顏氏的孛兒隻斤氏貴族首領也速該,把阿禿兒,被塔塔兒人用毒藥害死,其子鐵木真在克烈部首領王汗(罕)和劄隻刺惕部(亦作“紮答蘭氏”)首領劄木合的援助下,打敗了前來襲擊的篾兒乞人,奪回了眾多部眾,力量逐漸壯大。
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鐵木真28歲,被乞顏氏貴族推舉為可汗,成為蒙古乞顏部的首領。鐵木真從屬民及奴仆中選拔自己的親信組成“那可兒”(蒙古語,即護衛軍).這支以“那可兒”為核心的隊伍,成為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軍事力量的基礎。鐵木真部族的強大,危及劄木合的霸主地位,於是他聯合泰赤烏等郎,合兵3萬人,以劄木合部人劫掠鐵木真馬群被射死為導火線,向鐵木真發起進攻。鐵木真將自己的部眾3萬人組成十三翼(意為部落或營地),應戰於答蘭版朱思(今克魯倫河上遊支流臣赫爾河附近)之野。鐵術真戰敗,為保存實力退至斡難河的哲列捏山峽(今蒙古鄂嫩河上遊一帶),扼險而守。此戰史稱“十三翼之戰”。劄木合雖然取得勝利,但其所屬部落首領更加不信賴劄木合,而鐵木真對部眾多施仁義,關懷籠絡,故歸心幹鐵木真,於是術赤台、畏答兒、晃豁壇、速勒都思(赤佬溫)等族人紛紛來附。此後,鐵木真力量進一步壯大。
宋慶元二年(金承安元年,1196年),從屬於金王朝的塔塔兒部叛金,金遣丞相完顏襄率軍征討。鐵木真聯合克烈部王汗,以“為父親報仇”的名義,率軍在斡裏匝河(即今蒙古烏勒吉河)上遊擊潰了塔塔兒部,使塔塔兒部從此一蹶不振。戰後,金王朝授鐵木真統領之職,使他可以用金王朝屬官名義號令蒙古部眾。宋慶元六年,鐵木真與王汗會於薩裏川(今蒙古克魯倫河上遊之西),大敗泰赤烏與蔑兒乞聯軍,首領塔兒忽台等被殺,沆忽阿忽等遁入巴兒忽真隘。
宋嘉泰元年(1201年),鐵木真在呼倫貝爾海刺爾河支流帖尼河之野(即今海拉爾河支流莫爾根勒河),擊敗以劄木合為首的塔塔兒、弘吉刺、合答斤等ll部聯軍,史稱“帖尼河之戰”。宋嘉泰二年,鐵木真與王汗聯軍又在闊亦田(今呼倫貝爾哈拉哈河上源一帶)最終擊敗了劄木合同乃蠻、泰赤烏、塔塔兒、蔑兒乞等聯軍,取得了闊亦田之戰的勝利。接著招降了呼倫貝爾一帶的弘吉刺惕等部。至此,西起斡難河上流,東至大興安嶺以西的蒙古高原,都被鐵木真控製了。
從此,鐵木真在爭奪汗權之戰中,他的領袖地位已成定局,少數不服從他的人如劄木合,不能立足,隻好帶著少數部屬,離開駐牧地,往依王汗。鐵木真又經過幾次戰鬥,陸續消火了蒙古高原好幾個部落,終於統一了全蒙古。他被蒙古各部首領推舉當了大汗,這就是舉世聞名的成占思汗。成吉思汗即位以後,建立了軍事和政治製度,使用了蒙古文字,使蒙古成了一個強大的汗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