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不到十五分鍾,一把破損的小提琴經人一拉,價格便由二十塊升到七千塊,可見,它的價值並非小提琴本身,而是它發出的美妙聲音呀。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看上去渾身足毛病,處處見傷疤,這些人往往胸懷大誌,才華橫溢,因喜平好靜,不善言辭而備受排斥和冷落,就像這把破損的小提琴。假如沒有高明的大師來彈撥,沒有伯樂來舉薦,你為什麼不可以當自己的拍賣師,為什麼不可以當自己的伯樂,寧願暗自躲在別人遺忘的角落孤芳自賞、鬱鬱寡歡呢?
勇敢地唱出來吧。讓妙不可言的音苻來說服別人,充分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不如授人以漁。
剛到丹麥,考察團放假一天,讓考察隊員自由活動,我那位記者朋友放著安穩的覺不睡,獨自扛著相機,跟著一位當地的獵人去拍攝捕獵過程。
獵人坐著雪橇在前麵尋找獵物,他就舉著相機在後麵隨時準備拍照。走著走著,冰原突然隆起,朋友連人帶雪橇差點掉進冰海中。獵人聽到朋友的慘叫,回過頭看了看,就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獨自坐著雪橇遠去。後來,還是考察團一名隊員路經冰原發現他,才把他救了回去。回國後,朋友念念不忘此事,大罵愛斯基摩人冷血缺少人性。後來,我讀到一本描述愛斯基摩人在極地生存狀況的專著才明白,在愛斯基摩人的觀念裏,一般沒有向別人求助的意識,因此,他們認為隨便救助別人是對別人的一種侮辱。按照當地人的說法,人應該懂得什麼是險境,遇到危險和困難,應該知道如何自救並靠自己的能力擺脫險境,而不應依賴別人向體援手,這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細細一想,愛斯基摩人的觀念還是很符合生存之道的。
人在大自然麵前本身就顯得弱小,當強大的災難來臨時,每個人都處於無法自保的狀態,誰又能騰出手來救助別人呢?如果每個人都以別人的救助為辱,不存在任何依賴思想,我想,即使遇到危險,也可以盡最大能力抗爭。
這種說法,在中國很難行得通,注意一下身邊就會發現,隻要某個孩子不小心摔倒,馬上就有幾雙手去攙扶。我也會不由自主地這麼做。如果不扶,良心上過不去,好像傲了虧心事一樣,盡管孩子完全有能力爬起來。
孩子經常被別人攙扶,就會扶出個“依賴思想”。一旦遇上什麼特殊情況,不管周圍有沒有人,他都疾呼“救命”,完全忘了自己能幹什麼。也許會有人說:自救意識?太土老帽了,都什麼年代了,還講這個,有那麼多手伸給你,折騰個什麼勁兒,白費力氣。直到有一天,災難降臨,人人自身難保,你的性命便像垃圾一樣被拋到馬路上,可人家根本騰不出手來替你撿。這時,你才發現“愛”心停止了搏動,自己“死”期也就到了。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說:救人一百次,不如幫他自救一次。
苦難的山尖是天堂
他4歲得了一場麻疹和強直性昏厥症;?歲患上了嚴重肺炎,46歲因牙床長滿膿瘡而拔掉幾乎所有的牙齒,爾後,又染上眼疾,接近失明;50歲後,關節炎、腸道炎、喉結核等等病禍就如同常客,頻頻拜訪他,最後,連聲帶也壞丁,隻好通過口型與外界交流。如此多的苦難,並沒有將他擊倒,相反,踏著人生這座苦難的大山,他一步步頑強地向上攀登,因為他知道,如若害怕苦難,屆服苦難而停止前行,他將立即被苦難掩埋。隻有爬上苦難的山尖,才能把苦難的大山踩在腳下,最終憑借它找到天堂。
為了盡快逃脫苦海找到天堂,他長期把自己囚禁起來,每天瘋狂練琴10到12個小時,忘記饑餓忘記病痛甚至忘記死亡。他全身每個細胞都成了音符,每根血管都流淌著音樂。他把苦難譜成曲,把病痛做成符,愛與痛的交織,生與死的纏綿,全部傾注到琴弦上,時而熱烈、時而悲壯、時而欣喜、時而哀傷,在他的魔指指引下,死神為之讓路,天堂之門為之洞開。
他12歲就舉辦首次音樂會,轟動輿論界。接著,周遊各國,琴聲傳遍歐洲大地。他的琴盧使盧卡觀眾為之瘋狂,宣布他為共和國首席小提琴家。他的琴聲使帕爾馬首席提琴家羅拉驚異得從病榻上跳下來,無顏收他為徒。到處傳說他的琴弦是用情婦的腸子做的,琴聲才魔力無窮。維也納一位盲人聽了他的琴聲,驚異地睜開眼睛,大呼:天才魔鬼。他不但用獨特的指法弓法征服了歐洲和世界,而且發展了指揮藝術,創作出《隨想曲》、《無窮動》、《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吉他演奏曲,他的琴聲不僅震撼了肖邦、司湯達、巴爾紮克等藝術大師,連歌德、李斯特聽後也大聲驚呼。
他和彌爾頓、貝多芬被並稱為世界文藝史上三大怪傑。
他僅活了50歲,死後還被搬遷了8次,但這一切絲毫沒有影響他的聲譽和崇高地位,人們將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帕格尼尼。
苦難並非絕境,隻要你頑強地攀登,爬上苦難的山頂,讓苦難變成墊腳石,你便到達了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