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也是這樣,誰家都會有一兩件大事小情。譬如,兒女婚嫁、生日慶賀,有多少人會來給自己捧場、獻賀禮、幫忙,則完全取決於自己的人緣。不考慮人緣因素而盲目地行動,一是過多的準備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經濟上的損失,二是自己準備不足,又可能使自己緊張忙亂。恰當地估計自己的人緣,依人緣進行周密的計劃與行動,才能使事情辦得圓滿。看對方的身份辦事
人雖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社會上,地位等級觀念使得人在某些方麵其實並不平等。所以,對方的身份、地位不同,我們說話的語氣、方式以及辦事的方法也應有異。這裏不是說我們要低三下四地去求人。職位低,人格不能低,“到什麼山,唱什麼歌,見什麼人說什麼話”。把別人的職位不放在眼裏,那也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對什麼人都是一視同仁,則可能會被對方視為沒大沒小、無尊無卑,尤其對方是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會認為你沒有教養,不懂規矩,因而肯定會不願幫你的忙或者有意為難你,這樣就可能阻礙自己辦事的路子,使所辦之事一波三折。
宋朝知益州的張詠,聽說寇準當上了宰相,對其部下說:“寇準奇才,惜學術不足爾。”這句話一語中的。張詠與寇準是多年的至交,他很想找個機會勸勸老朋友多讀些書。
恰巧時隔不久,寇準因事來到陝西,剛剛卸任的張詠也從成都來到這裏。老友相會,格外高興,寇準設宴款待。在郊外送別臨分手時,寇準問張詠:“何以教準?”問他對自己有何見教。張詠對此早有所考慮,正想趁機勸寇公多讀書。可是又一琢磨,寇準已是堂堂的宰相,居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怎麼好直截了當地說他沒學問呢?張詠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條斯理地說了一句:“《:霍光傳》不可不讀。”當時寇準弄不明白張詠這話是什麼意思,可是老友不願就此多說一句,言訖而別。
回到相府,寇準趕緊找出《漢書·霍光傳》,他從頭仔細閱讀,當他讀到“光不學亡術,諫於大理”時,恍然大悟,自言自語地說:“此張公謂我矣!”(這大概就是張詠要對我說的話啊!)當年霍光任過大司馬、大將軍等要職,地位相當於宋朝的宰相,他輔佐漢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學習,不明事理,寇準與他有某些相似之處。寇準讀了《霍光傳》,很快明白了張詠的用意,感到從中受益匪淺。張詠的委婉辭令,實在是高明。
聰明人都是懂得看對方的身份、地位來辦事的,這也是自己辦事能力與個人修養的體現,平常我們所說的“某某人會來事”,很大程度上就體現在“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才智上。這樣的人不隻領導器重他,同事也不討厭他,辦事的成功率當然要高。
看對方的性格辦事
各人性格不同,千姿百態。有的人喜歡聽奉承話,給他戴上幾頂“高帽”,他就會使出渾身力氣幫你辦事;有的人則不然,你一給他戴“高帽”,反而引起了他的警惕,以為你是不懷好意;有的人剛愎自用,你用激將法,才能使他把事辦好;有的人脾氣暴躁,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說理,跟他說話辦事就不宜拐彎抹角。所以,與人辦事,一定要弄清這個人的性格,依據他的性格采取不同的對策。
春秋時期,齊國有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三勇士,很得齊景公寵愛。三人結義為兄弟,自詡“齊國三傑”。他們挾功恃寵,橫行霸道,目中無人,甚至在齊王麵前也“你我”相稱。亂臣陳無宇、梁邱據等乘機收買他們,想借他們的勢力奪取政權。
相國晏嬰眼見這股惡勢力逐漸擴大,危害國政,暗暗擔憂。他明白奸黨的主力在於武力,三勇士就是王牌,屢次想把三人除掉。但他們正得寵,如果直接行動,齊王肯定不依從,反而會弄巧成拙。
有一天,鄰邦的國王魯昭公帶了司禮的臣子叔孫來訪問,謁見齊景公。景公立即設宴款待,叫相國晏嬰司禮;文武官員全體列席,以壯威儀;三勇士奉陪,威武十足,擺出不可一世的驕態。
酒過三巡,晏嬰上前奏請,說:“眼下禦園裏的金桃熟了,難得有些盛會,可否摘來宴客?”
景公即派掌園官去摘取,晏嬰卻說:“金桃是難得的仙果,必要我親自去監摘,這才顯得莊重。”
金桃摘回,裝在盤子裏,每個有碗口般大,香濃紅豔,清芳可人。景公問:“隻有這麼幾個嗎?”
晏嬰答:“樹上還有三四個未成熟,隻可摘六個!”
兩位國王各拿一個吃,佳美可口,互相讚賞。景公乘興對叔孫說:“這仙桃是難得之物,叔孫大夫賢名遠播,有功於邦交,賞你一個吧!”
叔孫跪下答:“我哪裏及得上貴國晏相國呢,仙桃應該給他才對!”
景公便說:“既然你們相讓,就各賞一個!”
盤裏還剩下兩個金桃,晏嬰複請示景公,傳諭兩旁文武官員,讓各人自報功績,功高者得食此桃。
勇士公孫捷挺身而出,說:“從前我跟主公在桐山打獵,親手打死一隻吊睛白額虎。為主公解圍,這功勞大不大呢?”
晏嬰說:“擎天保駕之功,應該受賜!”
公孫捷很快把金桃咽下肚裏去,傲眼左右橫掃。古冶子不服,站起來說:“虎有什麼了不起,我在黃河的驚濤駭浪中,浮沉九裏,斬驕龜之頭,求主上性命,你看這功勞怎樣?”
景公說:“真是難得,若非將軍,一船人都要溺死!”把金桃和酒賜給他。可是,另一位勇士田開疆卻說:“本人曾奉命去攻打徐國,俘虜五百多人,逼徐國納款投降,威震鄰邦,使他們上表朝貢,為國家奠定盟主地位。這算不算功勞?該不該受賜?”
晏嬰立刻回奏景公說:“田將軍的功勞,確比公孫捷和古冶子兩位將軍大十倍,但可惜金桃已賜完了,可否先賜一杯酒,待金桃熟時再補?”
景公安慰田開疆說:“田將軍!你的功勞最大,可惜你說得太遲。”
田開疆再也聽不下去,按劍大嚷:“斬龜打虎,有什麼了不起?我為國家跋涉千裏,血戰功成,反受冷落,在兩國君臣麵前受辱,為人恥笑,還有什麼顏麵立於朝廷上?”拔劍自刎而死。
公孫捷大吃一驚,亦拔劍而出,說:“我們功小而得到賞賜,田將軍功大,反而吃不著金桃,於情於理,絕對說不過去!”手起劍落,也自殺了。古冶子跳出來,激動得幾乎發狂地說:“我們三人是結拜兄弟,誓同生死,今兩人已亡,我又豈可獨生?”
話剛說完,人頭已經落地,景公想製止也來不及了。齊國三位武士,無論打虎斬龜,還是攻城掠地,確實稱得上勇敢,但隻是匹夫之勇。兩個桃殺了三個勇士。晏嬰就是抓住了他們不能忍耐徒有驕悍之勇的性格,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摸透對方的性格,才能為自己辦事找到突破口。投其所好,便可與其產生共鳴,拉近距離;投其所惡,便可激怒他,使其所行按自己的意願進行。無論跟什麼樣的人辦事,我們都應首先摸透對方的性格,這樣辦事才能成功。摸透對方心理辦事兵法上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辦事也是一樣,單單“知己”,認識自己的能力、地位、人緣還不夠,還要做到“知彼”,了解交際對象,了解對方的性格、身份、地位、興趣,然後投其所好,避其所忌,攻其虛,得其實,這樣辦起事來才能穩操勝券。
具體來說,我們應掌握如下應付各類人群的方法。
1.應付口蜜腹劍的人
如果他是你的老板,你要裝得有一些癡呆的樣子。他讓你做任何事情,你都唯唯諾諾滿口答應。他和氣,你要比他更客氣。他笑著和你談事情,你笑著猛點頭。萬一你感覺到,他要你做的事情實在太毒了,你也不能當麵拒絕或翻臉,你隻能笑著推諉,誓死不接受。
如果他是你的同事,最簡單的應付方法是裝作不認識他。每天上班見麵,如果他要親近你,你就找理由馬上閃開。盡量避免和他共事,萬一避不開,就要學著寫日記,每天檢討自己,留下工作記錄。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隻要注意三點:首先找獨立的工作或獨立工作位置給他,其次不能讓他有任何機會接近上麵的主管,最後對他表情保持嚴肅、不帶笑容。
2.應付吹牛拍馬的人
如果他是你的主管,表麵上你要和他搞好關係,他吹牛拍馬對你無害。當他是你的同事時,你就得小心了,不可與他為敵,也沒有必要得罪他,平時見麵還是笑臉相迎,和和氣氣。如果你有意孤立他或者招惹他,他就可能給你使絆子。如果他是你的部下,你要冷靜對待他的阿諛逢迎,看看他究竟是何居心。
3.應付挑撥離間的人
同樣是一張嘴巴,有人用來吹牛拍馬,有人用來諷刺損人,有人用來挑撥是非、離間同仁。吹牛拍馬是不損人但利己;尖酸刻薄是既損人又不利己;挑撥離間是將公司弄得亂七八糟人心惶惶,變文明為野蠻,人人自危。
喜歡挑撥離間的人,給公司帶來的殺傷力非常大而且迅速,隻要一不注意或處理不當,他便可以使整個環境烏煙瘴氣。應付這類型的人,沒有什麼好的辦法,隻能防微杜漸,最好不讓這類人進入公司或部門,或一有發現就予以製止或清除,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挑撥離間型的人做了你的老板,你首先要注意的是謹言慎行,和他保持距離,在公司內建立個人信譽。萬一有一天,有什麼是非發生,你得盡量化解,寬心忍耐,同時要保持著“能做就做,不能做就走”的寬廣心胸。
如果這種人做了你的同事,你除謹言慎行及與他保持距離外,最重要的是你得聯絡其他同事,建立聯防及同盟關係,將他孤立起來。如果他向任何人挑撥或離間,都不要為之所動。
如果他是你的部下,那你就要想辦法弄走他、孤立他。如果你不先下手,那他就會孤立你、弄走你。
4.應付雄才大略的人
這一類型的人,胸懷大誌,眼界開闊,而不計較一些小的得失。他在工作時,不忘充實自己及廣結善緣。除了完成自己的工作外,他也會幫助別人和指導同事。
不論他在公司中的資曆有多老,甚至他已成為組織中的正式主管,他都能在極自然的狀況下影響別人,控製群體的行為。俗語所說的“虎行天下吃肉”,指的大概就是這種人。
雄才大略的人,見識往往異於常人,思考邏輯方式也有個人特色。他在時機不成熟時,可以忍耐,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時機成熟,他奮臂而起,如大鷹衝天,讓人刮目相看。
不是每一個雄才大略的人,都能成大功、立大業。但是,做人處事自有風格,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是他的本色。
遇到有雄才大略的老板,你是幸運的。你無妨亦步亦趨,片刻不相離,他晉升你也跟著晉升。碰到這種老板,你要虛心地向他學習。
有雄才大略的同事,如果大家利益一致,大可共創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如果一山不容二虎的話,你最好各取所需,各享盛名,而得其利。如果行不通的話,你就全心全意地幫他成功,自己多少也留下“藺相如”的美名。
有了這種部下,你應有自知之明。知道他終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定會超過你。你不妨虛心地接納他,給他實質的資助與肯定,這種方法在人際關係上稱為感情投資,到時候一定是有利潤的。根據對方的具體情況辦事。有一天,你去找你的上司,請他出麵幫助你辦某件事。
平常你的上司身體健康,精力充沛,在工作上也頗得心應手,公司內的人都認為他很有前途;可是這一天,他顯得心神不定,很可能是家中發生了問題。
他雖不說出來,一直在努力地抑製,可總會在臉上流露出苦惱的表情,為了不讓部下知道,他表麵極力裝得若無其事。午餐後,他用呆滯的眼神望著窗外,此時,他那迷惑惘然的臉色,已失去了往日的朝氣。你對這種微妙的臉色和表情這變化,不能不予以注意。你應盡你最大的設想,找出領導真正苦惱的原因,並對他說:“經理,家裏都好嗎?”以隨意問安的話,來開啟他的心靈。
“不!我正頭痛呢,我太太突然病倒了!”
“什麼?你太太生病了!現在怎麼樣?”
“其實需要住院,醫生卻讓她在家中療養。太太生病後,我才感到諸多不便。”
“難怪呢!我覺得經理您的臉色不好,我還以為你有什麼心事,原來是你太太生病了。”
“想不到你的觀察力這麼敏銳,我真佩服你。”
如果他一麵說著,一麵臉上露出從未有過的笑容,你此刻可以知道你成功了。在人最需要的時候去安慰他,這才是做同事的人應有的體諒和善意。上司由於悲傷,心靈呈現出較脆弱的一麵,我們更不應再去刺激他,而應當設法讓他悲傷的心情逐漸淡化。上司的苦惱,在尚不為人知曉前,你應主動設法了解。自然,從此以後,上司會對你刮目相看。
視對方的情況辦事,還有重要的一條是不能犯忌,如果犯了所求對象的忌諱,恐怕該成的事也難辦成了。
對性格外向、愛好交際的人,在辦公室與他們談話一般不會有什麼副作用;而對性格內向、膽小怕事、敏感多心的人則容易產生副作用,此時,就應當換個環境,在室外、院子裏隨便談心,才容易達到說服的目的。
托人辦事時如果一味地談自己的事,並不停地說“請你幫忙,拜托了”之類的話,會讓人感到不耐煩。
假如我們想把自己的請求向對方說明,就應該先擺出願意聽取對方講話的姿態來,有傾聽別人言談的誠意,別人也才會願意聽說話。
談話的話題應該視對方的情形而定。再好的話題,若不能符合對方的需要,就無法引起對方的興趣,最好是想辦法引出彼此共同的話題來,才能聊得投機,然後再設法慢慢地把話題引入自己所要談論的範圍裏。
在日常談話中,一般人都是說些身邊瑣事,這或許是想向對方表示親切。在正式交談中,我們盡量不要把老婆、兒女當作談資,否則會給人一種婦道人家的感覺。
談話先從政治、經濟等比較嚴肅的題目開始,然後再涉及文學、藝術、個人的興趣方麵等比較輕鬆的話題。將自己的觀點、見解公布出來,使得彼此都能有共同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談話。
一個善於辦事的人,一定很注重禮貌,舉止穩重,態度溫和,言詞中肯動聽。這樣,雙方就能談得投機,你托辦的事自然也易辦成。
所以要使對方對你產生好感,必須言詞和善,講話前先斟酌思量,不要想到什麼說什麼,這樣會引起別人皺眉頭,自己卻還不知道為什麼。心直口快的人平時要多培養一下自己的深思慎言作風,切不可不看周圍是何處脫口而出,這樣會影響到自身的形象和辦事的效果。說話要看對象說話不看對象,不僅達不到托人辦事的目的,往往還會傷害對方;反之,了解了對方的情況,即使發表一些大膽的言論,也不會給對方造成傷害。
《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故事:有個叫許允的人在吏部做官,提拔了很多同鄉人。魏明帝察覺之後,便派虎賁衛士去抓他。
將要出門的時候,他的妻子趕出來告誡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
於是,當魏明帝審訊許允的時候,許允直率地回答說:“陛下規定的用人原則是‘舉爾所知’,我的同鄉我最了解,請陛下考察 門是否合格,如果不稱職,臣願受處罰。”
魏明帝派人考察許允提拔的同鄉,他們都很稱職,於是將許允釋放了,還賞了他一套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是根據封建王朝製定的個人薦舉製的任官製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理”相爭,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談話對象的身份來選擇談話內容的絕好例子。
與領導說話或是探討工作,就應該盡量用請教的語氣。向領導多請教工作方法,多討教辦事經驗,他會覺得你尊重他、看得起他。所以,在工作中,在辦事過程中,對於某些不太清楚的地方,我們應主動去請示領導:“關於這事,我不太了解,應該如何辦?”或“這件事依我看來這樣做比較好,不知局長有何高見?”如此一來,我們不但會減少錯誤,當領導的也會感到自身的價值。有了他的指導和支持,我們後麵的事情就好辦得多了。
與人交談不但要看對方的身份、地位,還要看對方的性格、興趣、愛好、長處、弱點、情緒、思想觀點等。針對別人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說話方式,這樣才有利於解決問題。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鬼穀子曾經精辟地總結出與各種各樣的人交談的辦法,其主要意思是說:和聰明的人說話,需憑見聞廣博;與見聞廣博的人說話,需憑辨析能力;與地位高的人說話,態度要軒昂;與有錢的人說話,言辭要豪爽;與窮人說話,要動之以利;與地位低的人說話,要謙遜有禮;與勇敢的人說話,不要怯懦;與愚笨的人說話,可以鋒芒畢露;與上司說話,需用奇特的事打動他;與下屬說話,需用切身利益說服他。
下麵列舉9種類型的人和與他們交流的方法。
1.死板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就算你很客氣地和他打招呼、寒暄,他也不會做出你所預期的反應來。他通常不會注意你在說什麼,甚至有可能根本沒聽進去你講什麼。
我們和這種人交際,剛開始多多少少會感覺不舒服。遇到這樣的人,你就要花些時間,仔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從他的言行中,找出他真正關心的事來。你可以隨便和他閑聊,隻要能夠使他回答或產生一些反應,那麼事情也就好辦了。接下去,你要好好利用此一話題充分發揮,引誘他開始表達自己的意見。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感興趣、關心的事,隻要你稍一觸及,他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地說下去。
2.傲慢無禮的人
有些人自視清高、目中無人,時常表現出一副“唯我獨尊”的樣子。這種舉止無禮、態度傲慢的人,實在叫人看了生氣,也是最不受歡迎的典型。但是,當你不得不和他接觸時,你要謹慎地對付他。
對付這一類型的人,說話應該簡潔有力,最好少跟他噦唆。你要盡量小心,以免掉進他的圈套裏去。
不要認為對方客氣,你就禮尚往來地對待他。其實,他的客氣多半是缺乏真心誠意的。最好在不得罪對方的情況下,言詞盡可能簡省。
3.沉默寡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