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選擇自己的路(3 / 3)

至於和決定時間的快慢沒有關係的“最佳時機”,則可能在電影小說裏出現得比較多。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像是買賣股票、投資房地產、期貨買賣等。這些理財投資的決定,最大的關鍵和效益點都在於做決定的“時機”,而不是“時間”。

假如你看上了一套音響,外型和功能都很滿意,就是價格太貴了點。這時銷售員一再催你趕快買下來,並煞有介事地說如果等這批賣完,以後再想買就沒有了。這時,你可以先把銷售員的話當作耳邊風,因為買音響沒有時間上的限製(除非你不買會度日如年)。你最好多逛幾家店去比較一下,或者多看看報紙雜誌有沒有相關的信息。最重要的是,你要注意最近有沒有哪家電器連鎖店有特價打折活動,如果有,店家開始特價折扣活動的那一天,就是你的“決定時機”了。至於這個決定時機是不是獲益最大的“最佳時機”,那就要看你的時間考慮了。如果你可以等個兩三年再買,那麼你的“最佳時機”可能足兩三年後;如果你設定近期內需要這套音響,那麼你的“最佳時機”就是這次的決定了。

由此可知,有些決定又不能等,有些決定是急不得的。第一時間就是你做決定的時間依據,有了這一依據,你才不會白忙一場,弄得賠了夫人又折兵。不得已時要棄車保帥

從“細節決定成功”這一點來說,人生中的每個決定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有一天同時有好幾個問題出現,而且同時要你做決定時,你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請你選定一個最重要的決定,然後集中火力去做。其他的決定或許對你也很重要,可是你一次隻能做一個決定。因此,其他決定就隻能擺在第二順位,如果時間不允許,那就放棄吧!這就是所謂的“棄車保帥”戰術。

例如,你正在做菜,湯煮沸時,樓下正好有人按門鈴,而你的孩子也正巧在這個時候打破一個杯子,手被劃破了,血流不止。

這個時候,你必須選擇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先去處理這個問題,再處理第二個問題。也就是說,在第一時間裏,你隻能決定一件事情。

此時你一個人在廚房,同時聽到孩子的哀叫聲和門鈴聲,你應該先把煤氣灶上的火關掉,接著去看孩子出了什麼問題,最後再去開門,看看是誰在按門鈴,就算叫門的人等得不耐煩走掉了也沒關係。

像這樣的先決定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其他的不是排在第二順位就是放棄的做法,就是“棄車保帥”戰術的一個典型例子。

讓我們再深入地分析一下這個例子,先處理已沸騰的熱湯是個正確的決定,因為不管孩子有什麼問題,一旦沸騰的湯水澆熄爐火,就很可能使煤氣外濺,造成煤氣中毒或爆炸等更大的危險。更何況,關掉煤氣所花費的時間短到基本不會妨礙對小孩的照料。

通常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時間讓你思考的或許隻有幾秒鍾,如果你下意識裏沒有這種“棄車保帥”的反射模式,加上又急又慌亂,就很容易把事情搞得一團糟,甚至釀成悲劇。有些火災或煤氣外濺的慘案,都是家庭主婦在麵對這類同時而來的問題時,慌了手腳造成的。因此,不管你麵對的問題有多重要、多緊急,你一定要先決定最重要的事項,這樣才能將損失減至最低,或將收益升到最高。別為小事傷腦筋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成功的人在於能夠運用有限的精力創造無限的利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煩心的事,在麵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時,千萬不要做一些對思考無益的行為,這會白白浪費你的精力。

有些人一遇到問題,不是針對問題本身去分析、判斷,反而繞著圈子,或者直嚷著“悔不當初”,或者急於“翻舊賬”、放“馬後炮”,說什麼早知道會這樣之類的於事無補的風涼話。最糟糕的是,某些人不正麵去解決問題,就隻知道忙著推卸責任,把過錯歸咎給別人。

其實,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我們要根據問題本身去做出合理的判斷和選擇,決定下一步驟該怎麼做,才能解決事情或是把損失減到最小。一味地翻舊賬、推責任,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浪費大量的腦力和精神,就算最後你想靜下心來做決定時,估計你也已經精疲力竭。

為什麼會有這種不針對問題、拚命浪費精力的現象發生呢?根據國外心理學家的研究顯示,對自我能力比沒有信心的人,在遇到事情和問題時,有的人會推掉問題的核心、先用模棱兩可的事情和說法來模糊問題本身。換言之,這些人事實上是對自我缺乏信心,自覺沒有能力去做決定、解決問題。但是,情勢又不允許他們逃避,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遇到問題,就用各種迂回的手段來模糊問題焦點,希望能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心想反正過一陣子,大家就會忘記了。這種故意浪費精力在不相幹的事物上,做一些沒有建設性的思考的行為,事實上是一種有意圖的逃避。

我們的精力有限,就算傾注全部的精力來做出決定,在品質及各方麵的考慮上尚有不完善之處,更何況浪費這麼多無謂的精力,這當然做不出什麼具體有建設性的決定了。

如果你想有效地做出一些好決定,在麵對一個複雜的問題時,就一定要事先規劃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需要去考慮、分析的事項有十件,你就要把幾個對決定影響不大或是沒有建設性的事項刪除,不要多費精力去思考那些無關緊要的問題,把剩下的精力用在幾個關鍵重點上,這樣成功做出好決定的幾率才會增加。

比方說,有一天你開車上街,不小心撞到別人的車,對方下車要找你理論。這時候,你不要再去怪自己太不小心;或是怪上個星期小張向你借車,弄鬆了刹車沒修好;也不要怪交通太亂 ..你應該集中精神決定下一步該怎麼做,不管誰對誰錯,不管對方是凶神惡煞還是想恐嚇勒索,你應該盡快做出決定,通知交通警察來處理,接著通知保險公司前來幫你處理理賠事項,這些事情都比任何埋怨與責怪來得重要。否則,你越是不敢麵對問題、東拉西扯,就越事情解決不了,搞不好還會惹出是非。

事實上,每個人的聰明才智都差不多,那些成功的人都是充分運用精力去有效思考的人。

或許你以前不會很在意精力運用這回事,認為精力規劃不霞要,那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一些繁雜瑣碎的問題,或麵臨要一個人做出決定的機會。一旦等你遇到這種大場麵,你沒有習慣規劃精力資源,就可能會做不出決定。就算你草率做出決定,它也不會是個好決定。

不要認為我們的精力是無窮盡的,電腦需要電力,我們的大腦也需要能量。盡全力掌握有限能量才是做出好決定的關鍵。不做選擇也是一種選擇。如果你遇到一些問題真的很棘手,無法給自己一個時限去做決定,在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把眼前暫時解決不了、又不能丟掉的棘手問題先擱在一旁,等有空再回來好好“研究”。

事實上,這也是政府官員和一些企業高級主管在麵對重大政策或重大問題無法解決時,最常用的一種處理模式。對於某些問題來說,這種“再研究決定法”是有其存在必要的,而且是相當有用的,它並非是一種敷衍推脫的借口。

“再研究決定戰術”在決定的目標上是以“決定的品質”為主要考慮的,而以時間或是其他因素為第二目標。這也就是說,寧可多花一些時間,或者不計物資成本,也一定要把這個決定做到盡善盡美為止。通常這類決定,都是關乎眾人利益,或是對社會、組織有非常深遠影響的重要決定。因此,即使時間不多,你也不能忽略“決定的品質”。

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這類“決定品質”重於“時間成本”和“其他決定成本”的決定時,你就可以運用這招“再研究決定戰術”來處理。

例如,你想換個房子,這對整個家庭,不管是家裏的老老少少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你要考慮到你和太太上班的便利性、孩子上學的問題,還有老人需要戶外活動的空間,像是公園、社區活動中心等。對於這樣一件影響重大的事,你不僅是急不得,而且在沒有達到一定品質時,一定不能妄下決定。因此,這個決定寧可從長計議、謹慎研究,花再長的時間也無所謂。否則,沒有考慮清楚就貿然搬家,到時後悔也來不及了。如果你搬家是因為工作的關係,而且有時間上的限製,那麼你就不適用采取“再研究決定法”了。

“再研究決定戰術”是專門處理一些疑難雜症的招術,就算這個方法到最後實際解決問題的比率不高,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是因為,需要再研究的棘手問題總是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研究後,你才會發現這個問題根本“無解”。此時,你就要把這個問題列為“放棄決定法”的範圍,決定放棄它。

這是處理所有問題的基本程序。表麵上看來,“再研究決定法”沒有什麼效率,可事實上,它幫你把那些根本就不可能短時間內解決的惱人問題,全部“打包”處理,讓你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那些有時效性或是較容易解決的問題。否則,你一天到晚忙於這些瑣事之間,該研究的事情不研究,該放棄的垃圾不放棄,這勢必會影響到你目前的生活品質。該放就放,避免骨牌效應

如果你遇到一些問題,真的是怎麼苦思也無法做出決定時,那就不妨放棄這些問題吧!比如你想獨自出國去玩,你就必須決定行程、時間和經費,可之前你根本沒出過國,對一切事宜一無所知。在這個時候,你可以選擇放棄獨自行動,請有經驗的朋友陪同或是幹脆加入旅行團,不要在這個問題上麵白費心思。

再比方說,或許生活中有人會催你趕快做一個決定,像是魚比較好吃,還是牛肉比較好吃?或是爸爸比較好,還是媽媽比較好?這種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你會如何回答呢?那就瀟灑地放棄吧!因為,兩個不同的東西如何做比較?比較之後又有什麼意義呢?

有時候,對有些決定你知道如何去計劃,可是這個決定的目標太大,或者成本太大,很不合效益,你就根本不需要浪費時間和精力去做這種“不可能成功”的無聊決定。

再比方說,有人提議要你加入一部電影的製作工作,對方預計電影製作費要募款高達幾億元人民幣以上,並打算行銷全球,甚至可能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名利雙收。

在理論來講,是有可能達到這種境界的,但實際上卻有太多的變數。光是製作費的募款就很難達成,幾億元並不是一筆小數目;再說就算有了這筆錢,也不見得能拍出叫好又叫座的好片;即便是拍出了好片也不見得可以行銷全球,更不用說進軍奧斯卡。

由於這個計劃的成本過高且變數太大,遠遠超出我們可以掌握的範圍,因此與其花時間和精力去決定,還不如放棄它,這才比較實際一些。

“放棄決定戰術”是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但是人們在使用它時一定要有良好的判斷能力和果斷的意誌,否則將分不清什麼該放棄,即使知道要放棄又舍不得,這些都是失敗的前兆。

事實上,人生最難的就是“割舍”;而相對地,人生最高境界在於“易舍處,舍得;難舍處,亦得舍得”的精神。在此奉勸讀者們,當舍則舍,不要留一大堆垃圾在身邊,浪費我們有限的腦力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