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把眼光對準鏡子(2 / 3)

以學曆來說,每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有的人受過高等教育,有的沒受過高等教育;即使同是高等教育,也會有高低層次之分,如有學十、碩士和博上;所上學校的等級也不一樣,有的畢業於清華、北大,有的畢業於一般大學。當然學曆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真正水準,但它可以從一個側麵反映一個人所學知識的多少及具有的專業特長,因此,這也是評價自身的客觀標準之一。

其次是智力。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分為五種類型:智力超常和低常者各占1%,智力偏高和偏低者各占19%,智力中等者占60%。一一位心理學家對一所大學的學生的開發思維能力進行研究,從流暢性、變通性和獨創性三個方麵評價,發現學生之間有明顯的差異。通過和周圍人比較,我們可以了解自己的智力情況。如你的學習與工作成績在全班或單位裏屬佼佼者,說明你的智力起碼在正常以上,這樣你就不必害怕到一些競爭力強的行業和單位中找工作或創業了。

還有一些非智力因素也是認識自我的重要環節,如一個人的氣質、意誌和風趣等均屬於非智力因素的範疇。我們常看到這樣一種情況:具有同等智力和學曆的人,在外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性格溫順、易受幹擾者,往往終生沒有什麼發明、發現和創·造,而性格怪僻、固執和多疑者的創造性捷報卻紛至遝來。導致這種結果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前者的性格與所從事的工作不適應,後者的性格與所從事的工作比較適應。前者能較好地處理家庭和同事之間的關係,如在服務行業或醫護行業,他們可能會成為出色的服務員或白衣天使,而在科技研究領域卻可能一事無成,因為從事科學研究需要的是冷靜的批判、獨立的思考、精細的觀察和堅持不懈的探索,這些與學曆和智商無關,對個人的成功卻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每個人的性格、氣質都有所長,也有所短。多血質的人活潑易動,膽汁質的人動作迅速敏捷,黏液質的人穩定持重,抑鬱質的人細心謹慎。一般來說,具有開朗、活潑、熱情、溫和性格氣質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於演藝、社交和服務性行業;多疑好問、深沉嚴謹和求實性格氣質的人,比較適於科研和醫學。外科醫生需要的是大膽、沉著,企業管理者需要和氣、謹慎,好強多思,能幹而又持重。

總之,我們要全麵了解、認識自己,客觀、正確地評價自己,這樣才有可能在選擇工作或創業的時候,尋找到自己在社會坐標係中的恰當位置,既能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又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從而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夢想。撥開迷霧審視自己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存的價值觀,但這種價值觀因為個人家庭背景、文化素養、思想抱負、性格特征及環境變遷等因素的先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認識自己就是要找出自己真正個性、特質與需求,讓自己對準喜歡自己,活出真正的自我。有些人的價值觀是犧牲奉獻,有人鏡子則是追求卓越,有人將享受人生作為安身立命的所在,還有人則是混沌一片,模糊清,人雲亦雲,不知所謂。

不過價值觀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人生際遇的不同而產生今非昔比的大逆轉。

譬如說,你是一個正義感十足、是非觀念非常強烈的正直之人,但是在工作崗位上,你會不會明知不是好事、有違自己的價值觀,卻礙於主管或老板的命令以及社會習俗的壓力,隻好隨波逐流,委屈遷就?

假如你是一個認真努力、潔身自好的專業人士,但你所在的辦公室文化卻是吹牛拍馬、諂媚打諢當道,那麼你會同流合汙、改變自己的追求和理想嗎?

如果每一日都風平浪靜、陽光燦爛,那麼認識自己一點也不困難。而生活總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不確定性,個人也會在其中隨之做出各種改變,所以千萬不要把認識自己看得太簡單。如果很容易就把自己看透,豈會有精彩紛呈、變幻莫測的人生?自己的生活觀念雖然可以隨時改變,但生命價值觀卻是安身立命的重要方向,不能輕易動搖。

為了要探尋自己的生命價值,避免自己長期處於混沌的迷霧之中,一定要經常審視自己,認清內在的自己是何等模樣,是人雲亦雲,是剛愎自用,是見風轉舵,還是小明是非?並清楚地描繪出自己的特質所在。如果我們不能認真看清楚自己真正的本質及麵目,在關鍵時刻就往往會因為無法自持而卷入難以自拔的心靈黑洞之中。

《伊索寓言》中有一則關於鄉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鄉下老鼠寫了一封信給城市老鼠,信上這麼寫著:“城市老鼠兄,有空請到我家來玩。在這裏,可享受鄉間的美景和新鮮的空氣。過著悠閑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後,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動身前往鄉下。到那裏後,鄉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麥和小麥,放在城市老鼠麵前。城市老鼠不屑一顧地說:“你怎麼能夠老是過這種清貧的生活呢?住在這裏,除了不缺食物,什麼也沒有,多麼乏味呀!還是到我家玩吧,我會好好招待你的。”鄉下老鼠於是跟著城市老鼠進城去了。

鄉下老鼠看到那麼豪華、幹淨的房子,非常羨慕。想到自己在鄉下從早到晚,都在農田上奔跑,以大麥和小麥為食物,冬天還得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糧食,夏天更足累得滿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來'自己實在太不幸了。聊了一會兒,他們就爬到餐桌上開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的一聲,門開了,有人走了進來。他們嚇了一跳,飛也似把眼光的躲進牆角的洞裏。對準鄉下老鼠嚇得忘了饑餓,想了一會兒,戴起帽子,對城市老鏡

子鼠說:“還是鄉下平靜的生活比較適合我。這裏雖然有豪華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緊張兮兮的,倒不如回鄉下吃麥子來得快活。”說罷,鄉下老鼠就離開都市回鄉下去了。

不同個性、習慣的老鼠,有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它們都曾經對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它們最後還是都回歸到自己所享受的生活裏。馬爾登指出:“我們在構築自己的目標的時候,也要充分考慮自己的個性、習慣。”

人一旦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就會發掘出獨特的生存價值,不但義無反顧地全身心投入,而且會忘記過去在工作、生活以及人際關係方麵的煩惱與挫折。

就算我們一時無法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那不妨去找一些可以替代的事情來做。許多人參加義工慈善活動足因為自己願意去做,也有些人覺得幫助他人能夠讓自己享受生存價值的喜悅,因此他們樂此不疲。

一義工活動時,輕而易舉就能感受到自己被他人需要以及自己生存的意義。哪怕這種感覺隻是一點點,隻要有人能夠和自己一起分享,就是最美、最好的經驗。

每天我們都在為生存和理想奮鬥,為處理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而焦頭爛額。你可曾想過,與其每天愁眉不展,憂心忡忡,還不如多做一些有助於社會和人類的事,這樣不僅可以給別人帶來歡樂,自己也會體驗到幸福。找到長處易成事

愛因斯坦在20世紀50年代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請他去當以色列的總統。出乎人們意料的是,愛因斯坦竟然拒絕了。他說:“我整個一生都在同客觀物質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也缺乏經驗來處理行政事務及公正地對待別人,所以,本人不適合如此高官重任。”可見,智力超凡的愛因斯坦是有自知之明的。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經商,第一次他進行打字機的投資,因受人欺騙賠進去19萬美元;第二次辦出版公司,因為是外行,不懂經營,又賠了10萬美元。兩次共賠將近30萬美元,他不僅把自己多年心血換來的稿費賠個精光,而且還欠了一屁股債。

馬克·吐溫的妻子奧莉姬深知丈夫沒有經商的才能,卻有文學上的天賦,便幫助他鼓起勇氣,振作精神,重新走創作之路。終於,馬克·吐溫擺脫了失敗的痛苦,在文學創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成事的訣竅就是經營自己的長處。經營自己的長處能給你的事業增值,而經營自己的短處會使你的事業貶值。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寶貝放錯了地方便是廢物。”

一個人竭盡全力去做一件事而沒有成功,並不意味著他做任何事情都無法成功。他可能選擇了不合天性的職業,這就注定他難以出人頭地。

洛威爾說:“做我們的天賦所不擅長的事情往往是徒勞無益的,在人類曆史上因為做自己所不擅長的事情而導致理想破滅、一事無成的例子舉不勝舉。”

隻有你的天賦與個性完全和手頭的工作相協調,你做起來才會得心應手。除非你愛自己的工作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否則,你肯定還沒有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

在某一段時間裏,你也許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並為此苦惱,但是,你要盡早使自己從這種狀態下解脫出來。英國散文家托馬斯·卡萊爾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要數那些說不清自己究竟想做什麼的人。他們在這個世界上找不到適合他們幹的事,簡直無處容身。”

莫裏哀和伏爾泰都是失敗的律師,但前者成了傑出的文學家,而後者成了偉大的啟蒙思想家。卡萊爾說:“發現自己天賦所在的人是幸運的,他不再需要其他的福佑。他有了自己命定的職業,也就有了一生的歸宿;他找到自己的目標,並將執著地追尋這一目標,奮力向前。”

要選擇好工作,首先要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我喜歡做什麼?我最擅長什麼?”一個人如果能夠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事業的目標,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勞,他也總是興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難重重他也絕不灰心喪氣,而去想辦法,百折不撓地去克服它。如果你喜歡你所從事的工作,那麼,即使你工作的時間很長,你也不會覺得是在工作,反倒像是在做遊戲。

愛迪生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幾乎每天在實驗室裏辛苦工作1 8個小時,在裏麵吃飯、睡覺,但他絲毫不以為苦。”我一生中從未做過一天工作,”他宣稱,“我每天其樂無窮。”樂在其中,難怪他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很多人往往一時很難弄清自己的興趣所在或擅長什麼,這就需要你在實際中善於發現、認識自己,不斷地了解自己,如此才能取長避短,進而成就大事。

作家斯貝克一開始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會成為作家,曾幾次改行。開始,因為身高優勢,他愛上了籃球運動,成了市男子籃球隊隊員。因為球技一般,年齡漸長,他又改行當了專業畫家。他的畫技也無過人之處,他給報刊繪畫時,偶爾也寫點短文,終於發現自己的寫作才能,從此走上了文學創作的道路。

幾乎每一個人在小時候都會被問到:“你長大了要做什麼?”“要當科學家”、“要當文學家”、“要當歌星”、“要當總統”……旦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兒時的夢想就像美麗的肥皂泡一樣破滅了。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其實,能否找到自己最感興趣又最能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往往決定著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然而許多人既不知道自己對什麼最感興趣,又不知道自己的特長是什麼,因而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最適合自己。曾經有位中學生向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請教成功的秘訣,蓋茨說:“做你所愛,愛你就做。”。

大凡成大事者,成功的關鍵都是掌握了自身的優勢,並加倍強化這種優勢,完全投入到自己所喜歡的項目之中,將這種富有特長的興趣愛好發揮到極致。

因此,年輕人在選擇事業時,不要問自己可以賺多少錢或可以獲得多大名聲,而應該問自己哪些工作自己最感興趣且可以最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潛能,要選擇那些能促進自己的發展、使自己雄心勃勃、將來會有所成就的事業。明確自己的職業定位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人才教授指出,職業定位可以分為以下五類。

第一類為技術型。持有這類職業定位的人出於自身個性與愛好考慮,往往並不願意從事管理工作,而是願意在自己所處的專業技術領域發展。過去我國沒有專業經理的時候,經常將技術拔尖的科技人員提拔到領導崗位,但他們本人往往並不喜歡這個工作,更希望能繼續研究自己的專業。

第二類為管理型。這類人有強烈的願望做管理人員,同時經驗也告訴他們,自己有能力獲得高層領導職位,因此他們將自己的職業目標定為擔負相當大職責的管理崗位。成為高層經理需要的能力包括三方麵:①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充分或情況不確定時,判斷、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②人際能力:影響、監督、領導、應對與控製各級人員的能力;③情緒控製力:有.能力在麵對危急事件時,不沮喪、不氣餒,並且有能力承擔重大責任,而不被其壓垮。

第三類為創造型。這類人需要建立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如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產品或工藝、自己的公司或是能反映個人成就的私人財產。他們認為隻有這些實實在在的事物才能體現自己的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