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協作是高效團隊之魂:(1 / 3)

第五章 協作是高效團隊之魂:

力量集中,1+1>2

麵對快速變化的環境,要想在紛繁複雜的競爭中占有優勢,對於企業來說,團隊協作確實是一項行之有效的工具。一個人再完美,也隻是一滴水:一個優秀的團隊,才是大海。

職揚之中,成功與效率的獲得,永遠離不開團結與一致性。對於任何一家企業而言,如果人心所向,眾誌成城,就會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成功:而團結協作的員工,也會因此而收獲人生的蓬勃發展。

合作與事業成功緊密相連

沒有人能夠獨自成功。——鬆下幸之助

任何一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都需要來自員工的精神力量。無數的個人精神,凝聚成一種團隊精神,這家企業便能興旺發達,基業長青。

在當今世界,對於任何一種工作,對於任何一家企業,合作都是一種必然趨勢。從海爾到華為,從星巴克到微軟,那些業績長青的企業都具有共創卓越的團隊意識,甚至可以說,是否擁有這種團隊精神已經是企業能否持續發展的根本。

微軟前總裁比爾·蓋茨說:“如果有一個天才,但其團隊精神比較差,這樣的人微軟堅決不要。微軟需要的不是某個人鶴立雞群,而是攜手共進。”

微軟公司中有數以百計的“富翁員工”在賺取百萬身價以後,卻仍繼續留在微軟“賣命”工作。很多人都認為在微軟這樣一家大公司,員工的待遇一定非常好,所以員工們才不願意離開。實際上,微軟公司的工作條件並不安逸;相反,工作強度常常比同行業的其他公司要大得多。在微軟,一周要工作60個小時是常事;在主要產品推出的前幾周,工作時數還會過百。微軟公司的津貼也並不比同行業的其他公司高很多,甚至顯得有點吝嗇。據該公司的一位前任副總裁透露,多年以來,董事長比爾·蓋茨因公出差時,總是自己開車去機場,而且坐的是經濟艙。

那麼,是什麼神奇的吸引力,使這些“百萬富翁”在取得經濟獨立後仍然如此賣命地工作呢?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完全超越了自我的團體意識。

比爾·蓋茨在談到微軟員工的團體意識時,說了一段耐人尋味的話:“這種共創卓越的團隊意識,營造了一種刻苦向上的創造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員工的開拓性思維不斷湧現,使他們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

微軟人認為,他們不屬於自己,而是從屬於某種特別的東西——“微軟”這個團體。微軟公司在開發Windows2000係統時,動員了超過3000名研發工程師和測試人員,寫出了5000多萬行代碼。這便是高度統一的團隊精神的最好寫照。每一項工作,都是一個係統工程,如果沒有全部參與者的默契與分工合作,這項工程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正是共創卓越的團隊意識和精誠合作的企業文化,使員工們能夠在享有公司的全部資源的同時,還擁有了能夠使自己大顯身手、發揮重要作用的小而精的班級或部門,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而能使這些主見變成現實的則是團隊合作。

展望全球,世界500強公司都在著力追求和培養把個人的創造力融於集體協作中的團隊精神。如今,在現代企業的運作中,規模越來越大,涉足的行業麵越來越寬,聘用的員工越來越多,所麵臨的環境和問題也隨之越來越複雜。麵對難以預見的大量問題,錯綜複雜的各種關係,已不是個人或幾個人憑借一己之力所能夠勝任的。

麵對這種形勢,對於企業而言,建立一個目標一致、分工明確、組織有序的團隊,通過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才能夠創造出高質量的產品與高質量的服務;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合作力量,才能適應急劇變化的環境及日趨激烈的競爭。一個重視團隊精神的企業,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常勝的記錄。否則,別說發展,生存都將是問題。

因此,隨著形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企業在招聘員工時,都將能否“崇尚團隊合作、善於與他人合作”作為衡量員工素質的指標,員工被錄取的最必要條件就是要有團隊合作精神。

美國一家全球500強的大公司,招聘3名高層管理人員,9名優秀應聘者經過初試從上百人中脫穎而出,進入了由公司老總親自把關的複試。

老總在看過這9個人的詳細資料和初試成績後,相當滿意,於是給大家出了最後一道題。

他將這9個人隨機分成甲、乙、丙三組,指定甲組的3個人去調查本市嬰兒用品市場,乙組的3個人調查婦女用品市場,丙組的3個人調查老年人用品市場。老總解釋說:“我們錄取的人是用來開發市場的,所以,你們必須對市場有敏銳的觀察力。讓大家調查這些行業,是想看看大家對一個新行業的適應能力。每一個小組的成員務必全力以赴!為避免大家盲目開展調查,我已經叫秘書給每人準備了一份相關的資料,你們走的時候自己到秘書那裏去取。”

2天後,9個人都把自己的市場分析報告交給了老總。老總看完後,站起身來,走向丙組的3個人,分別與之一一握手,並祝賀道:“恭喜3位,你們已經被本公司錄取了。”

看著大家疑惑的表情,老總笑著說:“請大家打開我叫秘書交給你們的資料,互相看看。”原來,每個人得到的資料都不一樣。甲組的3個人得到的分別是本市嬰兒用品市場過去、現在、將來的分析,其他兩組的也類似。老總繼續說:“丙組的3個人很聰明,互相借用了對方的資料,補全了自己的分析報告,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體現了團隊精神。而甲、乙兩組的6個人卻分別行事,拋開隊友,自己做自己的,沒有合作的意識,忽視了隊友的存在。我出這樣一個題目,目的就是要考察一下你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才是現代企業成功的保障!”

時代在發展,團隊合作精神已經成了一種無法替代的工作方式與職業需求。與群體相比,團隊更強調共同的責任、效益和業績。在具有團隊精神的隊伍裏,團隊成員潛在的才能和技巧能夠不斷地被釋放,能夠深感被尊重和重視;為了一個統一的目標,大家能夠自覺地認同必須擔負的責任,並願意為此而共同奉獻;團隊合作還強調個人利益必須服從整體利益,但並非不承認個人利益,更不是要抹煞個人利益;它特別強調團隊成員要具有與人溝通、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企業的發展依賴於團隊成員間的相互協助,個人事業的成功也需要團隊成員間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對於任何一名員工來說,當你通過在團隊中與同事間的精誠合作,將個人獨特的優勢在工作中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時,你便會因此得到老板的賞識和重用,最終擁有自己事業上的成功。

學會欣賞你的合作夥伴

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雙筷子牢牢抱成團。

“獨行俠”和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在現代社會激烈地競爭中,僅靠個人的力量,很難創造出令人滿意的成績。對於任何一名職業人來說,如果沒有團隊的協作,無異於一盤散沙,隻要稍有外力擊打,便會潰不成軍。

一個人力資源專家指出:“許多年輕人在職場中普遍表現出來的自負和自傲,使他們在融人工作環境方麵顯得緩慢和困難。他們缺乏團隊合作精神,項目都是自己做,不願和同事一起想辦法,每個人都會做出不同的結果,最後對公司一點兒用也沒有。”

在職場中,太多不缺乏能力的人,就是因為隻顧埋頭工作不肯與他人合作,才致使事業上始終沒有進展。

喬治是一家營銷公司的優秀營銷員。他所在的部門裏,曾經因為各個成員之間都非常具有團隊精神,而使每一個人的業務成績都特別突出,而備受老板的青睞。

然而,後來,這種和諧融洽的合作氛圍卻被喬治破壞了:公司的高層把一項重要的項目安排給喬治所在的部門,喬治的主管反複斟酌考慮,猶豫不決,最終沒有拿出一個可行的工作方案。而喬治則認為自己對這個項目有了十分周詳而又容易操作的方案,於是,為了表現自己,他沒有與主管磋商,更沒有向他貢獻出自己的方案,而是直接向總經理說明自己願意承擔這項任務,並向他提出了可行性方案。

喬治的這種做法,嚴重地傷害了部門經理的感情,破壞了團隊精神。結果,當總經理安排他與部門經理共同操作這個項目時,兩個人在工作上始終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因此產生了重大的分歧,導致了團隊內部出現分裂,團隊精神開始渙散,項目最終也沒能順利進展下去。

可見,每一名員工隻有從團隊的角度出發去考慮問題,才能獲得團隊與個人的雙贏結果。

實際上,無論是在一個企業之中,還是在任何一個團隊之中,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特長,也都有為企業奉獻的精神,但如果不把這些分散的、個人的力量擰成一股繩的話,就形成不了推動一切的合力,甚至會互為影響成為前進的阻礙。而團隊的價值,就在於其能夠創造出比團隊成員個人所能創造出的總和更多的價值,這也是團隊存在的意義。作為團隊的一員,當你能夠做到欣賞他人、取長補短,和團隊並肩作戰後,你便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井深大剛進索尼公司時,索尼還是一個隻有20多人的小企業。老板盛田昭夫曾對井深大充滿信心地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優秀的電子技術專家,好鋼要用在刀刃上,我要把你安排在最重要的崗位上——由你來全權負責新產品的研發,希望你能發揮榜樣的作用,充分帶動起其他人的工作。你們走好了這一步,企業也就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