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成功是不容易的。客商們也一樣。想當年,兩手空空、背井離鄉、漂洋過海,然後,帶著幾十萬塊大洋回來蓋房子,這確實是一個人生的傳奇!描寫南洋華工生活的順口溜:“想起我華工,日日去掘錫,日頭猛得好淒涼,幾乎曬焦我背脊。礦山計起來,重企過照壁,有的辛苦力難捱,豬欄報數又一隻。死後無棺材,就地掩埋卷爛席。慘過做馬牛,最怕遇著傷風兼頭刺,一時抖下手,老番就兜腳踢。叫天亦唔聞,遁地亦難趨,做滿三千六百五十口工,撈來撈去得對衝涼屐。”客商的錢是怎麼賺的?第一桶金是怎麼來的?史料很少記載,他們生前也沒有記述。但他們的後人會以傳奇故事告訴人們。“光祿第”的張弼士先是因為給打工的魚檔老板出謀劃策,取得老板的厚愛,介紹認識一個酒館的老板,酒館的老板將女兒嫁給張弼士。然後張弼士幫助一個失意的殖民者,這個殖民者_小久成為那個地方的統治者,讓張弼士承包收稅權,然後,張弼士發跡。這個故事,別的客商也有不同版本,內容差不多,隻是人物、環境和細節不同而已。徽商領袖胡雪岩的故事也同他們差不多。因為這些都是傳奇。繼善樓的後人告訴遊客:他們的祖先原本開店,有一個人帶幾隻大箱子住店。幾天後,客人要走,說把箱子先寄存在店裏,等幾天後再來拿。然而,去後一年未同。祖先決定打開箱子.,箱子是裏是金元寶!祖先說,我們先用,等客人回來再還人家。就這樣,祖先發財了!這個故事,大埔的“花萼樓”也差不多一樣,很多地方成功客商都這麼說。這本身就是傳奇,傳奇的後麵一定是難.的辛酸!海外開拓,語言不通,風俗各異,沒有傳奇,那也不會成功。傳奇,是客商建築包含的佐料,也為客商建築增加了獨特的色彩和韻味。三、差不多每一棟建築都有輝煌與蒼涼的傳奇
這些豪華超凡的客商建築,每一棟樓都曾經輝煌過。落成慶典,張燈結彩,四方來客,政要權貴、名流土豪,雲集一堂,觥籌交錯,熱鬧非凡。不久以後,男人們又要出洋了,龐大豪華的屋子裏也許就隻有女人們和孩子了。而女人們也許一輩子都再也見小到丈夫了!豪華建築供奉的是一個蒼涼的女人心!中西合璧的豪華建築——聯芳樓,改革開放前,.一直是一個女人在那裏住著。近三千平方米的偌大空間,一個女人的心胸再大,也抵不住夜來的蒼涼。幾十年過去了,房子依然豪華,但青絲已變成白發。也許隻有落日的餘暉能映見心靈的蒼涼!客商們離家前,大都要先娶一個老婆,結婚不久就走。十幾年後,他們可能回來了,身邊多又帶著另外一個女人。這是命運所迫!但必須承認客家女的偉大,幾十年的耕作勞累、養老育小,陪伴她們的隻是心中的那個海外的影子。一位著名的客商領袖、大慈善家在給大學生作報告時講:他一生最痛心的事是娶了兩位夫人,因為常年在海外奔波,不得不娶一個夫人在老家照顧年老的父母。還有一位客商後裔講,他的祖母很偉大,他祖母養大的幾個兒女中,隻有一個是祖母生的,其他都是祖父從南洋帶回來的。壯觀的萬秋樓,建造者夏萬秋先生隻在樓內住過一個晚上,第二天就倉皇逃離,後人也一直沒有回來過;氣勢恢弘的虎豹別墅,胡文虎先生連一天也沒住過。錢賺得不易,幾十萬大洋的投入,換來的不是安心的享受,而是透骨的蒼涼!四、對於曆史來講,存在的客商建築注定就是一部需要不斷解讀
和詮釋的傳奇物本
曆史的考據,不僅需要文本,更需要物本。對於客商來講,海外漂泊的是身軀,靈魂永遠在故鄉,在那灌注心血的大屋子裏。看看客商建築,聽聽華僑故事,就會思考一百年前,中華兒女怎樣在海外開拓!怎樣實業救國!怎樣傳播中國文化!怎樣支持國內革命!怎樣修橋鋪路支持公益事業!怎樣發展山區教育!怎樣將先進的文明帶回中國落後的山區!也許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帶下~代參觀客商建築,給下一代講客商故事,那建築和故事便很可能真正成為傳奇了。曆史不會忘記為人類文明和發展作出貢獻的人!
四、著名的客商建築介紹
(一)振成樓(福建客商林在亭家族)——中國傳統哲學的物化
演繹 振成樓位於福建省永定縣湖坑鎮洪坑村,有“土樓王子”之稱。是客商林在亭家族修建的。林在亭家境貧窮,生有三子:長子德山、次子仲LIj、三子仁山。太平天國時為避戰亂,率子至永定撫市親友家學藝——打煙刀。
早在北宋年間,菲律賓煙草就傳人我國,時稱瑞草。後從南雄地區傳人永定,故又稱南雄煙。清朝中後期,煙草業已是閩東南地區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宣統二年(1910年)永定條絲煙在南洋勸業會獲獎。到了民國初年,永定煙絲已聞名中外,1914年,永定條絲煙曾在美國舊金山萬國博覽會上獲獎。當時林氏兄弟就看準煙草的市場前景,抓住機遇,回鄉自行經營。以3個銀元起家,辦起了第一家煙刀廠——“日升”。三兄弟艱苦創業、經營有方,3年中在周邊村創辦了10數廠家。老大負責檢驗質量,老二負責外采,老三負責推銷。由於工藝獨特、價廉物美,產品走俏全國。三兄弟在廣州、上海等城市設點推銷,成了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後,四處修橋、築路、建涼亭、辦學校,為鄉鄰做了不少公益事業。當時閩南地區經濟落後,農村基本上沒有學校。老二仲山先在洪坑村口獨資興建光漢學校;1903年,老三仁山又獨資興建了一所古色古香、中西合壁式學校——日新學堂,當時汀州府知府張星炳為學堂題字——“林氏蒙學堂”。學堂門的對聯是:“訓蒙心存愛國,為學誌在新民”。1923年民國總統黎元洪贈匾“裏黨觀型”。
老大和老二相繼去世。老三仁山想獨資興建一座工程浩大的土圓樓,因勞累過度,不幸病逝。1912年,仁山次子林鴻超,清末秀才(後為民國中央參議員),一生研究易經,精通琴棋書畫,繼承父誌親自設計並邀集了叔伯數兄弟合資共建振成樓。樓名為紀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由於地處深山,交通不便,花了整整5年時間、耗資8萬光洋才建造成功。 振成樓占地5 000平方米,建築結構奇特,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是樓中有樓的二環樓。圓樓外左右有對稱的半月形館相輔,外觀建築恰似一頂官吏的烏紗帽。它像其他土樓一樣坐北朝南,主體以八卦觀念布局,前門是“巽卦”,後門為“乾卦”。外樓圈4層,每層48間,每卦6間;每卦設一樓梯,為一單元;卦與卦之間以拱門相通。每卦與內層一樓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外環樓是架梁式的土木結構,內環樓是磚術結構,有外土內洋之稱。外環樓牆是當地取材的生土經加工後夯築而成,牆內每10厘米厚布滿竹板式木條作牆筋,樓高19米。內外三環共有208個房間。第‘一層作廚房和飯廳,二層作糧倉,三、四層則為臥室。每層樓有房間40間,配4架樓梯,按八卦方位設計,乾巽艮坤卦位為公共場所,分別為後廳、門廳和左右側門;坎震況離卦方位為住房,各配樓梯,概設門戶,戶閉自成院落,卦門開連成整體,卦與卦之間設防火隔牆,建造成輻射狀八等分,每卦之間設有男女浴室和豬舍。具有卦門開即連成一體,卦門閉則自成小單元。
內樓是二層建築的磚木結構,有石雕柱腳、木刻門麵,有琉璃瓦當和窗戶,二樓走廊欄杆是鑄鐵鑄成有梅蘭菊竹為圖案的欄杆,緊連著全樓中的中心大廳——樓中的重要活動中心場所,作議事廳、宴客廳,並可兼作戲台。樓上觀戲台上中間比兩旁高6寸,中間為客人座位、兩旁為主入座位,意味著客人比主人高一等,這也是客家好客的象征。整個大廳富麗堂皇,天井中有兩個小型的花圃作點綴,更顯雅致。樓內的東西兩側設有兩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圖中的陰陽二太極,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東西方兩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東高西低而且水溫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涼可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全樓設有三道大門,為八卦圖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門門板厚20厘米,配用0.5厘米的鋼板加固而成,門內牆中埋有30厘米方形門栓。大門一關,門栓一拴,樓內婦孺老幼則可高枕無憂了。
全樓的設施布局既有蘇州園林的印跡,也有古希臘建築的特點,堪稱中西合壁的建築奇葩。1995年,振成樓與北京天壇的建築模型作為中國南北圓形建築代表參加美國洛杉磯世界建築展覽會,以奇特巧妙的建築設計、科學完整的功能設置、中西建築的完美結合、精雕細琢的製作功夫和豐富的文化內涵,譽為“東方建築明珠”、“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土樓建築”。1991年3月,振成樓被列為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7月,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32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振成樓被列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易為群經之首”。正如西方文化哲學來源於古希臘邏輯學和歐幾裏得幾何學一樣,中國的傳統文化哲學來源於易經的思想。易經理論的基本原則是天人合一,八卦是對易經思想的演繹。現代科學,是以數理邏輯和實證分析為基礎,對於抽象的先驗的東西是排斥的。以前稱之為迷信或主觀主義,現在還有入叫它們偽科學。振成樓是易經思想的具體展現,它以物化演繹成功地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傳統哲學的魅力。(二)南華又廬(旅印尼僑領、客商領袖潘祥初)——漂泊者夢
裏的根
南華又廬位於梅縣南口鎮僑鄉村。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動工興建,至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竣工,曆時18年。因潘祥初的祖屋名南華廬,故此廬名南華又廬。南華又廬屬於典型的客家圍屋結構,坐西北向東南,建築平麵布局為方形,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客家傳統民居二層樓房建築,占地麵積10 816平方米,建築麵積11 220平方米。外觀宏偉,正立麵為硬山式,側立麵山牆為大北水式。
南華又廬整個建築采用中軸對稱的傳統平麵布局,由門坪、外圍牆、堂屋、後庭院、橫向枕屋、周匝弧形後花園組成。分為上、中、下三堂,二橫共八堂,左右兩側各四堂,因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個兒子分居八堂內,因此有八廳八井(天井),為八子八門八院八戶。上堂後麵還有枕屋一排、廚房兩座(左右各一座),枕屋背後有周匝圍牆內的果園,種有各種優良的嶺南佳果。右邊有花園,種有各種花卉,建有蓮池、石假山。全屋共有164間房,其中堂屋118間、枕屋46間,大小廳堂幾十個,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廳和中央的天井,即所謂“十廳九井”。南華又廬外表看似一座完整的屋,其實各堂既可獨立又可連體,故有“屋中屋”之稱。南華又廬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所有堂屋都一個朝向,表麵看起來似乎與堂式無異,仔細看來卻不大相同。中央部分幾乎有三堂並列之勢,除中心主軸線上的重疊三堂之外,兩側又形成兩側副軸線,也是三堂重疊,隻是在下堂部分不設大門,更無大門樓,全部封閉,共同使用中心主軸線上的大門樓。堂屋兩側不置廂房,在前後庭內引進了花牆、敞廊、金魚池、花台、六角亭等,更顯得寬敞明亮,使宅內生活場景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枕房上麵有炮樓,是防禦工事。後麵還有一座大果園。房子的左右兩側分別是花園和畜舍。圍屋裏麵到處雕梁畫棟,華麗非凡,連牆腳都是由一平方米見方的淡雅壁畫組成。整座住宅內設有合理分布的“自來水”設施,原設計是從山上引水,水分幾路從後屋進入室內,經各用水區域流到排水係統的集水渠,然後彙集到屋前的集水總渠,再進入河流。
潘家子孫昌盛,潘祥初的兒孫們散居美國、印尼、加拿大以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計有100多人,其中有多名博士、學者和企業家。世界著名量子化學家、全美華人總會前主席、曾獲聯邦德國高級科學家特別獎和全美華人傑出成就獎、美國波士頓大學終身教授潘毓剛先生就是潘祥初的裔孫。
2002年7月,南華又廬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3月,電視連續劇《紅色娘子軍》攝製組,以南華又廬為劇中的“南府”,在此完成創作攝製《紅色娘子軍》劇中的大量鏡頭。(三)虎豹別墅(著名的僑領、客商領袖胡文虎)——停頓的現
代旋律
虎豹別墅( Haw Par Villa),世界有三處,第一處在香港、第二處在新加坡、第三座處在福建省永定縣之下洋鎮的中川村,都是著名的僑領、客商領袖胡文虎先生建造的宅邸。名字取胡文虎、胡文豹兄弟兩入名尾之字而得。
1946年,胡文虎兄弟耗資34萬港幣在家鄉建第三座虎豹別墅,在1949年時仍未完成,並且因政治問題而停工。因此他本人從來沒有在這裏住過。後經胡氏後人注資港幣220萬才於1994年9月完成。虎豹別墅坐南朝北,前麵是一片廣闊的田疇。占地2 730平方米,其中門外大坪約800平方米,建築麵積1 850平方米。土木結構,部分用磚,2層樓房,後側3層是鋼筋結構,鋼筋水泥與生土磚木按需擇用,部件與架構的樣式也“土洋並舉”,但又不落拚湊痕跡。中間部分橫向兩邊為3層方形土樓,高12.5米,為抬梁式木構架,懸山頂,頂層是重簷閣樓,歇山瓦頂,但重簷向前伸出,頂住它的是兩根花崗石打造的大方柱,從大門前平台“拔地而起”。兩邊有氈包式圓形屋頂。前堂兩端,各鑲著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小“圓樓”,也是3層,頂層也是閣樓,不過戴著的是個八角重簷亭子的頂。這八角取形八卦。這樣,方和圓巧妙地組合,雄偉襯以玲瓏,整個前堂外觀,便端莊厚重中掩不住幾分秀麗。穿過門廳,迎麵是250平方米的大天井。天井後邊,矗立著後堂正樓。生土夯牆,包括閣樓共4層,比前堂略高,也是歇山瓦頂重簷,一字並排7間,正中一間是廳堂。堂前豎著兩根高大石柱。天井兩旁建起兩層高的廂房,把前後堂連接起來。承接後堂的兩端,各留3米多寬的梯巷,然後一連3個房間。二樓各間後麵都附設3米多寬的陽台,屋頂則是個大陽台。前堂、後堂、廂房,圍繞天井都有走廊,廊寬3.2米。它糅合了永定土樓(方樓、圓樓、五鳳樓)與南洋建築的風格,氣勢雄偉,是中西合璧的傑作。周邊山嶺的楓樹叢林,春季時漫山翠綠,秋季時層林紅遍。
1991年,虎豹別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香港的虎豹別墅,位於香港島大坑的火坑道,1935年建成。當時胡文虎先生耗資1 600萬港元,原占地約533 600平方米。胡文虎先生及其家屬居住在這裏。依山而建,是紅牆綠瓦的宮殿式房屋,在中國傳統園林建築的格局中融人南洋的浪漫色彩。它的“虎塔”及“18層地獄”最為聞名。7層的白色六角“虎塔”高44米,曾是香港唯一的中國式塔樓,成為香港新八景之‘,名日“虎塔朝暉”;“18層地獄”是壁上警惡勸善的浮雕。
新加坡的虎豹別墅是一座世界聞名的公園式別墅,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國風格的大型遊樂園地,它位於新加坡的巴西班讓,是新加坡著名的三大旅遊勝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上酉萬國內外遊人來此旅遊觀光。始建於1929年,由於胡氏弟兄以發明“萬金油”起家,所以這座別墅又有“萬金油花園”的美稱。它設計獨出新裁,別具一格,把中國曆史故事、神話故事和建築、雕塑藝術熔於一爐,有著濃厚的中國色彩和情調。園中最引入注目的是大量的人物群雕塑和景物雕塑,有《封神榜》、《西遊記》、《白蛇傳》等著名中國神話故事的人物和場景。像豬八戒西天取經途中陷入盤絲洞裏,被許多美女引誘的一幕,造型生動滑稽,活靈活現。在“天堂”、“地獄”裏,那些生前為非作歹的惡人一個個誠惶誠恐地聽從閻王的發落並被押在地獄中受刑的雕刻栩栩如生,有血有肉;也有以勞動人民生活為題材的雕像,如取材於《二十四孝》故事中的《王祥臥冰求鯉》等;還有大量的中國 古代名人塑像,如一代先師孔子及一代名醫李時珍等名人群塑,形象逼 真,塑工精細。在60年代以後,胡氏家族在不斷擴展虎豹花園的同時,又 增添了世界許多國家的人物風情雕塑。在“泰國一角”裏,有典型的泰國事 閣和原野風光;“澳洲一角”裏,塑造了澳洲特產珍禽異獸,如袋鼠、樹熊、黑 天鵝等;“日本一角”裏,以富士山為背景,有日本相撲手在角鬥。此外,還 有美國、西班牙、意大利、新西蘭等國的風情,整個公園顯得奧妙神奇,遊人 置身其間,莫不流連駐足。新加坡政府為了更好地保護這批文物,於1985 年征得胡氏家族的同意,接管了這座別墅公園,並把花園麵積擴大到3.2 公頃,除保留原名和原有的全部雕塑外,還配置了最先進的科技設備,使原 來靜態的場景,成為動態的有聲有色的景觀,遊人在欣賞雕塑藝術的同時, 可以領略到最美好的聲光和動態效果。虎豹別墅公園成為弘揚東方文化 的旅遊勝地,特別是在弘揚中華文化方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9]
(四)萬秋樓(馬來西亞的客商夏萬秋)——邁向現代的腳步
萬秋樓位於梅縣新城辦事處。是旅馬來西亞的客商夏萬秋先生所建。 夏先生名以澄、字萬秋,當時是馬來西亞東英公司大股東,1920年代,他聘請 國外名建築師精心設計,在家鄉梅縣程江蓋樓,1930年完工,以自己的字作樓 名。同時也蓋了一座“萬秋學校”(即現扶外小學),免費收容同鄉學子就讀。
萬秋樓當時占地麵積5 000平方米,糅中西建築於一體,西式尖屋頂大 鍾樓,加上中式客家的圍龍屋,整體結構完整,由厚實的牆體和百餘根直徑 1.2尺,長有丈餘的花崗石圓柱做骨架,石柱的底座和頂端配有花卉或各種 浮雕圖案,襯托著用石米批蕩的牆體,使整座建築渾然一體,莊嚴典雅。
從主建築高大門樓,進入下廳、中堂、上廳直貫圍龍屋上,像一·個多了兩個短豎的“中”字。長豎為中軸線,隔著天井的左右兩旁的兩廊,兩廊的上下端,有小門通左右的橫屋,橫屋後邊設有兩杠,在中軸線的頂端,劃一弧線,連接主樓旁的兩杠,再加上寬廣的禾坪、外門樓等,屋內采用大小5個天井采光通風,精致的同廊可使人避開日曬雨淋到達屋內的任何一個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