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客商與海外華商網絡(2 / 3)

曾劍樂(1896-1973),廣東梅縣人,其父在金邊經商。上世紀50年代,感於當地中華公會的鬆散,另外籌集客屬公會,連任會長。

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海外省留尼旺島的客商子弟曾憲建,鑒於當時華人地位低下,為了保護華裔小商人利益,他倡議成立“頂磅市小商人聯合會”,被選為會長。次年,該會得到金留尼汪小商人的支持,會員增加至2 000多人,因此改名為“留尼汪小型工商及自由職業聯合會”,曾憲建繼續被推選為會長。

羅善慶(1875-1958).廣東惠州博羅縣客家人,馬來亞玻璃市加基武吉開發者,於1921年倡辦玻璃市廣東會館,迄今仍是當地主要社團。先是玻璃市加央市中心地點,有關帝廟一座,為廣東先賢李錦甲必丹等三人所創設,羅善慶因倡議重修其廟,仍祀其神,聯合其他本外埠先賢,如檳城威省潮州人連裕祥、胡福德等,借廟地以創設廣東會館。後羅善慶連任正副主席10餘年。至1956年以年事過高,提出辭職。(三)先後擔任過海外各地中華商會及其他華商網絡組織主要領

導人的客商領袖

海外各地中華商會的組建,直接推動華商網絡的建立和發展。在海外華商網絡的發展過程中,客商是積極的促進力量。先後擔任過海外各地中華商會和其他華僑、華商組織領導人的客商領袖有:

朱梅麟(1911-1991),祖籍廣東梅縣,第二代華裔,31歲當選為毛裏求斯華商總會主席。

劉宜應(1897-1971年),廣東梅縣人。1938年參與將巴城客屬總義祠改組為華僑公會,曾任副主席、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雅加達促進中印(尼)建交工作委員會(後改稱雅加達華僑團結促進會)主席、雅加達中華僑團總會副主席等職務,積極推動華僑社會的愛國團結工作。1951年以副團長身份率首屆印尼華僑回國觀光團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

丘元榮(1897-1978),廣東梅縣人,丘燮亭之侄。曆任巴城中華商會、中華慈善總會和籌賑會等僑團的主席職務。1941年被重慶國民政府委為“海外部委員”。二戰後,被選舉為中華總商會主席、華僑公會理事長。

劉家棋(1898-1981),廣東梅縣人。曆任巴城華僑公會、中華商會、皮革公會等僑團的理事、主席等職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劉氏任雅加達華僑團結促進會副主席,積極推動華僑社會的愛國團結工作。1951年應邀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1955年回國定居曆任全國僑聯委員、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廣東省政協常委、廣東省華僑事務委員會委員和廣州市僑務局副局長等職務。

劉耀曾(1901-1982),廣東梅縣人。1950年中國與印尼建交後,他曆任雅加達華僑團結促進會(1952年更名中華僑團總會)文教部主任、副主席、主席等職務,為促進華僑團結愛國,為發展中印(尼)友好事業,做了許多有益的工作。1965年8月,他應邀回國參加國慶觀禮。

宋中銓(1905-1962),廣東梅縣入。1950年出任華僑團結促進會委員,客屬華僑公會主席。1951年他應邀以印尼華僑觀光團團長身份率團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1960年出任雅加達中華僑團總會主席。

梁錫佑(1904-1990),廣東梅縣人,梁密庵之予,先後任印尼華僑總會董事、華僑書報社執行委員會副主席,連任數屆當地中華商會理事長。曾出席美國、台灣等華僑工作會議。蔣介石生前曾兩次專門接見過梁錫佑先生。

陳英豪(1906-),原籍廣東深圳觀瀾牛湖社區新村客家人,出生於牙買加。少年時期跟隨父母回國並就讀於觀瀾廣培學校,1950年任牙買加中華會館主席。1962年牙買加獲得獨立時,他成為新國會的議員。在他的事業生涯中,對華人社區和牙買加以及與中國外交都作出了巨大貢獻。

陳英豪1950年攜同妻兒到牙買加定居,主持父親的商務。目擊僑社諸種現實,受其責任心的驅使,四次出任中華會館主席,對於推動僑務不遺餘力,且又積極組建中華文化中心。他所開展的各項活動,多有助於國家外交。由於他社會活動的出色表現,那時的西印度大學不時邀請其前往講演孔子文學和有關中國文化,甚受當地中國華人和愛國人士所歡迎。他為了提高當地人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廣設中國烹飪班,增進丫當地人民對華人的了解。陳英豪不懈努力的工作表現,得到了牙國政府的讚賞。在牙國獨立前所製定的一部憲法中,他被選為該國憲法起草委員之一。憲法製定時對僑民有不利之條款,無不盡量疏通,多方奔走。凡在牙國出生者應該享有該國國籍,陳英豪這一主張載人了該國的憲法中。陳英豪出任牙買加國會參議員先後兩任一共10年(1962-1972)。1956年牙國黑人發動反華運動,其時《中山報》主筆李治仁君連夜急電陳英豪報告黑人暴行等情況,盼其萬勿外出。陳英豪不顧個人安危,專車經一百多英裏的路程,趕到該國總理官邸,要求立即調動軍警保護華僑,一兩日後,這一風暴便告平息。

陳英豪一生為僑運事業勞碌奔波,到了晚年還創辦喜立鋁製器皿廠、醬油廠於花末市,並在大埠設統一紙廠。1975年因健康欠佳,退出政壇到美邁阿密定居。1978年陳英豪回祖國大陸探親,受到鄧穎超副委員長等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丁家駿(1909-1997),廣東豐順縣人,清代名臣丁日昌的後人。1952年,丁家駿赴泰國定居,創辦泰油貿易有限公司,並獲美國“賓賽”名牌潤滑油及西雅圖“巴達”石油公司在東南亞各地的代理權。1985年建起了一座占地16 000平方米的現代化潤滑油及油脂調和廠,成為泰國最大的油脂供應商,被稱為泰國的石油巨子。1963年,丁家駿籌建泰國豐順會館,推選為首屆理事長,並捐巨款購地皮建館,丁家駿被推選為第一屆(1963-1964)主席;第二屆(1965-1966)至第十七屆均當選為永遠名譽主席。丁家駿長期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他時刻縈念祖國鄉土,1987年他揮毫題詞:“強大的中國,好比日月星辰,光芒四射,永遠照耀著人類居住的地球大地,造福人群”。1989年,丁家駿赴華訪問期間,在北京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李瑞環和榮毅仁的接見,丁家駿出於改變中國落後的農業麵貌的願望,建議每年從中國派遣12名農業專科大學畢業生,到泰國攻讀農業碩士學位。所派遣留學生的費用和獎學金等(泰幣計180萬銖),均由他負責。他說:“個人出點錢幫助中國學生來泰深造,是完全應該的。學生學成之後,能為國家農業發展出力,這也是我的一點心意。”中國國家領導人對丁家駿如此關心中國農業人才的培養表示讚賞,同意了此項建議。同時,1993年又得泰中政府同意,由丁家駿慈善基金會派遣3名泰國農業大學生(華裔)到中國留學,研究中國農業發展曆史。丁家駿還曾任中國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黃埔校友會永遠名譽理事長、廣東中華文化促進會名譽會長、北京農林大學名譽校長、泰中友好協會副會長、中國外交學院名譽董事、崇聖總會永遠榮譽會長、嘉應大學名譽董事、豐順中學永遠名譽校長等榮譽職務。

鄭明如(1924-).祖籍廣東省豐順縣九河鄉,出生於泰國素攀府,第三代華裔,1949年與親戚合資,在曼穀新柳港附近開創“汶詩商業有限公司”,經營木材及建築器材,自任董事總經理,管理公司一切業務。由於管理有方,公司業務發展迅速,成為行業之翹楚,鄭明如被推選為泰國木業公會理事長,並於此時合資京華銀行,成為該銀行董事,同時創辦羅梭坡保險公司。1962年,邀請日本著名的阿沙希苛性鈉玻璃公司至泰合資設立“泰阿沙希玻璃有限公司”,創建工廠,出產平板玻璃。在他的精心籌劃下,這個工廠一帆風順,迅速成長,不久即成為國際馳名的泰旭玻璃廠有限公司。1966年創辦了泰旭苛性鈉有限公司,專門生產苛性鈉等化工產品。不久,改名為泰旭化工有限公司。泰旭化工有限公司是東南亞一帶知名度極高、生產力最先進、資本力最雄厚、規模最巨大的化工廠。鄭明如擔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多年,從1987年起任主席。他高瞻遠矚,為總商會的發展製定出輝煌的計劃,並同有關部門簽約,興建三十多層的“THAl CC”商業大廈。鄭明如無論是在中華總商會副主席還是主席的任上,他都促進泰中友好與貿易往來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來做。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他每年應邀率團到華訪問考察,足跡遍及中國大江南北;每有中國各地區各企業各團體前來泰國展覽商品、洽談商務、進行文化藝術交流,他總是不遺餘力地予以支持讚助,使之達到預期效果。他熱情號召泰國華僑華人回國投資、興辦實業、救貧恤困,為祖國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不僅自己身體力行,還鼓勵支持其他人大力投入,創造了可喜成績;同時,他也鼓勵幫助許多中國人到泰投資辦廠,促成了兩國間的經濟交流協作,共創經濟繁榮發展。

張國林(1913-),廣東揭西客家人。張國林集團總裁、吉隆坡總統酒店董事主席、吉隆坡金河廣場董事主席、首都礦業有限公司董事主席、新加坡威信實業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香港裕林置業有限公司董事主席等。曆任馬來西亞華人工商聯合會署理長、吡叻中華大會堂主席。1979年張國林榮獲馬最高元首封賜丹斯裏PSM勳銜等。

劉南輝(1918-),廣東揭西客家人。12歲隨母赴馬來亞。日寇南侵後,參與馬來亞抗日遊擊戰爭。日本投降後,從事木材生意,設火鋸廠和種植油棕,後又進軍建築業。任新山中華公會柔佛區華商總會主席,馬來西亞工商聯合會署理會長、柔佛州河婆同鄉會會長。

陳修試(1923-),廣東豐順人。20歲赴泰國,東洲出入口兩合公司、東方實業有限公司、東方國際有限公司、保利美國際有限公司、沙炎因多冷氣有限公司董事長。先後任泰國中華總商會副主席、泰國孔堤聯誼會主席、泰國華人青年商會名譽會長。

楊溢磷(? -1954)梅縣佘江鎮人,早年到馬來亞做工,後在新加坡經營建築業,是星洲著名的僑領,曾多次擔任新加坡應和會館總理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副會長等職。楊溢磷熱愛家鄉公益事業,抗戰期間他捐獻5萬元彙回梅縣賑濟災民。

曾憲梓(1934-),金利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曾任香港特區籌委會委員、港事顧問、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貿易發展局理事等職,還是香港華僑華人總會永遠名譽會長、新加坡南洋客家總會永遠榮譽會長。是當代著名的客商領袖、愛國僑領、實業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