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辦事一定要有心計(3 / 3)

等她走後,老裁縫三下五除二,一會兒就把貂皮大衣給修好了。

這時他的徒弟感到非常不解,問師傅道:“你修得這麼快,為什麼非讓人家明天采取'”老裁縫笑了:“又不懂了吧?她看著你把衣服修好,頂多收三五十塊錢,等到明天,就不一樣了,想想看,那麼責的衣服至少也得收上百元啊!”

第二天,婦士取大衣時,看見大衣織補得沒有一點痕跡,像新的一樣,高興地培了老裁縫二百元錢就走了。

老裁縫懂得退一小步進一大步的策略,摸透了顧客的心理,吊住顧客胃口,欲擒故縱,把本來掙“三五十塊錢”的買賣輕易地變成了“二百塊”。俗話說得好“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其實,換一種說法,“逆水行舟,以退為進”也不失為一良策。

我們辦事時經常會遭受挫折、困難和處境不利的情況。這時以退為進尤其需要,我們要做的隻是不要自暴自棄,要耐心等待,克製不良情緒,不露聲色,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反攻。

“退”是技巧,“進”才是目的。不刻意地追求反而有所得,追求得太迫切、太執著反而隻能徒增煩惱,以退為進,這種曲線的生存方式有時比直線的方式更有成效。麵對壓力、障礙,後退幾步,再加上衝力,成功的希望可能最大。

辦事的藝術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後退的技巧:

(1)要退,必先學會忍

事實上,退是另一種方式的進。暫時退卻,養精蓄銳,以待時機,這樣的退後再進則會更快、更好、更有效、更有力。退是為了以後再進,忍住一時的欲望,暫時放棄某些有礙大局的目標是為了最後實現更大的成功。這退中本身已必然包含了進,這種退更是一種進取的策略。

(2)放下身份和架子

有時候,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自己刮目相看。俗話講:退一步路更寬。退而求其次,以退為進,走一條曲線成功之路。

一個人隻有深諳進退之道,知審時度勢,才能洞悉對方意圖,能審視自己處境,從而知進識退,進退有節,揮灑自如,才能在社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辦任何事的時候都能遊刃有餘,左右逢源。

≤≥不留後路,就會處處被動

有句成語叫做“狡兔三窟”,聰明的兔子處處都給自己留條後路,所以才能夠在艱苦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我們辦事的時候也要未雨綢繆,既要考慮到成功的一麵,也要考慮到有失敗的町能,兩者兼顧,方能周全。大凡幹練成熟的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有兩手準備。所以要及早地給自已留好退路,否則會處處被動。

商鞅在泰國實行變法,反對者數以千升,連太子也不以為然,一再犯法。商鞅說:“變法的法誇之所以不能推行,就是由於上層有人故意阻撓。”商鞅便想拿太子開刀。可太子是未來的國君,是不能隨便施刑的,結果就把太於的老師套子虔的鼻子割去,以示懲罰。

然而,正當商鞅的權勢如日中天之時,秦孝公死了,太子即住,他就是秦惠王。他的老師公子虔使出麵告發商鞅,說商鞅想謀反。太子本來就嫉恨商鞅.正好以此為借口,下令逮捕商鞅。商鞅匆匆忙忙想逃離成陽,到了函穀關,想要投宿,旅店的主人並不知遘他就是商鞅,拒絕留宿,說:“根據商君的法誇,留宿沒有證件的客人是犯法的。”商鞅正是“作法自斃”,走投無路之下被逮捕,後車裂於成陽街頭,家人也被族滅。

商鞅長於治國,拙於保身。俗語說“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但商鞅好像並不知道這句話。他仿佛根本沒有考慮過秦孝公死後,自己應該怎麼辦,畢竟未來的天下還是太子的,一點後路都不留給自己,最後落得被自己立的法殺死的悲慘下場。設想,如果商鞅考慮周全一些,給自己留好秦孝公死後的退路,也許又是另一種結果了。

人不可愚,愚者大多一條道走到黑,不懂得何為退路,甚至把自己趕到了死路上。所渭退路,就是不把事情做絕,不把事情做到極點,於情不偏激,於理不過頭。這樣,才會使自己得以完美無損的保全。不論做什麼事都難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所以,在沒有成功的絕對把握時,應該先給自已留有退路,以便進退自如。

姚崇是唐代有名的宰相,他曾和張柬之、桓彥範等人合謀,一舉剪除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並迫使武則天交出政權,傳位中宗。

當時姚崇任靈武道大總管,並掛有宰相的頭銜。他回到了洛陽,參與了這一事變,並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因而被封為粱縣侯。

武則天退出了政治舞台,被遷到上陽宮居住,中宗率文武百官去問安,大家都歡欣鼓舞,相互慶賀。隻有姚崇一個痛哭流涕,哭個不停。

張柬之與桓彥範等人又是詫異,又是擔心,忙對他說:“今天是好日子,是哭的時候嗎?你恐怕要從此招禍了。”

姚崇卻坦然地說:“討伐逆賊的事情不足封賞,可是,在太後駕下侍奉這麼些年了,突然離開她,與舊主告辭而悲泣,也是做臣子的應有的節操。假如由此而被治罪,我也心甘情願。”

當天,姚崇被調離朝廷,去做亳州刺史。

後來,張柬之等五人被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所殺,而姚崇獨免殺身之禍。就是因為武三思念在他當年忠於武氏的緣故。

姚崇比商鞅聰明的地方就在十他長於保身。他痛哭流涕,是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對他來說,退路成了活路。政治中我中有你,你巾有我。姚崇知道,自己誅討張易之、張昌宗有功.但這功反過來就是罪。因為武則天雖然被迫讓了位,但武三思仍然掌握大權,自己適當表示一下對武則天的忠心和感念,不會為自己帶來太多的麻煩,但卻會為自己免除一些大的禍患。

一個成功的拳擊手,必先培養經得起挨打的能力,攻擊時才更有後勁;起起伏伏的人生戰役,得先有穩當的後路考慮與安排,才不輕易在挫折時一蹶不振!

辦事實在是不應流於機械呆板,其實,很多事情完全能夠辦到可進可退、遊刃有餘;而板著麵孔,凡事都一本正經,不僅容易誤事,而且還可能會讓人陷入尷尬的境地。

退路,有兩層含義,在辦事的時候都要好好理解和運用:

(1)是給自己留退路,使自己行不至於絕處,言不至於極端,有進有退,措置得當,以便日後更能機動靈活地處理事務,解決複雜多變的社會問題。

(2)是給別人留退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要把別人推向絕路,萬不可逼人於死地,迫使對方做出極端的反抗,這樣一來,事情的結果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3)為了給自己留後路,也為了給別人留後路,有意避免直接接觸,是一種靈活的辦事方法。

(4)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蜻蜒點水地提出某個問題或某種要求往往是自己隱藏心中的真正意圖,但是,由於使用這種輕描淡寫的方式順便一說,就使自己變得更主動些,有退路可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說話辦事要多想一想前因後果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不放過任何細節

有這樣一個寓言:一群老鼠開會,討論怎樣對付貓的襲擊。一隻被認為聰明的老鼠提出,給貓的脖子上掛一個鈴鐺,這樣,貓行走的時候,鈴鐺就會響,聽到鈴聲的老鼠就可以及時跑掉了。大家公認這是個好主意。可是,由誰去給貓掛上這個鈴鐺呢,怎樣才能掛得上昵?這些細節問題卻無從解決。於是,“給貓掛鈴鐺”就成了一句鼠輩的空話,人類的笑談。

其實辦事和老鼠給貓掛鈴鐺有相通的地方,如果能把事情的細節辦好,大事也就會自然順利發展。這與“每一項工作都是由許多細節所組成的”不謀而合。

細節並不等於瑣碎,而是一些可以以小見大的具體環節,其往往能成為辦事成敗的關鍵。在別人看不到或易忽視的地方用心,對你辦事來說會事半功倍。

在企業中,公司老板或業務員要出差,便會安排秘書去買車票,這看似很簡單的一件事,卻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對辦事的不同態度及其辦事的能力,也可以大概測定一下買票者誇後的前途。有這樣兩位秘書,一住將車票買采,就那麼一大把地交上去,雜亂無章,易丟失,不易查清時刻;另一位卻將車票裝進一個大信封,並且在信封上寫明列車車次、號位及起程、到達時刻。後一位秘書是個細心人,雖然她隻多做了幾個細節處的事,卻使人省事不少。

如果你是老板,你會重用哪個秘書呢?

試想一下,為老板購買車票時,胡亂用一隻皮筋繃住,和其他的文件、物品混在一起,往老板的桌子上一撂了事,甚至發生了老板不知道是幾點的火車,結果誤了點,丟了一筆生意的事。如果你是老板,你敢用這樣的秘書嗎?

按照命令去買車票,這是任何一個平常人都可以辦的事,但是懂得辦事藝術的人,一定會想到這什事該怎麼辦,才會令人更滿意、更方便,這也就是用心,注意小節的問題了。

有很多人辦事總是很容易成功,其實他們成功的原因就在於能注意到事情的細節,不放過每一個細節,總是能把事情做到完美。

在寶潔公司剛開始推出汰漬洗衣粉時,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以驚人的速度向上飆升,可是渡過多久,這種強勁的增長勢頭就避漸放緩了。寶潔公司的銷售人員非常納悶,雖然進行過大量的市場調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銷量停滯不前的原因。

於是,寶潔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費者開了一次產品座談會。會上,有一位消費者說出了汰漬洗衣粉銷量下滑的關鍵,他抱怨說:“汰漬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寶潔的領導們忙追問其中的原因,這位消費者說:“你看看你們的廣告,倒洗表粉要倒那麼長時間,衣服是洗得幹淨,但要用那麼多洗衣粉,算起來更不劃算。”

聽到這番話,銷售經理趕快把廣告找來,算了一下展示產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時間,一共3秒鍾,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廣告中倒洗衣粉的時間僅為1. 5秒。

也就是在廣告上這麼細小的一點疏忽,對汰漬洗衣粉的銷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是一個細節製勝的時代,無論事情的大小,都要盡量去做細做透,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細心的辦事態度,體現為對一件事情重視的態度,即對再細小的事也不掉以輕心,而是專注地去做。注意細節所做出來的工作一定能抓住人心,即使在當時無法引起人的注意,但久而久之,這種態度形成習慣後,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你會發現,周圍的人都很願意和你辦事,你辦事成功的幾率也越來越高了。

微小的細節可以帶來巨大的財富。辦事時切忌忽略細節,細節可能是你辦成大事的關鍵,電可能是你辦事失敗的重要原因。那些對自己的本性毫無認識,永遠不屑於細微之事的人,永遠都辦不了大事。

“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細壤,方能就其高。”對於身邊許多的辦事高手來講,他們具有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辦事的時候認真,事無巨細,都要納入全盤考慮,把每個環節落實,因此,必須要花大力氣辦好小事情,為辦大事情打好基礎。

下麵就是在辦事中與人交往時應該注意的細節:

(l)記住對方的姓名

記住一個人的姓名,最容易讓人對你產生良好的印象。假如對方對你特別熟悉,而你偏偏叫不出他的姓名,雖然可以用含糊的方法敷衍過去,但對方總會覺得不得勁,會誤認為你是自大傲慢,沒把他放在眼裏,這樣情況就不妙了。

(2)學會握手

與說一百句話相比,用力握一次手,可以更快地拉近彼此的距離。握手時,盡量用力握,同時雙眼看著對方,在彼此視線交台的瞬間加大握手的力度。用力握手可表示出一個人的真誠,讓對方覺得自己值得依賴。

(3)接名片時小聲念一遍

名片是了解對方背景的重要材料之一。接過對方的名片時,首先應把它輕聲讀一遍,對名片所有人的公司所在地、部門、頭銜等情況有個大概了解。這樣會讓給你名片的人有被人重視的感覺。

(4)記住與對方有關的特殊日期

並在當日給對方寄去一張賀卡或份禮物,對方必定欣喜不已,滿懷感激。

記住,大凡成功的人都是注重細節的人,這就是他們與凡人的最大區別。

≤≥求人辦事要敢做“厚臉皮”

人生一世,存活下去,需要辦數不清的事,需要請無數人幫忙。萬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既然要求人,臉皮薄了可不行。

沒有哪一個人天生就是厚臉皮,厚臉皮需要長時間和許多事情的打磨才形成。每個人在涉世之初,臉皮都薄,都放不下自己清高的架子或尊嚴。可是始終保持著這個樣子,就無法被社會接納,無法適應整個社會生存的大環境,更無法與之融為一體,也就無法把事情辦好。所以為了生存,為了在這個社會上站住腳,就必須開始改變,以適應社會。

宋朝的趙普曾做過太祖、太宗兩朝皇帝的宰相,他是個性格堅韌的人。在輔佐朝政時自己認定的事情,就是與皇帝意見相悖,也敢於反複地堅持。

有一次趙普向宋太祖推薦一位官吏,太祖沒有允諾。趙普沒有灰,心,第二天臨朝又向太租提出這項人事任命事項,請太祖裁定,太祖還是沒有答應。

趙普仍不死一心,第三天又提出來。

連續三天接連三次反複地提,同僚都很吃驚,趙普何以臉皮這般厚。太祖這次動了氣,將奏析當場撕碎扔在了地上。

但趙普自有他的做法,他默默無言地將那些撕碎的紙片一一拾起,回家後再仔細粘好。

第四天上朝,趙普話也不說,將粘奸的奏折舉過頭頂立在太祖麵前不動。太租為其所感動,長歎一聲,隻好準奏。

求人三分短,要想辦成事,

定要反複請求,不能一碰釘子就泄氣。怕碰釘子的人成不了大事。要想辦成事,先把臉皮磨厚了再說。趙普為了把事辦成,不儀厚臉皮,把命都豁出去丁。

求人辦事本來就是一件厚著臉皮的事,因為你不知道人家是答應還是不答應,你是抱著求的心理來碰運氣的,答應了,自然歡喜,算是欠了一個人情,以後想著償還。可是不答應,那就避免不了尷尬和難堪。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求人辦事,就得厚著臉皮,低下頭,陪著笑臉,說著好話。

年輕的保險業務員小伊,到一家快餐廳拜訪餐廳老板,老板一聽到是保險公司的人,笑臉倏地收了起來。

“保險這玩意兒,根奉沒用。為什麼呢?因為必須等我死了以後才能領錢.這算什麼呢?”

“我不會浪費您太多的時間,您隻要給我幾分鍾的時問讓我為您說明就好了!”小伊試圖爭取。

“我現在很忙,既然你的時間多得用不完,為什麼不幫我洗洗碗盤呢?”

老板本來是以開玩笑的口吻戲謔他,沒想到小伊真的脫下西裝外套,卷起袖子開始洗了。老板娘嚇了一跳,大喊:“你用不看來這一套。我們實在不需要保險!所以不管你怎麼說,怎麼做,我們絕不會投保的,我看你還是別浪費時間!”

小伊每天都來洗碗盤,老板依舊是鐵石心腸地告訴他:“您再來幾次也沒用,你也用不著再洗了,如果你夠聰明,趁早找別家吧!”

但是小伊依然天天來洗,十天、二十天、三十是過去了。到了第四十天,這個討厭保險的老板,終於被小伊的耐心打動了,最後答應他投高額保險,不僅如此,他還替這位有耐心的年輕業務員介紹了不少的生意。

“人在屋簷下,哪能不低頭”,這句話有其客觀合理性。初涉世事的年輕人,往往“臉皮薄”,放不下“清高”的架子,自然也就不能為社會所接納。但小伊不同,他能放下架子,臉皮也夠厚,最終小伊得到了成功的回報。如果不能與環境相適應,自然也就難以真正邁出辦事成功的第一步。

覺得求人辦事不好意思,求字剛說出幾,就滿臉通紅,這樣,事情十之八九是辦不成的。在社會上生活,沒有哪一個人是全能,什麼事都能自己大包大攬,誰也不求。要想辦事,就得求人,不求人辦不了事。人生在世,為了生存,為了發展,需要很多人給予幫助,既然要求人,臉皮就得厚,臉皮薄了,事辦成的希望也就小了,個人的發展也就相應地受到局限了。

我們在求人辦事時,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目的,必須增強抗挫折的能力,碰個釘子臉不紅心不跳,不氣不惱,照樣笑容可掬地與人周旋。隻要有一絲希望就蔓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體。有這種死纏不敢的意誌,才能把事情辦成。

當然,我們說臉皮薄了不行,絕不是在為“厚黑學”打廉價廣告,絕不是要大家放棄原則和人格尊嚴。厚顏過度則是無恥的。但對於我們所說的“臉皮特薄者”而言,懂得“臉皮薄了不行”,洗掉身上的迂腐與矜持,才能鍥而不舍,以柔克剛,取得辦事的成功。

俗話說:“人心都是肉長的。”不管雙方認知距離有多大,隻要你耐心周旋,纏住別放,用行動讓對方感到你十分有誠意,就會促使對方思索,進而理解你的苦心,從固執的櫃子裏跳出來,那你就將“纏”出希望了。

練就一副厚臉皮,對辦事有很大幫助。下麵幾點就是練就厚臉皮的好方法:

(1)麵對冷遇應采取理解和寬容的態度。在交際場上,有時人多,主人難免照應不周,特別是各類、各層次人員同席時.出現顧此失彼的情形是常見的。這時,照顧不到的人就會產生被冷落的感覺。

(2)麵對冷遇時,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一想,給予充分的理解和體諒,千萬不要責怪對方,更不應拂袖而去。由此可見,對於無意性的冷遇,采取理解和寬恕的態度,這種態度會引起對方的震撼。同時,還能感召對方改變態度,用實際行動糾正過失,使彼此關係得到發展。

如果你決定求人,而對方一時不能合作,你不妨一而再,再而三,反複申請,反複渲染,反複強調,那麼就一定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