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就要像張殿英那樣。如果隻考慮跟前的“幾尺地”的利益,可能到最後不但問題解決不了,相反還會留下罵名。而聰明的張殿英用自己寬闊的胸襟退一步,讓他三尺,卻贏來了“六尺之巷”和別人的尊重。
要想辦好事,首先就得站得高,看得遠。不要斤斤汁較,不要妄自尊大,更不要吹毛求疵。隻有這樣,才能把事情做得完美,才能達到雙贏、多贏。很多眼前的事看來有利可圖,但足從長遠來看卻會損失慘重。所以,切不可讓小利益蒙蔽了自己的眼睛,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錯誤。
雖然世態錯綜複雜,但也不是無軌跡可循。眼光越長遠,主宰未來的能力就越強,贏在未來的機會就越多。善於辦事的人,往往能走在時代的前沿。他能看見別人所小能看見的東西,掌握事物發展的未來趨勢,因而能先行一步。在我們這個競爭日趨激烈、創業變得很艱難的時代裏,這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元素。
一般具有長遠眼光的人,都會明白以下幾點道理:
(1)敢於“吃虧”才能占“便宜”
生活實踐告訴我們,不想“吃虧”的人,可能永遠也占不到“便宜”,不想“吃虧”的想法本身,使事物失去了平衡,這樣的事就不好辦,或者根本沒法辦。眼光長遠的人,都懂得“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的道理。
(2)利人就是利己
雖然辦事都是為了追求和獲取某種利益,但如果目光短淺,隻考慮自己有利而不考慮他人的利益,這種辦事態度就辦不成事,即使獲取某種利益,也隻是暫時的,最終將得不償失。
(3)把自己打扮得憨直一些
正所謂“大智若愚”,具有長遠日光、精明的人往往都具有憨直的外包裝,這更容易讓別人放鬆,得到別人的信任,辦事情就更容易成功。
能成就大事的人,不會被眼前的暫時的利益所蒙蔽,能夠未雨綢繆,以長遠的眼光思考問題,從而正確地進行取舍。懂得這種辦事藝術的人,一般為官則大貴,從商則大富。
鳥無翅不能飛,人無誌不成才。一個人應該具有長遠的眼光,如果鼠目寸光,必定會被眼前雞毛蒜皮的小事所煩惱。沒有遠見的人隻看到服前的、摸得著的、手邊的東西。相反,有遠見的人心中則裝著整個世界。
≤≥好事多磨,能人善磨
凡事急於求成,是很多人的通病。這也是辦事所忌諱的,是辦事失手的隱患。其實許多事情是靠人“磨”出來的。俗話說:“好事多磨,能人善磨。”很多時候,隻有多磨才能辦成想辦的事。
有些事你懷著一片熱忱找到對方頭上,對方能辦,可就足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和理由搪塞、推托和拒絕,搞得休無可奈何、無計可施。有些人在這種情況下便打退堂鼓,撤回來了事,也不再另行組織進攻了。但也有一部分性格頑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他們采用軟纏硬磨法,友好地賴著對方的時間,賴著對方的情麵,甚至賴著對方的地盤,不答應就是不撤退,不把事情辦成就是不回頭,搞得對方急不得惱不得,最後不得不答應他的要求。
有些人臉皮太薄,自尊心太強,經不住人家首次拒絕的打擊。隻要略一受阻,他們就臉打,感到羞辱、氣惱。於是要麼與人爭吵鬧騰;要麼拂袖而去,再不回頭;要麼惡語中傷以解心頭的怒氣。可這樣一來事情也就砸在自己手裏了。
這樣的人雖有幾分“你不給辦就拉倒”的“骨氣”,但其實質還是過分脆弱的表現。所以,我們在找人辦事兒時,既要有自尊,但又不要抱著自尊不放。為了達到交際目的,有時勢必要臉皮厚一點,碰個釘子,臉要不紅心要不跳,要有不氣不惱、照樣微笑與人周旋的氣魄。隻要還有一絲希望就要全力爭取,不達目的決不罷休。隻有這樣的“頑強”功夫才能把事情辦成。
從另一個角度看,軟纏硬磨消耗的是時間。而時間恰恰是一種辦事武器。時間對誰都是寶貴的。人們最耗不起的是時間。所以,如果你以足夠的耐心,擺出一副“打持久戰”的架式與對方對壘時,便會對對方的心理產生震懾。以“泡”對“拖”,足以促其改變初衷,加快辦事的速度。所以,沉得住氣,耐心地犧牲一點時間,反而可以爭取到更多的時間。
某建築工地急需60噸瀝青。業務員到一家公司采購,但負責此事的主任推說現在沒貨,要等兩個月才能提貨。業務員非常著急,工程怎麼能等兩個月呢?當他了解到庫房裏有現貨,隻是因為自己沒有“意思意思”,人家才不願意給他時,更是怒從胸中來,真恨不得馬上找對方好好“說道說道”。
但他竭力控製自己的感情,思索解決問題的辦法。他不願意給人送禮“進貢”。他決心和那位主任軟纏硬磨。從第二天起他天天到這位主任的辦公室來,耐心地向主任懇求訴說。主任感到煩,不理睬他。他也不管那麼多,你不理,我就坐在一邊等,一有機會就張口,麵帶微笑,彬彬有禮,不吵不鬧,心平氣和地懇求訴說。主任被“磨”得急不得火不得,推不起趕不跑。一直“磨”到第五天,主任實在坐不住了,他歎了一口氣,說道:“唉,我算服你了。就照顧你這一次,先賣給你一批貨吧!”
這位業務員沒有急於求成,也沒有知難而退,而是“磨”得那個主任實在沒有辦法,隻好答應了他的請求。從這位業務員的身上,我們能看出,“磨”能顯示自己的真誠,能引起人們的注意,能感動人。磨,是積極主動地向對方解釋,與對方溝通,不斷地軟化對方的過程。因此必須是全身心投入,必須有百折不撓的精神。
有些人就喜歡讓人磨,不願意輕易同意任何事情。你磨他,使他從心理上得到滿足,即權力欲得到滿足。若怕麻煩,存有虛榮心,反會被對方覺得你可笑,他會說:“本來他再來一次我就同意了,可是他沒來。”所以蘑是一個有效的辦法,但卻是一個“難”辦法。所以辦事不能著急,今日不成功,明日再來,今年不成功,時年再來。“十年磨一劍”,功夫全在“磨”,必須抱著“鐵杵磨成針”的決心,隻要有,線希望決不輕言放棄,以“持久戰”的陣勢去感化對方。
想當年,曹操為了得到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送美女十人,金帛無數,更贈赤兔寶馬,封官漢壽亭侯,真可謂費盡心機。
劉備為得到諸葛亮,三顧茅廬,當他第三次去的時候,關羽老大不高興,張飛幹脆說用一根麻繩把諸葛亮相來。劉備嗬斥他們說:“汝豈不聞周文王謁薑子牙之事乎?支王且如此敬賢,汝何太無禮!”三人離茅廬還有半裏之遙,劉備便下馬步行。來到諸葛亮家裏,恰逢諸葛亮正高臥草堂,劉備不讓通報,恭恭敬敬在階前站立了半晌又一個時辰,直到諸葛亮醒來,這才把諸葛亮給請出山來了。
正所謂,“好事多磨”,“火到豬頭爛”。請人也是這樣,我們辦事也要有這種精神。隻有多“磨”才能辦成想辦的事。不過“磨”也要講究策略,“磨”的時候既要死纏濫打,又要顯示出自己的“真誠”,既要軟“磨”硬“泡”,又要使其感覺不到在耍無賴,隻有這樣才能夠辦成事:有些人一遇到事情,就恨不得立即弄個水落石出,一針紮出血來。其實這不僅毫無益處,還會把事情弄得一塌糊塗。輕浮、急躁,對什麼事都深入不下去,隻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會給工作、事業帶來損失。
在運用“好事多磨”這個辦事的藝術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磨也要講究策略
磨的時候要彬彬有禮,擺事實講道理,還要笑容滿麵,要經常出現在能讓對方看到的場合,例如,他的辦公室、家裏等等。而且每次都要準時無誤.讓對方感到好像是在上班一樣,一到點就趕來了。這樣對方總能看到你,也就總能想到你的事情了。
(2)磨,不是耍無賴,是一種靜靜的禮貌的等待
等待對方盡快給予答複。不要讓對方感到你是故意找麻煩,故意影響他的工作和休息。要盡量通情達理,盡量減少對對方的幹擾,這樣,才能磨成功。
(3)磨可以不露鋒芒
不提要辦的事,隻是不間斷地接近對方,使雙方關係漸近,讓對方更多地了解你,同情休,從而產生幫助的願望。也就是說,你想辦法與對方接近或與對方家人接近,並通過各種辦法與他們搞好關係,從感情上貼近。這種感情上的磨,對方是難以拒絕的;凡事“欲速則不迭”。能人辦事時,總是善於觀察、巧幹布陣、精於摸底,然後在時機成熟時,采取拉網術,把想釣的包“磨”上來。
≤≥能辦的事也會因為拖延而失敗
有句話叫做“今日事今日畢”,在辦事的時候也應該是這樣。“趁熱打鐵”,能辦的事三下五除二立馬辦好,今天該辦的事應該就在今天辦好,千萬不要拖延到明天!否則,能辦的事也會因為拖延而失敗。
張先生是一位有名的獸醫,在十裏八鄉可以說是遠近聞名。可他就是有一個毛病——愛下棋,往往一下就是半天,連看病都忘記了。
有一次,他正在下棋的時候,有一個人牽著一頭驢來找他看病。張先生的棋正下到緊要關頭,這個人叫了幾次,張先生都不願挪窩,總是一拖再拖。
最後實在拖得沒辦法了,張先生斜著眼瞟了那頭驢一眼,張口時驢主人說:“駒大了.駒大了!”
驢主人氣得牽著驢轉身就走。這時旁邊的棋友看著事情有點不對頭,趕緊對張先生說:“你趕快去看看吧,別出什麼漏子了。”
張先生這才趕緊追上去,把驢拉回來一看,原來是頭驢(公驢),哪裏會“駒大了”呢?
張先生的拖延鬧了一個天大的笑話,從此,張先生就落下了一個“駒大了”的綽號。
張先生的拖延給自己留下了一個永遠也抹不去的綽號,這都是因為在辦事時拖延所造成的惡果。所以辦事千萬不要拖延。有事立即辦,不僅頭緒清楚,而且調查也容易。如果一天積一事,兩天積兩事,事越堆越多,不僅頭緒多難處理,而且容易草率了事,不負責任。
善於辦事的人,總是那些能夠在對一件事情擁有新鮮感及充滿熱忱的時候,就立刻迎頭去辦的人。
李嘉誠在開拓美國市場時,為了能夠在美國客商來考察市場之前,使自己的工廠規模達到令美國客商滿意的程度,他準備擴大自己的工廠規模。然而,美方人員一周後就要抵達香港。時間如此倉促,能時工廠動如此大的手腳嗎?
李嘉誠深明“事在人為”的道理。他沒有過多猶豫,便馬上召開公司高層會議,宣布了這個令人驚愕而振奮的計劃:必須在一周之內,將塑膠化生產規模擴大到誇外商滿意的程度。
為了搶時間,李嘉誠委托房產經紀商代租廠房,最後選定了位於北角最繁盛地段的一座工業大廈。李嘉誠看過樓後,當即拍板租下一萬平方英尺的標準廠房。
決心是有了,但要真正做起來,其工作難度之大,程序之繁雜,可想而知。舊廠房的退租,可用設備的搬遷,新機器設備的購置,新廠房的承租改建,設備的安裝調試,新聘進工人的培訓及上崗,工廠進入新軌道後的正常運作……這一切,都要在一周內完成,真的可能嗎?在有些人看來,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更何況,在遷廠過程中,無論哪個環節出現小的失誤,都極有可能導致整個工作計劃的失敗,那樣一采,不僅特使一切努力白費,而且將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
李嘉誠和全體員工一起,連續奮鬥了七晝夜,每天隻有不到三四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終於在北美公司負責人到達香港時,特設備調試完畢。
蔓國客商也很敬業,下了飛機就直接奔赴李嘉誠剛剛調試完畢的工廠。李嘉誠心裏也是七上八下,捏著一把汗,唯恐出什麼紕漏。
美商在李嘉誠的帶領下,參觀了全部生產過程和樣品陳列室之後,豎起了大拇指,由衷地稱讚道:“我在動身前認真看了你的宣傳畫冊,知道你有一家不小的工廠和較先進的設備,但想不到規模這麼大,設備這麼現代化.生產管理這麼井井有序。我並不想恭維你,你的廠完全可以與歐美的同類廠家媲美!”
結果可想而知,李嘉誠擊敗眾多對手,成了這家美國公司的獨家供貨商,為自己以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試想,如果不是李嘉誠爭分奪秒地改善自己的廠房,又怎麼能夠獲得這麼好的一個機遇呢’遇到問題應立即處理,決不可拖延。拖延不僅會使我們變得平庸,會帶來許多煩惱,還會造成一定的,有時甚至足巨大的損失。
但現實生活中擱著今天的事不做,而一味想留到明天做的人大有人在;他們不僅耗費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且也使簡單的事情變得更複雜。想想,我們是不是很討厭做以前累積下來的事,是不是也覺得本來可以很愉快從容地做到的事,拖延了幾天或幾星期之後,就變得困難了呢。所以,拖延執行,會使人感到艱辛而痛苦。市即執行,便會感到簡單而快樂。
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隨時主動地辦事。在辦事過程中應該竭力避免拖延,就像避免罪惡的引誘一樣。應該將拖延當作自己最可怕的敵人,因為它要竊取你的時間、品格、能力、機會與自由,而使你成為它的奴隸。
怎樣才能克服拖延的習慣呢?以下幾點可供我們參考:
(1)立即動手
你的庭院打掃了嗎?現在就去找工具。得交報告嗎?馬上拿出紙列出幾個要點。要勒令自己,決不拖延,有事及早於。
(2)分析利弊
對目標有意識地加以分析,看看盡快實踐有什麼好處,拖拉有哪些壞處,這對下定決心立即著手很有督促作用。
(3)要有實施的勇氣
勇氣是克服怯懦,付諸實施的能力。潛力之所以沒發揮出來,是因為自己限製了自己,突破膽怯的限製,就能充分發揮潛力。
(4)向人保證
提出保證,限定時間完成任務,會使人產生一種有益的焦慮和時間緊迫感,這會有效地克服拖延。
(5)利用興致
你無意寫報告,卻可能有興致翻閱有關資料;不想修天線,卻可能願意搜集所需元件。在該辦的事中先揀有興致的辦,讓精神狀態為你服務。
(6)每天做結算
“明天即在眼前,學會把每一天當作禮品來對待”。每天起床前要決心過好今天,還準備、止明天過得更好。把時間看做財富,你就不會再拖拉了。
今天的事情就要今天完成,不要養成拖拉的習慣,否則這一輩子都難成功。辦事也是一樣,該什麼時候辦的事就應在當時去辦。
≤≥後退並不是為了放棄
後退小等於放棄,隻是代表暫時停止。隻有知道如何後退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後退並不是從此以後就不再前進,相反地,後退是為了在積蓄足夠的力量以後更好地前進。
善於辦事的人,不會在形勢不利於自己的時候去硬打硬拚,那樣,有可能是以卵擊石,自尋死路;也有可能是兩敗俱傷,損失慘重。在這種時候,要懂得先退兒步,以求打破僵局,為自己積蓄力量贏得時機。善於把握進退的火候,勇於抉擇進退的時機,就可以改變不成功的做人做事的方式,把自己提高到一個更高的層次。
韓威是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計算機博士,他很想在美國找份工作。起初由於覺得自己是個博士,找工作的時候,總是挑那些職位高的公司。可這樣跑了好多天後,工作還是沒有找到,一家公司都沒有讓他去麵試。
一天晚上,他思來想去,決定還是改變自己的求職方法。
第二天,他來到一家人才市場作了登記,不過,他沒有標出自己的真實學曆,而是以最低的身份采碰碰運氣。
可出乎意料,沒過幾天,就接到一家公司的電話:他被錄用了,職位是程序輸入員。
程序員對於一個計算機博士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大材小用了。不過.韓威知道這份工作來得並不容易,所以幹得特別認真。
沒過多長時間,老板就發現這個小夥子非一般的程序輸入員可比,因為他能看出程序中特別微小的數據錯誤此時,韓成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看了看,第二天就給他換了個與學曆相應的職位。
又過了幾個月,老板又覺得這個小夥子遠比一般的大學畢業生高明,因為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而且非常有價值的建議。此時,韓威又亮出了碩士證,老板瞥了一眼,立刻提拔了他。
又過了半年。老板覺得他還是和別人不一樣,因為他幾乎能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於是,老板破例請他到自己家喝酒。在老板的一再盤問下,他說自己是個計算機博士,因為工作不好找,就隱瞞了起來。第二天,老板宣布了他的新職位,韓威還沒有來得及出示計算機博士證,就已經成了公司的副總裁了。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博士是一個非常懂得辦事藝術的人,他能看到自己的劣勢,以退為進。保存自己的實力,等到有朝一日羽翼豐滿,時機成熟時,才表明自己的身份,這時候,也就水到渠成地成為了真正的強者。
的確,疾風知勁草,人須確傲骨,麵對險惡的局勢,人應當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精神。這種不達曰的誓不罷休的“視死如歸”精神我們自應提倡。但是,有時候,一味地硬衝硬打未必是一種最好的方法,以退為進也是一種人生的策略。因為客觀世界是複雜多變的,就某個具體的事情來說,也有其“時”、“勢”的問題,在某些特定的時間裏、環境下,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也是一種積極的人生策略。以退為進並非是消極退讓,而是個積聚能量的過程,在停止退讓中有快速生長的可能。
一天,一個老裁縫正在店裏忙乎著,有一名穿戴入時的婦女走過來,手裏拿著一件貂皮大衣問老裁縫:”師傅,你看這衣服能織補一下嗎?”
老裁縫看了一眼,發現貂皮大衣上有一個洞,他對這住婦女說:“您看我們有活兒正忙著呢,這套兒實在沒有時間,要織補您就得等一會兒。您如果著急,裏邊還有幾家裁縫店呢。”
這位婦女顯然不願意等,於是就朝前走去。
老裁縫的徒弟不解地問老裁縫:“師傅,為什麼有活兒來了,你卻把她支走了呢?”
老裁縫笑著說:“你看那件貂皮大衣做工精細、皮質又好,少說得上萬元呀.如果織補不好,弄壞了咱可賠不起。話又說過來,不是師傅誇口,我不敢接的話,別人也絕對不敢接,所以啊,她一準兒得回來。”果然,那婦女不大一會兒工夫就又回來了。老裁縫把貂皮大衣拿到手裏左瞧右看,對婦人說道:“您這大衣得認真仔細地織補呀,很浪費時間的,您明天來取吧。”婦女雖然不太情願,可也沒辦法,隻好應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