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真正的聰明人在與對方的較量中,總是不露鋒芒,並隱藏自己的智慧,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動權,讓對方盡情發言,等他把話講完了,對他的心理狀態也就一清二楚了。這樣,就為後發的進攻提供了可靠情況。《易經》上說:“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把握好藏與露的分寸,最後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
秦朝末年,匈奴內部政權變動,人心不穩。鄰近一個強大的民族東胡,借機向匈奴勒索。東胡存心挑釁,要匈奴獻上國寶千裏馬。匈奴的將領們都說東胡欺人太甚,國寶決不能輕易送給他們。匈奴單於冒頓卻決定:“給他們吧!不能因為一匹馬與鄰國失和。”匈奴的將領們都不服氣,冒頓卻若無其事。東胡見匈奴軟弱可欺,竟然向冒頓要一名妻妾。眾將見東胡得寸進尺,個個義憤填膺,冒頓卻說:“給他們吧,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子與鄰國失和!”東胡不費吹灰之力,連連得手,料定匈奴軟弱,不堪一擊,根本不把匈奴放在眼裏。這正是冒頓單於求之不得的。不久之後,東胡看中了與匈奴交界處的一片茫茫荒原,這荒原屬於匈奴的領土。東胡派使臣去匈奴,要匈奴以此地相贈。匈奴眾將認為冒頓還會繼續忍讓,這荒原又是渺無人煙之地,恐怕隻得答應割讓了,誰知冒頓此次突然說道:“千裏荒原,遝無人煙,但也是我匈奴的國土,豈可隨便讓人?”於是,下令集合部隊,進攻東胡。匈奴將士受夠了東胡的氣,這一下,人人奮勇爭先,銳不可當。東胡做夢也沒想到那個癡愚的冒頓會突然發兵攻打自己,所以毫無準備。倉促應戰,哪裏是匈奴的對手。戰爭的結局是東胡被滅,東胡王被殺於亂軍之中。
就算自己具有相當強大的實力,隻要故意不露鋒芒,就會顯得軟弱可欺,這樣才可以麻痹敵人、驕縱敵人,然後再伺機給敵人以措手不及的打擊。
冒頓是糊塗人、聰明心,他隱藏真正的實力,待機而動,這才是糊塗人的可怕之處。身在激烈競爭中的人們,要想不被競爭淘汰出局,要想穩操勝券,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就學學冒頓吧: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隱藏實力,隱而不發,示之以弱,故意讓對手認為你不具威脅因而輕視,等到其大意而來、弱氣盡露時,則一舉擊潰對方,一戰而定!
■ 多方麵收集信息,做好規劃再起步
古語有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是告訴我們,做什麼事情都要有計劃,沒有計劃的工作好比一團亂麻,摸不著頭緒。一個人的人生需要規劃,要一步一步做好計劃和打算;企業需要統籌策劃,不懂策劃者,就不能明白“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做事求穩健,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明白自己前進的方向,找到前進的道路,而且要把路上的每一道小溝、每一個拐角都了然於胸。孫子說:“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敗。”這句話雖然很容易理解,但實際做起來卻頗難。處於現代社會中的人,均應以此話來時時提醒自己,無論做何種事均應做好事前的調查工作,確實客觀地認清自己的具體情況,才能獲勝。不做事前的調查研究,隻憑一腔熱血,說做就做,不計後果,最後隻能是以失敗告終。
所以,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地做出周密的計劃,不要盲目,更不要急於求成,要量力而行,一步一個腳印,才能不摔跟頭或者說少摔跟頭,也唯有這樣才能成功。
1989年4月20日,一場罕見的冰雹席卷了整個瀘州市,也讓羅代榕所在單位瀘州長城機電廠勞動服務公司陷入了癱瘓。羅代榕回家待崗了,時年32歲,女兒剛剛1歲。
為了生活,羅代榕做過搬運工,也賣過大碗茶,在這幾年的工作中她越來越強烈地認識到:自己才是救世主。
1992年3月,善於思考的羅代榕東拚西湊借來一筆錢,夥同兩位朋友嚐試了人生第一次風險投資——開了一個加油站,但加油者卻寥寥無幾,一年下來,投入的錢全部虧進去了。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兩位朋友也撤了資,羅代榕負債累累。
為什麼會這樣呢?日思夜想中,一個念頭閃過,要是有自己的車隊來加油,不就能帶動其他汽車來加油了嗎?隨即,羅代榕果斷地找親戚借來房產證做抵押,貸回兩萬多元作為開辦費,租賃當地農行5輛夏利車,成立了瀘州市金夢出租汽車公司。策劃有方,1994年,金夢出租汽車公司有了微薄利潤。
終於看見希望了,羅代榕如釋重負。1995年,在瀘州當地首次舉行的公開拍賣出租車經營權會上,羅代榕在別人驚訝的目光中,貸款買下了20多輛出租汽車的經營權。隨後,1997、1998年,羅代榕又一口氣收購了汽車修理廠,兼並汽車運輸公司,開設汽車配件銷售網點。從運輸、加油到配件,走的是一條幾近完整的產業鏈路子。精明的女人,在最關鍵時刻走出了最精明的一招棋。
企業大了,羅代榕從整合開始加強內部管理。1999年,她關閉了一些規模小的企業,“組合優勢資源,集中向外發展”。2000年,羅代榕與新疆油田、北京中油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並共同出資組建公司。此外,她還以3000萬元收購了四川煤化股份有限公司。到2001年瀘州金夢煤化集團成立時,羅代榕已是千萬富翁。
要做大事,必須先確立“立誌在我,成事在人”的思想。那些有做大事、立大誌的人,頭腦裏要有3個重要問題必須是非常明確的:我現在的位置在何處?我下一步的發展規劃是什麼?我將如何做到這一點,何時做到這一點?謀劃得當,才可以避免那種被客觀環境、外部影響牽著鼻子走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