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對於一個工作辛苦的人來說,很長,但是對於一個工作快樂的人來說,則很短。陳明開開心心地當了5年送水工。5年後,他終於辭職了。
辭職後,他用自己這些年的積蓄開了一家送水公司,大家覺得他必定失敗無疑,因為城裏的人家,早就訂水,有固定的送水站了,他新開,誰訂他的水?
人們卻想錯了,他沒有失敗,有很多人訂他的水,訂他的水的人,是他這些年認識的客戶,以及客戶的親朋好友。每天,他的送水工來來往往地將公司的純淨水一桶桶地送出去。現在,他送水的業務占據了全城的一半。
有人問他是怎麼出人意料地創造了這個奇跡的?他說,在這城裏,幹上5年送水工的人有幾個?他們大多隻幹一年半載,而我一幹就是5年,在這5年裏,我結識了不少的客戶,還跟他們的親朋好友認識了。我給他們的印象都很好,我說我要開公司了,問他們訂不訂水,結果他們都表示願意訂我的水。況且,他們根本不記得我以前的那個送水公司,也不認那個公司,他們隻認我這個人。如此一來,我的公司一開張就贏得了很多訂水的客戶!
踏踏實實地做下去是實現任何目標唯一的聰明做法。對於那些剛開始做自己事業的人來講,不管被指派的工作多麼不重要,都應該將其看成“使自己向前跨一步”的好機會。有時某些人看似一夜成名,但是如果你仔細看看他們過去的曆史,就知道他們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得來的,他們早已投入無數心血,打好堅固的基礎了。
成功是輝煌的,它背後的積累和準備工作卻是無比艱辛和枯燥,當你厭倦或者有所動搖的時候,可以這樣告誡自己:準備,是一步步接近希望的必經的曆程。明日的成就,就是在為這段艱苦曆程頒獎。
李銳從省城某高校大專中文係畢業後,被分配到縣物資係統機電設備公司人秘科當了一名文書。李銳在大學期間是校文學社的領軍人物,寫得一手好散文。工作以後,他除了給單位寫些新聞稿以外,更多地寫起了新聞評論和雜文。兩年後,他聲名大噪,縣檢察院將他借調到政策研究室。
在縣檢察院,李銳更是妙筆生花,單位新聞、調研論文、雜文、評論全麵出擊,幾乎天天有文章見諸報刊,深得領導喜歡。但李銳知道,自己隻是“借調”,要想從企業跨進行政這個門檻可不是輕而易舉的。於是,他除了拚命工作之外,又報考了成人法律本科。經過4年努力,李銳終於取得了法律本科大學文憑。
這一年春天,全國舉行國家公務員考試,李銳參加了縣裏的招收公務員考試。該縣正好要招收一名法律專業的公務員,全縣有兩人報考這個專業,結果李銳考分高,理所當然過了關。不僅檢察院要錄取他,因為他經常給縣審計局撰寫文章,而且縣審計局也向他拋出了“繡球”。最終這兩家都未能如願,李銳被縣委組織部半路“截”了去。
有人認為李銳實在太幸運了。其實,未雨綢繆、積累本領才是李銳的精明之處,這也是他贏得幸運之神青睞的奧秘。成功不會刻意在職場路上等你,需要的是你自己的努力和不斷地積累。
成功其實沒有捷徑,日積月累才能厚積薄發,隻有擁有穩紮穩打的實力後,你才能夠走向成功,急於求成是每一個人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人隻有先糊口,先填飽自己的肚子,才可能有力量去追求發展。為五鬥米折腰也好,吃眼前虧也好,歸結起來就是:一個成功的人必須學會忍耐。一時的容忍並不是對命運的屈服,也不是卑躬屈膝,而是在為未來做好鋪墊和積累。
《菜根譚》中曾有這樣一段話:“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躁急之念。”其意思是:長久潛伏在林中的鳥,一旦展翅高飛,必然一飛衝天;迫不及待地綻開的花朵,必會早早凋謝。凡事焦躁無用,身處橫逆之中,隻有善屈善忍,儲備精力,一鳴驚人的機會一定會來臨。
■ 隱藏實力,適時地裝糊塗才能獲得成功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先出頭的椽子容易爛。鋒芒外露,於交友、處世都不利。自恃滿腹經綸,在人前口若懸河,人們難免將你視為狂妄自大之徒,當麵對你“洗耳恭聽”,轉身卻對你嗤之以鼻。在工作中要學會“夾起尾巴做人”,時時謙虛、事事謹慎,才能獲得人脈與人緣。隻有先當孫子,然後才能做老子。
從前有一個武功高強的武士,精通禪道,雖然他年紀很大了,但在和人交手時,仍然每次都能獲勝。一天晚上,一個年輕力壯的武士前來拜訪。年輕的武士不但武功高強,而且膽大妄為、橫行鄉裏。他和人比賽的時候,經常用各種方法將對方激怒,逼得對方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先出手,然後,自己抓住這個時機,平靜而仔細地觀察對方的缺點,一旦抓住對方的弱點,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進行反擊。用這樣的方法,再加上自己的超常武功,年輕武士在和人交手時,也是百戰百勝。
年輕武士很早就知道老武士的聲名,但因為年輕氣盛,不把老武士放在眼裏。他這次之所以前來拜訪的目的就是踢館,想用這種方法來提高自己的名望。弟子們擔心老武士年齡太大,不是年輕武士的對手,都紛紛勸他不要接受挑戰,或者挑選自己的年輕弟子迎戰。可是,老武士既然接下了對方的戰帖,就決定親自與年輕的武士比賽。兩大高手比賽的消息不脛而走,人們紛紛來到市區的大廣場前,觀看這場激烈的比賽。
在比賽開始的時候,年輕武士像以前一樣,開始侮辱老武士使其發怒,對老武士扔石頭、香蕉皮,還往他臉上吐口水,甚至用髒話侮辱他,想以此來激怒他,但老武士根本不為他的行為所動。這樣折騰了好幾個小時,老武士始終一動不動,既不生氣,也不搶先出手。這是年輕武士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年輕的武士罵得嗓子都啞了,並且精疲力竭,已經沒有力氣和勇氣向老武士進攻了。最後,血氣方剛的武士自知不是老武士的對手,不戰而退,灰溜溜地逃跑了。
回來後,老武士的弟子們都非常生氣,很不理解地問老武士:“師傅,您為什麼不好好教訓一下那個狂妄自大的家夥呢?”“就是!那小子太過分了,師父,您怎麼能忍受?再說,這樣也有損師傅您的聲名。”麵對弟子們的質問,老武士沒有做解釋,反而問自己的弟子道:“假如有人帶著禮物來見你,你不接下禮物的話,禮物歸誰?”弟子齊聲回答道:“當然是歸送禮的人。”老武士微微一笑,說道:“嫉妒、憤怒和侮辱難道不是同樣的道理嗎?如果這些東西你都拒收,它們還是歸對方所有。”老武士最後說:“從對招的角度來說,他是有,我是無,無招勝有招。”弟子們聽了老武士的解釋,才明白了師傅的用意,從而也學到了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