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有的大門需要彎腰側身才能進入——彎腰是一種變通(1 / 3)

第十三章 有的大門需要彎腰側身才能進入——彎腰是一種變通

做人,是要有一點心機的。有心機但不奸猾,誠信待人而不憨傻。這就是可退可進的待人處世方法。

這年頭,沒有人想當“笨蛋”,也沒有人想當“壞蛋”,因此,做人要深思熟慮,處世要圓滑得體,既不能“不老實”,又不能“太老實”,當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你能做到這些,就能避免本不該有的麻煩和挫折。

知道進退,聰明而又精明

適時地作出一些讓步,既不是無原則的屈服,更不是軟弱的退卻,它是在充分了解對手的情況下作出的明智選擇。

很多人覺得激流勇退就是吃虧之舉。而且覺得隻要吃了一次虧,以後就會有慣性了。但是事實上,吃虧讓步隻是暫時的緩兵之計,是為下一個目標做準備的前奏曲。對於任何事情,一味地爭強好勝,好勇鬥狠,是不可取的。適時地作出一些讓步,既不是無原則的屈服,更不是軟弱的退卻,它是在充分了解對手的情況下,作出的明智選擇。讓步的目的是為了進步,它可以為下一個目標做準備,也可以尋找機會借對方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目標。凡事不張揚,不輕易拿出自己的本領,實乃做人的至高境界。很多時候懂得進退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明朝開國功臣徐達,在為了保全自己的時候,選擇了“退”,實在是聰明之舉。

朱元璋和徐達本是同鄉,少小親善,朱元璋稱帝後也一直稱呼他為大哥,以示尊寵。另外徐達是朱元璋功臣之一,一生隨著朱元璋東征西討,所謂“功定天下之半,聲馳四海之表”,稱得上是明朝的韓信。可朱元璋越是親熱地叫大哥,徐達越是心裏發毛,如同芒刺在背,感覺就像被鬼叫魂一樣,也越是小心謹慎,不敢有絲毫的差錯,心裏依然畏懼不安。

有一天,徐達出征回來,朱元璋照例下殿迎接,口稱大哥,親熱無比。徐達彙報完戰事後,朱元璋便留他在宮中閑談,故意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說:“大哥功勞這麼大,卻一直沒有一座像樣子的房子,我以前當吳王時住的府邸現今空著沒用,就送給大哥湊合住住吧。”

徐達聽到這樣的話,心都提到嗓子眼兒了,知道自己已到了鬼門關口,忙俯身下拜,苦苦推辭,朱元璋見他態度誠懇,也就不再提了,徐達卻是汗透重衣,心虛不已。

沒過幾天,朱元璋就在吳王府邸中設宴,款待自己昔日的布衣兄弟,徐達自然也被請去。酒宴上朱元璋連連勸酒,徐達不敢違命,隻好拚命喝,結果不勝酒力,宴席沒結束便已醉倒了。朱元璋便命人把徐達抬到自己以前住過的床上,對眾人說:“我已經把這座房子送給徐大哥了,今天不過是代他請大家喝酒,主人已醉,咱們也散了吧。”便率眾人離開了吳王府邸。

過了半晌,徐達酒醒後才發現自己睡在吳王府邸中,而且睡在皇上先前用過的床上,頓時嚇得魂飛九天,忙一躍而起,衝出府門。府中的奴仆們不知何故,都出來勸他回去,說皇上已經把府邸賜給大將軍了,不必驚慌。但是徐達不敢再踏入府門,又不敢擅自回家,怕朱元璋心中生疑,索性就和衣睡在街道上。

徐達的仆人都苦苦勸他,數九寒天的,睡在街道上非凍死不可,徐達置之不理,仆人們隻好進去拿被褥,凡是上好的、經朱元璋用過的,徐達都不要,仆人們隻好拿出自己的被褥送給他,徐達才接受,以地為床,坦然地睡起覺來。

夾雜在仆人中的錦衣衛密探忙入宮稟報朱元璋,朱元璋不覺露出笑容,命他們繼續監視。徐達宿醉未醒,又自知逃過了生死一劫,雖住街道上,心裏卻很平穩,居然在凜冽寒風中睡著了。朱元璋得知這一情況後才喜笑出聲,認定徐達是鐵了心要做自己的臣子,絕沒有自立為帝的野心。

徐達為人深沉忠厚,處世低調謹慎,從不炫耀自己的長處和功勞。明太祖登基後,雖然他對大明王朝有著無人能出其右的赫赫戰功,但卻絕口不談自己的功績。

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在腥風血雨中,徐達曾冒著生命危險,不但救了朱元璋的命,還輔佐他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此恩可謂深似海,此德可謂比天高。但是徐達卻絕口不提。這既說明了他有高尚的品德,又表現出了他深沉的處世智謀。因為,從處世的智謀說,知道進退是一種避禍自保的韜晦之計。佛門似海,君心難測,皇帝對臣下的要求,曆來是隻準你出力,不準你邀功。徐達對此是不會不知道的。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是高深處世謀略。徐達看似放棄功名利祿的“不精明”的舉動,其實在那個時候是聰明的舉動,從後來朱元璋大殺功臣,就可以知道徐達懂得進退確實是明智之舉了。

抱頭藏尾,待機而動

我們要把握好藏與露的分寸,最後才能露出真正的鋒芒。空空無跡,浩浩無垠,藏之愈深,發之愈厚。

往往糊塗的人都有一顆聰明的心,隱藏真正的實力,待機而動,這才是糊塗之人的可怕之處。身在激烈競爭中的人們,要想不被競爭淘汰出局,要想穩操勝券,從眾人中脫穎而出,就學學此招吧:做一個糊塗的聰明人,隱藏實力,隱而不發,示之以弱,故意讓對手認為你不具威脅而輕視你,等到其大意而來,弱氣盡露時,則一舉擊潰對方。這就是抓住時機的重要性。

另外,現實中,麵對一些問題,人們總是喜歡鋒芒相對,耗盡全身氣力去解決。其實,人生中很多事情,不能夠這樣冒進,如果一味地“強攻”而不知“巧取”,很容易碰得頭破血流。真正聰明的人,懂得抱頭藏尾,待機而動。不然的話隻會打草驚蛇,將事情搞砸。楚莊王就有這樣的智慧和氣度。

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剛剛即位不久,他總是不耐煩地回絕大臣們的建議,什麼事情都任憑大臣們自己去處理。他根本不像個國君,從不發布任何命令,也沒有什麼政績可言。有的大臣貪贓枉法、胡作非為,他也聽之任之,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但是右司馬再也忍不下去了,他憂心如焚,冒死去見楚莊王。來到宮殿一看,隻見鍾鼓齊鳴,莊王左手抱著鄭國姬妾,右手摟著越國的美女,案上陳列著美酒,麵前輕歌曼舞。右司馬抑製住慌張說:“臣知道大王天生聰慧,想請大王猜一個謎語。這個謎語猜了很久也沒有人能夠猜出來。‘高高的山上有隻奇怪的鳥,身披鮮豔的五彩,美麗而又榮耀。3年不張開翅膀,不飛也不叫,默默無聲。’這是一隻什麼樣的鳥呢?”

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您放心吧,我心中自知。”聽了這樣的話,右司馬半信半疑地退下了。

事隔半年,楚莊王上朝聽政。莊王雖3年不理朝政,但對朝中大事及諸侯國的情勢都了如指掌。時機已到,他一改過去的糜爛生活,英姿勃發。他殺了幾個奸臣,而後又提拔了幾個有才能的人,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爭霸中原。後來楚莊王又平定了國內叛亂,對外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終於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楚莊王抱頭藏尾的裝傻之舉,就是為了今天的“一鳴驚人”。

楚莊王深知進退之道,知道掩藏自己,在適當的時機出來收拾局麵,而在“伺機而動”這方麵,他寵愛的女人比他更有過之而無不及。

安纏陵是楚國人,傾國傾城,深受楚莊王的寵愛。

有一次,安纏陵見到謀士江乙,發現江乙眉宇之間流露出一種悲哀之情,安纏陵感覺有些詫異,便問江乙:“先生為何這麼悲傷?”

江乙正色道:“我是為夫人悲傷啊!有人這樣說過:用錢財去拉攏別人的人,一旦他的錢財用光了,人們跟他也就疏遠了;以姿色侍奉別人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她所受到的寵幸也就會日漸減少。你想沒想過,怎樣才能讓大王永遠寵愛你,永遠不會離你而去呢?”

安纏陵聽了這些話以後,忙起身施禮,對江乙說道:“那就請先生替我出個主意吧,感恩不盡。”

江乙說:“你隻要做到一件事即可:要讓大王知道,你願意永遠陪伴他,願意為他殉葬,保準大王會永遠疼愛你的。”安纏陵點頭稱是。

數月之後,安纏陵又遇到了江乙。江乙問她:“我去年對你說的那番話,你對大王講過了嗎?”

“我還沒有遇到適當的機會。”安纏陵不好意思地說。

不知不覺又過了好長時間,安纏陵又遇到了江乙,江乙又問安纏陵說了沒有。安纏陵麵帶愧色地對江乙說:“我實在是還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江乙這次忍不住有點兒生氣了,麵帶慍色地對安纏陵說道:“你整天出與大王同車,入與大王同坐,兩年時間過去了,你卻說你找不到機會同大王說那些話。我明白了,你大概是覺得我的主意不好吧。”說完,江乙悻悻而去,不再理會此事。

就在江乙走後不久,機會就來了——楚莊王有天行獵,他命令隨從在森林四周點火圍獵。突然,一隻發狂的犀牛向楚莊王衝來,就在它快要衝到楚莊王所乘之車的時候,犀牛中箭倒地。楚莊王喜不自勝,回頭對安纏陵說道:“我將來去世之後,你會同誰來享受這樣的快樂?”安纏陵略一躊躇之後,立刻淚流滿麵,抱住楚莊王失聲痛哭,哽咽著說:“大王將來登天之後,小妾願與大王同葬,小妾怎麼會同別人來享受此種歡樂呢?”安纏陵的話語令楚莊王深深感動,當即封給安纏陵一塊領地,對安纏陵說:“朕將來萬歲之後,你就在這塊領地生活,誰也不許去打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