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隻狗的主人是本市有名的大富翁。這位富翁丟失小狗後十分著急,因為這是一隻純正的進口名犬。於是,他就在當地電視台發了一則尋狗啟事:如有拾到者請速還,付酬金5萬元。
第二天,當乞丐沿街行乞時,看到這則啟事,便迫不及待地抱著小狗準備去領那5萬元酬金,可當他匆匆忙忙抱著狗又路過貼啟事處時,發現啟事上的酬金已變成10萬元。原來,大富翁尋狗不著,又電話通知電視台把酬金提高到了10萬元。
乞丐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向前走的腳步突然間停了下來。想了想又轉身將狗抱回了窯洞,重新拴了起來。第三天,酬金果然又漲了,第四天又漲了,直到第七天,酬金漲到了讓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這才跑回窯洞去抱狗。可想不到的是那隻可愛的小狗已經被餓死了,乞丐還是乞丐。
其實人生在世,好多美好的東西總是在吸引我們,但自己的追求之心,索取之欲並不能沒有底線。如果我們的期望太高,往往在剛要接近一個目標時,又會突然轉向另一個更高的目標。西方一位哲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的欲望是座火山,如不控製就會害人傷己。”
追求富有,占有金錢,無可厚非。一個人富有到什麼程度才算富有,占有多少金錢才算最多?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從容麵對誘惑
在這樣一個充滿誘惑的年代,要保持一份內心的純淨、一份對世事的清醒,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和毅力的。生活中的陷阱太多,一不小心就會上當受騙,所以要時刻警惕,不被誘惑迷了心竅。
一天,洞雲大師與居山大師在一起閑聊,他隨意問居山大師:“你愛色嗎?”
居山大師正在用竹籮篩黃豆,聽到洞雲大師這樣問,嚇了一跳,筐裏的豆子撒了出來,滾到了洞雲大師的腳下。洞雲大師笑著彎下腰,把黃豆一粒一粒地撿起來放進筐裏。
居山大師耳邊依然回響著洞雲大師剛才的問話,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因為這個問題實在是沒有辦法回答。
“色”包含的範圍太大了!有酒色、有臉色、有女色……
穿衣服挑顏色嗎?享受珍饈美味時看重菜色、酒色嗎?選擇居所時注重牆色嗎?工作時會看別人臉色嗎?貪戀珍珠、瑪瑙的財色嗎?愛慕嫵媚性感的女色嗎?
放下竹籮,居山大師心中還在翻騰。想了很久以後,他才回答道:“不愛!”
洞雲大師一直在旁邊觀察居山大師吃驚、閃躲、逃避、掙紮的表情,不無遺憾地說:“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你真的想好了嗎?當真正麵對考驗的時候,你是否能夠做到從容地麵對呢?”
居山大師大聲地答道:“當然能!”然後他向洞雲大師臉上看去,希望能得到他的肯定,可是洞雲大師隻是笑,沒有任何回答。
居山大師感到十分奇怪,他反問道:“那我問你一個問題行嗎?”
洞雲大師依然笑著說:“你問吧!”
“你愛女色嗎?”居山大師這樣問道,“當你麵對美女誘惑的時候,你能從容應對嗎?”
洞雲大師哈哈大笑,說道:“我早料到你會這麼問了!我看她們隻不過是美麗的外表覆蓋下的臭皮囊而已。你問我愛不愛,愛與不愛又怎麼樣呢?隻要心中有自己堅定的想法就可以了,不必看別人的臉色,更不必在意別人是怎麼想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居山大師雖然嘴上說能夠麵對真實的考驗,可是在不知不覺中他卻看了洞雲大師的臉色。心中有色,才會掙紮,才猶疑著回答這個問題。眼中有色,心中無色,才能從容麵對世間的各種誘惑。
那麼,到底是什麼在誘惑我們?金錢、權勢、美色……這些東西會讓多少人心旌蕩漾,不能自已啊!
一隻老虎的喉嚨被一根骨頭卡住了,它十分難受,於是便允諾說,有誰能把骨頭從它的喉嚨裏取出來,它就重金酬謝。有一隻烏鴉聽到這個消息後,就毫不猶豫地把腦袋伸進老虎的嘴裏幫他取骨頭。當這隻烏鴉把骨頭取出來,向老虎索要酬金的時候,老虎卻磨著牙齒冷笑著說:“哼!讓你的腦袋從我的嘴裏完好地抽出來,這已經是最大的報酬了。”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看來金錢的誘惑的確很大,以至於烏鴉竟敢把腦袋伸進老虎的嘴裏去謀利,真是要錢不要命!仔細算來,這真是一筆劃不來的買賣,盡管對方出了“重賞”,可是自己的本錢卻是以生命作為賭注,未免太虧了。正如老虎所言,能夠全身而退,已經是夠幸運的了。下一次,老虎的嘴裏就不一定有骨頭了。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圈套不得不防,一不小心就會落得身敗名裂、屍骨無存!
“誘惑”——魔鬼般邪惡的字眼,摧毀了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金錢、權勢、美色、地位等,讓多少人甘之如飴地步入它所設的圈套。名利之心蒙蔽了我們的雙眼,即使已然站在搖搖欲墜的懸崖邊,還忍不住得意自滿,而渾然不知自己正在向萬丈深淵滑落。
心中無色,才能坦然。所以,麵對這些從四麵八方吹來的“風”,貴在“降伏其心”,使其不為八風所襲擾,所蠱惑,所動搖!
人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守得住淡定。
“傻人有傻福”
太會算計的人常把自己擺在世界的對立麵,樹敵過多。他們總是非常貪婪,太高太多的欲望就像一座山一樣沉重地壓在心頭,沒有一點快樂。與其這樣痛苦,還不如寬心一點,適當裝點傻,讓自己快樂起來,何樂而不為呢?
有一件事情很有意思:小說裏如果兩個情敵相爭,笑到最後的,往往是那個看上去有點傻傻的人。太過聰明外露的人有點讓人放不下心,誰又敢托付終身呢?
常言道,“傻人”有“傻”福。因為他簡單,實在,值得信任,給人安全感。和他一起工作或生活,沒有那麼多的算計和警惕之心,身心就放鬆了,從而心情愉快。其實,大家隻要解除彼此心理上的威脅,才有可能相互靠近。“傻人”正因為他的“傻”,那種不計較的樣子,才讓你感覺到發自內心的真誠和友好。
“傻”人通常不敏感,不多疑,並且對於誤解和傷害有著更多的忍耐力。“傻”人意味著寬厚和誠實,也意味著執著和忠貞,具有這種品德的人讓人感動,讓人喜歡,不知不覺中願意和他在一起。“傻人”無意中得到的,也許比聰明人費盡心機得到的還多。“傻”人的“傻”就是他賴以生存的最大資本。
一個大地主要在5個兒子中選一個繼承人。為了完成這個目標,他給五兄弟每人發了一顆花生,看誰種得好就選誰。
花生拿回去後,五人都種上了。到了約定的時間,五兄弟端著自己的盆子去見大地主。大地主看見其他幾個兒子的苗都長得很好,隻有老五的盆裏什麼也沒長出來。於是,他把繼承人的位置傳給了老五。
答案其實很簡單,五顆花生都是炒熟了的!大地主要考察他們的,不是本事,而是品德。
“傻人有傻福”,這種表麵上看起來無法理解的事情,其實背後都有著清晰的邏輯關係的。
為人處世,隻要你心地坦蕩、本分老實、以誠相見,那當你在回首往事的時候,就可以心中無愧地在自己人生的那張紙上鄭重地寫個“人”字,這並不難。相反的,如果你做事工於心計、玩弄權術、鉤心鬥角,活得就不能不累,不能不難。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一條無形的難以跨越的規律。《紅樓夢》裏的一句話說得好:“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王熙鳳使盡了權術,費盡心機,反被聰明所誤,終於搭進了自己的性命。這卻也恰好說明了一個道理:以害人始,以害己終。
美國電影《阿甘正傳》講述了一個名叫阿甘的青年的故事。他的智商很低,進小學都困難,但是,他幾乎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功:跑步、打乒乓球,包括愛情,後來,他甚至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相對比他聰明的同學、戰友卻沒有什麼成就,這是對所謂“聰明”的一種嘲弄。
弱智青年阿甘的成功,從某種意義上說,得益於他的豁達、不懂算計。他唯一擅長的就是堅持、努力,認真地規劃、傻傻地執行。其實企業裏缺的不是“聰明人”,而是類似這樣的“傻子”。“聰明人”在遇到問題時總是埋怨別人,算計著有一分收獲才肯去做一分耕耘,沒多少收獲便不肯耕耘。“聰明人”對每個決策、每個命令,都要計算自己有多少得益,有多少損失,如果不劃算,便以“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作為應對。殊不知,很多事情在運作的初期往往是十分耕耘,三分收獲,後期才是三分耕耘,十分收獲。
阿甘其實是“大智若愚”,他並不愚蠢。他成功的方法隻有一個,那就是不計代價地努力付出。他成功的秘訣就在於他的“單純”或者說是“執著”。
英國心理專家布萊爾從小就是個極能算計的人。他知道哪家店的衣服最便宜、知道哪家加油站價格低、知道怎樣買電影票最實惠,等等。當20歲時,布萊爾得了一場病,從此,他經常上醫院。那時他總是快樂不起來。32歲時,布萊爾有所感悟,於是便開始了關於“會算計者”的研究。
通過多年的研究,布萊爾以大量的事實證明:凡是對利益太會算計的人,他們中大多數人實際上很不幸。90%以上的人都患有心理疾病,有些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所以,會算計者永遠得不到快樂。
吃草的獅子
完美主義者追求完美,他們一般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認為自己做到100%還不夠,一定要做到101%。
波音的民用飛機約占全球機隊總量的75%。波音民用航空服務部為了保持飛機的最佳使用狀態,為用戶提供了一流的全天候技術支持。它同時為行業製定標準,為全球用戶提供一整套具有國際水準的工程、改裝、物流和信息服務,服務對象包括經營客、貨運業務的航空公司以及飛機維護、修理和大修廠商,並為全球提供最大、最全麵的航空培訓服務。像這樣的工作,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每一個細節都要做到完美,哪怕一個小地方出了紕漏,都有可能釀成大禍。
但在生活中,追求完美的結果都是以痛苦而告終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這些人在做事時多數是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的人,但他們都仍然心有不甘,於是又開始向完美努力,結果他們落空了。本來在已取得成績之後,他們應該是高興的、滿足的,可最後卻以掃興而告終。所以,他們所得到的結果相對是悲哀的、痛苦的。
文物鑒定專家在鑒別一件寶玉是不是真品時,其中一個重要的依據就是看它有沒有瑕疵,因為所有的寶玉都會有瑕疵,而人工仿製品卻往往是完美無缺。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人都會有優點和缺點,事事都有殘缺、遺憾。不必煩惱,也不必刻意追求完美,以真實的自我麵對社會,我們會生活得瀟灑自如。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保羅·休伊特認為:“過度追求完美是一種病態心理,不利於身心健康。”
保羅·休伊特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完美主義。他發現,完美主義者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但不管是何種類型的完美主義者,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健康問題,比如沮喪、焦慮、飲食紊亂等。
隻要放寬心,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再則,追求事事完美不一定帶來成功。
在非洲大草原,有一頭年幼的獅子叫迪奧,從小它就立下雄心壯誌,要成為一頭最優秀、最完美的獅子。後來,這頭年幼的獅子發現,雖然獸類都認為獅子是草原之王,但它有一個明顯的弱點,就是在中長跑項目中的耐力比羚羊弱。很多時候,就是因為這個弱點,羚羊從嘴邊溜掉了。
迪奧於是決心改變這個缺點。通過長期對羚羊的觀察,它認為羚羊的耐力與吃草有關。為了增長耐力,迪奧便學羚羊吃起草來,最後迪奧因吃草而變得體力空乏,奄奄一息。母獅子發現迪奧這一做法後,便教育迪奧,說:“獅子之所以成為草原之王,不是因為沒有缺點,而是因為它有突出的優點,它是靠突出的觀察力、優異的爆發力、鋒利的牙齒和準確的撲跳動作,而不是靠完美才稱霸於草原的,沒有缺點的獅子是不存在的。”
聽了母親的話後,迪奧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來它不再把心思放在改變自己的缺點上,而是盡力去發揮自己的優點。最終,迪奧成了那片草原最優秀的獅子。
很多時候,我們人類同樣會犯獅子迪奧年幼時的錯誤,為了讓自己變得完美,我們總希望改掉身上的一切缺點。結果,在改變缺點的過程中,放棄了自己的優點,而成為了一個平庸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