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越是刻意追求利欲,越會有無盡的煩惱
人生是否美滿幸福,不是靠名利的多少來肯定的。名利二字,從來都是雙刃劍,得到固然可喜,沒有也不必失望,順其自然就好,簡簡單單做人、腳踏實地做事才是關鍵。如果刻意追求,有時候反而適得其反,隻會徒增煩惱與痛苦。
不是擁有太少,而是欲望太多
人的自私、貪婪、嫉妒,常使人重重地跌進自己“惡念”的旋渦裏。事實上,我們所擁有的,並不是太少,而是欲望太多。欲望太多,就使自己不滿足、不知足,甚至嫉妒、憎恨別人所擁有的,以致心裏產生焦躁、憤怒和不平衡。欲望太多,其實是一種心理上的貧窮。
從前,有兩個關係很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決定結伴到一個遙遠的地方旅行。背起行囊,兩人風塵仆仆地上路,發誓不達目的地,絕不返家。
兩個人走了兩個多星期後,遇見一位白發年長的智者。這個智者告訴他們:“這裏距離你們想去的地方還有十天的路程。但是遺憾的是,在這十字路口我就要和你們分手了。在分手前,我要送給你們一個禮物。你們當中一個人先許願,他的願望一定會馬上實現,而第二個人,就可以得到那個願望的兩倍!”
此時,其中一個人心裏想:這太棒了,我已經知道我想許什麼願,但我不能先講,因為如果我先許願,他就可以有雙倍的回報,我就吃虧了,不行!
另外一個人也在自忖:我怎麼可以先講,讓他獲得加倍的回報呢?
於是,兩個朋友就開始變得客氣起來,“你先講嘛!”“你比較年長,你先許願吧!”“不,應該你先許願!”兩個朋友彼此推來推去,“客套”了一番後,他們就開始不耐煩起來,氣氛也變了,“你幹嗎推讓!你先講啊!”“為什麼我先講?我才不要呢!”
兩人爭論到最後,其中一人生氣了,大聲說道:“喂,你真是個不識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許願的話,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斷,把你掐死!”
另外一個人沒想到他的朋友居然變臉,恐嚇自己!於是想:你這麼無情無義,我也不必對你太客氣!我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你也休想得到!於是,這個人幹脆把心一橫,惡狠狠地說道:“好,我先許願!我希望——我的一隻眼睛瞎掉!”
於是,其中一個人的一隻眼睛馬上瞎掉了,而與他同行的好朋友,也立刻瞎掉了兩隻眼睛!
原本,這是一件十分美好的禮物,可以讓兩位好朋友共享,但是人的“貪念”,使得“祝福”變成“詛咒”,使“好友”變成“仇敵”,更使得本來可以“雙贏”的事,成為了兩個人的悲劇!
人們對於得到的東西,永遠都不會滿足;而對於失去的東西,哪怕隻是一點點,都會覺得很多。
頭昂得太高容易看不清方向
讓你仰起高高的頭顱的,除了優越感也許還有些什麼別的驕傲。人們的眼睛常被金錢所蒙蔽,隻看見自己而看不見別人,這樣的人怎能得到幸福呢?
一直以來,朱麗都自認為是一個幹淨、勤快的家庭主婦。她每天都要把丈夫和孩子們的髒衣服、家裏的床單等物品收到一起清洗,她希望自己的家人每天都能夠生活在一個清爽怡人的環境當中。
住在朱麗家對麵的史密斯太太每天也要洗很多衣物。當然了,她也會像朱麗一樣把洗好的衣物拿到外麵的晾衣繩上晾曬。
可是朱麗每次透過玻璃看到史密斯太太晾衣服的時候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史密斯太太每次洗的衣服都不幹淨,上麵總是有或大或小的汙點。發現了這個問題以後,朱麗一看到史密斯太太辛辛苦苦收拾家務的模樣就感到可笑,“收拾半天又有什麼用,連衣服上的汙點都洗不幹淨。真不知道她的丈夫和孩子們怎樣體體麵麵地出門。沒準兒她家的地板和家具也不夠幹淨。”這樣想著,朱麗又為自己的勤勞感到一陣自豪。
終於有一天,朱麗忍不住向丈夫說了自己對史密斯太太的看法。在說出這個看法之前,她以為丈夫一定會誇獎自己能幹,而且會撫摸著她的肩膀對她說:“我為有你這樣一位能幹的太太感到自豪。”可是令朱麗沒有想到的是,丈夫不但沒有誇獎自己,反而認為朱麗的話根本就不可靠,“我每天從史密斯家門前經過時,都能看到史密斯太太洗的衣物非常幹淨,根本就沒有任何汙漬。”丈夫這樣對朱麗說。
“這不可能,我親眼看到她晾出來的衣服上汙漬斑斑。”朱麗打斷了丈夫的話。她感到不可思議的是,丈夫怎麼能懷疑自己,還不說真話。朱麗決定第二天和丈夫一起看看史密斯太太晾出來的衣服,一起驗證一下究竟誰對誰錯。盡管丈夫認為這實在沒有必要,可是朱麗堅決要求這樣做,拗不過妻子的丈夫隻好答應了。
第二天上午,史密斯太太又像往常一樣把衣物晾到了外麵。朱麗站在屋裏指著史密斯太太的衣物說:“你看,那不是大大小小的汙漬嗎?”順著朱麗的手,丈夫透過玻璃果然看到了衣服上的汙漬,這與自己每天看到的情形顯然不一致。究竟怎麼回事呢?很快,丈夫就發現了問題。他拉著妻子來到史密斯太太家門前。朱麗看到史密斯太太家的衣服洗得幹幹淨淨,根本就沒有任何汙漬。納悶的朱麗又被丈夫拉到自己家玻璃前,她看到玻璃上滿是大大小小的汙點。原來自己過去看到的所謂汙漬隻是自己家玻璃被陽光射到對麵衣物上的!朱麗頓時感到羞愧難當。
在批評別人的缺點之前,首先要確保自己采取的評判標準是準確無誤的。千萬不要以自己的過失來衡量別人的對錯,要知道,一個連自己的錯誤都看不清的人不應該苛刻地要求別人。頭昂得太高,一定會看不清方向。
欲望是填不滿的坑
叔本華說,欲望過於劇烈和強烈,就不再僅僅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相反會進而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用“命裏注定”或“天理”來取消或壓製別人的欲望是不合理的,但過度推崇與放縱欲望也是愚蠢的。欲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製,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那樣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在魏王的封地有一個乞丐,總是遭到市民們的鄙視和欺負。乞丐感到很委屈,他問:“天底下有的是乞丐,甚至連魏王也是。可是,你們為什麼那麼尊敬魏王,卻這樣瞧不起我呢?”
市民們冷笑道:“你憑什麼說魏王是一個乞丐呢?如果你能夠證明給大家看,我們也可以像尊敬魏王一樣尊敬你。”
他決定要設法找到魏王,做一個證明。然而,魏王是那樣的高高在上,而他卻是一個身份卑賤的乞丐,地位相差如此懸殊,怎麼能夠接近魏王呢?每當他試圖接近魏王時,魏王的隨從們就會把他痛打一頓,然後把他趕走。
功夫不負苦心人,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機會。他發現魏王每天傍晚都會到王宮附近的僻靜小道上散步,於是,他就躲在那裏等待魏王。遠遠地他看見魏王離開了他的隨從們,沿著小道獨自走來,似乎在苦苦思索著什麼。時機來了!他突然跑到魏王麵前。
魏王被他嚇了一大跳。“你要幹什麼?”他驚恐萬狀地問道。
“我不想幹什麼,”乞丐說,“我隻想討一點錢。”
原來隻是想討一點錢啊。魏王舒了一口氣,然後問:“你需要多少?”
乞丐說:“我隻有一隻破碗,你裝滿它就行。”
魏王笑了起來,說:“好吧,我答應你。”他喚來了仆人,命令他們去拿一些錢來。當這些錢倒入乞丐的破碗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僅僅隻停留了幾秒鍾,這些錢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魏王感到非常詫異。他吩咐仆人們搬來更多的錢,但每一次那些錢都隻能在乞丐的破碗中停留幾秒鍾,然後就消失得無影無蹤。最後,所有的錢都搬來了,但在乞丐的破碗中他們都消失得無影無蹤。魏王驚出了一身冷汗,撲通一聲跪倒在乞丐麵前,請求乞丐放過他。
現在,輪到乞丐冷笑了,他說:“這隻破碗是一個填不滿的坑,它的名字叫做欲望。因為這個欲望,你我其實都是乞丐。”
高高在上的魏王,居然被一個乞丐引以為同類。雖然擁有的財富和社會地位不一樣,但欲望的狀態卻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貪婪是人性中的魔鬼
欲望是不可能被滿足的。每當你賺到一筆錢,你其實隻是很短暫地得到滿足。當那段時間過去,你就會再次陷入無盡的空虛中。然後,你就隻能繼續追求下一次的滿足。欲望就是這樣一個魔鬼,它讓你用各種不同的乞討方式去占有。
有一個老魔鬼看到人們生活得太幸福了,他說:“我們要去擾亂一下,要不然魔鬼就不存在了。”
他先派了一個小魔鬼去擾亂一個農夫。因為他看到那個農夫每天辛勤地勞作,可是所得卻少得可憐,但是他卻是那麼快樂,那麼滿足。
小魔鬼就想:“要怎樣才能把農夫變壞呢?”他就把農夫的田地變得很硬,想讓農夫知難而退。那個農夫對著田地敲打半天,做得好辛苦,但他隻是稍微休息了一下,還是繼續敲,沒有一點抱怨。看到計策失敗,小魔鬼隻好摸摸鼻子回去了。
老魔鬼又派了第二個去。第二個小魔鬼心想,既然讓他更加辛苦也沒有用,那就拿走他所擁有的所有東西吧!那個小魔鬼就將他午餐的饅頭和水偷走。他想,農夫做得那麼辛苦,又餓又累,但是忽然發現饅頭和水都不見了,這一下子他一定會暴跳如雷!
農夫又渴又餓地到樹下休息,想不到饅頭和水都不見了!
“不曉得是哪個可憐的人比我更需要那些饅頭和水,如果這些東西能讓他溫飽的話那就好了。”小魔鬼隻好又棄甲而逃了。
老魔鬼深感疑惑,難道沒有任何辦法能使這個農夫變壞嗎?這時第三個小魔鬼對老魔鬼說:“我有辦法一定能把他變壞。”
小魔鬼先去跟農夫做朋友,農夫很高興。因為魔鬼有預知的能力,他就告知農夫,明年會有幹旱,讓農夫把稻穀種在濕地上,農夫便照著做了。果然第二年別人沒有收成,隻有農夫的收成滿坑滿穀,因此他就富裕起來了。
小魔鬼每年都告訴農夫當年適合種什麼。3年下來,這農夫就變得非常富有了。他又教農夫把米拿去釀酒販賣,賺取更多的錢。慢慢地,農夫開始不工作了,靠著販賣的方式,就能獲得大量的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