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越是刻意追求利欲,越會有無盡的煩惱(2 / 3)

有一天,老魔鬼來了,小魔鬼就告訴老魔鬼說:“你看!我現在要展現我的成果。這農夫現在已經有豬的血液了。”農夫辦了個晚宴,所有富有的人都來參加了。他們喝最好的酒,吃最精美的餐點,還有好多的仆人侍候。他們非常熱鬧地吃喝,衣裳淩亂,醉得不省人事,開始變得像豬一樣癡呆、愚蠢。

“你還會看到他身上有著狼的血液。”小魔鬼又說。這時,一個仆人端著葡萄酒出來,不小心跌了一跤。農夫就開始罵他:“你做事這麼不小心!”“哎!主人,我們到現在都沒有吃飯,餓得渾身無力。”“事情沒有做完,你們怎麼可以吃飯!”農夫惡狠狠地說。

老魔鬼見了,高興地對小魔鬼說:“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怎麼做到的?”

小魔鬼說:“我隻不過是讓他擁有比他需要的更多而已,這樣就可以引發他人性中的貪婪。”

究竟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壞、產生惡念?說到底就是貪婪和無止境的欲望。貪婪和無止境的欲望是讓人變壞、產生惡念的根本原因。我們在努力追求夢想時,不要讓人性的弱點靠近自己,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人欲”是一切人類活動的起始,把握這個主宰一切的本源,將會獲得無窮無盡的能量。人是欲望的產物,生命是欲望的延續。然而欲望的有效性與必要性是有限度的,滿足不是絕對的,總有新的欲望會無休止地產生出來。鑒於欲望這種不知厭足的特性,欲望的過度釋放會造成破壞的力量。

生命不能負擔太重

我們總是把擁有物質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壞看得過於重要,用金錢、精力和時間換取一種有目共睹的優越生活,卻沒有察覺自己的內心在一天天枯萎。事實上,隻有真實的自我才能讓人真正地容光煥發。當你隻為快樂的自己而活,而不在乎外在的虛榮,快樂幸福感才會潤澤你幹枯的心靈,就如同雨露滋潤幹涸的土地。我們需求的越少,得到的快樂就越多。

許多事情,往往會出乎人們的意料,超出人們的支配能力。試想:誰能料到自己何時遭禍、何時得福呢?誰又能料到自己何時健在、何時病倒呢?關鍵問題是:麵對飛來橫禍或莫名的病痛,你是從容平靜、清心自然、樂觀向上,還是慌恐驚悸、憂鬱煩惱、悲觀失望呢?

一位哲人曾說過:“你來到人世間,要想活得瀟灑,活得自在,活得快樂,應該有一種樂觀向上的情懷。”有了樂觀的情懷,麵對任何危難就都不會恐懼、不會憂鬱、不會煩惱了。

有時我們自己就像一個沒有安全閥的鍋爐,當壓力到了無法承受的程度時,有一天就會突然爆發——精神徹底崩潰。其實沒有特別的原因,隻是因為我們在生活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和坎坷,經曆了失敗或打擊。既然生活的道路布滿荊棘,那麼前進的途中難免要受傷,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一定會有挫折和傷痛,這很正常,但是我們要盡快忘掉這些,然後昂首闊步地繼續前行。

一個青年背著個大包裹千裏迢迢跑來找無際大師,他說:“大師,我是那樣的孤獨、痛苦和寂寞,長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極點;我的鞋子破了,荊棘割破雙腳;手也受傷了,流血不止;嗓子因為長久的呼喊而喑啞……為什麼我還不能找到心中的陽光?”

大師問:“你的大包裹裏裝的什麼?”青年說:“它對我可重要了。裏麵裝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時的痛苦,每一次受傷後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時的煩惱……靠了它,我才能走到您這兒來。”

於是,無際大師帶著青年來到河邊,他們坐船過了河。上岸後,大師說:“你扛了船趕路吧!”“什麼,扛了船趕路?”青年很驚訝:“它那麼沉,我扛得動嗎?”“是的,孩子,你扛不動它。”大師微微一笑,說:“過河時,船是有用的。但過了河,我們就要放下船繼續趕路,否則,它會變成我們的包袱。痛苦、孤獨、寂寞、災難、眼淚,這些對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華,但須臾不忘,它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負擔太重。”

於是青年放下包袱,繼續趕路,果然,他發覺自己的步子輕鬆而愉悅,比以前快得多了。

原來,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其實,人這一生能得到什麼呢?隻有過程,隻有注滿在這個過程中的心情。所以,一定要注滿好心情。既然失敗已經無可挽回,為什麼不將注意力轉移開來,將自身的強烈痛苦化為永恒的美好?何必苦苦執著於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物上,而堅持做一個可憐可歎的悲劇英雄?一個人放下的事越多,他越富有。

不能隻做表麵功夫

“選擇完美”,這是一句值得我們每個人一生追求的格言,也是每個人應具有的人生態度。做到完美,就是最大的贏家。

傑克的經曆能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

傑克原本是電視台的記者,十多年過去了,一直沒有升遷的機會,職位和薪水也不是很理想。傑克認為,自己努力工作了,但公司卻總是給予他最低的評價。生氣的傑克經過一番考慮後,決定提交辭呈一走了之。在作出決定之前,他向朋友征求意見。

朋友說:“造成現在這種情況,你思考過是什麼原因嗎?你了解你的工作、愛你的工作嗎?你是否真正努力工作過?如果僅僅是因為對現在的職位、薪水感到不滿而辭去工作,你也不會有更好的選擇。稍微忍耐一點,轉變你的工作態度,試著從現在的工作中找到價值和樂趣,也許你會有意外的發現和收獲。當你真正努力過了,到那時候再考慮辭職也不晚。”

傑克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他重新審視了過去的工作,並試著多一些樂觀的想法,於是他發現了以前絕對無法體會到的“樂趣”——在工作中他可以認識很多人,也能交到很多朋友。自那以後,傑克廣交朋友,積極工作,不知不覺中對公司的不平、不滿的情緒也消失了。更加可喜的是,數年後傑克在公司內得到的評價是“最擅長建立人際關係的傑克”。

傑克不但獲得了提升,他本人也成為了英國著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我們常常喜歡從外部環境為自己尋找理由和借口,不是抱怨職位、待遇、工作的環境,就是抱怨同事、上司或老板,而很少問問自己:我努力了嗎?我真的對得起這份薪水嗎?要知道,抱怨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借口隻會讓你一事無成。

傑克正是從自身找原因,努力使自己做到完美,而不是抱怨,最終使自己獲得了一個很好的前程。因此,做到完美,就會成功。

下邊安妮的例子也說明了這個道理。

安妮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向往已久的報社當記者。雖說是記者,卻沒有被指派去擔任采訪等工作,而是每天做一些整理別人采訪錄音之類的小事情。

做這樣無聊的工作是她以前所沒有料到的,日益不滿的她,萌生出辭職的念頭。朋友給了她這樣的建議:“你是幸運的,你正在接近你最喜歡的工作。如果你覺得現在的工作無聊的話,那隻是你的借口,說明你並沒有努力工作。你可以試著學習如何快速聽寫錄音帶,試著成為快速記錄的高手。將來一定會派上用場的。因為聽寫1個小時的錄音帶,往往要耗掉3至5倍的時間,但精通速記的話,就隻要花費和錄音帶相同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了,不但合理也省時。”

於是,安妮每個周末都去文化學院學習速記。她精通了速記後,變得能夠自如地進行錄音帶的速記工作。5年以後,她以“錄音帶速記高手”的身份聞名新聞界,因其速記的“更快速、更便宜、更正確”,即使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工作也沒間斷過。

為了達到完美,就要付出實際的努力,不能隻是做表麵功夫。達到完美,你才能成為最大的贏家。

簡單更有效

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事倍功半;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事半功倍。

巴菲特是靠投資股市而獲得巨大成功的大富豪。在美國股市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公司的股價卻上升了12%。不過,取得驕人業績的2002年是巴菲特從業以來最為困難的一年,不僅是因為股市的持續下跌,還因為他要以前所未有的勇氣來戰勝自己:讓長線投資績優的理念在逆境中有更大的發揮空間!讓那些所謂的新時代理財家和不明就裏的記者們閉上嘴巴。巴菲特挺到了最後,也笑到了最後。

巴菲特工作上,執著如一;生活上,隨意簡單;投資上,堅持原則;而做人上,低調隨和。

巴菲特是主張簡單行事、保持頭腦清醒的典範——他就是這方麵的天才。崇尚理性和堅持依據常理判斷事物是他的座右銘。比如,他投資可口可樂的理由有很多,但最主要的一條根據就是全世界的人都會渴,而曆史的經驗證明,隻要人們喝上了可口可樂,就會欲罷不能。

巴菲特是投資大師,但在美國IT業最風光的時候,他卻沒有持有IT公司的股票,原因很簡單:IT技術上的事他懂得不多,而對自己搞不懂的事,他一般都會敬而遠之。

他喜歡用簡單的語言來闡述複雜的事物。對於自己的職業——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投資行為,他用幾個字來形容:“我負責分派資金。”當然,通俗來講就是:“我的工作就是要搞清楚與什麼人一起,用什麼樣的價格,收購什麼樣的企業。”和大家熟悉的分散投資風險、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不一樣,巴菲特喜歡把雞蛋放到同一個籃子內,當然那隻籃子必須是他所了解、熟悉的。他喜歡下大注。他的理財行為有點像種樹,耐心守候著一大片樹等著開花結果。

他把錢投入到他認為可靠的地方,然後就捂在口袋裏,經過熊市和牛市。“我要把它們捂在手裏。”聽起來似乎輕描淡寫。

雖然早已積累起億萬財富,但他對物質本身卻不太看重。他對采訪的記者說:“我對物質方麵的需求不太強烈,我喜歡過簡單的生活。”

巴菲特幾乎不受任何誘惑的影響。他在飲食方麵不怎麼講究。他不抽煙,也不喝酒,不追逐時尚。他不常參加社交聚會,也極力回避上高級餐廳。

巴菲特風趣幽默,興趣廣泛。他喜歡運動,愛好演出。但他願意把事情搞得簡單些,他不想讓太多的生活瑣事分散他的心力,以便自己能集中精力來有時間閱讀報紙、書籍和想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