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帆在一個器械公司擔任後勤部主任一職。最近,由於公司人員調動,有好幾個經理的職位暫時處於空缺狀態。公司高層領導決定通過員工投票的方式,在公司內部選拔經理。聞聽這一風聲,王一帆有點坐不住了,他以往和下屬的關係不冷不熱,這回想贏得民心看來不是那麼容易。王一帆日思夜想,終於想出來一個主意,他決定用和下屬套近乎的方式,來為自己拉拉選票。
可是具體怎麼做,王一帆尚不清楚,於是他就開始運用萬能的“網絡搜索”。在網上,王一帆看到一個說法:“要建立好的人際關係,首先要學會讚美別人。”於是,他照葫蘆畫瓢,每天都去讚美下屬,但是並沒有收到什麼好的效果,下屬反而對他的態度更加冷淡了。王一帆非常生氣:“現在的員工太不知好歹了,我堂堂一個後勤部主任屈尊去讚美他們,他們居然還擺架子,我真是熱臉貼冷屁股。”真的是下屬不知好歹嗎?其實不然,是王一帆的讚美太不真誠。
一天早上,下屬龐絲莉剛進辦公室,王一帆的臉上就堆滿笑容,說道:“哎呀,龐絲莉,你這裙子真不錯,是今年的新款啊,我昨天剛在一本雜誌上看見,好多電影明星都穿呢,你穿上之後,也很有明星氣質。”誰知聽了他的話,龐絲莉毫無欣喜之情,她淡淡地說了一句:“是嗎,王主任,你看的是兩年前的雜誌吧。”
原來,龐絲莉的裙子是兩年前買的,根本不是流行款式。王一帆從來不看時尚雜誌,他是為了討好龐絲莉,才編出一套讚美之詞,沒想到龐絲莉絲毫沒給自己麵子,而是揭穿了自己,隻好悻悻地走進自己的辦公室。
很顯然,這位後勤部王主任毫無誠意的讚美,換來的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有拉近自己和下屬的關係,反而招致下屬的厭惡。
身為上司,一定要懂得,對於下屬自身存在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應該發自內心地感到高興,並滿懷真誠地說出讚美之詞。這種充滿誠意的讚揚,會讓下屬受到感染,可以激發他們更大的工作熱情與幹勁。
美國著名作家鮑勃·納爾遜說過:“在恰當的時間,從恰當的人口中道出一聲真誠的謝意,對員工而言,比加薪、正式獎勵或眾多的資格證書及勳章更有意義。這樣的獎賞之所以有力,部分是因為經理人在第一時間注意到相關員工取得了成就,並及時地親自表示嘉獎。”
★不說套話
下屬希望得到領導的讚美,而且是能真正表明他們價值的讚美。如果管理者隻是對下屬講些“才華橫溢”、“前途光明”、“很有發展”之類的套話,就很難達到讚美的預期效果。所以,管理者要對下屬進行有針對性的讚美,比如:“你的溝通能力很不錯”、“你很有銷售的天賦”等。要做到這一點,管理者就要加強與下屬間的溝通,多關注他們的工作情況。
★讚美要單純
要想有效地使用真誠的讚美,將帥們還就要注意這種讚美必須不著痕跡,千萬不要一語多關,在讚美中包含一些暗示性字眼。
某領導經常要求一個下屬幫他做工作總結,但下屬總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一天,領導發現下屬將總結寫得非常好,於是,對他說:“我很高興看到你把總結寫得這麼棒,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這個領導的讚美就如同給了下屬一個甜棗,馬上又給一個嘴巴一樣,下屬根本沒有接收到領導發出來的讚美,隻收到了嘲諷。因此,真誠的讚美必須是單純的,不要暗含其他意思。
★多在背後說好話
在背後說下屬的好話,能展現將帥的真誠和胸懷。
《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史湘雲、薛寶釵勸賈寶玉好好讀書,將來可以有個好仕途,賈寶玉非常生氣,對著史湘雲和襲人讚美林黛玉:“林姑娘從來沒有說過這些混賬話!要是她說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恰巧,黛玉經過窗前,聽見賈寶玉正在說自己的好話,“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歎”,這件事之後,兩個人的感情大增。
在林黛玉看來,寶玉在湘雲、寶釵和她三人中隻讚美自己,而且不知道她會聽到這段話,這種讚美是非常難得的。試想,如果寶玉當著黛玉的麵說同樣的話,生性敏感多疑的林黛玉就可能認為寶玉別有用心。
★讚美要具體,切忌太籠統
有的領導也會讚美下屬,但總是收不到好的效果,原因就是他們總是用籠統的話語讚美同事。比如:“你真聰明!”“你的工作能力真強!”這樣的誇讚會讓下屬覺得他們非常不真誠,隻是隨口說說而已。
作為上司,應該這樣說讚美的話,比如,下屬剪了個新發型,你可以這樣讚美:“這個發型很適合你,顯得你很有精氣神。”再如,下屬完成了一個不錯的方案,你可以這樣誇讚:“這個方案很有獨到之處,值得我們部門的所有策劃人員學習。”
真誠是讚美的基石,有了它,讚美的力量也會如虎添翼,更加強大。有人曾這樣比喻真誠讚美的能量之大:“其實,人生就像一株睡蓮,很多人一輩子就這樣沉睡著,根本開不了花;人生又像孔雀開屏一樣,很多人一輩子也開不了屏。如果這時給他們一句讚美,或許會促成他們開花開屏。”
不要簡單粗暴地指責下屬
每一個下屬,都難免會犯錯。作為領導,是厲聲指責好呢,還是溫和相告好呢?毋庸置疑,沒有人喜歡做事沒有選擇餘地,更不喜歡接受來自他人的強硬的命令。所以,即使是麵對員工犯錯,領導也要盡可能保持風度。這樣不但會讓下屬更誠懇地承認錯誤,而且會體現出管理者的修養和智慧。
不可否認,任何一個企業裏,領導和下屬之間都難免會產生磕碰、摩擦和誤會。作為下屬當麵不能和領導起衝突,一直悶在心裏就會有心事,就會產生一種想找人談談的“傾訴欲望”。
此時,如果“傾訴欲望”無法獲得滿足的話,那麼就很容易轉化為一種不滿情緒。如果不及時釋放不滿情緒,就會升級為強烈的不滿,最終可能會引起一些事端。
其實,下屬會對領導甚至企業產生一些不滿情緒是很正常的。一方麵是因為領導是管理者,麵對的是眾多的下屬、客戶,特別是老板,更要麵對非常複雜的社會和上級機關的眾多部門,接觸聯係廣泛,工作千頭萬緒,容易浮動驕躁,工作中出現偏差在所難免;另一方麵是因為員工工作任務繁重,信息輸入量相對單一,大多隻和自己的業務方麵接觸較多,思考問題常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也難免出現偏頗。
但是,好的領導和好的老板應善於發現下屬的不滿。比如,當有下屬表情嚴肅不愛理人時,當有下屬工作消極背後嘀咕時,當有下屬越過你向上級反映問題時,當有下屬直接找你理論時。些時,你應該善於自我反省,發現自己的不足。
好的領導和好的老板應善於及時與員工溝通,化解下屬的不良情緒。溝通時的態度應是誠懇的,並從中找出他不滿的原因或者能幫助員工分析之所以產生不滿情緒的原因。如確實是自己的問題,那麼就要放得下架子,主動作自我批評,並誠懇地分析自己失誤的主客觀原因,求得員工諒解。如果是下屬自身認識上的問題,那麼領導就要客觀公正地加以分析和解釋,千萬不要簡單粗暴地批評責怪諷刺挖苦員工。如員工一時還不能體會你的用意,也切忌驕躁,多從員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很多年前,美國美孚石油公司的一位高級主管做出了一個錯誤決策,一下子使該公司損失超過200萬美元。當時這家公司的老總正是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造成損失之後,這項工作的主管人員唯恐洛克菲勒先生將怒氣發泄到自己頭上,都設法避開他。
一天下午,公司合夥人愛德華·貝德福德來到洛克菲勒的辦公室,他發現洛克菲勒正伏在桌子上在一張紙上寫著什麼。
“哦,是你?貝德福德先生。”洛克菲勒語調溫和地說,“我想你已經知道我們的損失了。我考慮了很多,但在叫那個人來討論這件事之前,我做了一些筆記。”
原來,那張紙上羅列著某先生一長串的優點,其中提到他曾三次幫助公司做出正確的決定,為公司贏得的利潤比這次的損失要多得多。
之後,貝德福德感慨道:“我永遠忘不了洛克菲勒麵處理這件事情的態度。以後這些年,每當我克製不住自己,想要對別人發脾氣的時候,我就告訴自己先坐下來,拿出紙和筆,寫下他的優點和好處,想出多少就寫多少。每次當我寫完這個清單的時候,我的火氣就立刻消失了,這時候我也就能理智地看待問題了。後來,這種做法成了我工作中的一個習慣,它的確幫我克製了很多次怒火,我想如果我不顧後果地去發火,那會使我付出慘重代價。”
由此看來,當工作中發現別人有什麼疏漏時,盡量要用溫和的態度進行對待。這不僅是一種風範之舉,更是避免和對方產生不快,從而對工作形成不利影響的良好策略。
卡耐基曾說:“100次中有99次,沒有人會責怪自己任何事,不論他錯得多麼離譜。”的確,很多時候,我們總會為自己的失誤找到理由,而對別人的過錯進行責備。可實際上,我們用批評和指責的方式,並不能使別人產生永久的改變,反而會引起憤恨。一個人之所以那樣做,一定有他的原因。你了解了背後的原因,也就不會對結果感到吃驚了。正如亞裏士多德所說:“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寬恕。”不要責怪別人,要試著了解他們,試著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麼做,這比批評更有益處,也有意義得多。
一個真正有涵養的人,絕對不會像歇斯底裏的瘋子一般隨意發泄情緒,他會冷靜地應對棘手難題,會給自己一個底線。一個人若是把自以為是、狂傲自大作為常態,那麼這個人便隻能麵臨無窮盡的失敗。
總之,好的領導和好的老板應該經常和下屬溝通,了解下屬的需求,化解下屬的不滿,這樣才能建立良好的公司氛圍。
★帶著親和的語氣和下屬交流
溝通是上下級之間的一種交流,包括情感、思想和觀念的交流。領導與下屬溝通的目的不在於說服對方,而在於尋找雙方都能夠接受的交流方式。因此,溝通語氣很重要。
在溝通過程中,領導一定要避免用命令式的語氣,也盡量避免“我”這個代名詞。為將帥者可以經常用“我們”開頭,讓下屬覺得親切。
★適當把自己放低,別讓下屬“仰著臉”看你
有的管理者喜歡擺架子,在與下屬溝通時,喜歡將自己的位置擺得高高的,給下屬創造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其實,這對於良好溝通的進展十分不利。不難想象,領導和下屬之間本身就存在職位上的不平等,如果領導還有意無意地放大這種不平等,導致下屬在自己麵前唯唯諾諾,有話也不敢說,勢必影響溝通的效果。
★指出下屬的問題時一定要態度真誠
當下屬犯了什麼錯誤,你需要指出來時,不要抱著“我是將領你是兵”的心態。因為那樣會無形中給下屬一定的壓力,而且也容易引起下屬的不滿,甚至反感。正確的做法是:帶著滿腔的誠意,真誠地和下屬交流,隻有這樣才能實現有效溝通。
由此看來,作為領導,當發現下屬有什麼疏漏時,盡量要用溫和的態度指出。這不僅是一個領導的有風範之舉,更是避免下屬產生不快,從而給工作造成不利影響的良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