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要認識到,自己不是為了環境而工作,也更不是為了老板而工作,我們是在為自己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如果你把工作當做自己的一種事業來對待,那麼結果就大不相同,你會為了這項事業的發展而充滿持續的熱情,為之不懈努力與進步。
★擁有堅韌不拔的意誌
宋代大文學家蘇軾曾說過:“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人的理想和奮鬥目標是通過工作實現的,在實現理想和目標的過程中,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困難在所難免。而不同的是,強者把困難當作磨刀石,他們披荊斬棘,堅定不移,最終走向了成功;弱者把困難當作走向成功的絆腳石,一旦遇到困難不是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怨天尤人,最終難逃失敗的厄運。
因此說,當我們有了對工作的深愛、深情和堅韌不拔的意誌,就不會因工作辛苦而抱怨,也不會因困難而退卻,而是能夠感受工作給我們帶來的享受和滿足。
★樹立遠大的目標
前麵提到過,工作是我們獲得物質保障的手段,同時也是我們展示才幹的舞台。那些隻為生活而工作的人,終會碌碌無為,毫無建樹;而一個有所為的人,就會樹立遠大理想和切實可行的奮鬥目標,把工作當事業幹,通過不懈的努力,最終收獲豐碩的成果,到達理想的彼岸。
俗話說,心態改變命運。我們要想自己的職場之路走得更高更遠,就要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就從轉變觀念開始吧,樹立起工作的主人翁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發揮自身的才能,不但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也能為自己帶來更長遠的發展和更豐厚的回報。
點燃熱情,工作幫我們創造奇跡
工作誠可貴,熱情價更高。對於每一個在職場打拚的人而言,熱情是比其他因素都更為重要的因素。沒有熱情就沒有創造力,沒有創造力就難以取得更高的成就。隻有帶著熱情去做事,才能使平凡的工作煥發光彩。
可是現實中,這樣的職場人士卻並不鮮見:工作中懶懶散散,敷衍成了工作的主色調,遇到問題則退避三舍,推個一幹二淨。
很顯然,這是一種對待工作極不負責的態度,這樣的人無論幹什麼工作,也無論幹多長時間,始終是個可有可無的邊緣人。而另有一些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人生支點的人則不同,他們總是滿腔熱情地投入工作,而熱情是能夠創造奇跡的。
有個老木匠準備退休,他告訴老板,說要離開建築行業,回家與妻子兒女享受天倫之樂。
老板舍不得老木匠走,在再三挽留後,老板問他是否能幫忙再建一所房子。老木匠說可以。但是大家後來都看得出,老木匠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軟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後,就在老木匠收拾好東西準備走時,老板叫住了老木匠說,你這輩子一直在建房子,對公司有著巨大的貢獻。為了表示感謝,公司決定將你最後建造的這所房子作為感謝的禮物送給你。
老木匠震驚得目瞪口呆,羞愧得無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給自己建房子,他怎麼會這樣呢?現在他得住在一座粗製濫造的房子裏!
我們生活中一些人又何嚐不是這樣。漫不經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積極行動,而是消極應付,在關鍵時刻不能盡最大努力。等我們驚覺自己的處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裏了。
或許你會反思自己是否對工作具有熱情和執著,但又不敢確定。那麼,可以通過下麵這幾個問題來作為參照,看看自己對工作和事業是否也保持著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高度熱情。
首先,請你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自己對目前的工作感到有趣嗎?
第二個問題:如果感到工作起來很有趣,自己會從樂趣中得到什麼收獲或者好處呢?
第三個問題:如果自己非常厭煩自己的工作,持續1個月後會怎樣?持續1年後會怎麼樣?持續10年後會怎麼樣?
第四個問題:現在能否激發起自己的工作熱情,並且對工作充滿興趣呢?
顯然,前兩個問題是比較容易回答的,我們對自己的感覺就是最好的答案。
第三個問題涉及對工作的厭煩。厭煩持續時間或長或短,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我們自己的行動來做出選擇。要麼設法對工作產生激情,把工作變成樂趣,要麼重新換工作。
其實,如果是後者,我們在到了新的單位後,很有可能還會重蹈覆轍,過了新鮮勁兒之後,又對工作厭煩起來了。所以,要想真正地改觀,最好還是抓住前者,也就是調整我們的心態和思路,想辦法對工作產生激情,讓工作成為我們的樂趣。
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畫一張人生地圖
沒有設計圖的搬磚似的工作很容易讓我們患上職業枯竭症。但是,如果對於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和過什麼樣的生活心裏有譜的話,那麼即使一路走來顛簸泥濘,我們也不會因一時失落覺得疲憊不堪、抱怨連連。
所以,我們要為自己設定職業生涯規劃,以確定人生的大方向與目標,這有助於我們在工作中自我定位。
如果你覺得自己一時找不到職業生涯的目標,那麼不妨將現階段的個人方向和目標與公司的發展相配合,和同事們一起討論一些方案,擬定出目標和計劃,然後再分拆成每天的工作進度,這樣你就不會感到迷失在工作堆中,沒有方向感了。
★自創工作成就感
當我們做同一種工作太久的時候,可能會產生駕輕就熟、缺乏新鮮感、成就感的想法,甚至會有一種“吃剩飯”的感覺,覺得實在沒什麼意思可言。
但是,“剩飯”也好,鮮菜也罷,不管“吃”什麼,我們先得調整好自己的“口味”,不斷地變化一些花樣,這就好比給咖啡加點糖,會使你的工作不再“苦澀”。
事實上,一個人對於工作持什麼態度,會直接影響工作的情緒。如果麵對工作,你總是持一種消極的、退縮的、推諉責任的想法,那當然不會有成就感。因此,我們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專業知識,始終保持熱誠、積極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讓自己樂在工作。比如,一個售樓員,能夠為自己和同事們在售樓處根據不同的天氣、不同的氛圍來播放不同的背景音樂。在獲得了他人喜愛的同時,他自己也獲得了一種成就感。正所謂,沒有乏味的工作,隻有乏味的人。
★融洽人際關係
現代社會,隻要是社會中的一員,就不能不講究人際關係。辦公室更是如此。我們發現,那些在公司裏活得最不開心、工作做得最差的往往是那些人緣兒不好的員工。
或許你也正在為辦公室的人際關係而發愁,縱橫交錯的複雜的人際關係讓你感覺牽牽絆絆,難以充分發揮自身才華,甚至因此而造成抑鬱情緒,產生職業枯竭感。
如果是這樣,那麼就先從自己做起,努力創造良好的人際關係,為自己贏得好人緣吧。心理學家告誡我們,做人要把握以下“五不”原則:老而不賣老,彈性不固執,幽默不傷人,關心不冷漠,真誠不矯情。所以,不管身處什麼職位,我們都要學會和他人融洽相處,這樣才能有成功的基礎。
★找到合適的職位
如果我們做的工作是符合自己性格、氣質和愛好的,那麼這種人和工作最佳匹配的現象能讓我們感覺如魚得水,樂此不疲。相反,即使一個人人羨慕的崗位,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喜好和特點,一段時間後,就會使人厭倦,出現職業枯竭。
如果你正為此而煩惱,那麼還是相信長痛不如短痛這句話吧,找個機會向上司言明自己的處境和期望,坦陳這一崗位不適合自己的理由,看看上司能否幫你找一個能發揮自己專長的職位。如果無法實現,那麼是不是考慮可以跳槽了?
如果你為別人那澎湃的激情而感歎,那麼先低下頭審視一下自己的內心,看看自己是否也擁有同樣的激情和態度。如果沒有,那就要努力找到工作的使命感,然後懷有更高的動機,改變自己冷漠的工作態度,積極地去麵對自己的工作,找到一個好的理由激發自己對工作的熱情。
認真投入,工作讓自己變得更美
在我們耳畔,諸如“起得比雞早,吃的比豬差,幹的比牛多”的牢騷抱怨之聲不絕於耳。不難想象,一個心裏裝著這麼多牢騷的人必定是無精打采地應付每天的工作,他們的工作成績也就可想而知了。
與此相反,有一些人總是精神抖擻地去上班,他們把工作看作一種快樂和自豪的事,於是,他們的精神麵貌也越發地光彩照人。在他們看來,工作讓自己美麗,“我工作,故我在;我工作,故我美。”
說到這裏,我們來看一個有趣的故事:
主人要運送貨物到某地,他把貨物分別裝在了兩輛馬車上。
行駛過程中,其中的一匹馬漸漸慢了下來,走走停停,不肯下大力氣。看到這種情景,主人就把貨物都挪到了前麵的馬車上。
卸掉貨物的馬居然跑到前麵的馬旁邊,得意地說:“辛苦嗎?那是你活該,幹得越多,主人越累死你!”說著,竟然自顧自地跑到了前麵。而那匹拉了兩份貨物的馬並沒有聽這匹“聰明”馬的話,依然賣力地拉著貨物往前走。
這時候,路上的一位行人看到了,就對馬的主人說:“既然隻有一匹馬幹活,你幹嗎不把另一匹宰掉?”
主人聽了,果然就這麼做了。
雖然是很簡單的一個故事,但卻很值得我們深思。作為職場人士,我們就像一匹馬,我們的存在,不是為了享受清閑,隻有賣力地工作才能實現我們的價值。如果我們像那匹“聰明”的馬一樣懶散、不負責,那麼我們離被“宰掉”的日子也就不遠了。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領導,當看到下屬整天愁眉苦臉,讓他幹點活他就心不甘情不願,好像受了多大的委屈似的,你會高興嗎?相反,如果你看到自己的下屬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想辦法解決,不輕易麻煩自己,幹事利索,笑著麵對一天的工作,你是不是會覺得:“這個員工真美!”
毫無疑問,這種美是一種勤奮美,一種實幹美。可以肯定,百分之百的領導,都必然喜歡第二種員工!
誠然,一個人的工作熱情都是由其心境決定的,也就是說,心境決定態度,同時決定了工作效率。一份好的心境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執行效率,提升工作業績,當我們能夠快樂地投入工作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工作效率要比心情惡劣時高好幾倍。有關調查也證明了這一結論:幾乎所有失敗者,其失敗的原因都來自於工作時不愉快的心情。